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日本 印度
热点国家1 日本
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
1.经纬网定位:观察35°N、40°N、130°E、135°E、140°E线穿过的主要地区。
2.海陆位置定位
(1)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以G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北海道岛、D本州岛、E四国岛、F九州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在图中填绘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京滨工业区 b中京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濑户内海工业区
e北九州工业区
【素能升华】
1.日本区域特征
2.综合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要素 具体分析
水汽 日本海提供充足的水汽
风向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
地形 日本多山,山脉走向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风带来水汽,水汽被抬升,降水多、冬季气温低,以降雪为主
【对点精练】
(2023·西安市铁中期末)读日本1月等温线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3题。
1.降水量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大小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②
答案 B
解析 日本冬季吹西北风,降水主要来自西北风越过日本海带来的湿润气流,并受到地形的影响,在西海岸地区形成地形雨;东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故选B。
2.影响此时图中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洋流 B.太阳辐射、地形
C.太阳辐射、洋流 D.海陆位置、地形
答案 A
解析 图中气温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不同,1月陆地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受暖流影响的地方向高纬度凸出明显,故选A。
3.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比同纬度季风区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C.冬季气温南北温差比夏季小
D.年降水量日本海沿岸多于太平洋沿岸
答案 B
解析 日本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受海洋的影响大,所以其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海洋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小,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小等。故选B。
如图是日本几种农作物和主要工业地带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的几种农作物中,在日本分布范围最大和最小的是( )
A.水稻和苹果 B.水稻和亚麻
C.甘薯和茶 D.柑橘和亚麻
答案 B
解析 看图例,水稻好暖喜湿,可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麻喜温凉,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中温带。结合图例可以看出,水稻分布最广,亚麻分布范围最小,故选B项。
5.影响日本主要工业地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交通 D.劳动力
答案 C
解析 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因为日本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所以需要便捷和廉价的海运来运进工业原料、燃料,运出工业产品,故选C项。
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被当地称作“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图示区域太平洋一侧水稻种植常受到“山背风”的影响造成水稻减产,而日本海一侧反倒从中受益,粮食增产。日本号称“有一亿中产阶级”,消费水平高并且对市场影响大。新培育的水稻品种有抵抗“山背风”影响的能力,产量高而稳定,但不被民众接受。继续种植传统水稻以满足市场需求,需将水稻种植由初夏种植提前到春季种植。下图为“‘山背风’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日本“山背风”与水稻生产的推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山背风”影响较大的时间约在水稻的育苗季节
B.乙地粮食增产,得益于“山背风”改善了该地的热量条件
C.该地新品种水稻不被接受的原因可能是价格较高
D.种植传统水稻提前播种是为了提高复种指数
答案 B
解析 “山背风”对水稻影响较大的季节是开花时节,A错。乙地位于“山背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改善了该地的热量条件,B对。因为日本消费水平较高,所以价格并不是不被接受的主要原因,C错。复种指数不可能因为提前播种而提高,提前播种可以提前收割,避免受“山背风”的影响,D错。
7.“山背风”对日本东岸的主要影响有( )
①气温下降 ②光照减弱 ③降水减少 ④浓雾多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日本东岸位于“山背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③错,选C。
热点国家2 印度
一、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
1.经纬网定位
观察20°N、30°N、70°E、80°E线穿过的主要地区。
2.海陆位置定位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D孟加拉湾,E阿拉伯海。
3.工业中心
a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b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c班加罗尔——电子工业中心。
二、印度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
要素 特征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分三季: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月~次年2月)
地形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水文 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河流流量大,无冰期和凌汛,但是有汛期,为夏汛,汛期长,降水量大,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大部分为平原,落差小,水能不丰富,流速平缓
资源 德干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要素 特征
人口 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二位,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分布不均匀
城市 城市化水平较低(滞后城市化),近年城市化速度较快,个别大城市城市问题严重
产业 工业: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新兴工业、信息产业等发展较快农业:农业大国,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农产品净出口国
交通 铁路为主,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较为均衡
【素能升华】
1.印度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人——作物选址 地——自然环境
作物 分布地区 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 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 平原地形;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地面起伏平缓;虽降水较少,但灌溉水源充足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气温、降水适宜;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生长后期多晴朗天气
黄麻 恒河三角洲 气候湿热;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茶叶 东北部 排水良好的低山坡;气候湿润,雨水充足
甘蔗 恒河平原中部 气候湿热,降水量较多,水源充足
(2)区域条件对印度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影响
人——工业选址 地——自然环境
工业部门 分布 条件分析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煤、铁、锰丰富,与矿区距离近
麻纺织工业 加尔各答 接近黄麻产地
棉纺织工业 孟买 靠近最主要的棉花产区
电子工业 班加罗尔 科技发达,环境优美
2.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1)语言优势:印度曾为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成为其第二语言,并且普及率高,便于学习和加强信息交流。
(2)科学教育投入: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教育投入,加强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政策支持,产业集聚: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科技中心,依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凭借着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和高水平的企业管理,现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对点精练】
读下图,完成8~9题。
8.近年来,印度经济迅猛发展,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最优越 ②城市与日本的海运最为便捷 ③城市最适宜发展软件等高科技产业 ④城市人口最多,最适宜发展棉纺织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城市是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北部,煤铁资源丰富,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最优越;②城市是孟买,和印度其他城市相比,与日本距离较远,海运不是最便捷的;③城市是班加罗尔,技术力量集中,最适宜发展软件等高科技产业;④城市是新德里,靠近黄麻产区,适宜发展麻纺织工业,而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加尔各答。
9.下列关于印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速度低于中国
B.人口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C.耕地多,人口压力较小
D.计划生育的效果不明显
答案 D
解析 作为人口大国,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计划生育的效果不明显,D项正确;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中国,A项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B项错误;印度耕地多,但人口增长快,土地压力大,C项错误。
(2023·江西南昌一模)下图是印度半岛局部地区略图。图示区域沿海平原为水稻种植区,德干高原为小麦种植区。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示沿海平原地区夏季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答案 A
解析 图示为印度半岛局部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夏季高温多雨。
11.图中水稻种植区的传统农业生产特点是( )
A.商品率高 B.科技水平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单位面积产量高
答案 D
解析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
12.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市场 D.交通
答案 B
解析 该区域受地形影响降水差异大,沿海降水多,发展水稻种植业,德干高原降水较少,发展棉花、小麦种植等。
如图为日本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对图中圈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岛海域生物资源匮乏
B.乙航天发射中心常年晴朗
C.丙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
D.丁箭头大致指向东南方向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岛屿位于北海道岛附近,邻近北海道渔场,生物资源丰富,A项错误;乙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晴天较少,B项错误;根据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可知,丙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C项错误;根据纬线延伸方向可知,丁箭头大致指向东南方向,D项正确。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我国大陆分布北界大约为34°N,在日本约38°N。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B.日本冬季较为温暖
C.我国光照时间较长 D.日本全年降水较多
答案 B
解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均温大于0 ℃。日本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纬度比我国高,说明日本冬季较为温暖,故B项正确。
3.九州地区是日本对华出口木材的主要产地,主要原因是( )
A.产业水平低,以出口原料为主
B.距离中国较近,便于交通运输
C.水热条件好,林木蓄积量较大
D.垂直地带性强,林木种类多样
答案 C
解析 九州地区位于日本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林木蓄积量较大,故C项正确;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产业水平高,A项错误;九州地区和本州岛西部地区距中国远近相差不大,排除B项;地形起伏小,排除D项。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图完成4~5题。
4.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本州岛樱花初放日期大致自南向北推迟。自南向北,纬度变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弱,樱花开放的日期推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
5.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地形、太阳辐射 B.洋流、地形
C.土壤、降水 D.降水、洋流
答案 B
解析 N地和M地均位于滨海地区,地形差异不大,但N地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使得N地的樱花开放日期提前,其主导因素是洋流;与M、N两地相比,P地位于岛屿中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樱花开放日期推迟,其主导因素是地形。B正确。
(2023·青岛一中高三月考)近年来,受经济增长驱动,印度铁矿石产量及进口量大幅增加。2018年,印度钢产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印度富铁矿资源丰富,受国内税收及运输能力的影响,沿海的钢厂出现了从国外进口铁矿石的倾向。据此完成6~8题。
6.印度(加尔各答等港口)从国外进口铁矿石路程最近的国家是( )
A.南非 B.澳大利亚
C.巴西 D.加拿大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世界海陆位置分布可判断,印度东北部的加尔各答等港口从国外进口铁矿石最近的国家是澳大利亚,选B。
7.近年来印度钢铁消费量大增,其主要消费领域与日本相同的是( )
A.通信设施 B.建筑材料
C.汽车工业 D.航空航天
答案 C
解析 印度钢铁消费量大增,代表该行业对钢铁的用量较大,A、D排除。日本传统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城市中的建筑材料虽然会大量使用钢材,但日本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趋缓,用在建筑材料上的钢铁资源较少,B不符;汽车工业需要大量的钢铁,日本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强国,钢铁消费量较大,而印度是新兴的工业国家,国家工业体系较完善,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对钢铁需求量大,C正确。
8.与产自本国内陆的铁矿石相比,印度沿海的钢厂倾向于使用进口铁矿石的原因可能是( )
A.沿海钢厂大多为外籍工人
B.国内铁矿石品位与产量均偏低
C.沿海钢厂产品主要供出口
D.国内铁矿石开采与运输成本高
答案 D
解析 印度沿海钢厂倾向于使用进口铁矿石是受国内税收及运输能力的影响,所以铁矿石开采成本和运输成本高都有可能造成印度沿海钢厂从国外进口铁矿石,D正确。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甲是某国轮廓简图,图乙是该国某城市气温降水图。
材料二 2017年4月以来,印度多地气温持续上升,至5月20日,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突破40 ℃。受高温天气影响,印度人畜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受到极大挑战。
(1)据材料一甲图,描述该国南部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2)据材料一乙图,判断该国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其气候特征。
(3)5月份是该国最热的月份,请结合图乙分析其原因。
(4)阐述①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原因。
答案 (1)西高东低。 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2)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由图乙可得,5月份该国太阳辐射强,气温超过30 ℃,降水量少于100 mm,雨季还未到达,多炎热干旱天气。
(4)①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棉纺织品的生产制造与销售贸易。
原因:孟买(①城市)周边是印度主要的棉花产区,同时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和工业城市。
解析 第(1)题,图中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因此地势特征西高东低。第(2)题,图中最低气温大于15 ℃,属热带气候。降水量接近2 000 mm且分布不均,旱雨季分明,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第(3)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地面状况(如:海陆分布,反射率,地形类型,植被覆盖)、洋流以及天气状况等。该国为印度,北回归线从其北部经过,5月份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雨季还未到达,降水少,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5月份该国太阳辐射强,气温超过30 ℃。第(4)题,①城市为孟买,靠近印度西北部产棉区,是印度著名的港口城市和工业城市。因此①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棉纺织品的生产制造与销售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