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讲 资源安全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一、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资源安全
(1)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2)资源安全问题
①产生原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
②影响因素
2.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直接影响:能够动摇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间接影响: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3.保障资源安全
(1)总体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保障资源安全。
(2)措施
①资源供给方面:主要通过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等四种途径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②资源消费方面:主要通过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来降低资源需求。
③还需要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二、中国的能源安全
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我国石油生产量的增长明显低于消费量的增长。目前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运输距离长。
3.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煤炭资源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以及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
4.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1)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特点: ①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②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最主要的能源;③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④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
(2)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采取的措施
①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风、光、生物质、地热、海洋能、垃圾能源化利用等)、核能和天然气等。
③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关键素能一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真题研析】
[例1] (2022·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答案 (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我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我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解析 第(1)题,从图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可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镍矿。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第(2)题,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第(3)题,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素能升华】
1.影响资源安全问题的因素
因素 制约条件 表现
资源禀赋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 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
可再生资源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
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受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 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
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
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资源消费需求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 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2.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战略措施
【对点精练】
(2022·杭州二模)稀土产业链包括稀土矿开采、冶炼和稀土精密加工、下游应用等环节。江西赣州每年生产了全球约70%的中重型稀土。2021年12月23日,旨在整合稀土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总部设在赣州。完成1~2题。
1.中国稀土集团总部的落户,有利于赣州( )
A.提升区域的行政等级
B.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
C.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D.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答案 D
解析 赣州市的行政等级为地级市,中国稀土集团总部的落户不会提高其行政等级,A错误。稀土资源的开采、冶炼、加工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B错误。中国稀土集团总部的落户有利于扩大赣州市的稀土生产规模,稀土开采、冶炼、加工等属于第二产业,不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C错误;中国稀土集团总部的落户可以提高赣州经济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D正确。
2.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落户后,以下赣州稀土产业领域,改善最显著的是( )
A.开采能力 B.加工设备
C.下游应用 D.市场信息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江西赣州每年生产了全球约70%的中重型稀土,因此赣州本身的开采、加工、下游应用等环节较为成熟,A、B、C错误;而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落户有利于快速地获取市场信息,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D正确。
3.(2022·北京西城区二模)下图为全球磷矿资源储量、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全球磷矿资源储量、产量分布特点。
磷矿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约70%的磷矿石用于生产磷肥,施用磷肥能促进农作物生长。近年其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2)说明合理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对保证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答案 (1)全球磷矿资源储量、产量分布不均;全球磷矿储量、产量分布不一致;储量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地区最多;我国磷矿石产量全球第一。
(2)合理开发磷矿资源,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磷矿开采利用率,保证我国资源安全;加强磷肥生产,增加农作物产量,利于粮食安全;新能源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代替传统化石燃料,利于环境安全;有利于国家安全。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储量上看,横轴上涉及的国家均有磷矿分布,但储量差异大,储量占比最大的地区是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从2020年全球磷矿石产量分布饼状图上看,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但产量差异大,产量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中国,储量最大地区与产量最大地区不一致。第(2)题,从材料入手分析,磷矿对我国非常重要,故在开发利用磷矿资源时,要合理进行,要注意磷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提高磷矿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以此保证我国的资源安全;同时作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合理开采,避免浪费,也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另外,通过将磷矿生产为磷肥,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利于粮食安全;通过新能源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来代替传统化石燃料,有利于保护环境,利于环境安全。
关键素能二 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真题研析】
[例2] (2021·6月浙江卷)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
B.生产量大幅提升
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
D.生产量大幅减少
(2)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石油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图中显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消耗总量也是逐年上升,故可得出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A对,C不对;图中反映石油消耗总量、对外依存度的关系,不能直接反映生产量的变化,更不能反映石油生产量大幅提升或者减少,B、D不对。第(2)题,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要减少石油净进口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可以减少石油进口量,降低对外依存度,②④对;加强石油综合利用会加大对石油的需求量,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会增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①③不对,故选C。
【素能升华】
1.我国能源供需面临的五大挑战
内容 具体表现
①人均资源量少 我国煤炭储量、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天然气可采储量、水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蕴藏量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
②人均能源消费量低 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美国的三分之一
③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1.2%,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每万元产值的能耗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也远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仍以煤炭消费为主。据统计,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石油约占18.9%
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我国自1993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依赖度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赖度近70%
2.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1)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紧张。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浪费严重。
(4)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内经济需求。
(5)石油进口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很不稳定。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3.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
(1)国内石油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2)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3)国际石油资源竞争激烈。
(4)进口来源单一,过分依赖西亚和非洲。
(5)运输方式和运输通道较单一,过分依赖海洋运输。
(6)缺乏石油战略储备。
4.石油资源依赖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经济安全(市场价格垄断),国际市场安全(出口国社会动荡),运输安全(通道畅通、及时)。
5.煤炭资源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安全)
(1)生产过程: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和生态恶化;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供水紧张状况;废气排放,污染大气;原煤清洗比例提高,排放大量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
(2)运输过程:煤尘污染大气,损失大量煤炭,污染沿线生态环境。
(3)消费过程:大气污染(酸雨、全球变暖)。
6.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
【对点精练】
(2022·浙江二模)图1、图2分别为2015年、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2030年为预测值)。完成4~5题。
图1
图2
4.天然气、核能分别属于( )
A.矿产资源、新能源
B.后天性资源、矿产资源
C.新能源、清洁能源
D.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
答案 A
解析 天然气为化石燃料,属于矿产资源、清洁能源、常规能源、不可再生资源,核能属于新能源、清洁能源、不可再生能源,A正确。
5.相比2015年,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
A.石油消费量显著减小
B.矿物能源占比提高
C.核能消费量增速最快
D.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答案 C
解析 读图2030年比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比例降低,但能源消费总量应上升,无法判断石油消费量的变化,A错误;水电、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矿物能源占比降低,B错误;读图核能增长比例最大,能源消费量应增加,所以核能消费量增速最快,C正确;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上升,二氧化碳排放应上升,D错误。
6.(2022·枣庄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6月,中国与伊朗决定合作修建格什姆岛石油码头,并把格什姆岛打造成海湾地区重要的石油储备枢纽。该项目建成后,可停靠巨型油轮,拥有储备3 000万桶原油的能力。
简述中伊在格什姆岛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库的意义。
答案 对中国:可增加海外石油储备,应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对伊朗:方便石油出口;依托石油储备基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中国和伊朗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库,对伊朗来说,可以促进伊朗资源开发,使得伊朗直接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中国来说,可以增加我国能源进口渠道,使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性。
主题十 新能源
【真题试做】
(2021·全国甲卷)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1)~(2)题。
(1)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
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
(2)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
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
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和坐标图信息可知,光伏发电量主要受阳光影响,白天有阳光照射时光伏发电量会增加,此时电力净需求量会减少,即电力净需求量会在白天呈现时段性减少,C项正确。第(2)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材料可知,“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应该设法将部分白天的光伏电能储存到夜间使用,所以关键是发展电能储存技术,D项正确。
【主题整合】
1.新能源的含义
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等。
2.新能源优、缺点对比
类型 优点 缺点
风能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蕴藏量大,分布广泛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和季节影响大
地热能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 投资大,受地域限制
潮汐能 干净、无污染 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生物质能 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产量小,利用率低
3.新能源开发的区位因素
案例1.建设风能发电基地的区位因素
(1)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资金、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及与市场的距离。
(2)西北地区发展风能发电的利弊
①利:大风多,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②弊:当地经济落后,资金少,技术水平低;当地人口和城市少,能源需求量少;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输电基础设施不足。
(3)东南地区发展风能发电的利弊。
①利:风能资源丰富;资金雄厚,技术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弊:用来建设风电场的土地面积小。
案例2.修建光伏电站的区位因素
(1)光伏电站修建占地面积大,需要地形平坦广阔,地质条件稳定。
(2)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3)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大量的光伏硅片、光伏电池和相关部件。
(4)政府政策支持:国家大力补贴,降低安装成本。
(5)避开居民聚居区、重要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避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地区。
4.新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 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利影响 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学以致用】
(2022·包头二模)风光互补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两种发电系统在同一个装置内互为补充,给设备供电的一种新技术。下图为西北地区某草原上的风力、光伏发电设施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风光互补技术在该地的使用,有利于( )
A.第三产业发展 B.节约电力资源
C.降低发电成本 D.改善能源结构
答案 D
解析 读图,风光互补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两种发电系统在同一个装置内互为补充,给设备供电的一种新技术。风光互补技术在该地的使用,有利于确保能源供应,解决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发电量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供电能力,减少煤电等的使用,改善能源结构,D正确。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不大,A错误。风光互补技术是为了稳定电力供应,不是为了节约电力资源、降低发电成本,B、C错误。
2.该发电设施的光伏发电镜面做了特殊涂层处理,主要目的是( )
A.抗氧化 B.抗风沙
C.防老化 D.防雨浸
答案 B
解析 特殊涂层处理跟抗氧化、防老化无关,A、C错误。当地风沙天气多发,防光伏发电镜面做了特殊涂层处理,主要目的是抗风沙,B正确。该发电设施地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无需防雨浸,D错误。
3.图中所示大规模发电设施的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增强太阳辐射,使电站局部地区气温升高
B.反射太阳辐射,抑制设施下面的植被生长
C.增大地表蒸发,加剧电站所在地区的干旱
D.增强大气运动,增大电站所在地的降水量
答案 B
解析 图中所示大规模发电设施的建设,增强了反射太阳辐射,削弱了太阳辐射,使电站局部地区气温降低,A错误。反射太阳辐射,抑制设施下面的植被生长,加剧荒漠化程度,B正确。减少地表蒸发,减缓电站所在地区的干旱,C错误。电站所在地的降水量不受发电设施影响,D错误。
(2022·湖北名师联考)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盐差渗透压使淡水透过半透膜进入咸水区,使容器内水位上升,产生水位差而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读图,完成4~6题。
4.我国依靠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 )
A.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
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
C.江苏东部盐城大盐湖
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
答案 C
解析 从文字信息中可知,利用渗透能发电既需要高盐度的水体,还需要有充足的淡水供给。察尔汗盐湖、运城盐湖、巴里坤盐湖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盐分浓度大,但由于气候较干旱,缺乏充足的淡水。盐城地处江苏东部,濒临海洋,且有充足的淡水。
5.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
A.受天气影响小
B.受地域的影响小
C.电站建造成本低
D.能量集中,发电效率高
答案 A
解析 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而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风力、太阳能、渗透能都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利用这些资源发电受地域的影响都很大。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设备密封性能要求高,电站建造成本高。海洋渗透能能量较分散,发电效率较低。
6.在长江口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效率低于理论值的原因不包括( )
A.半透膜技术不成熟 B.河水含沙量较大
C.海水盐度不够大 D.地势起伏较小
答案 D
解析 在长江口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效率低于理论值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半透膜技术不成熟;长江口河水含沙量较大,影响半透膜渗透效果;长江稀释海水,海水盐度不够大。地势起伏较小与海洋渗透能发电效率无关。
(2022·云南省二模)干热岩是地球内部热能的一种赋存介质,一般是指温度大于200 ℃,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但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2021年6月我国实现了干热岩试验性发电。据此完成7~9题。
7.储存热能的干热岩最可能是( )
A.花岗岩、板岩 B.石灰岩、板岩
C.玄武岩、石灰岩 D.花岗岩、玄武岩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埋藏较深、温度较高、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判断是变质岩或结晶岩体(花岗岩),A正确。石灰岩在高温之下会变质成大理岩,玄武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因此石灰岩和玄武岩不可能是干热岩。
8.与太阳能、风能等相比,干热岩能源的最大优势是( )
A.低碳且清洁环保 B.资源储量巨大
C.开发利用成本低 D.供能稳定性好
答案 D
解析 和风能、太阳能相比,干热岩同样具备储量大、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的特点,A、B错误;与太阳能、风能等相比,干热岩能源发电成本低,但对技术要求高,因而“开发利用成本低”不是最大优势,C错误;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大,而干热岩是一种地热资源,是埋藏在地下的,不会受到季节、气候、昼夜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而供能稳定性好,D正确。
9.干热岩能源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市场 B.政策
C.技术 D.劳动力
答案 C
解析 干热岩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会得到政策的支持,A、B错误;干热岩分布非常广泛,理论上地球的每片土地(包括海底)下面,都能找到干热岩,但是以现有的勘探和开采技术手段,仅限于开发干热岩埋藏深度较浅、地形地貌不复杂的区域。因此干热岩能源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技术,C正确,D错误。
(2022·绍兴二模)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其环保、充能时间短、耐低温等特征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在我国市场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下图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游关键部件自主供应程度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特点是( )
A.国内产业链较为完整
B.对外依赖度较低
C.核心部件生产能力弱
D.氢燃料供应不足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上游关键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自主供应程度仍较低,核心部件生产对外依赖度较高。氢燃料供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选C。
11.结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现状,今后需要( )
A.加大对安全阀的进口
B.加强对关键材料的研发
C.提高核心零部件关税
D.实现储氢瓶的自主生产
答案 B
解析 结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需要加大对关键材料的研发力度,促进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提升。所以选B。
[模拟应考]
(2022·北京朝阳一模)下图为2005~2050年中国能源结构变化示意图。(2020年后为预测值)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能源结构的特征是( )
A.煤炭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增速降低
B.消费总量增长快,结构与世界趋于一致
C.核能、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提高
D.石油消费量不断降低,占比基本不变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现阶段我国的煤炭能源消费量有所下降,A错误;消费总量增长快,但与世界消费结构不一致,还是煤炭消费占比最大,B错误;水电、核电及其他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提高,C正确;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大,D错误。
2.我国煤炭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B.煤炭供给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市场价格浮动较大
C.煤炭储存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不能满足存储的需求
D.煤炭生产、消费造成的环境问题对其开发利用的限制
答案 D
解析 与我国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主要源于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以及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D正确;我国煤炭行业仍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煤炭还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A错误;我国煤炭的储量和产量世界第一,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小,B错误;煤炭储存在地下,根据需求开采,土地资源面积对储存没有影响,C错误。
(2022·济南三模)调查发现,我国的稀土、石墨、萤石、重晶石、锑、钒、钼、锗、镓、铯、碲、砷等12种矿产资源,无论是在储量还是在产量上,都具有全球优势地位,其中多种资源被我国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但在与美国、欧盟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对比时发现(下图),像重晶石、砷等部分资源并未列入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据此完成3~4题。
3.稀土、石墨、萤石资源被中、美、欧盟均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共同因素是( )
A.资源储量 B.空间分布
C.应用功能 D.对外依存度
答案 C
解析 稀土、石墨、萤石资源被中、美、欧盟均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共同因素是应用功能,C正确。资源储量、空间分布、对外依存度不是其评判标准。
4.对重晶石、砷等资源,我国在开发、贸易的过程中应( )
A.立足国内市场,禁止原矿出口
B.建立战略储备,应对贸易风险
C.采富弃贫,重点开发高品位矿
D.政策扶持,进行原材料深加工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禁止原矿出口错误,建立战略储备错误,采富弃贫,重点开发高品位矿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可取。重晶石、砷资源丰富且不属于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在政策的扶持下,进行原材料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D正确。
(2022·海南省三诊)能源强度也称单位GDP能耗,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国或地区每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和世界平均能源强度时序变化(以2011年的购买力水平为基准)。据此完成5~6题。
5.1990~2015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是( )
A.呈加速下降趋势 B.一直处于高效状态
C.呈加速提升趋势 D.前十年得到快速提升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1990~2000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2001~2005年,我国能源强度上升;2006~2015年,我国能源强度又缓慢下降,但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是前10年得到快速提升,之后5年又有所下降,随后10年间是缓慢升高,但能源利用率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正确。
6.2001~2005年,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明显恶化 B.工业化进程有所减缓
C.第二产业占比明显下降 D.高耗能产业快速增长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2001~2005年,我国能源强度呈上升趋势,表明能源利用率下降,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高耗能产业快速增长,D正确;不能说明我国产业结构明显恶化,A错误;不能说明工业化进程有所减缓,而且我国工业化进程较快,B错误;第二产业占比明显下降,能源利用率应上升,能源强度应下降,C错误。
(2022·山东日照三模)锂在储能电池、陶瓷玻璃、润滑剂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锂需求量越来越大。锂资源天然储存形式有盐湖型锂和硬质岩型锂,其中硬质岩型锂需经粉碎、磨矿、高温焙烧、硫酸溶解浸出,加碱过滤沉淀等工序;盐湖型锂通过晾晒、蒸发浓缩分离出高浓度卤水,再由工厂提纯生产。南美“锂三角”(下图)锂储量占全球盐湖型锂储量的90%,占全球锂储量的76.1%。近年来,多个中国企业进入“锂三角”地区开展合作。据此完成7~9题。
7.与硬质岩型锂矿相比,盐湖型锂开采( )
①储量大 ②成本低 ③无污染 ④能耗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盐湖型锂储量大,①正确。由材料可知,盐湖型锂开采工序多,工艺复杂,高温焙烧等环节能耗高,开采成本高,②正确,④错误。盐湖型锂需通过晾晒、蒸发浓缩分离出高浓度卤水,再由工厂提纯生产,盐湖型锂在蒸发浓缩和使用有机溶剂提纯等生产过程中易对盐湖和周边地区造成污染,③错误。故选A。
8.“锂三角”地区盐湖型锂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降水多,利于淋溶 B.降水少,蒸发旺盛
C.湖泊多,淡水丰富 D.山地少,利于运输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锂三角”地区位于南美洲智利、玻利维亚、阿根廷交界地带,该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A错误。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利于晾晒、蒸发浓缩分离出高浓度卤水,B正确。该地为盐湖,盐度大,为咸水湖,C错误。该地地处山区,交通不便,D错误。
9.我国企业在“锂三角”地区投资盐湖型锂开发,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当地就业岗位 B.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
C.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D.稳定国内锂资源供应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地资源丰富,而我国为实现节能减排和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锂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获得资源,稳定国内锂资源供应,我国多个企业进入“锂三角”地区开展合作。D正确。
10.(2022·烟台二模/枣庄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镁是生产铝合金的重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领域。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生产镁的工厂在德国,主要采用电解海水的方法生产,每吨消耗电力高达35~40兆瓦。陕西省府谷县原来以煤炭产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硅碳热还原白云石的方法生产镁。2003年炼镁企业把兰炭炉和金属镁冶炼炉对接,用兰炭炉尾气作为生产热源,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自2012年起,府谷县的镁产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镁业中心,可供应全球42%的镁,其生产模式还获得了“国际镁协2012年度环保责任奖”。据统计,2020年我国镁制品出口每吨约0.39万美元,而进口镁制品每吨约需3.82万美元。下图分别示意府谷县区位及涉镁生产企业产业链。
(1)分析全球镁业中心由德国转变为中国府谷的主要原因。
(2)说明将“国际镁协2012年度环保责任奖”颁发给府谷县的理由。
(3)指出府谷县镁产业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为其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1)德国:电解法炼镁,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环保压力大。中国府谷:距白云石产地近,本地拥有硅铁矿,资源丰富且廉价;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充足;生产工艺先进,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
(2)①延长了产业链,改变了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减少了大气污染。②利用煤炭产业的废热与废气作为镁生产的热源,实现了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③利用镁生产的废渣作为免烧砖、水泥的原料,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3)问题:以生产原料镁(原生镁锭)为主,镁合金深加工与高端产品少。建议:①加强科研机构与加工企业合作,加大科技投入;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镁合金深加工产品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主要采用电解海水的方法生产,每吨耗电量高,生产成本高,且环保压力较大。而我国府谷县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硅碳热还原白云石的方法生产镁,在2003年用兰炭炉尾气作为生产热源,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府谷县硅铁矿资源丰富,靠近白云石产地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山西等,资源丰富且廉价。区域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利用兰炭炉尾气作为生产热源,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具有很高的环保效益,资源利用率更高。第(2)题,当地用兰炭炉尾气作为生产热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综合了兰炭生产、火力发电、金属镁生产、镁合金生产等众多产业链条,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改变了原先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减少了大气污染。兰炭生产过程中的焦渣供给火力发电,金属镁生产中的废渣用于制作免烧砖、水泥等建材产品,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加大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第(3)题,该地主要以生产原料镁为主,而镁合金深加工与高端产品少,产品附加值较低。面对这样的问题,当地应加强科研机构与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促进镁合金深加工与发展高端产品,应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镁合金深加工产品的比重,从而提高镁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促进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真题实战]
(2021·辽宁卷)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年以来,墨西哥天然气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缺口逐年扩大,一半以上需从美国进口。目前墨西哥逐渐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下图为墨西哥及周边地区地理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墨西哥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由于( )
①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 ②天然气发电比石油清洁 ③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 ④天然气开采比石油容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墨西哥与美国邻近,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①正确;与石油相比,天然气更清洁,②正确;由材料可知,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无法判断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③错误;天然气开采难度更大,④错误。A正确。
2.墨西哥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图中椭圆形区域的是(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生物能
答案 C
解析 图中椭圆形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长,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C正确;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长,风力较小,降水较少,植被稀疏,水能、风能、生物能不丰富。
3.(2022·1月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
材料二 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随着油气资源衰竭,相关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1)分析大庆利用闲置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
(2)说出中俄东线投产对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答案 (1)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人才储备丰富。
(2)增加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改变供气格局。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大庆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由材料“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可知,大庆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由材料“相关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可知,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生产成本;由材料“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可知,人才储备丰富。第(2)题,由材料“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可知,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中俄东线投产后,可以增加东北地区天然气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污染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后,可以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改变供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