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42分)
1.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
(2)小姑娘弹(tán dàn)琴的声音戛(jiā jiá)然而止。
(3)这首曲(qū qǔ)子多难弹哪(nǎ nɑ)!
(4)她尴尬(ɡānɡà ɡānɡā)地一笑说:“入场券(juàn quàn)太贵
了,我……我买不起。”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3.选字组词。(6分)
皮( ) 勾( ) ( )劳
教( ) ( )目 病入膏( )
( )衣 善( ) ( )止
( )发 一( )十寒 ( )布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 )的大海 ( )的琴声 ( )的月光
( )地发现 ( )地散步 ( )地弹奏
5.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
(10分)
余音绕( ) 妙( )生( ) 天( )之音
画龙点( ) ( )妙( )肖 笔走龙( )
行云( )水 轻歌( )舞 ( )( )如生
黄钟大( ) 巧夺天( ) 高( )流( )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
(2)徐悲鸿画的骏马( )。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 ),听后让人有( )之感。
6.根据要求写句子。(8分)
(1)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写出《书戴嵩画牛》中对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写出《书戴嵩画牛》中对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5分)
7.“千古难觅一知音”,请你根据《伯牙鼓琴》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字母)(2分)
________,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艺术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B.艺术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C.艺术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D.艺术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三、课本直通车(12分)
9.根据课本内容选一选。(8分)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
A.伯牙不想再弹琴了。
B.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C.锺子期死后,伯牙伤心过度,不能再弹琴了。
(2)《月光曲》这篇课文表现了( )(多选)
A.音乐家贝多芬善良的品格以及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B.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C.美妙的乐曲的创作不仅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3) 京剧舞台上是用( )来表现骑马这个动作的。
A.骑真马 B.马鞭 C.空手做骑马的动作
(4)下列关于课堂笔记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录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B.记录课堂上的疑问。
C.记录同学说的话。 D.记录听课过程中的想法。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皮鞋匠和盲姑娘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 (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这两个句子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 )
(3)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剧种。 ( )
(4)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 ( )
四、阅读检阅台(16分)
(一)对比阅读
片段一:《山中访友》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片段二:《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1.对比阅读后,我发现片段一中作者由树联想到自己也成了一棵树,片段二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2分)
12.从片段一的联想中,我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从片段二的联想中,我仿佛看到了月光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朗读片段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朗读片段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2分)
(选择填空:轻松愉悦 深沉凝重 从平缓到激昂)
(二)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了一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非常光滑,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踩着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14.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的功夫。(3分)
15.读第一自然段,吴先生是怎样教梅兰芳练功的?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梅兰芳又是怎样刻苦练功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2分)
16.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的意思是( )(1分)
A.一日不练功,三日就空闲。
B.一日不练功,好几天不长进。
18.“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可换成: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9.以“我的艺术家之梦”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2.纯熟 谱写 巍峨 画轴 琴弦 琴键 锦缎 陶醉
3.鞋 勒 勤 育 盲 肓 裁 哉 截 爆 曝 瀑
4.示例:波涛汹涌 美妙 皎洁 惊讶 悠闲 深情
5.梁 笔 花 籁 睛 惟 惟 蛇 流 曼 栩 栩 吕 工 山 水
(1)巧夺天工
(2)栩栩如生
(3)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6.(1)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3)姑娘说,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示例:京剧有很多艺术特色。
二、7.示例:知音是指理解自己的心意、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我们应该珍惜与朋友间的友谊,真诚地对待朋友。
8.C D A B
三、9.(1)B (2)ABC (3)B (4)C
10.(1)× (2)× (3)√ (4)√
四、(一)11.钢琴声 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12.愉悦 微波粼粼的大海和波涛汹涌的大海
13.轻松愉悦 从平缓到激昂
(二)14.京剧 吴菱仙 踩高跷
15.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工夫。
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
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16.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的腰腿力量倍增,使他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
17.B
1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五、19.思路点拨:先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艺术,再结合艺术的特点,联系自己的艺术学习生活,谈谈自己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例文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试卷(二)
基础百花园(39分)
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4分)
1. 善哉(zāi zǎi )乎鼓琴,汤(shāng tāng)汤乎若流水。
2. 蜀(shú shǔ)中有杜处(chǔ chù)士,好(hǎo hào)书画。
3. 幽(yōu yóu)幽的琴声戛(gá jiá)然而止,姑娘恬(tián tiān)
静的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二、根据拼音,填上恰当的字。(10分)
1. jiàn:( )康 琴( ) ( )设 ( )隔 实( )
2. yōu:( )异 清( ) ( )久 ( )愁 ( )关
3. jì: ( )策 ( )号 ( )律 救( ) 杂( )
4. wēi: ( )严 ( )峨 依( ) ( )险 蔷( )
三、读拼音,写词语。(5分)
四、补全四字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①余音( )梁②戛然而( ) ③黄钟大( ) ④( )( )如生
⑤轻歌( )舞⑥惟妙惟( ) ⑦妙笔( )花 ⑧笔走( )( )
1.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的词语有______和______。(选词
填空,填序号)
2. 再写两个与词语⑤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 乐曲声______,却______,令人们沉醉其中。(选词填空,填
序号)
五、选词填空,在最恰当的词语下打“√”。(4分)
1. 京剧是中国(独特 奇特)的剧种。
2. 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神驰 驰骋)的。
3.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十分(激动 鼓动)。
4. 双方正在对打,(激烈 热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
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
六、写出加点词的含义,并写出句意。 (4分)
1.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______________ 者: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云:______________ 织: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 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
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关联词语
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博物馆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用修改符号
修改病句)
主题训练营(11分)
八、日积月累。(3分)
1. 除了书法、京剧,我国的传统艺术还有_______、______等等。
2. 下列词语与戏曲无关的一项是( )
A. 科班出身 B. 有板有眼
C. 粉墨登场 D. 精雕细琢
3. 从“对台戏”“花架子”“唱白脸”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 《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事实,不能凭空
想象。 ( )
2. 《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 )
3. 《月光曲》一文主要写了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 )
4. 《京剧趣谈》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历史和由来。 ( )
十、口语交际。(4分)
张刚写作业字迹潦草,班长提醒他把字写好,他却理直气壮地说:“现在可以用电脑打字,谁还在乎字写得好不好?”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打算怎么劝说他把字写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展示台(50分)
十一、课内阅读。(11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讲的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和________成为知音的故事。关于二人的故事,古诗中也有提及,如“锺期久已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人舍我归黄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志:________________ 太山:______________
善哉:______________ 巍巍: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______
汤汤:______________ 终身:_______________
3. 把文中最能体现他们是知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1分)。
十二、课内阅读。(14分)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并未泯灭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有删改)
1. 请你根据故事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恩重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势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为什么多年之后,阿炳能从二
泉的流水声里听出这么丰富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第五自然段,按已经划分好的层次,根据文章的内容填
空。(9分)
第一层:阿炳拿起二胡,通过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倾吐给茫茫月夜。
第二层:起初,琴声____________,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____,在怀念__________________,在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随着旋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曲进入了高潮,表达出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乐曲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阿炳用琴声告诉人们,他爱_____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习作展示。(25分)
题目:我的________艺术入门
提示:可以写自己是如何喜欢上一门艺术的,是如何学习
这门艺术的等。。
参考答案
一、
二、1. 健 键 建 间 践
2. 优 幽 悠 忧 攸
3. 计 记 纪 济 技
4. 威 巍 偎 危 薇
三、谱写 画轴 陶醉 云锦 纯熟
四、①绕 ②止 ③吕 ④栩 栩
⑤曼 ⑥肖 ⑦生 ⑧龙 蛇
1. ④ ⑥
2. 示例:和风细雨 青山绿水
3. ② ①
五、1. 独特√ 2. 驰骋√ 3. 激动√ 4. 激烈√
六、1. 认为 ……的人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 说 纺织 古人有句话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
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七、1.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2. 示例:它的存在,不就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吗?
3. 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4. 博物馆展出了一批 两千多年前的 新出土的 文物。
八、1. 示例:剪纸 刺绣
2. D
3. 示例:工作要讲实效,不要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
九、1. √ 2. √ 3. × 4. ×
十、示例:张刚,书法是一种艺术。规范书写是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这既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十一、1. 伯牙鼓琴 春秋 伯牙 锺子期 世上无知音 流水高山
心自知
2. 心志,情志。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好
啊。 高大的样子。 像。 一会儿,不久。 水流大而
急的样子。 一生。
3.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十二、1. 示例:二泉映月
2. (1)恩情像山那样重。
(2)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3. 示例:因为这些年阿炳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了。他命运坎坷,经历了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但他依然热爱音乐,向往光明、美好的生活,所以他听着流水声感受到的内容也就更丰富了。
4. 琴声 积淀已久的情怀
委婉连绵 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
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升腾跌宕 步步高昂 对命运的抗争 对美好未来的无限
向往
舒缓 起伏 恬静 激荡 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那美丽富饶的家乡 那惠山的清泉 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十三、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横线上可以填“书法、钢琴、绘画”等等,可以写你是如何与这门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的,也可以写你在学习它的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要能够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例文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试卷(三)
基础百花园(38分)
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4分)
1.善哉(zāi zǎi )乎鼓琴,汤(shāng tāng)汤乎若流水。
2.蜀(shú shǔ)中有杜处(chǔ chù)士,好(hǎo hào)书画。
3.幽(yōu yóu)幽的琴声戛(gá jiá)然而止,姑娘恬(tián tiān)静的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二、根据拼音,填上恰当的字。(10分)
1.jiàn: ( )康 琴( ) ( )设 ( )隔 实( )
2.yōu: ( )异 清( ) ( )久 ( )愁 ( )良
3.jì: ( )策 ( )号 ( )律 救( ) 杂( )
4.wēi: ( )严 ( )峨 ( )依 ( )险 蔷( )
三、正确读写词语。(5分)
四、照样子写词语。(3分)
1.微波粼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无穷无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 )的烛光 ( )的钢琴声
( )的月光 ( )的姿态
( )的方法 ( )的锣鼓声
六、选词填空,在最恰当的词语下打“√”。(4分)
1.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 安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2.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奔驰 驰骋)的。
3.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十分(激动 感动)。
4.双方正在对打,(激烈 热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
七、写出加点词的含义,并写出句意。(4分)
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______________ 者: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云:______________ 织: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写句子。(5分)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看到了大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妙的琴声被兄妹俩陶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训练营(12分)
九、日积月累。(4分)
1.写出四个与艺术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四个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
2.《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
3.《月光曲》一文主要写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
4.《京剧趣谈》让我们了解到了京剧的历史和由来。( )
十一、 主题交流。(4分)
围绕“艺术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展示台(50分)
十二、课内阅读。(11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讲的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和________成为知音的传说。关于二人的故事,古诗中也有提及,如“锺期久已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人舍我归黄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巍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最能体现他们是知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1分)
十三、课外阅读。(14分)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并未泯灭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琴弓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请你根据故事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恩重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势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为什么多年之后,阿炳能从泉声里听出这么丰富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五自然段,按已经划分好的层次,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填写。(9分)
第一层:阿炳拿起二胡,通过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倾吐给茫茫月夜。
第二层:起初,琴声____________,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随着旋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曲进入了__________,表达出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乐曲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阿炳用琴声告诉人们,他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习作展示。(25分)
题目:我的________艺术入门
提示:写自己如何喜欢上一门艺术,如何学习的情况等。
参考答案
一、1. zāi√ shāng√ 2.shǔ√ chǔ√ hào√
3.yōu√ jiá√ tián√
二、1.健 键 建 间 践
2.优 幽 悠 忧 优
3.计 记 纪 济 技
4.威 巍 偎 危 薇
三、谱写 画轴 陶醉 云锦 纯熟
四、示例:1.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千里迢迢
2.无法无天 无声无息 无拘无束
五、示例:微弱 断断续续 皎洁 优美 约定俗成 紧张
六、1.恬静,√ 2.驰骋,√ 3.激动,√ 4.激烈,√
七、1.认为 ……的人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说 织布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八、1.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2.示例:他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3.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4.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5.示例: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俩陶醉了。
九、示例:1.笔走龙蛇 惟妙惟肖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2.粉墨登场 对台戏 捧场 压轴
十、1.√ 2.√ 3.× 4.×
十一、示例:艺术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要热爱艺术,培养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艺术气息。
十二、1.伯牙鼓琴 春秋 俞伯牙 锺子期 世上无知音 流水高山心自知
2.心志,情志 泛指大山,高山 好啊 高大的样子 像 一会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一生
3.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十三、1.示例:二泉映月
2.(1)形容恩情像山一样重。
(2)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3.示例:因为这些年阿炳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他经历了命运的改变,经历了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但他依然热爱着音乐,所以他听着泉声领悟到的内容也就更丰富了。
4.琴声 积淀已久的情怀
委婉连绵 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 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高潮 对命运的抗争 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舒缓 起伏 恬静 激荡 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那美丽富饶的家乡 那惠山的清泉 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十四、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横线上可以填“书法、钢琴、绘画”等等,可以写你是如何与这门艺术有不解之缘的,也可以写你在学习它时发生的小故事,要能够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例文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试卷(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50分)
1.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
(2)小姑娘纳(nà nèi)鞋底的动作戛(jiā jiá)然而止,原来是针刺了手。
(3)这首曲(qū qǔ)子多难弹哪(nǎ nɑ)!
(4)她尴尬(ɡān ɡà ɡān ɡā)地一笑说:“入场券(juàn quàn)太贵了,我……我买不起。”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3.选字组词。(6分)
皮( ) 勾( ) ( )劳
教( ) ( )目 病入膏( )
( )衣 善( ) ( )止
( )发 一( )十寒 ( )布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 )的大海 ( )的琴声 ( )的月光
( )地发现 ( )地散步 ( )地弹奏
5.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10分)
余音绕( ) 妙( )生( ) 天( )之音
画龙点( ) ( )妙( )肖 笔走龙( )
行云( )水 轻歌( )舞 ( )( )如生
黄钟大( ) 巧夺天( ) 高( )流( )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
(2)徐悲鸿画的骏马( )。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 ),听后有( )三日不绝之感。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句子。(8分)
(1)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将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姑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6分)
8.“千古难觅一知音”,请你根据《伯牙鼓琴》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字母)(2分)
________,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艺术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B.艺术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C.艺术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D.艺术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三、课本直通车(4分)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皮鞋匠和盲姑娘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 )
(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这两个句子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
(3)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剧种。( )
(4)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
四、阅读检阅台(15分)
(一)对比阅读
片段一:《山中访友》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片段二:《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1.对比阅读后,我发现片段一中作者由树联想到自己也成了一棵树,片段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从片段一的联想中,我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从片段二的联想中,我仿佛看到了月光下_______________的大海。(2分)
13.朗读片段一用______________的语气,朗读片段二用______________的语气。(2分)
(选择填空:轻松愉悦 深沉凝重 从平缓到激昂)
(二)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了一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踩着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14.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的功夫。(3分)
15.从文中画“﹏﹏﹏”的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梅兰芳小时候练功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可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8.题目:我的艺术家之梦 6 / 8
参考答案
一、1.(1)hào,√ shǔ,√ (2)nà,√ jiá,√
(3)qǔ,√ nɑ,√ (4)ɡān ɡà,√ quàn,√
2.纯熟 谱写 巍峨 画轴 黄莺 琴键 盲人 陶醉
3.鞋 勒 勤 育 盲 肓 裁 哉 截 爆 曝 瀑
4.示例:波涛汹涌 美妙 皎洁 惊讶 悠闲 深情
5.梁 笔 花 籁 睛 惟 惟 蛇 流 曼 栩 栩 吕 工 山 水
(1)巧夺天工 (2)栩栩如生
(3)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6.(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3)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4)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7.(1)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俩陶醉了。
(2)一架破旧的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
(3)姑娘说,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京剧有很多艺术特色。
二、8.示例:知音是理解自己心意、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我们应该珍惜与朋友间的友谊,真诚地对待朋友。
9.C D A B
三、10.(1)× (2)×
(3)√ (4)√
四、(一)11.钢琴声 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12.愉悦 波涛汹涌
13.轻松愉悦 从平缓到激昂
(二)14.京剧 吴菱仙 踩高跷
15.持之以恒与顽强毅力
16.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的腰腿力量倍增,使他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
1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五、18.思路点拨:先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艺术,再结合艺术特点联系自己的艺术学习生活,谈谈自己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例文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试卷(五)
主题百花园(40分)
一、主题达标。(18分)
1.美妙的乐曲,读拼音写词语。(3分)
(1)贝多芬按起了qín jiàn( ),弹奏出一首优美的乐曲,这就是著名的《月光曲》。听着这首曲子,mánɡ ɡū niɑnɡ( )仿佛也看到了月光zhào yào( )下的bō tāo xiōng yǒng( )的大海。
(2)《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令人táo zuì( ),听着这曲子,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wēi é( )的泰山、奔流不息的江河。
2.乐曲的故事,填空。(3分)
(1)伯牙和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古书有所记载,后来,人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知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2)__________国音乐家贝多芬有一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在__________河边散步,听见兄妹俩的对话,被盲姑娘对__________的热爱所感动。于是为兄妹俩弹奏了两曲,其中有一首就是《月光曲》,弹完这首曲子,他飞奔回客店,把它__________了下来。
3.音乐中的画面,按要求完成练习。(5分)
(1)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①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 )的海面 ( )似的微云
( )的大海 ( )的月光
( )的烛光 ( )的琴声
4.绘画艺术,翻译下面句子并理解填空。(2分)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牧童之所以能看出戴嵩《斗牛图》的错误,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京剧艺术,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
(2)京剧中的亮相只有静态的亮相,因为“一动不如一静”。( )
(3)京剧中既有实在的道具,也有虚拟的道具。( )
(4)京剧中杂技成分的存在,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
(5)“亮相”“行当”“压轴”这三个词都与京剧无关。( )
二、主题探究。(19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在与音乐有关的词语下画横线。(7分)
余音绕( ) 响遏( )云 高山( )水
惟( )惟肖 笔走龙( ) 画龙点( )
阳春白( ) 巧( )天工 天( )之音
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找出每组中不同类的一个,画上横线。(4分)
(1)跑龙套 唱白脸 打圆场 走四方
(2)巧夺天工 别具一格 妙手回春 玲珑剔透
(3)下里巴人 出神入化 栩栩如生 妙笔生花
(4)柳公权 颜真卿 贝多芬 王羲之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乎若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乎若________。”伯牙的琴声只有__________________能听懂,怪不得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___,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处士对________的《__________》特别珍爱,______________,常以自随。但当牧童指出这幅画中的错误时,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知道,古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
(3)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乐圣”,《月光曲》一文讲述他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激情,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善良品格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三、主题讨论。(3分)
书法是一门艺术,请从艺术的角度谈谈你对书法的认识。(提示:可从书法的结构、特点等方面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大舞台(30分)
四、课文片段阅读。(18分)
A.皮鞋匠静静地听着。B.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微云。E.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F.被月光照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G.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H.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娴静( ) 刹那间( )
惊涛骇浪( )
2.按原文填空。(2分)
3.看图,结合选文,完成练习。(9分)
图1 图2 图3
(1)上述图片描述的是选文中哪些句子的内容?(填字母)
图1:__________ 图2:__________ 图3:__________
(2)结合图片和文字,给每张图片拟个恰当的名称。
图1:__________ 图2:__________ 图3:__________
(3)结合图片和文字,体会旋律的变化。(填字母)
A.音乐高昂激越 B.音乐气势逐渐增强
C.音乐轻柔、舒缓
图1:( )→图2:( )→图3:( )
4.选文中,句子______________是实写,句子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联想到的内容。这样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题阅读拓展。(12分)
勤奋的画家——门采尔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版画家。他十三岁开始作画,非常勤奋、(刻 克)苦。他的画反(应 映)了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泥瓦匠、马车夫、磨刀工、油漆工和修车工等,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他用四年的工夫画了一幅油画《轧铁工厂》,轰动了全国。
当时,有一个青年也经(长 常)作画,但画得很草率,因此他的画总是长时间卖不出去。他看到门采尔的画总是被人们抢购一空,就去找门采尔,请教他成功的秘诀。门采尔告诉青年:“要说有秘诀,那就是多画画。”青年回答道:“我画得不少哇!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一张,要卖出去往往得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门采尔笑着说:“这件事好办,你不(妨 防) 倒过来试试。”青年莫名其妙地问:“倒过来是什么意思?”门采尔郑重地说:“倒过来,就是要你用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张画,那么你一天就能把它卖出去了。”青年说:“一年画一张画,那多慢呀!”门采尔又说道:“画画是一项(坚 艰)苦的工作,是没有(捷 睫)径可走的。”青年回去后,着实认真地画起来,用一年的时间画了一张画,果然不到一天就卖出去了。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3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秘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请教门采尔的前后,青年画画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词加以形容。(2分)
( )——( )
4.想一想,门采尔所说的画画的 “艰苦”表现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想门采尔的话说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新视角(30分)
六、习作展示。
题目:我最喜欢的______________
要求:①补全题目,如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工艺品等。
②从艺术的角度表现自己的欣赏感受。
参考答案
一、1.(1)琴键 盲姑娘 照耀 波涛汹涌
(2)陶醉 巍峨
2.(1)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高山流水
(2)德 莱茵 音乐 记录
3.(1)①好啊,你弹的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②好啊,你弹的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2)微波粼粼 轻纱 波涛汹涌 清幽 微弱 断断续续
4.这张画画的是斗牛。两牛相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回来,紧紧地夹入两条大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 在生活中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5.(1)√ (2)× (3)√
(4)√ (5)×
二、1.梁 行 流 妙 蛇 睛 雪 夺 籁
余音绕梁 响遏行云 高山流水 阳春白雪 天籁之音
2.(1)走四方 (2)妙手回春
(3)下里巴人 (4)贝多芬
3.(1)巍巍 太山 汤汤 流水 锺子期 破琴绝弦 不复鼓琴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戴嵩 斗牛图 锦囊玉轴 笑而然之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3)贝多芬 即兴创作 同情、热爱劳苦人民
三、略。
四、1.恬静 霎时间 波涛汹涌
2.微波粼粼 洒满了银光 一缕一缕轻纱 雪亮的浪花
3.(1)BC D EF (2)示例:明月升起
月上中天 月明浪涌 (3)C B A
4.AG BCDEFH
把《月光曲》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1.
2.(1)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3)严肃认真。
3.草率 认真
4.略。[点拨]可以从画画要认真地构思,要一丝不苟地画,不能有一点马虎等角度入手。
5.示例:无论是画画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下苦功夫,认真去做,这样才容易得到别人的肯定。
六、思路点拨: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件工艺品、一首歌、一幅画等来写,注意要从艺术的角度写出作品的特点,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