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3讲 人口迁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3讲 人口迁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20:4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讲 人口迁移
1.什么是人口迁移
(1)
(2)人口迁移类型
(3)人口迁移的指标
机械增长率
(4)人口迁移的影响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迁移者 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
迁出地 减轻当地资源环境压力 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迁入地 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文化交流 带来就业压力,影响社会治理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
(2)主要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拉力: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
推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
人文因素 主导因素: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
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2)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原因
改革开放以前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 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内陆人口向沿海迁移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
关键素能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真题研析】
[例] (2022·6月浙江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1)~(2)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 ②空间距离 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流入,但占比较低,A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但人口占比较低,C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错误。第(2)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临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故选A。
【素能升华】
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方法
(1)三个角度
(2)四个方面
【对点精练】
(2022·连云港二调)近年来我国高学历人才跨省流动性呈现先增后减的演化趋势。下图为2005~2015年我国高学历人才净迁移率图。据此完成1~3题。
1.2005~2015年高学历人才净迁移率(  )
A.东南沿海趋于稳定
B.长江中游地区减幅较小
C.西北地区大幅上升
D.珠江上游地区变化不大
答案 D
解析 珠江上游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2005~2015年之间保持着较低的高学历人才迁移率,故变化不大,D正确。
2.高学历人才迁移类型与原因相匹配的是(  )
A.吉林:净迁出,经济转型乏力
B.广东:净迁入,国家政策支持
C.河北:净迁出,产业转型升级
D.江苏:净迁入,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 A
解析 吉林省高学历人才迁移率以净迁出为主,主要是吉林省位于东北老工业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重工业不断衰落,大量人才外流,且经济转型乏力,对人才吸引弱,A正确。
3.与2010年前相比,我国高学历人才省际流动性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政策 ②经济 ③教育 ④就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与2010年前相比,我国高学历人才省际流动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乡村振兴政策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实施,大量高学历人才留在本省发展,因此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①正确;其次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学历人才提供了许多发展机会,因此经济也是主要影响因素,②正确。教育资源以及就业机会东南沿海地区仍占明显优势,因此教育和就业不是主要因素,③④错误。故选A。
(2022·银川一检)下图为2011~2017年北京市不同年龄段人口统计资料图。据此完成1~3题。
1.2011~2017年,北京市(  )
A.以外来人口为主 B.外来劳动力大量迁入
C.人口的出生率高 D.户籍人口抚养比下降
答案 B
解析 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户籍人口在一千三百万左右,常住人口在两千一百万左右,户籍人口超过常住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北京市主要人口还是户籍人口,A不选;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经济发达,因此劳动力需求量大,图中显示劳动力占比接近60%,因此主要是外来迁入,B正确;北京市属于发达城市,虽然图中显示少儿占比较大,但是人口出生率依然较低,C错误;图中显示老龄人口占比常住人口比例高,少儿占比也高,因此抚养比例上升,D错误。
2.北京市少儿户籍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少儿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其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收入的差异 B.医疗条件的改善
C.户籍制度的影响 D.生育观念的不同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北京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收入水平的差异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关系不大,也就对户籍和常住人口少儿增长速度影响不大,故A不选;北京市医疗条件针对的是整个区域,不分户籍或常住差异,故B不选;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常住人口儿童落户困难,因此导致常住人口少儿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故C正确;北京市属于全国文化中心,教育水平较高,人口素质平均也较高,因此生育观念上,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差不大,影响较小,故D不选。
3.图示反映北京市(  )
①老年人口中外来人口较少 ②人口老龄化严重
③人口迁移拉力较强 ④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观察图中信息,老龄人口中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接近百分之百,因此主要是户籍人口,外来老龄人很少,①正确;但图中并未显示出老龄化严重问题,②错误;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吸引力非常强,因此作为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很强,③正确;图中只能显示老年人口中,户籍和常住人口比例,不能显示户籍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或者减少,且北京市属于发达城市,老龄化逐渐加重,老龄人数逐渐增多,④错误。故选D。
(2022·海南省三诊)院士是我国高端的科研领军人才,在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引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示意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及之间的就业流动(单位:人)。据此完成4~6题。
4.甲、乙、丙依次表示(  )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B.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
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D.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答案 D
解析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院士数量多;同时东部地区也能为院士提供比较好的科研环境,使得东部地区内部院士就业流动数量大,故丙表示东部;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少,使得西部地区内部院士就业流动数量小,故甲为西部;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院士数量及流动量也居于两者之间,乙为中部。故选D。
5.丙地区内部院士就业流动数量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对外交流方便 B.科研环境好
C.人口密度大 D.文化底蕴深厚
答案 B
解析 由上题可知,丙地是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研环境好,因此东部地区内部院士就业流动数量最大,B正确。
6.下列城市之间,院士就业双向流动量最大的是(  )
A.北京和上海 B.宁波和杭州
C.太原和西安 D.广州和深圳
答案 A
解析 北京和上海是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集中的两个城市,经济都比较发达,具备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使得两城市之间院士就业双向流动量最大,A正确。
(2022·江苏盐城三模)下图为2017年南京市短期流动人口来源地占比统计图。读图,完成7~9题。
7.南京市短期流动人口来源(  )
A.上海流入人口多于北京
B.距离越近的地区流入越多
C.经济越发达地区流入越多
D.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流入为主
答案 A
解析 2017年南京市短期流动人口来源地中,上海占6%,长江三角洲以外地区占54%,其中北京占10%,根据计算,北京应该占所有短期流动人口的5.4%,因此上海流入人口多于北京,A正确。
8.短期流动人口给南京带来的影响有(  )
A.加剧人口老龄化 B.改善城市环境
C.促进服务业发展 D.缓解交通压力
答案 C
解析 南京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因此短期流动人口应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大量流入会减轻人口老龄化,A错误。人口增多,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B错误。大量青壮年流入利于带动当地商业、餐饮业等服务业的发展,C正确。人口大量流入,会增大交通压力,D错误。
9.安徽是短期流入南京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因为(  )
A.政策扶持 B.文化相似
C.空间临近 D.收入差距
答案 C
解析 并没有体现政策扶持,A错误。安徽与南京文化并不相似,B错误。安徽在空间上与南京临近,人口流动更加便利,C正确。南京市与其他人口流入城市也存在收入差距,不仅限于与安徽省之间,因此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