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1 22:1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导入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1)古代诗歌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2)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短歌行》既有短歌微吟低唱的特色,又有曹操独特的“慷慨悲凉”风格。
文体知识——歌行
诵读全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yōu
duō




yàn
一、诗人为何写《短歌行》?
二、诗人如何写《短歌行》?
三、《短歌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诗歌
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品读诗歌
探究一:诗人为何写《短歌行》?
知人:曹操是谁?
155年-220年。字孟德,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注重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知人:曹操身边
谋士:郭嘉、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等
武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庞德、张辽、曹仁、曹洪、李典、乐进、于禁等
文人: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
曹操与《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十五年(210))
知人
思考1:曹操为何能够成就伟业?是不是靠他一人之力?
思考2:曹操此诗的目标读者是谁?大战前夕需要招揽的人才在哪里?
论世
刘大杰:“中国文人生命的危险和心灵的苦闷无有过于魏晋。”
论世
创作时间
(1)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2)求贤说。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3)宾主唱和说。万绳楠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4)及时行乐说。沈德潜《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具体时间无考证。
(5)王青认为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短歌行》的艺术手法。寻找诗歌中运用比兴、典故或引前人诗句的地方,并加以赏析。
品读诗歌
探究二:诗人如何写《短歌行》?
《赠白马王彪》:“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薤露歌》:“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品读诗歌
妙用比兴
以晨露比喻人生时光的短暂。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品读诗歌
以皎洁的明月比喻贤才,喻贤才难得。
妙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品读诗歌
以乌鹊喻贤才,比喻贤才还没有归宿,尚在徘徊的状态。
妙用比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战国屈原《九章·涉江》)
“古有《鸦经》占吉凶,南人喜鹊恶鸦,北人反之,师旷以白项者为不祥。”
(三国魏人张揖 《广雅》 )
品读诗歌
以高山深海比喻招纳贤才的博大胸怀,并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现诗人的求贤若渴。
妙用比兴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品读诗歌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此处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诗人化用诗意,古朴深层,自然妥帖。
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品读诗歌
巧用典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表现出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
语出《管子·形势解》,表示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品读诗歌
巧用典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化用“周公吐哺”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品读诗歌
巧用典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势解》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品读诗歌
思考:诗中的四个典故是否可以互换顺序?

巧用典故

品读诗歌
诗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忧从中来
探究三:《短歌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诗歌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苦短
人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功业未就
探究三:《短歌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这三“忧”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哪种情感起主导作用?
小结朗诵
建安风骨何处寻,慷慨悲凉《短歌行》
课后作业
1.背诵《短歌行》
2.预习《归园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