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海洋水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海洋水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20:33:11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
一、海浪
1.类型
2.影响
(1)风浪: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捕捞、勘探、航行等应避开大的海浪。
(2)海啸和风暴潮: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3.防御措施
(1)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
(2)具体措施
二、潮汐
1.含义
2.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3.规律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
[绘图填图] 把高潮、低潮、潮差填写在图中合适的位置。
提示
三、洋流
1.含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类型
3.成因
4.分布规律
海区 洋流 流动方向
中低纬度海区 副热带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副极地大洋环流 逆时针
南极大陆外围 西风漂流 自西向东
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5.洋流的影响
影响
气候 使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幅度减小,在冬季更为明显
暖流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空气暖湿,易形成降水(增温增湿);寒流则是降温减湿
海洋生物分布 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扰动→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鱼类聚集
上升流海区:风力吹拂→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部冷水带着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渔场
海洋航行 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随着洋流漂移的冰山,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关键素能一 海浪、潮汐及其影响
【真题研析】
[例1] (2021·重庆卷)珠江分汊流入伶仃洋形成若干口门,如虎门、蕉门等。百余年来伶仃洋海岸带的变化明显,珠江虎门潮差(潮水涨落过程中相邻高潮与低潮的水位高度差)增大。若以深槽为界,伶仃洋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下图分别示意1906年和2014年的珠江河口海岸带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1906年伶仃洋西部比东部(  )
A.入海径流少 B.平均海平面高
C.海岸线平直 D.浅水区面积大
(2)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潮差增大主要是因为(  )
A.海湾形态改变 B.河流径流量减小
C.海水温度变化 D.河流含沙量减少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06年伶仃洋西部比东部浅水区面积大,D正确。由图可知,伶仃洋西部口门多,入海径流多,A错误;伶仃洋平均海平面西部和东部应该一样高,B错误;图中显示,1906年伶仃洋西部比东部海岸线曲折,C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海湾明显变窄,导致潮差增大,A正确;潮差大小受引潮力的大小、海岸与海底地形的影响而不同,与河流径流量大小、海水温度变化关系不大,B、C错误;读图可知,与1906年相比,2014年虎门海岸线向北扩展,海域面积变小,说明珠江含沙量增加,D错误。
【素能升华】
1.海浪及其影响
(1)海浪三种形式
形式 成因 实质 速度
风浪 风力形成 海水波动幅度较小 较慢
风暴潮 强风引起 海面急剧升降 较快
海啸 海底地质作用 海水的整体运动 很快
(2)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潮汐及其影响
(1)潮汐的形成原理
因三者的位置关系与月球的位置直接相关,所以,潮汐变化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相似。
(2)影响潮差大小的因素
(3)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行业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渔业 小潮流水缓慢,鱼群易集中推向内海,并下沉海底,利于捕捞
制盐 涨潮时高盐度海水被推向岸边,可提取海水晒盐
航运 潮流影响着航行速度,潮汐影响大船进港时机
养殖 利用潮间带发展水产养殖业
发电 可以利用潮汐发电,提供清洁能源
【对点精练】
(2022·济南一模)近年来,有些渔民在西沙群岛的晋卿岛海域探索养殖名贵海产品,为吸引更多渔民来此开展远海养殖,当地政府出台了多种鼓励措施,银行也主动提供贷款。下图为西沙晋卿岛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我国大陆沿海滩涂养殖相比,图示海域养殖(  )
A.成本低 B.难度小
C.水质好 D.规模大
答案 C
解析 图示海域是南海西沙群岛周围海域,有些渔民在西沙群岛的晋卿岛海域探索养殖名贵海产品,该地距离大陆远,与我国大陆沿海滩涂养殖相比,风大浪高,养殖难度大,成本高,规模小,但由于人类活动少,水质好。故选C。
2.在西沙群岛中,晋卿岛海域最适宜海水养殖的原因是(  )
A.岛礁面积大 B.与大陆距离近
C.避风浪条件好 D.淡水资源丰富
答案 C
解析 在西沙群岛中,晋卿岛是西沙群岛弧形礁盘上的岛屿,岛弧形礁盘对东南季风起到天然的避风作用,结合上题分析,西沙群岛周围海域风大浪高,因此在西沙群岛中,晋卿岛海域最适宜海水养殖的原因是避风浪条件好,C正确;与岛礁面积、距离大陆远近、淡水资源关系不大。
3.(2022·唐山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塘江河口湾又称杭州湾(下图),平面上呈喇叭状,从湾口向内逐渐缩窄,湾内海水涨潮时潮流流向偏北,落潮时潮流流向偏南,平均潮差约4.3 m,是世界上著名的强潮型河口湾。研究表明,现代钱塘江河口湾是末次冰期以来因古钱塘江河谷遭受海侵演化而成;现代钱塘江河口湾南、北海岸沉积物深受潮流影响,北岸沉积物粒径大而南岸沉积物粒径小。
(1)据图描述钱塘江河口湾的潮差空间变化规律。
(2)推测现代钱塘江河口湾北岸沉积物粒径大而南岸沉积物粒径小的原因。
答案 (1)澉浦附近潮差最大;从澉浦附近至湾口,潮差减小;从澉浦附近向内,潮差减小。
(2)涨潮时潮流的流速快,搬运能力强,且流向偏北,故北岸沉积物粒径大;落潮时潮流的流速慢,搬运能力弱,且流向偏南,故南岸沉积物粒径小。
解析 第(1)题,本题为描述类题型,答题要点主要在图片中进行分析提取。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澉浦附近潮差值为5.5,数值最大。自澉浦向杭州湾湾口外海方向潮差数值由5.5逐渐降低至2.0,呈减小趋势;同时自澉浦向钱塘江上游,数值由5.5降低至5.0,也呈减小趋势。故本题需先描述潮差最大值的地点,以潮差最大值地点为基准,描述其上下游的潮差空间变化。第(2)题,根据题干分析,现代钱塘江河口湾南、北海岸沉积物深受潮流影响。湾口向内逐渐缩窄,湾内海水涨潮时潮流流向偏北,落潮时潮流流向偏南。结合图中杭州湾喇叭形海湾地形和岛屿分布来看,可知涨潮流流速更快,且水流更偏向北岸冲击,所以北岸潮水搬运能力较强,北岸沉积物粒径大。落潮时相比涨潮时缺少了海湾地形的助推,且河流入海口处落差较小,水流速度比涨潮时慢且流向偏南,搬运能力较弱,使南岸沉积物粒径小。
关键素能二 洋流成因及影响
【真题研析】
[例2] (2021·福建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
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并解释小黄鱼沿该线路产卵洄游的现象。
答案 ①有利条件:丁海域受陆地影响较小,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②绘图:
③解释原因:3月初沿海海域水温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丙产卵场纬度较低,水温较高;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乙、甲产卵场依次逐渐符合要求。
解析 丁海域位于东海,纬度较低,水温较高,且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距大陆较远,受陆地影响小,水温较高。小黄鱼是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随水温变暖启动,甲、乙、丙三个产卵场,丙纬度最低,水温变暖最早,小黄鱼先从丁越冬场到丙产卵场,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到达乙产卵场,然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向北到达甲产卵场产卵,由于小黄鱼洄游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到达最北的甲产卵场时,气温也正好适合。
【素能升华】
1.洋流的成因
(1)风海流
①常年盛行风形成的风海流:如信风吹拂下形成的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盛行西风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以及南极外围的西风漂流(统称西风漂流),极地东风形成的寒流(如千岛寒流)。
②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北部海水向东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上升流)、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密度流
形成动力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引起的密度差异。如直布罗陀海峡两侧,大西洋的海水比地中海盐度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下图)。
(3)补偿流
形成动力是密度和风力。如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大西洋深处海水上升补偿表层海水,形成上升补偿流(上图)。再如秘鲁寒流受东南信风吹送,秘鲁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也可形成上升补偿流(下图)。
2.洋流的影响
(1)海洋渔业资源的原因分析
分析角度 答题术语
生存空间 河道宽阔/河面广阔/大陆架广阔,生存空间大;天敌少
水温 水温高,适宜鱼类繁殖,生长快/水温低,生长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较低的环境
光照 大陆架海域/水域较浅,光照充足
盐度 淡水、冷水鱼类喜低盐水域;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
饵料 河流注入/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为鱼类生长提供丰富饵料
(2)影响航海线路的原因分析
海雾类型 形成原因
寒暖流交汇处多混合雾 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遇寒流冷却,水汽凝结成雾
夏季,在中低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域多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经过寒流上空时,由于下垫面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雾
冬季,在中高纬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域多海雾 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蒸发水汽多,暖而湿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雾
【对点精练】
(2022·浙江丽水期末)当暖湿空气遇到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图1所示甲区域(阴影部分)每年的夏季都会出现大范围海雾,图2为开普敦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4~5题。
4.与甲区域海雾形成有关的洋流是(  )
A.向南流的暖流 B.向南流的寒流
C.向北流的暖流 D.向北流的寒流
答案 D
解析 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纬度向南增加,证明是南半球,且开普敦位于非洲最南区域,甲区域位于非洲西部,可推测与甲区域海雾形成有关的洋流是本格拉寒流,流向是由高纬流向低纬,也就是由南向北流的寒流。
5.在甲区域海雾多发季节,影响开普敦的大气环流是(  )
A.东南信风 B.盛行西风
C.副热带高压 D.东北季风
答案 C
解析 观察开普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气温低的季节出现在7月份,也就是南半球的冬季,降雨量较大,而1月份气温高降水量少,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根据材料当暖湿空气遇到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因此海雾多的季节应该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1月份(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开普敦气温较高,降水量稀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2022·重庆四模)南极冰川运动给其附近海域带来了生命的繁荣,如南极周围的磷虾、企鹅、海豹等,其中磷虾与其相关性最大。下图是南极冰川外围洋流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两种洋流对磷虾生长的重要影响在于(  )
A.甲—提供氧气 乙—提供营养物质
B.甲—提供淡水 乙—提供氧气
C.甲—提供营养物质 乙—提供氧气
D.甲—提供冷水 乙—提供浮游生物
答案 A
解析 图中甲下降流将冰山中的氧气携带到底层,乙上升流将营养物质带到上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磷虾提供食物。故选A。
7.若全球变暖,则南极磷虾将(  )
A.爆发增长 B.迅速灭绝
C.向南集中 D.分布更广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磷虾生长与冰山活动紧密相关。全球变暖,冰山活动的界线向南极退缩,因此磷虾活动范围向南退缩,分布范围缩小,也更为集中,C正确,D错误;营养物质没有大增,食物来源没有大增,不会爆发增长,A错误;短时间内不会迅速灭绝,B错误。
[模拟应考]
(2022·河北邯郸期末)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捡拾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下图为山东省青岛港2021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初八)潮汐表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日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段为(  )
A.7:00~9:00 B.12:00~14:00
C.17:00~19:00 D.19:00~21:00
答案 C
解析 由生活经验及材料可知,赶海应选择在落潮时,潮差越大,低潮越低,往往收获越多。由图可知,该日潮位最低时在19:00,19:00之前为退潮,19:00之后开始涨潮,所以选在低潮前1~2个小时,随着海水的下降,来不及退走的海洋生物会比较多,更适合赶海,C正确。7:00~9:00正在涨潮,不适宜赶海,A错误。12:00~14:00正在落潮,但潮高较高,不适宜赶海,B错误。19:00~21:00处于涨潮期间,不适宜赶海,D错误。
2.在适合赶海的时间段同样适宜开展的活动有(  )
A.游泳 B.冲浪
C.采集海带 D.船舶进港
答案 C
解析 落潮时游泳的危险远大于涨潮,容易被推离岸边较远的地方,A错误。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所以往往在风浪更大的时候,B错误。落潮时,水位较低,适合采集海带,C正确。落潮时海水水位较低,船舶停靠时离海港较远,不适宜船舶进港,D错误。
3.与该日相比,青岛港8月8日的潮高(  )
A.高潮更高,低潮更低 B.高潮更低,低潮更高
C.高潮和低潮均更高 D.高潮和低潮均更低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8月15日为农历七月初八,可推知8月8日为农历七月初一,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较大,形成大潮,潮差较大,因此高潮更高,低潮更低。
(2022·浙江温州期末)舟山近海海域是我国近海重要的上升流发生区。下图是该海域7、8月多年月平均风场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示海域上升流存在最明显的时间及区域是(  )
A.7月31°N以北沿岸海域
B.7月31°N以南沿岸海域
C.8月31°N以北沿岸海域
D.8月31°N以南沿岸海域
答案 B
解析 产生上升流的主要动力是离岸风,从图中的风向看,7月31°N以南沿岸海域出现西南偏南的风向,离岸风效果最显著,该海域成为图示时段中最容易出现上升流的区域,B正确;7月31°N以北沿岸海域、8月31°N以北沿岸海域、8月31°N以南沿岸海域都为向岸风,上升流较弱。
5.上升流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是(  )
A.增强了冬夏季风的强度
B.遏制渔业资源增殖发展
C.促进海域热量的收支平衡
D.缓解沿海城市的热岛强度
答案 C
解析 上升流对于大尺度的冬夏季风的强度影响较弱,A错误。上升流有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促进渔业资源的增殖发展,B错误。上升流形成后,底部较冷的海水上泛,能适度抵消夏季当地热量偏多的现状,促进该海域热量的收支平衡,C正确。城市的热岛效应关键看城郊之间的温差,上升流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对沿海城市是整体起作用的,从更小尺度看,对靠海的郊区降温作用更明显,从而加大城郊温差,增强了沿海城市的热岛强度,D错误。
(2022·山东德州期末)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北欧海是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最主要的海洋通道,大西洋水和极地水在北欧海中部相遇,形成北欧海海洋锋(下图),其强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海洋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锋附近会形成剧烈的天气变化
B.海洋锋可以在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形成
C.形成海洋锋的水体水量均较大且稳定
D.海洋锋的形成有利于石油污染的消除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可知,海洋锋是海洋中的现象,会在海面形成海雾,但对大气影响有限,不可能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A错误。不同纬度地区水体的温度、盐度均有所差异,利于形成海洋锋,B正确。形成海洋锋的水体水量规模可大可小,C错误。海洋锋是不同水体的狭窄过渡带,水体水平方向相对静止,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
7.推测北欧海海洋锋最显著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 C
解析 由于7~9月是北极地区的暖季,积温导致的冰雪融化总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海冰面积最小),大量冷而淡的水从北冰洋经丹麦海峡南流,东格陵兰寒流势力达到最强,减弱了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使海洋锋较为稳定。此时可观察到较强大且连续的海洋锋面。
(2022·河北保定七校一模)海冰是冬季影响我国渤海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下图示意2018年冬季渤海辽东湾的海冰覆盖率分布。据此完成8~9题。
8.2018年冬季,辽东湾(  )
A.北部和西部海域全部被海冰覆盖
B.与海岸线距离越近海冰覆盖率越低
C.海冰覆盖率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
D.海冰覆盖率等值线走向与纬线一致
答案 C
解析 图中数据为海冰覆盖率,达到100%才是全部被海冰覆盖,明显西部和北部,没有被全部覆盖,A错误。北部与海岸线距离较近,海冰覆盖率接近80%~100%,覆盖率较高,B错误。海冰覆盖率南北差异(大于60%)大于东西差异(接近40%),C正确。纬线是东西走向,海冰覆盖率等值线走向与纬线不一致,D错误。
9.辽东湾内同纬度的东西岸海冰覆盖率差异明显,主要原因可能为(  )
A.盛行风向影响 B.海水盐度差异
C.入海径流影响 D.海水深度差异
答案 A
解析 辽东湾内同纬度的东西岸海冰覆盖率差异明显,原因是渤海湾冬季盛行西北风,驱动辽东湾西岸海冰作离岸漂移,辽东湾东岸海冰向近岸运动,造成东岸海冰堆积;冬季受盛行风影响渤海内部海流(洋流)流向,也促使海冰向东移动,A正确。北部有辽河注入、西部有滦河注入,西部、北部近岸海域盐度较低,盐度差异和海冰覆盖率差异不一致;东西岸海水深度差异不大。
10.(2022·广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2)指出上升流发生时,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
答案 (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
(2)差异: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原因:甲处表层海水来自底层海水的上涌。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密度小(盐度低),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
解析 第(1)题,阅读材料可知,甲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且带动海底海水上涌,外海底层海水向海岸运动;观察图中等深线,海岸一定距离内较为平滑,利于海底海水的攀爬,海水上涌。第(2)题,根据题意,图中显示乙处较甲处距离海岸较远,甲处距离海岸较近,结合上题结论,发生上升流时,因为甲处表层海水主要是来自底层海水上涌,海底水温较低,且密度较大。因此甲处表层海水温度较乙处低,密度较大。第(3)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西南季风较为强盛,且南方降雨量较大,珠江净流量也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入海降水被迫向东扩展,并能到丙处位置,由于珠江水是淡水,相比底层海水,密度较小,导致丙处海水层结稳定,因此海水的上升不明显。也就是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抑制作用。
[真题实战]
(2022·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第1题。
1.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答案 C
解析 甲、乙两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甲区域有北大西洋暖流,乙区域有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错误;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均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错误。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于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作用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加上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使甲区域暖流势力更强,水温更高,超强气旋多发,C正确。
(2020·浙江卷)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2~3题。
2.图中甲洋流(  )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可知甲洋流为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中纬度海区,不是位于副极地环流圈;在性质上属于寒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该洋流自西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 C
解析 ①处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夏季降水少,同时①处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量少;②处的峡湾地貌是受冰川作用影响形成的,与洋流无关;③处位于西风带上,没有陆地的阻挡,风大浪高,行船时流急浪高;④处位于南极圈内,气温、水温低,不利于鱼类繁殖,没有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4.(2021·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答案 (1)西风漂流(盛行西风)、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
解析 第(1)题,看图例可知罗斯环流主要分布在罗斯海片区以北和南纬60°到70°、西经135°到180°之间南极洲附近的海区,该范围有常年海冰、陆坡流,可分析出罗斯环流南部自东向西是因为南极洲附近的沿岸陆坡流(极地东风)的影响。到罗斯海西部,在地转偏向力和西部陆地形状、海冰的影响下被挡回作自西向东运动,且在南纬60°广阔的洋面附近强大的中纬西风、地转偏向力和西风漂流共同影响下自西向东运动后折回形成了环流。第(2)题,南极冰架区被冰层覆盖,海拔高,由于冰面的反射作用让冰架表面辐射冷却剧烈,形成了地面气流下沉运动,在冰架近地面不断堆积形成了一个相对高压区,而海水区相对海拔低,气温高,气流相对上升运动,形成了一个低压区,产生了冰架向海的气压梯度力;冰架崩离、消融明显形成了冰筏,故冰筏是崩塌后小块浮在冰架边缘和海水接壤的地区的冰块,故冰架相对冰筏的海拔要高,冰筏脱离冰架之后在冰架向海的气压梯度力和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的叠加作用下,风速加强,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第13讲 海洋水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
(1)收支状况
(2)分布规律
方向 变化规律
垂直方向 总体趋势 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深度差异 1 000米以内,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
1 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
水平方向 同一季节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
(3)影响因素:纬度、深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4)产生的影响
影响 具体影响
海洋生物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海洋运输 在冰封海域航行时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气候特征 全球尺度 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
区域尺度 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地区小
2.海水的盐度
(1)分布规律: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2)主要影响因素:海水的温度、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
(3)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海水晒盐、制碱、养殖,海水淡化补充水资源。
3.海水的密度
(1)影响因素: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2)分布规律
方向 变化规律
水平方向 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垂直方向 中低纬度 1千米以内,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
1千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很小
高纬度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特殊海区 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
关键素能 海水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真题研析】
[例] (2022·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答案 D
解析 亚得里亚海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明显,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盐度较低。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长,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故选D。
【素能升华】
1.海水的温度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2)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罗非鱼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海域,鳕鱼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海域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影响气候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2.海水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海水温度 外海或大洋 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温度越低,盐度越低
蒸发量 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蒸发量越小,盐度越低
降水量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降水量越小,盐度越高
入海径流 近岸地区 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无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高
洋流 同纬度地带,暖流流经的海域,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域,盐度较低
海水汇入 有高盐度海水汇入的海域,盐度较高;有低盐度海水汇入的海域,盐度较低
冰情 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域,盐度较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域,盐度较低
3.海水的密度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2)海水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方向 具体表现
航行 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层,因浮力较大,有利于潜艇的航行
军事侦察 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密度迅速增加,对声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潜艇在此深度范围以下活动,不易被声波侦测到
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对点精练】
(2022·湖南怀化期末)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盐度、海水成分、营养盐类等等。其中海水温度是度量海水热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全球海洋年平均水温为17.4 ℃,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高出3.1 ℃。海洋盐度、海洋密度也与海洋温度密切相关。(盐度:用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常用1 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来表示。)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A.海洋水产养殖业 B.海洋风能开发
C.海洋运输业 D.沿海观光旅游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可知,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海洋水产养殖业,A正确;海水温度对海洋风能开发、海洋运输业、沿海观光旅游也有影响,但影响不如对海洋水产养殖业大。
2.全球盐度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副热带海域的红海,下列不属于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域周边河流注入少
B.受暖流影响
C.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
D.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
答案 B
解析 红海不受暖流影响,B符合题意。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红海海域周边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注入少;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A、C、D都是红海盐度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3.关于海水密度,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小
②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③中低纬度海区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加大
④海水密度与深度无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①错;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②正确;中低纬度海区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加大,③正确、④错。
4.(2022·北京海淀一模)下图为大西洋沿130°W盐度垂直分布图。图中海水盐度(  )
A.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
B.40°海区附近垂直变率最大
C.甲海域多径流汇入,盐度较低
D.乙海域蒸发旺盛,盐度较高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大西洋沿130°W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深度1 000 m左右盐度最低,而后盐度增大,A错误。南纬20°附近海区等盐度线较密集,海区垂直变率最大,B错误。甲海域位于130°W,60°S附近,附近主要是海域,陆地少,汇入径流少,C错误。乙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盐度较高,D正确。
[模拟应考]
(2022·北京朝阳期末)下图是连云港海洋监测站检测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图表示2021年8月前21天,2月前21天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四图对应的月份和海水性质分别是(  )
A.①—8月、温度 ②—2月、温度 ③—8月、盐度 ④—2月、盐度
B.①—8月、温度 ②—2月、温度 ③—2月、盐度 ④—8月、盐度
C.①—2月、温度 ②—8月、温度 ③—8月、盐度 ④—2月、盐度
D.①—2月、温度 ②—8月、温度 ③—2月、盐度 ④—8月、盐度
答案 D
解析 连云港位于北半球,8月前21天是北半球夏季,表层海水温度较高,2月前21天是北半球的冬季,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因此①—2月、温度,②—8月、温度。连云港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降水变化较大,夏季陆地径流汇入较多且变化较大,使港口盐度偏低,且盐度随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的变化而变化;冬季降水少,陆地径流汇入少,因此冬季盐度偏高,且变化小,故③—2月、盐度,④—8月、盐度,选D。
2.连云港海洋监测站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平均密度(  )
A.春季最大 B.夏季最大
C.秋季最大 D.冬季最大
答案 D
解析 连云港冬季表层海水温度最低,且盐度较高,因此表层海水的平均密度冬季最大。
(2022·重庆一诊)下图为南海1月、4月、7月、10月海洋表层盐度(‰)多年平均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甲海域表层盐度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注入量年变化小
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均匀
C.海湾地区海区相对封闭
D.云量多,全年蒸发量较小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甲海域位于泰国湾,其表层盐度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海湾地区海区相对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少,C正确;泰国湾沿岸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注入量年变化大,A、B错误;地处热带海域,蒸发量大,D错误。
4.影响图中乙海域全年等盐度线弯曲方向基本一致的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陆地径流
C.盛行风向 D.洋流因素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乙海域全年等盐度线均凸向低值方向,说明其盐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结合洋流分布可知,该处为日本暖流(同一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盐度高),所以其弯曲方向基本一致的影响因素是洋流,D正确;海陆分布、陆地径流、盛行风向对乙海域盐度影响较小,都不是导致乙海域盐度线弯曲方向基本一致的原因,A、B、C错误。
5.图中10月盐度分布图中,丙点的盐度值可能是(  )
A.31.5 B.31.8
C.32.0 D.32.3
答案 B
解析 图中丙点位于河口处,有河流的稀释作用,故其盐度应当较低,据等盐度线分布可知其盐度值应当介于31.5‰~32‰,B正确。
(2022·广东揭阳质检)长江口处于咸淡水混合区域,受潮流涨落的影响,测点处的水体盐度高低会发生变化。下表为2018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长江口各测点平均盐度分布。据此回答6~7题。
2018年各测点平均盐度分布表/%
时段 11月15日至12月14日 12月8日(大潮) 12月2日(小潮)
北支测点 崇明洲头 0.18 0.17 0.18
灵甸港 2.4 3.61 0.7
连兴港 29.46 35.74 21.64
南支测点 白茆 0.2 0.21 0.2
杨林 0.16 0.15 0.16
共青圩 0.71 1.26 0.18
6.长江口各测点盐度(  )
A.均向海洋方向递增 B.大潮总体低于小潮
C.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D.北支总体高于南支
答案 D
解析 由图表可知,长江口各测点盐度并非都向海洋方向递增,如白茆高于杨林,A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各测点盐度总体上大潮高于小潮,B错误;长江枯水期,海水容易倒灌,因此各测点盐度一般丰水期低于枯水期,C错误;从表格上的数据可知,总体上北支测点盐度高于南支测点盐度,D正确。
7.与连兴港相比,共青圩平均盐度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沙岛阻挡,潮流涌入较少
B.水温较低,海水蒸发较弱
C.长江主道,淡水流入较多
D.距海较近,海水倒灌较少
答案 C
解析 从图可知无明显沙岛阻挡,A错误;连兴港和共青圩纬度相差不大,水温差异不大,B错误;读图可知,与连兴港相比,共青圩所处的南支江面宽阔,属于长江主道,且河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多数流入南支,因此淡水流入较多,导致盐度较低,C正确;连兴港和共青圩与海洋距离相近,D错误。
(2022·重庆一诊)海滩离岸流,也叫回卷流,是一股垂直于海岸流向外海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地形区域。某个时刻,在风、波浪、潮流等作用下,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最终大量的海水从较低的缺口冲出形成离岸流,强劲的水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此区域活动的人群拖到外海,造成溺水事件。离岸流在岸边高地容易判断:在平行于岸线的条带状白色浪花中,颜色偏黄的平静水域,即为海滩离岸流分布区。下图为我国某海域地形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海滩最容易发生离岸流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的原理分析,大量海水在风、波浪、潮流等作用下,从沙岛两侧流入海湾聚集起来,图中由于丙处海底为较深的沟槽,最终大量的海水从图中沙岛中部较低的地方冲出,形成海滩离岸流,C项符合题意;由于海滩离岸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地形区域,图中甲、乙、丁都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
9.离岸流海域的颜色偏黄的原因可能是(  )
A.海水携带了大量泥沙 B.海域的藻类物质丰富
C.海水较深且流速较慢 D.与外海洋流发生搅拌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海滩离岸流是狭窄而强劲的水流,说明其流速极快,会冲刷海底泥沙,让海水携带了大量泥沙,导致离岸流海域的颜色偏黄,A正确,C错;海域的藻类物质一般不会使海水颜色呈黄色,B错;海滩离岸流出现于近岸海域,与外海洋流发生搅拌,对近岸海域的海水颜色影响不大,D错。
(2022·太原二模)营养盐类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通常海洋深处的营养盐类比表层丰富。叶绿素浓度是评价海洋浮游植物数量的重要指标,其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南海局部海域某年6~8月叶绿素浓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导致图示海域6~8月叶绿素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深度
C.西南季风 D.海水密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叶绿素浓度是评价海洋浮游植物数量的重要指标,其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由图可知,从6月到8月,图示海域叶绿素浓度不断提高,且均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而北半球海水温度在8月份达到最高,海水温度越高,叶绿素浓度应该越低,因此不是受海水温度影响,A错误。叶绿素浓度变化与海水深度、海水密度关系不大,B、D错误。该地是南海海域,纬度较低,夏季受到西南季风影响,且距印度洋越近,受西南季风影响越大,风速越快,叶绿素浓度越高,因此呈现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C正确。
11.图示海域浮游植物最繁盛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D
解析 从季节角度思考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情况,主要考虑气温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海水温度越高,叶绿素浓度越低,浮游植物越少;海水温度越低,叶绿素浓度越高,浮游植物越繁盛。冬季时水温最低,浮游植物最繁盛,D正确。
12.(2022·重庆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A盐场为我国著名盐场,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 (1)陆地径流携带盐类物质,注入海洋;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盐类滞留海洋,盐度上升;海陆间循环使盐类物质不断在海洋聚集,海水变咸。
(2)夏季盐度较低,冬季盐度较高。夏季,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稀释海水,盐度较低;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盐度较高。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淤泥质海滩面积广,利于晒盐;临海,盐类物质多,原料丰富。
解析 第(1)题,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运动,陆地河流携带盐分通过径流输送注入海洋;海水蒸发, 入海的盐类几乎不会蒸发,滞留在海洋中,导致海水盐度上升;水循环类型中的海陆间循环使盐类物质不断向海洋聚集,导致海水变咸。第(2)题,B海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水注入海洋稀释海水,导致该区域海水盐度降低;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枯水期,径流量小,流入海洋的河流水减少,该区域盐度较高。第(3)题,根据图中A盐场的位置可知,该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其形成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长芦盐场位于我国渤海湾地区,降水少,晴天时间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有利于引海水开辟盐场;长芦盐场临近海洋,有丰富的盐类物质,为盐场提供原料。
[真题实战]
(2020·江苏卷)图1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2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与甲海域相比,说明乙海域海水盐度的特点。
(2)与乙海域相比,分析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的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
答案 (1)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较高;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
(2)相对较低;表、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海水深度;洋流。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乙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高于甲;乙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第(2)题,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甲的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较低;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原因是海水较浅,沿岸有暖流流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