(共40张PPT)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徐劭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我们认识中的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奸雄”,而历史中曹操又有“忠臣贤相”、“杰出英雄”的美称,究竟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话说曹操……
学海导航定目标
1.自读诗歌,整体感知,疏通字词
2.互读诗歌,疏通文意,初步感知
作者感情基调
3.精读诗歌,小组探究艺术特点,深
入理解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感
4.美读诗歌,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统
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 《三国志》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汉末名士许绍《魏书》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
众说纷纭话曹操:名人眼中的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到《三国志演义》,更而想到戏台上那一位花脸的奸臣……其实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位英雄。”
——鲁迅《而已集》
衿 呦
阡 陌
匝 掇
哺 契
讌 笙
一 自读诗歌
基础夯实音读准
精湛的演技
互读诗歌 点拨字词巧解义
几何: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何以解忧:
青青子衿:
忧从中来: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山不厌高:
多少
过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当以慷慨
以何解忧
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内心
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三,多次;匝,圈、周
满足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慷慨激昂。他的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知人论世议诗人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建安风骨
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风骨这一概念很强调完整性,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两个概念来看。
建安风骨
横槊赋诗知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他酒宴文武将士,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4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千古名作《短歌行》。
听读诗歌,
把握感情基调与节拍
本诗笔调高扬,情感丰富,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注意节拍与音韵,把握本诗的情感基调。诗中多次重复写了一个字,是什么呢?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朝露: 生命短促易逝
(比喻)。
慨当以慨,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贤才)
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雅 鹿鸣》
------以礼待才
尊重人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月比喻人才;贤才难得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四处奔走,寻找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喻贤才无所依托 ,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
不来归附的焦虑。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四 精读诗歌
齐心协力共研讨
身临其境品诗情
结合导学案分组切磋交流
首先朗读这一节诗句,其次感受
作者情感,接着探究艺术手法
A组同学探究第一层
B组同学探究第二层
C组同学探究第三层
D组同学探究第四层
忧
人生苦短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纵酒放歌感人生
忧从中来话忧思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英雄的慷慨悲歌
志
一统天下
集思广益探手法:艺术手法鉴赏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喻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借代
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五 美读诗歌
抑扬顿挫读诗歌
品味语言会吟诵
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你最喜欢哪一句?哪一句给你感触最深?谈谈好在哪里。
课堂回眸话小结
全诗的着眼点是:忧(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曹操由宴飨宾客的极乐场面中,油然生出人
生苦短的感叹,感到光阴易逝,功业难成,然
后自我排解、自我振作,抒发了他求贤若渴,
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达出建功立业,完成
一统天下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首言志咏怀的乐府诗,他为我们唱出了一
曲慷慨悲凉的求贤歌。
请举例说明诗句流露出曹操的什么思想感情?
①
②
③
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挈阔谈 ,心念旧恩
—人生苦短的感叹
—思慕贤才的情怀
—贤才难得的忧愁
—访求贤才的态度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数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广纳人才,统一天下
的真诚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研究性探讨:
1、小说体裁因素
D、《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2、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3、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B、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A、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课堂练习1
牛刀小试显本领
各抒己见谈曹操
通过本诗的阅读,你从中读出了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诗人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抱负远大、积极进取开创新局面的领导形象。
慷慨悲歌话人生
《短歌行》中诗人对人生发出了深
切感慨。以人生为话题,仿句练习。
例: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源远流长;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
课堂练习2
拓展练习:海纳百川展胸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出诗人渴求贤才的博大胸襟。你能写出几句这样的名言警句么?试试看
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 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
士, 故天下归心。
3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4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但比天空
更为浩瀚的是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