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分)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 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A.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 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 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 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2. 在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这说明( )
A. 人类早期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 B. 人类文明具有包容性
C. 人类文明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D. 人类文明具有地域性
3.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4. 阿拉伯帝国历代哈里发重视摄取先进文化,组织翻译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这一现象( )
A. 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 B.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C. 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统治 D. 促进西方古典文化发展
5. 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 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 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 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 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6. 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A.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B. 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 民族冲突的常态化 D. 经济基础的统一性
7. 11—13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崛起为社会新权贵,他们不是凭借武力,也不依附于他人,而是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例如巴黎权贵成立了控制水路贸易的商业行会,并选出1名市长和4名市政官,负责处理政务,管控经济,主持司法。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与庄园主相比,根本区别在于()
A. 要求解除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B. 城市通过选举等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C. 城市权贵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 依靠经营工商业而不是通过控制土地获取财富与权势
8. 中世纪时,欧洲城市颁发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特许状的颁布( )
A. 有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 表明城市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C. 说明城市实现了政治独立 D. 体现了市民享有充分的个人自由
9.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记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但丁的《神曲》和薄伽丘的《十日谈》都受到了《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古代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棉花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些说明阿拉伯人( )
A.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伊斯兰文化 B. 首先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 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0.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对欧洲的现实威胁使得基督教国家必须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其他基督教国家和基督教世界之外的多重压力,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崛起中的民族君主国最应优先考虑的和最高的国家利益。”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A. 加重了欧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B. 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 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联合 D. 加强了欧洲国家的君主专制
11. 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 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 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13. 关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有不同的说法。西方国家认为是使美洲脱离“野蛮”而进入“文明”时代;拉美人认为是美洲“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是“两个大陆的相遇”。这一现象体现出( )
A. 历史记录不可避免夸大其词 B. 拉美民族强烈的权益保护意识
C. 联合国认识问题较客观公正 D. 史观差异影响对历史结论的判断
14. 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 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 D. 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15.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16. 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 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 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C. 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 D. 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亚历山大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等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从亚历山大远征到托勒密埃及灭亡约300年的时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在托勒密埃及,托勒密一世建立了“缪斯(希腊文艺女神)宫”,收藏了古希腊大量文化典籍。诸多希腊学者前往此处,亚历山大城也因此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托勒密三世时,颁布敕令允许奴隶买卖,一位有名望的埃及祭司说这在原来的埃及是不会出现的。他还介绍道,当时亚历山大率领的35000名步兵中,有12600名南部希腊人,远征期间至少有3600人留在当地,亚历山大死后,他的继任者继续从希腊招募士兵和殖民者。他还自己抱怨,因为他不会讲希腊语而遭到住在他家的一位军人的嘲笑。在这里,上层贵族的生活习俗也从喝啤酒、穿亚麻制品变为了喝葡萄酒、穿羊毛制品。
——摘编自李若宝《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1) 根据材料,概括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出现的新现象。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新现象的影响。
18. 【城市自治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为了摆脱主教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又要重新统治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如图),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 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琅城获得自治权的方式。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兴城市出现带来的影响。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韧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影响了整个世界。
——《地理大发现研究》
(1) 据材料一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请说明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社会背景。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到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农耕畜牧的产生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人类迈向文明,B项正确。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A项错误;
CD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反映,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农耕畜牧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文明形成的背景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耕畜牧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和知识迁移能力。
2.【答案】A
【解析】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这样的历史传说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也说明人类早期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故选A;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类文明的包容性,排除B;
新航路开辟以前,在古代世界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相互交流有限,特别是玛雅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没有相互交流,排除C;
材料强调不同地区的文明都有相同的传说,并非强调人类文明的地域性差异,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早期人类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人类文明早期,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对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的理解。
4.【答案】B
【解析】根据“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故B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宗教的信息,排除A;
材料中文化的交融对巩固阿拉伯帝国统治有积极影响,但仅从文化方面说“巩固了”统治,夸大其词,排除C;
印度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且材料突出的是文化融合,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
5.【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说明公民决定着雅典城邦重大的决策,故B项正确,排除D项。依据题干“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可知A项错误;题干不能体现,故排除C项。
故选B。
6.【答案】B
【解析】根据“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可以看出,不同区域的文明有不同的特色,说明区域文明的多元性,B项正确。
材料没有强调宗教信仰,排除A项;
材料与民族冲突无关,“常态”的表述也是错误的,排除C项;
不同文明的经济基础并不一样,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
本题考查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拥有巨额资本……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可以看出,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跟庄园主通过控制土地获取财富与权势不同,他们是依靠经营工商业来获取财富与权势,故D正确。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在近代而不是中世纪,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兴起。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拥有巨额资本……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
本题主要通过西欧城市的兴起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8.【答案】A
【解析】根据“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可知,特许状的颁布有利于保护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项;
材料无法体现城市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也无法体现政治状况是政治独立,排除B、C;
D项错在“充分的个人自由”,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
9.【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不但把自己的文化传入欧洲,还把古印度人和中国的文化也传入欧洲,所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阿拉伯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D项正确。
A项表述不能体现材料反映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A项错误;
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故B项错误;
C项表述过于片面,材料不能证明其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故C项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依据信息“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崛起中的民族君主国最应优先考虑的和最高的国家利益”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为了使国家在战争中生存下去,为了使国家在外交角逐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兴起中的欧洲民族国家必须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所以B项正确。A、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西欧”“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知讲的是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故A正确。
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关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的说法,“西方国家”“拉美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不同,这折射出不同主体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同一事件,而不是简单的历史记录,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拉美民族“强烈的权益保护意识”,排除B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并不能说明其立场就客观公正,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生可结合材料“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西方国家”“拉美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分析。
14.【答案】B
【解析】由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开辟进一步发展,意大利在东西方贸易中的中心地位下降,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恐慌现象,故B项正确;哥伦布刚刚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时候,还没有引起价格革命,没有直接导致物价的波动,故A项错误;西班牙殖民扩张的重点地区是美洲而不是印度,故C项错误;世界金融中心没有从欧洲转向亚洲,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蔗糖产量大幅度提高是由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美洲种植园的发展,这与当时的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密切相关,对应题干“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的说法,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推动了西北欧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B项正确;
商业革命使贸易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转移,而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大量金银并未转化为商业资本,排除A项;
题干并未强调封建制度阻碍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排除C项;
材料是在说明西班牙未成为经济中心而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而非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对欧洲社会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材料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新现象:信仰上崇拜希腊神,文化上吸纳希腊文化(收藏希腊典籍),经济上允许奴隶买卖,语言上流行希腊语,生活习俗上喝葡萄酒、穿羊毛制品。
【小题2】影响:推广了希腊文化;促进了文化交融;推动了当地文化发展;促进了希腊人与埃及人的融合。
【解析】1. 本题考查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出现的新现象,考生可根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来指出。
2.
本题主要通过人类文明交流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8.【答案】【小题1】金钱赎买;武装暴动;与封建主谈判。
【小题2】推动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推动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的形成;推动市民文化的形成和世俗大学的产生,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封建制度的瓦解。
【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要结合中世纪欧洲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中世纪欧洲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
2.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新兴城市出现带来的影响。要结合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产生的影响。
19.【答案】【小题1】主要动机:寻找黄金。
社会背景: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小题2】罪恶:殖民掠夺、种族灭绝、贩卖黑奴。
理解:西欧殖民者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取了巨额利润,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大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题3】影响: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推进了世界的物种和人文交流;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给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带来灾难。
【解析】1.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动机依据材料一“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分析概括;背景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分析。
2.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罪恶依据材料二“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分析概括;理解结合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从对资本主义发展角度分析。
3. 本题考查近代殖民活动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对欧洲、殖民地、对世界等角度分析。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