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2 09: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
C.缩短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声音的音调变高
D.医院墙上贴着的“静”字,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平邑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在高铁站也已经有了特殊的员工“智能机器人”,它能帮乘客解决一些琐事。如:指引、导航讲解、宣传、互动购票等等功能让乘客已经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力量。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是噪声
B.机器人的声音能传递信息
C.机器人的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D.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小明正在家里练习弹吉他,下列有关吉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吉他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吉他发出的声音是吉他弦振动产生的
C.弹吉他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弹吉他时,手按压吉他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4.小方同学在家里观看视频学习,利用软件可以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两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倍速播放声音的传播速度比正常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B.两倍速播放的声音比正常播放的声音响度大
C.两倍速播放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音调高
D.为了不影响家人,小方同学戴上耳机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5.临沂市举行“民乐专场”演出,民乐专家进行精湛表演,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B.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大鼓,大鼓发声的音调不同
D.考试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不但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更快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从控制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的
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城市管理部门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以了解当地的噪声情况。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速度一定比次声波的速度大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在唱歌
D.“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低音”的响度大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即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10.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示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A.如图,小滨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如图,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如图,遇到障碍物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如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的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用超诊断病情,证明声波具有能量
C.市城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13.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如图,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
B.如图,人们利用次声波的反射制成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的位置
C.如图,听诊器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响度
D.如图,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二、综合题
14.如图所示,2021年2月24日夜,郑州市出现了罕见的“雷打雪”现象,在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中夹杂着雷电,甚是奇怪,打雷声振耳欲聋,是指雷声的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为了减轻雷声的干扰,打雷看到闪电后,赶紧捂上耳朵,这是通过   来减弱噪声的干扰,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   。
15.如图,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因为小儿知道声音能在空气和   中传播,“不应人”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都会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两个声源发出的疏密相间的波传播到一点,会相互影响。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相应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空气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时,是两个声源发出的声音  (选填“同时”、“不同时” 传达到某处,引起空气的振动  (选填“相互加强”、“相互抵消” 的结果。
(2)话筒收集噪声时,通过电脑分析获得的是  (选填“新的”、“原来的” 噪声。
(3)“以声消声”技术消除噪声的途径属于  。
.控制声源
.阻断噪声传播
.人耳处减弱
(4)图示噪声源在空间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则声源在点的振动应为  。
17.武广高铁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全长约,列车最快速度可达。
(1)武广高铁全线铺设了具有世界铁路先进水平的混凝土无砟轨道,500米一根的钢轨全部实现无缝焊接,并在轨道下铺设新型减震材料,有效减少过去钢轨与列车车轮摩擦时产生的噪音,不再有“咣当”、“咣当”的声音,非常平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列车车窗采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能大大减弱外界噪声干扰,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以上两空均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在武广高铁某路段的地面上安装有固定雷达测速器,雷达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脉冲,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荧光屏上分别会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其原理如图所示。某时刻在监视屏上显示的第一次雷达波形如甲图所示,后在同一方向上监视屏上显示的第二次雷达波形如乙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请计算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正确;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正确;
.缩短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声音的响度变大,故错误;
.墙上贴着的“静”字是为了减弱噪声,这是采取了在声源处减弱途径来减弱噪声,故正确。
故选:。
2.【答案】B
【解析】
.机器人的声音给乘客提供信息,不是噪声,故错误;
.与机器人交流,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正确;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
故选:。
3.【答案】B
【解析】.吉他发出的声音也可能是噪声,若吉他声影响了别人工作和休息,则吉他声就是噪声,故错误;
.吉他发出的声音是吉他弦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弹吉他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错误;
.弹吉他时,手按压吉他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故错误。
故选:。
4.【答案】C
【解析】.两倍速播放声音的传播速度比正常声音振动快,音调高;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物体振动快慢没有关系,故错误、正确;
.两倍速播放声音比正常声音振动快,音调高,与响度无关,故错误;
.为了不影响家人,小方同学戴上耳机,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故选:。
5.【答案】D
【解析】
.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则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时,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错误;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物体振动快慢没有关系,故错误;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错误。
.考试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正确。
故选:。
6.【答案】D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则不能发声,故错误;
.声音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声音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但速度改变,故错误;
.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从控制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的,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正确。
故选:。
7.【答案】B
【解析】.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不合题意;
.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利于保护环境,不能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不合题意;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不合题意;
故选:。
8.【答案】D
【解析】.声速与频率无关,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错误;
.人的听觉范围是;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听见,故错误;
.根据音色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故错误;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正确。
故选:。
9.【答案】D
【解析】.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错误;
.男低音,是指音调低,女高音是指音调高,故错误;
.月球上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错误;
.振动一定能产生声音,但是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就不会被听到,故正确。
故选:。
10.【答案】D
【解析】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合题意;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合题意;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合题意;
.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故选:。
【答案】B
【解析】.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正确;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错误;
.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因此遇到障碍物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正确;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正确。
故选:。
12.【答案】D
【解析】.不同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其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错误;
.用超诊断病情,证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错误;
.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错误;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声的响度不同,故正确。
故选:。
13.【答案】C
【解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故错误;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的位置,不是利用次声波,故错误;
.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故正确;
.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错误。
故选:。
二、综合题
14.【答案】响度;在人耳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
【解析】(1)打雷声振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特别大,是指雷声的响度大;
(2)为了减轻雷声的干扰,打雷看到闪电后,赶紧捂上耳朵,这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干扰;
(3)光在空气的速度大约,而声音在空气的速度约为,故在发生闪电时,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
故答案为:响度;在人耳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
15.【答案】水;声源。
【解析】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空气和水都可以传声;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意思是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不应人”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水;声源。
16.【答案】(1)同时;相互抵消;(2)新的;(3);(4)。
【解析】(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相互抵消;
(2)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相应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电脑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
(3)“以声消声”技术消除噪声的途径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分析图可知,图中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与处声波的频率和振幅相同,方向相反,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同时;相互抵消;(2)新的;(3);(4)。
17.【答案】(1)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2)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解析】(1)钢轨实现无缝焊接,并在轨道下铺设新型减震材料,有效减少过去钢轨与列车车轮摩擦时产生的噪音,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列车车窗采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能大大减弱外界噪声干扰,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2)由得,第一次电磁波信号传到列车时所用时间为:

此时列车距地面上雷达的距离:

第二次电磁波信号传到列车时所用时间为:;
此时列车距地面上雷达的距离:;
在这段时间内列车行驶的距离:;
由题意可知,,
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2)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