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2.哪些食物中糖类含量高? 哪些食物中脂肪含量高?
1.这些食物可以给人体提供哪些营养物质呢?
3.不吃早餐为什么容易导致低血糖?
近些年国家综合国力大大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如早餐非常丰富。以下是同学们平常常吃的几种早餐,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早餐中含有的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不吃早餐会导致人体缺乏能量而头晕。
糖类、脂质、蛋白质等
稀饭、肠粉、包子皮
油条、面包、包子馅
请你列举一些你生活中所熟悉的糖的名称?
联系生活
白糖(蔗糖)
红糖(蔗糖)
冰糖(蔗糖)
(1)这些糖类有什么共同点?
(4)淀粉、纤维素不甜,
为什么也属于糖类呢?
(2)甜的物质一定是糖类吗?
葡萄糖
蜂蜜(果糖)
麦芽糖
(3)所有的糖类都是甜的吗?
它们都是甜的。
不是,如木糖醇、糖精等。
不是,如淀粉、纤维素不甜。
资料1 观察葡萄糖化学结构式的两种形式。
直连式
环状
只由 组成;且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 ,因而糖类又被称为 。
C、H、O
问题1:
为啥葡萄糖叫单糖?
2:1
碳水化合物
1
元素组成
单糖
五碳糖
六碳糖
半乳糖
葡萄糖C6H12O6
果糖
核糖C5H10O5
脱氧核C5H10O4
(RNA的基本组成成分)
(DNA的基本组成成分)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主要存在植物细胞中)
(主要分布在动物乳汁中)
①单糖: 水解的糖,可被细胞 。
不能
直接吸收
2
分类(按组成分)
问题2:单糖是如何形成二糖的?
C12H22O11
C6H12O6
C6H12O6
+
水解
脱水缩合
+ H2O
麦芽糖
②二糖——可水解成 (由两分子单糖 而成的糖)
种类 分布 功能
蔗糖( ) 细胞 能量
麦芽糖( ) 细胞
乳糖( ) 细胞
两分子单糖
脱水缩合
葡萄糖+果糖
葡萄糖+葡萄糖
葡萄糖+半乳糖
植物
植物
动物
提供
2
分类(按组成分)
问题3:为什么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相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
纤维素
淀 粉
糖 原
空间结构
不同功能
决定
③多糖——可水解成 (由多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多个葡萄糖
种类 分布 功能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肌糖原
肝糖原
糖原
几丁质
(壳多糖)
植物细胞
动物肌肉
动物肝脏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储存能量,为肌肉供能
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制作食品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制作人造皮肤等
2
分类(按组成分)
细胞中的糖类—小结
按化学性质分
还原糖:
二糖(蔗糖)、多糖(淀、纤、糖、几)
单糖(葡、果、半)、二糖(麦芽糖、乳糖)
按功能分
①构成细胞的成分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脱氧核糖:DNA的组成成分
核糖:RNA的组成成分
酶
水解
淀粉
麦芽糖
酶
氧化分解
释放能量
酶
水解
葡萄糖
③储能物质:淀粉、糖原
②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非还原糖:
关爱生命
(1)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限制,包括米饭、馒头等主食也都需定量摄取,
说说为什么?
(2)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要控制,正常人的饮食需要控制吗?
淀粉
水解
葡萄糖
吸收
血液中的葡萄糖
需要,不能暴饮暴食,应荤素搭配。
资料2 以下为一位糖尿病患者的检查报告单。设问:
健康讲堂
添加的蔗糖,因糖经消化吸收后在人体细胞中会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
建议: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问题5:有些饮料广告:0糖0脂0卡”真的不含糖,吃不胖吗?
0糖0脂0卡只是商家宣传饮料的一种手段,不是真的喝不胖,若摄入过多,还是可能导致身体肥胖甚至危害身体健康的。
问题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出的“控糖”是控什么糖?为什么要控糖?
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是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D.几丁质是多糖,是昆虫外骨骼的重要成分
√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
①单糖是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②二糖不是,B错误;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肌糖原可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储存能量,C错误。
2.(2023·山东淄博四中高一期末)若某生物体可以发生“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的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③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④葡萄糖、麦芽糖和糖原都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生砖红色沉淀
A.①④ B.① C.②④ D.③④
√
此生物是动物,因为有糖原的合成,糖原为动物多糖,①正确;
尽管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的糖,但最终的产物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因此该过程可理解为动物摄入植物多糖经过消化吸收进入动物细胞内再合成糖原的过程,②③错误;
糖原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④错误。
饱和脂肪酸与心脏病的发生
相同:
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不同:
脂肪中O的含量远少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多。
1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约17kJ,而1g脂肪可以释放出约39kJ的能量
①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甘油三酯(三酰甘油)
资料2 观察其中一种脂肪分子的结构式。脂肪的元素组成与糖类有何异同?
问题6:在全民减肥的时代,脂肪真是有害无益吗?脂肪还有什么作用?
②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的作用。
③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问题7:植物细胞中也有脂肪,植物脂肪与动物脂肪有何区别?
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
问题8:脂肪和脂质是什么关系?脂质还包括哪些物质?
脂质 组成元素 特点 作用
C、H、O
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丙酮、氯仿、乙醚等
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参与构成细胞膜
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C、H、O、N、P
C、H、O
问题9:为什么儿童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
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表皮细胞中的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两者均为固醇类物质),而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问题10: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为什么会起到“肥育”的效果?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动物从体外吸收的多余糖类可以在体内转变成脂肪。
脂肪堆积过多的害处
皮下组织堆积过多的脂肪——肥胖
心脏及血管堆积过多脂肪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关爱生命
健康三要素
适量的锻炼
合理饮食
好心情
关爱生命
3.(2023·四川凉山高一期末)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B.饱和脂肪酸的“骨架”中存在双键,因此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
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胆固醇在人体内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不饱和脂肪酸的“骨架”中存在双键,因此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B错误。
4.科学研究表明: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氧元素
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
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该过程在人体内也可以大量转化
√
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但在人体内,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糖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C H O)
举例:果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半乳糖
概念: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
脂质
(C H O)
有的含有N、P
概念: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
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举例:麦芽糖、蔗糖、乳糖
概念: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必须要
水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举例: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
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肪
磷脂
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主要的储能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