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第6课目录导航学习目标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堂演练(1956年、北京)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取得的重要成果)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探究相关问题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八大二次会议后在此路线的指导下,掀起了什么运动?主要标志是什么?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议 一 议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怎样?在这样的条件下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否适宜?为什么?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漫画中的历史《人民日报》 1958年9月18日 报道的最大一颗水稻“卫星”。报道说:
广西僮族自治区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成功地运用了高度并禾密植方法,获得中稻平均亩产 130434斤10两4钱的高产新纪录(当时1斤为16两——引者)。这块高产田面积一亩零七厘五,黑壤土,二等田,共收干谷140217斤4两。
这颗超级大“卫星”是这样发射升空的:
湖北麻城县建国一社早稻每亩 36956斤的“卫星”放出后,广西环江县委主要负责人决心放出一颗更大的“卫星”,并提出了“争全区第一,全国第一,天下第一”的口号。环江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柳州地委一些领导的支持。地委有一位领导还暗示说:“湖北亩产3万斤的卫星是把多亩稻子移并到一块地里的。全国卫星一亩没有10万斤恐怕放不出去。” 随后,环江制定了放“卫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选择城关农业社的一块面积为1.13亩的试验田作为“卫星”田,让社员先将田里的禾苗全部拔出,再进行深耕并施放大量的各种肥料。接着,组织社员及县直机关的干部和正在县城集中学习的中小学教师共计近千人,从城管和三乐两个大队100多亩中稻田中,选出长势最好且已成熟的禾苗,连苗带泥移并到试验田里。由于移并到一起的禾苗太多,为了使禾苗不致倒伏,就采取用木桩支撑后再用竹篾片拦腰的办法,将田块分割成五六尺见方的格子;四周也用木桩顶实,这样禾苗便直立在一块一块的格子里。移并到一起的禾苗太密,就将喷雾器改装成小型的鼓风机,由十多个人日夜轮流鼓风。为了保证试验成功,县里还在现场设立了指挥部,安装了电话机,派干部在田边日夜守护。 这年9月初,环江县委向柳州地委和广西僮族自治区党委报喜说,将要发射一颗亩产超过10万斤的中稻“卫星”。自治区和地区对此十分重视,特地向各新闻单位和有关电影制片厂发出邀请,请其进行现场采访,还组织了一些部门的干部以及广西农学院、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有关教授、专家,组成了验收团进行现场验收。 浮夸风带来的历史性灾难 1958年放出的各种“卫星”难以数计,但基本上都是按这样的程序放出的。这样放“卫星”的结果,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助长了各级干部弄虚作假的作风。在放“卫星”的过程中,那些敢于说真话的干部社员,被当作“保守派”、“观潮派”而被压制甚至遭辩论批斗,而那些制假造假者反而被提拔重用(麻城建国一社的社主任在“卫星”放出后不久就被任命为区委副书记、区长,并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环江县委第一书记因放“卫星”有功,被提升为柳州地委书记处书记;西平和平社的社长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还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伴随放“卫星”的是浮夸风盛行,造成了1958年农业生产获得了特大丰收的假象。于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人的胆决定的”“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这样荒唐的言语,竟出现在党报党刊上,以至于想当然地认为粮食已经多到吃不完的地步,并提出要考虑“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紧随而来的所谓“三年暂时困难”成因虽然很复杂,但以放“卫星”为特征的浮夸风,无疑是造成这一困难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观察上述报刊中的内容,说一说我国在实行“大跃进”运动的同时,在农村进行了一场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吗?答案:“一大二公”就是经营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它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错误破坏,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失误。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 家 谈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为什么说这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三、国民经济的调整自学探究: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后果,中共中央怎么进行调整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调整:
1、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2、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缺点、错误和教训。
作用:
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供应得到改善,财政收支达到平衡,全国物价超于稳定。三、国民经济的调整看一看下列图表说明了什么?课堂练习1.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的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等,抗美援朝时期出生的叫“刘援朝”等,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张跃进”应该出生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8年? D.1967年
2.见右图,图中的报导的题目是《花生亩产13241斤》,
这个数字说明了( )
A “农业增长有限”论的错误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浮夸风的“左”倾错误 D. 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3。下列的特点中,能体现出我国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是( )
A.处于没有起步阶段 B.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C.成就突出? D.在探索中曲折前进CCD课堂练习漫画是一种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观察下列一组漫画,回答问题:
(1)这组漫画突出反映的是哪一运动中哪一方面的特征?
(2)这一运动中还有许多流行的荒谬提法,请列举一条。
(3)这一运动给我国带来哪些危害?(至少总结两条)。
(4)看了上述漫画后,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只要回答出一个要点即可) 1、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仅增长0.6%,如此缓慢的原因什么?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加快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961年以来,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