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讲 环境污染与环境安全及国家安全
一、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环境安全问题
(1)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
2.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1)影响
(2)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①降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②减小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
二、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1.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1)概念: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特点
(3)影响
①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
②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
③公众的担忧→环境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问题→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2.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1)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
方式 传输途径
污染物跨国传输 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
废弃物跨国转移 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通过国际贸易进入另一个国家
(2)影响
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1)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
源头防范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事中控制 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事后治理 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2)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国污染问题
源头防范 严格环境准入,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
事中控制 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品
事后治理 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3)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①减少环境安全冲突;②加强环境安全合作。
关键素能一 环境安全问题及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
【真题研析】
[例1] (2021·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筑坝形成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下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想保持芦林湖一湖清水永续利用,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严格控制影响水质的泥沙入湖量;预防由于发展旅游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建立健全法规,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 要实现芦林湖的永续利用要从保护水质和湖泊面积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分析。要保证湖泊的水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上游河流含沙量大,带来的泥沙多,水体浑浊,水质差,应控制泥沙入湖量;还要从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来分析,即要预防由于发展旅游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还要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湖区的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多样性,获得持续发展。
【素能升华】
1.环境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影响因素 对环境的影响 原因
工业生产 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 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产生众多化学物质
产生固体废弃物
人口的高速增长 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不断扩大
环境污染加剧 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
科学技术的进步 军事武器的破坏力大幅度提高 火药的发明和核能的开发
许多动物濒临灭绝 猎捕工具的改进
威胁人类健康 产生电子垃圾
2.环境安全问题的主要类型
类型 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图示
成因 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储运事故等 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
特点 发生概率极低,且具有突发性 具有时滞性、隐蔽性的复杂特点
举例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土壤重金属污染
3.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
角度 具体途径
降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
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
减少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 避免在环境高危地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增强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对点精练】
1.(2022·深圳二调)近年来,广州为突破城市水环境治理难点,在中心城区已建成9座生态化净水厂,总日处理能力达181万吨。生态化地埋式净水厂将污水处理设施安置在地下空间,全封闭运行,通过先进工艺提升出水水质,环境指标优于国家标准。下图为广州沥滘净水厂(照片左下地块)和旁边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景观。
简述将污水处理设施转移到地下空间全封闭运行的益处。
答案 污水处理在地下全封闭运行可将臭气、噪声等影响降至最低;地下建厂、地上建园节省城市土地资源;污水处理厂地表空间变身市民后花园,美化城市景观,增加市民休憩游乐空间;地下常年温差较地面温差小,水温比较恒定,有利于处理设备和工艺流程稳定运行;地下夏季温度较低,污水中细菌、藻类滋生减少,降低净化成本。
解析 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气体和噪音,造成大气污染,干扰居民生活,在地下空间封闭运行能减少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居民的影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将其移动到地下能够节省土地空间,将这些土地改造成城市绿地,能够美化城市景观,同时增加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地下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温度低于外界,冬季温度高于外界,年温差较小,水温相对恒定,有利于处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夏季温度低能够减少细菌滋生,便于污水处理。
关键素能二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真题研析】
[例2] (2021·湖南卷)农田氮肥的大量施用和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生态沟渠通过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拦截处理水体中的氮素。下图示意湖南某地生态沟渠的位置。
(1)描述生态沟渠的位置特征并指出这样布局的优点。
(2)除了建设生态沟渠以外,该区域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氮素水污染?
答案 (1)位置:位于排水沟的下游。
优点:便于集中处理(处理量大),效率高,成本低,可减轻下游水体的污染。
(2)种养结合,施用有机肥;按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肥(处方农业,配方施肥);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生态沟渠位于排水沟的下游段。这样的布局可以通过自流的方式有效收集稻田含氮废水和居民的养殖废水,并通过沟渠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大大降低含氮量,效率高,成本低;生态沟渠位于排水沟的下游段,处于村落水体与其他水体之间的结合部位,通过生态沟渠的净化后,可以减少对其他区域水体的污染,保护下游水体的水质。第(2)题,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一般从控源、处理、资源化、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除了建设生态沟渠外,还可以通过种养结合,让废水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内消耗;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从而减轻污染来源;按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肥(处方农业),不产生或少产生多余的营养物质;建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村民自觉在生产生活中减少产生污染物质。
【素能升华】
1.水污染及其防治
类型 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
污染源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可引起人体中毒、致癌等
危害农作物生长: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甚至大面积死亡
危害水生生物生长:使水生生态系统变得简单、脆弱,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防治 预防: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到最小量,工业污染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
治理:通过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管理: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以管促治
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危害
主要类型 成因 危害
酸雨 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 ;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温室效应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可吸入颗粒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工业烟尘;建筑尘土 人体吸入过多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固体废弃物污染
(1)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其污染危害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主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方法 优势
分类收集,密封运输 有利于废品回收与资源利用,可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破碎、压缩、焚烧 体积缩小,消除某些有害物质
卫生填埋 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可重新利用;不会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资源化 可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促进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
②常见资源化模式
【对点精练】
2.(2022·吉林三调)近地面大气臭氧主要是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当近地面的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2018年6月中国气象站增加了臭氧气象预报业务。下表为2018年吉林市臭氧浓度与气温、湿度、风速的小时年均值统计表,读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臭氧浓度与气温、湿度、风速的小时年均值
小时(h)(时刻) 臭氧(μg/m) 气温(℃) 湿度(%) 风速(m/s)
0 48.66 4.98 68.51 2.92
2 46.77 4.16 71.08 2.95
4 44.61 3.53 72.67 3.11
6 42.44 3.53 73.29 3.08
8 50.44 5.21 67.29 3.15
10 67.79 7.97 56.51 3.54
12 83.28 9.69 50.14 4.19
14 87.26 10.28 48.06 4.15
16 84.83 9.73 50.27 3.59
18 75.18 8.42 54.92 3.11
20 62.32 7.29 59.20 3.06
22 53.21 6.02 64.35 2.94
判断易发生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并根据材料信息提出可行的臭氧污染事件应急管控方案。
答案 条件:天气晴朗;风力较大;气温高;湿度小。方案:交通限行;高温时段洒水车循环作业、石化工厂错峰生产(从控制来源和控制有利气象条件入手)。
3.(2022·北京海淀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孟加拉国图拉格河流域面积约1 160平方千米。近年来,图拉格河下游地区出现大量小型纺织、皮革、印染企业,对河流造成严重污染。下图为图拉格河下游河段三类主要污染物浓度的逐月变化。
(1)概括图中三类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针对该地河流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防治建议。
答案 (1)变化特征:季节变化明显;3月左右浓度最高,9月左右浓度最低;3~9月浓度下降,10月~次年2月上升等。
影响因素:降雨量、河流径流量。
(2)关、停或限制污染性企业生产;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降低高污染产业比重;建设污水处理厂或设施,加强污水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采取生物、工程等措施治理污染等。
解析 第(1)题,水污染的变化特征需要描述时间变化和数值变化。影响因素从水的来源分析。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主要从预防、治理和管理三方面来分析。
关键素能三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真题研析】
[例3] (2020·7月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站点 日期
28日 29日 30日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安阳 4 5 4 4 5 5 5 6
郑州 4 4 3 4 5 4 2 5
商丘 3 2 3 4 5 3 3 3
南阳 3 4 2 3 4 4 3 2
三门峡 3 4 3 2 5 4 3 2
注:空气质量 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
(1)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
(2)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
成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污染。
(2)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使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用方式。
解析 第(1)题,空气质量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反之越差。表中11月28日至12月5日,安阳每天空气质量数值均大于南阳,说明此次污染过程南阳污染程度较轻。冬半年我国北方燃煤取暖,大气污染较重,河南北部邻近山西、河北,冬季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据图可知,安阳邻近这两个省份,冬季西北季风将污染物带到安阳,安阳受到的污染较重;而南阳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且距离山西、河北较远,因此受到的污染较轻。第(2)题,题目要求从能源利用角度回答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我国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应该优化用煤结构,可以将其集中转化成二次能源,减轻污染;发展科技,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冬季北方采取集中供暖方式,减少污染范围,改进能源利用方式,可以采取发电厂废热供暖等;开发新能源,增加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素能升华】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影响
(1)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常见类型 转移动力 举例 影响
大气污染转移 盛行风 酸雨跨境转移 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海洋污染转移 洋流 海洋石油泄漏,核辐射物质泄漏
河流污染转移 径流 湄公河、莱茵河等流经多个国家的河流污染
(2)基于人为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类型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大气跨境污染 不仅对污染源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周围城市,甚至是周围国家和地区造成大气污染,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
水体跨境污染 河流上游发生污染事件,中下游的河水将受到波及,靠近河流的水井也会受到污染,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危及沿岸生活的人们。发生在海洋上的污染,随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影响的范围可能更大
固体废弃物跨境污染 处理固体废弃物会因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因清洗造成河流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进而对周围的人们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胁环境安全
3.我国针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点精练】
4.(2022·北京西城一模)南亚北部的农业秸秆焚烧和森林火灾在春季最为密集,地球化学证据和对污染事件的分析显示,南亚是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区域。下图为南亚大气污染物进入青藏高原的途径示意图。读图,南亚大气污染物( )
A.秋冬季对青藏地区影响更大
B.夜晚随山谷风抬升传输明显
C.减缓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速度
D.威胁“亚洲水塔”水资源安全
答案 D
解析 南亚地区受到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青藏高原位于南亚的北部,位于东北风的上风向,因此秋冬季对青藏地区影响较小,A错误;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夜晚山谷降温慢,形成低压,山坡降温快,形成高压,风应该由山坡吹向山谷,即由青藏高原吹向南亚地区,南亚大气污染物不易进入青藏高原地区,B错误;南亚的大气污染物进入青藏高原时主要是吹西南风和吹谷风,会使大量南亚地区的暖空气进入青藏高原地区,加快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速度,C错误;大量冰川融化,会威胁“亚洲水塔”水资源安全,D正确。
5.(2022·合肥三模)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在关闭的福岛核电站厂区内,储存罐中收集地从2011年以来的124万吨冷却核废水,部分罐体发生轻微位移及泄露。随着每天核废水140吨的增加,预计2022年厂区罐体将达到容量极限。东京电力公司曾提出方案将核废水稀释后排入大海,但遭到当地渔民及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
推测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对海洋环境的潜在危害,及国际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潜在危害:放射性元素污染海洋水体;危害海洋生物;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随洋流会发生扩散,影响到其他海域。措施:组织各国专家科学评估处理核废水的方案和标准;要求以严格、准确、公开、透明的方式披露信息;严格监督其核废水的达标处理过程。
[模拟应考]
(2021·青岛三模)区域调查是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查发现,美国某城镇主要产业活动包括农牧生产、矿产开发、林木轮伐等,毗邻的湖泊是其主要水源地,近年来湖泊中氮、磷等元素逐年增加。下图为某城镇所在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3题。
1.城镇东侧湖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农牧业生产 B.林区生产
C.矿山开采 D.高尔夫球场运营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城镇东侧湖泊的水系特征表明湖泊水源来自林地,水污染物很难跨流域转移,因此城镇东侧湖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林区生产,B正确;农场、矿厂、高尔夫球场均不在图中城镇东侧湖泊的流域内,因此湖泊污染物来自这些地区的可能性小。
2.到河口自然保护区调查时,能直接观察到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现象是( )
A.生物种类减少 B.土壤重金属增加
C.树木生长缓慢 D.大量繁殖的藻类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河口自然保护区上游为农场,农场中各种化肥残留物会导致水中藻类生物的大量繁殖,D正确;生物种类减少、树木生长缓慢、土壤富含重金属等问题无法直接观察。
3.为满足城镇发展,在废运河边建设电厂,从河流调水将影响( )
A.河口自然保护区 B.城镇居民的饮水
C.农场畜牧业发展 D.工矿企业的生产
答案 A
解析 废弃运河邻近自然保护区,调水会影响其水资源,A正确;工矿企业在河流上游,D错误;城镇居民用水、农畜业生产取自其他流域,B、C错误。
(2022·山东德州二模)产品从原料获取、制造加工、运输销售到成为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整个过程中所释放的空气污染物被称为“隐含空气污染物”。下图示意2005~2015年中美两国商品贸易概况(亿元)和两国贸易隐含空气污染物(万吨)。据此完成4~5题。
图1
图2
4.图中显示,2005~2015年( )
A.两国贸易规模不大
B.两国贸易总额逐年增加
C.b国是隐含空气污染物的净出口国
D.a向b出口隐含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1可知,2005~2015年间两国的贸易量不断增大,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2015年达3 000亿元以上,因此规模较大,A错误;由图1可知,2007~2010年间a国对b国出口额有下降趋势,因此没有逐年增加,B错误;由图2可知,a国从b国进口的隐含空气污染物均较低,因此b国不是隐含空气污染物的净出口国,C错误;由图2可知,a国对b国出口的隐含空气污染物2005~2015年间整体呈下降趋势,D正确。
5.两国贸易隐含空气污染物排放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a国对b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
B.a国单位产值能耗远高于b国
C.b国煤炭能耗占比远大于a国
D.a从b进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
答案 B
解析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美国为发达国家。a对b出口中隐含空气污染物较高,a从b进口中隐含空气污染物较低,可推断a为中国,b为美国。由于技术水平相对美国较低,向美国出口的货物的单位产值能耗大于从美国进口的货物,B正确。由图可知,a国对b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但是贸易顺差大不能决定隐含空气污染物排放差距就大,A错误。a为中国,b为美国,根据两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可知,b国煤炭能耗占比应小于a国,C错误。b国技术水平更高,a从b进口商品多为技术密集型,因此隐含空气污染物较低,D错误。
(2021·河南名校联盟联考)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近80%的鱼类死亡。据此完成6~7题。
6.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泄漏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 ②沿岸自来水厂关闭
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 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污染物质会随水流向下游运动,造成下游河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①错误;水污染后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②正确;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河水会受到污染,③错误;可能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④正确。故选C。
7.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流域内国家加强合作 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
③发起媒体舆论批评 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面对国际河流污染,流域内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治理河流的长期计划,①正确;限制污染河段鱼类产品流通,避免造成食物中毒,而不是限制鱼类产品流通,②错误;媒体应客观报道、协商谈判、合作应对,③错误;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并强化污染治理,做好生态恢复、损失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④正确。故选B。
8.(2022·浙江衢丽湖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香港是国际航运、金融中心,人口747.42万、人口密度6 760人/km2。半岛地区,越往南,人口密度越大。境内基本没有大的、严重的工业污染源。
材料二 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图为我国香港地区2000年3月28~31日海平面等压线图,此时段该地区风力一级,光化学烟雾较严重。下表为7个测站所在地四天的臭氧浓度(单位:μg/m3)。
测站 28日 29日 30日 31日
① 123 121 140 105
② 40 70 50 34
③ 20 68 96 80
④ 21 66 89 60
⑤ 9 43 53 40
⑥ 10 41 37 46
⑦ 37 39 45 38
注:香港臭氧平均浓度为30μg/m3。
(1)描述28~31日香港的天气特点,并说明其是当地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条件。
(2)指出该时期香港光化学烟雾空间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从污染源的角度,提出香港治理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策略。
答案 (1)晴天多、风力小;盛行西北风。晴天多,阳光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逆温天气的形成,大气稳定;风力小,有利于污染物的积聚;盛行西北风,从大陆带来了污染物。
(2)由北向南减少。污染源来自北部;盛行偏北风,从北部带来了污染物。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堵;加强与深圳等北部地区的合作。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因此天气晴朗,此时段该地区风力一级,风力小,且根据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原理,该地区盛行西北风。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提高了太阳辐射强度,更易发生光化学反应;同时需要大气相对稳定,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更易形成光化学烟雾,而28-31日的香港天气晴朗,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逆温天气的形成,大气稳定,此外,风力较小,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另外该地盛行西北风,增加了污染物的来源。第(2)题,据图表中数据可知,该地臭氧浓度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减少,因此光化学烟雾也由北向南减少。成因:香港境内基本没有大的、严重的工业污染源,因此可推测污染源主要来自内陆地区,靠近北部;其次该地盛行西北风,污染物易扩散到香港。第(3)题,光化学烟雾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的排放,因此可以从减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的角度思考。可以减少对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且尽量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另外该地污染物大多来自内陆地区,尤其是距离香港较近的深圳,因此应该加强与深圳等北部地区的合作等。
9.(2022·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查明河套平原某城市城区土壤重金属风险状况,某研究小组在该市采集土壤样品(下图为研究区采样点分布图),利用专业分析技术对城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下表为该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划分)。根据研究结果,研究小组提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两种治理措施,一是植物措施:连续种植某种植物,植物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污染物,随后收割植物地上部并进行集中处理;二是化学措施:利用化学溶剂,通过淋洗、化学反应等,降低或去除土壤重金属。
元素 功能区 活性形态占比(%) 风险等级
Zn 工业区 21.72 中风险
道路 15.04 中风险
城市绿地 7.05 低风险
居民区 21.63 中风险
Cd 工业区 44.93 高风险
道路 38.14 高风险
城市绿地 35.48 高风险
居民区 32.84 高风险
Pb 工业区 40.30 高风险
道路 12.12 中风险
城市绿地 6.37 低风险
居民区 12.24 中风险
(1)根据该城市本次土壤采样点分布情况,指出城市土壤采样点的一般布局要求。
(2)研究小组建议在居住区采取植物措施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请分析原因。
答案 (1)采样点选取数量多(达到一定数量);分布要均匀;各功能区均需要有多处采样点。
(2)居住区重金属污染程度风险较低,污染程度较小;植物措施能避免对居住区的二次污染;对居住区有绿化作用,改善其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城市采样点分布要密集,采样点的选取数量多(达到一定数量),以准确反映该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采样点分布于城市各功能区,且分布要均匀,有利于提高风险评价的准确率;各功能区均需要有多处采样点,提高重金属污染分布的准确率,为治理提供更好的参考。第(2)题,根据表格可知,居住区重金属污染程度风险较低,污染程度较小,可利用植物措施去除重金属;植物措施能增加居住区的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且植物措施通过多次收割和集中处理,能避免对居住区的二次污染;通过植物措施增加居住区的植被,对居住区有绿化作用,改善其生态环境。
[真题实战]
(2019·江苏卷)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答案 C
解析 夜间城市人口大多进入睡眠状态,户外活动最少,但PM2.5浓度仍然较高,说明户外活动减少对污染物沉降没有明显影响,A错误;城市降水日变化不明显,10时以后降水增多的情况不确定,B错误;10时以后由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正确;白天城市车流量远大于夜间,但夜间PM2.5浓度并不比白天低,说明PM2.5浓度与车流量无直接关系,D错误。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答案 A
解析 东北地区重工业比重大,加上冬季取暖,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大,SO2排放量大;华东地区轻工业占比高,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较东北少,SO2排放量较小,A正确;东北地区人口密度比华东地区低,但SO2浓度高,B错误;华东地区资源贫乏,所需要的能源、原料多从外地调入,但大气SO2浓度相对较高,故大气SO2浓度与当地的资源条件无关,C错误;两区域人们的出行方式相似,D错误。
3.(2021·北京卷)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洱海流域面积约2 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
(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答案 (1)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2)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结合流域形态特点及流域内生产生活活动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有多条河流注入洱海,结合材料可知,流域内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产生的污染物较多,且洱海水域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第一次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主要是减少机动渔船产生的汽柴油污染;第二次蓝藻暴发,政府部门退田、退塘,主要是减少水产养殖等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第三次按照政府要求,拆掉洱海旁的客栈,主要是解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