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8讲 世界地理之欧洲西部 两极地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8讲 世界地理之欧洲西部 两极地区(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21: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欧洲西部 两极地区
热点区域5 欧洲西部
一、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
1.经纬网定位:观察40°N、60°N、0°、20°E线穿过的主要地区。
2.海陆位置定位
(1)写出图中字母及数字表示的地形区、河流的名称。
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B比利牛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勃朗峰
E亚平宁山脉 F西欧平原
G波德平原 H东欧平原
①多瑙河 ②莱茵河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岛、半岛、海域名称。
I冰岛 J爱尔兰岛
K大不列颠岛 L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M伊比利亚半岛 N亚平宁半岛
O巴尔干半岛 P小亚细亚半岛
Q波罗的海 R北海
S比斯开湾 T地中海
U英吉利海峡 V直布罗陀海峡
二、欧洲西部区域特征认知
1.自然地理特征
要素 特征
气候 海洋性突出。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东西渐变明显,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大,大陆性增强
地形 以平原、山地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
植被 大部分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北部分布有亚寒带针叶林,南部地中海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水文 河网密,水量大,长河少,水流平稳(缓慢),水能蕴藏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大,水运发达;湖泊多分布于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南北两侧
2.人文地理特征
要素 特征
人口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是世界白种人主要分布区。有5亿多人口,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也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有些国家还出现了负增长
产业 农牧业: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工业地位: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制造业为主
【素能升华】
1.欧洲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1)特征
在世界各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都比大陆性气候迟;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比较均匀。
(2)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
2.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大且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大于0 ℃,冬季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③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平稳;④河网密布,通航里程长;⑤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程度较轻,河道不易淤积。
(2)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区内贸易量大。
3.冰川对地形的影响
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
冰川运动时对地面有强烈的刨蚀作用,形成尖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如芬兰、瑞典众多的冰川湖泊,曲折的峡湾。
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如东欧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脉两侧的湖泊等。
【对点精练】
(经典真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答案 D
解析 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芬兰纬度较高,冬季寒冷,A错;芬兰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人口稀疏区草原面积较小,以林业为主,C错;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对。
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答案 B
解析 燕麦种植北界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西北部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界线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明显,从图中河流走向与界线分布看,界线西部多河湖,地形较为平坦,气温偏高,土壤较肥沃;东南部为丘陵,土层较薄,耕作不便,B正确,A、C错;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和暖流影响,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D错。
3.(2023·河南洛阳市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布列塔尼半岛位于法国西部,面积约24 000平方千米,半岛上海拔最高点380米,北部为圣马洛湾,南部为比斯开湾,大城市很少。半岛丘陵广布,海岸线曲折,海湾、岬角众多,悬崖峭壁广布;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温差很小;森林覆盖率自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至今一直维持在70%以上的较高水平。布列塔尼半岛地理位置偏僻,各种矿产资源短缺,缺少各类大型工业基地,同时又远离法国发达的工业区,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因此,成为法国老年人爬山健体的最佳之地。下图为布列塔尼半岛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布列塔尼半岛的地形特点。
(2)说明布列塔尼半岛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以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中部高,四周低;北部坡度大,南部、西部和东部坡度小;海岸线曲折,多岬角和悬崖峭壁。
(2)地形以丘陵为主;常年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森林的生长;矿产资源短缺,缺少大型工业基地,对森林破坏小;政府和居民重视对森林的保护。
热点区域6 两极地区
一、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及特征
南极地区示意图
北极地区示意图
1.经纬网定位:观察北极圈、0°、180°、80°W线穿过的主要地区。
2.海陆位置定位及其特征分析
 地区要素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及其以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
范围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包围 以e北冰洋为主体,被a北美洲、b欧洲、c亚洲三大洲包围
地形 以高原为主 以海洋为主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中国科考站 D长城站、E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d黄河站
二、两极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
 地区要素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海陆位置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包围
地表状况 绝大部分为陆地 60%以上为海洋
昼夜状况 3~9月出现极夜现象,9月至次年3月出现极昼现象,极夜时间长于极昼 3~9月出现极昼现象,9月至次年3月出现极夜现象,极昼时间长于极夜
气候类型及特征 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主要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原因:从纬度高、海拔高、气压高、西风漂流阻挡热量交换等方面考虑) 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矿产资源 煤、铁、各种金属矿等 煤、铁、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矿等
生物资源 动物主要有企鹅、鲸、磷虾等 植物有苔藓、地衣等,动物主要有北极熊、驯鹿等
我国的科考站 长城站(南极圈外)、中山站(南极圈内)、昆仑站(南极圈内)、泰山站(南极圈内) 黄河站(北极圈内)
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
【素能升华】
1.影响南极气候的因素
(1)从纬度位置看: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线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2)从海拔看: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3)从地表状况看: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4)从气压状况看: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风速较大。
2.分析南极是企鹅理想家园的原因
(1)食物:南极磷虾资源极为丰富,为企鹅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天敌:地理条件使得其他动物不能迁移到南极大陆,企鹅的天敌少。
【对点精练】
(2023·河南南阳一模)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这里几乎没有降雪,只有一些陡峭的U形谷,谷底散布着一些含盐量达到40%的小水塘(下图)。干谷面积很大,约有4 000平方千米,它是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完成4~6题。
4.麦克默多干谷常年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B
解析 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应处于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5.与麦克默多干谷成为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无关的因素是(  )
A.下沉气流,降雪稀少 B.风力强盛,冰雪难留
C.蒸发微弱,空气干燥 D.山谷地形,气温偏高
答案 D
解析 南极大陆因纬度高、海拔高而气温低,地表冰雪难以融化而终年冰雪覆盖;据此判断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不可能是气温高所致,故与D项无关。
6.干谷中的小水塘终年不冻,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气温偏高 B.盐度偏高
C.受地热影响 D.水生动物扰动
答案 B
解析 “含盐量达到40%”,说明这些小水塘盐度高,所以终年不冻。
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冰川逐渐融化,“西北航道”备受关注。下图为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下列有关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北航道的开通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B.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具有相同的科学研究价值
C.北极地区具有南极地区所没有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D.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强
答案 A
解析 西北航道是经过北冰洋的航道,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A对。南、北两极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其科研价值也存在一定差异;南极地区富含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两极地区生态系统均较脆弱,B、C、D错。
8.影响M岛上500 mm年等降水量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洋流 D.极地东风带
答案 C
解析 图中M岛西南部有一流向高纬的洋流,应是暖流,沿岸降水多,年等降水量线走向与洋流流向一致,C对。
9.M岛上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北部沿海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岛屿内部地区 D.西南沿海地区
答案 D
解析 结合前面分析,M岛西南部受暖流影响,降水较多,气温较高,比较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D对。
(2023·柳州质检)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图中山脉西侧海岸曲折、峡湾众多,该处形成峡湾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波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断裂下陷
答案 B
解析 图示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半岛西部峡湾是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2.A城市所在的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①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 ②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③多山地,平原狭小 ④阴雨天多,光照不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A城市所在国家为挪威,该国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且多山地分布,平原狭小;由于该国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温差小,光照不足。不利于耕作业发展。
莱茵河是流经西欧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全长1 320千米,是欧洲西部第一长河,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是世界最繁忙的河流航道之一。流域内乳畜业发达。下图为莱茵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莱茵河下游航运繁忙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量丰富 ②结冰期短 ③水流平稳 ④流经地区经济发达 ⑤流域内粮食运量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莱茵河航运价值非常大的原因:莱茵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水流平稳;莱茵河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水量大;莱茵河绝大部分河段流经地区气候温暖,可全年通航;莱茵河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货物运输量大。①③④正确。故选C。
4.流域内乳畜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稠密 ②河网密布 ③多汁牧草丰富 ④经济发达 ⑤地形平坦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西欧乳畜业发达的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是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适合粮食生产,但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社会经济条件是城镇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故选D。
(经典真题)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5~7题。
5.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D正确。
6.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可全年通航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答案 C
解析 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A错;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运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B错;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修费用较高,D错;北极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指向,C正确。
7.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答案 B
解析 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B项正确;A、C、D所示国家间都不是走北极航线最近。
(2023·江苏淮安市模拟)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下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读图完成8~9题。
8.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 B.保护种子少受冻害
C.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说明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是为保护种子的安全。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寒冷,生存的植物极易发生冻害。故选B。
9.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  )
A.根系发达而深长 B.叶面具有蜡质层
C.叶片常年呈绿色 D.抗病虫害能力强
答案 C
解析 北极棉花属于草本植物,根系一般较浅,由于北极地区冻土广布,不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处发育,A错误;北极棉花叶面细小,可以耐寒,而蜡质层一般是耐旱植物所具有的,可减少叶面水分的蒸腾,B错误;叶片常年呈绿色,有利于北极棉花在短促的暖季迅速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必耗费能量生长新叶,C正确;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因此北极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弱,D错误。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磷虾集中分布于南冰洋的南极聚合带。这个聚合带位于55°S~80°S,海水温度为1.3 ~3 ℃,是由西风漂流与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两大洋流之间,出现了大漩涡,如威德尔海。南极磷虾聚集在这个海域,形成了南极洲的一大族群,为其他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数量巨大,且营养丰富,被称为“海上粮仓”。多年来,世界渔业大国一直在进行南极磷虾的商业捕捞活动,下图中红旗代表我国辽渔集团2010年南极磷虾捕捞海域,阴影代表磷虾集聚区。
(1)说明南极沿岸环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南极环流辐合区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3)指出船员在威德尔海海域捕捞作业面临的风险。
答案 (1)自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极地东风(东南风),极地东风吹拂海水自东向西环绕南极大陆运动。
(2)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流经,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物质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
(3)南极沿岸寒流受南极半岛阻碍,形成大洋漩涡,洋面不稳定;南极大陆冰川崩塌入海,形成冰山,威胁作业船舶安全;大型海洋生物出没,对作业人员直接构成威胁;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多暴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