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西亚 非洲
热点区域3 西亚
一、区域空间定位
(一)宏观区域认知
1.经纬网定位:观察北回归线、30°N、30°E、45°E线穿过的主要地区。
2.海陆位置定位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国家的名称。
①土耳其 ②伊朗 ③阿富汗
④沙特阿拉伯 ⑤巴基斯坦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域名称。
⑥里海 ⑦黑海 ⑧地中海
⑨红海 ⑩阿拉伯海 波斯湾
(3)写出海峡、河流的名称。
a土耳其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底格里斯河
e幼发拉底河 f曼德海峡
(二)微观区域认知
读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伊朗高原 B霍尔木兹海峡
C阿曼湾 D阿拉伯半岛
E黑海 F小亚细亚半岛
G地中海 H土耳其海峡
I里海 J德黑兰(城市)
K波斯湾 L死海
二、西亚区域特征
【素能升华】
1.综合分析西亚地区虽然临海但气候干热的原因
因素 具体影响分析
大气环流 1月,本区大部分被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干旱少雨。北部受西风影响范围小,降水较少
7月,本区受来自陆地到海洋的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湿度低,降水较少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N以南的低纬地区,故气温高
海陆分布 阿拉伯半岛地表起伏小,海岸线平直加强了气候的干旱性;阿拉伯半岛虽西邻红海,但红海面积小,海洋水汽影响小
地形 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虽濒临海洋,但周围被山脉环绕,地形闭塞,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
2.西亚自然环境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点精练】
2020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的城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培育适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下图示意海城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地下水位,避免地面沉降
B.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
C.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
D.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科威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将海水引入内陆可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D正确。
2.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具有的显著特性是( )
A.喜光热,耐干旱
B.根系发达,抗风性强
C.耐盐碱性更强
D.耐贫瘠土壤,生长快
答案 C
解析 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沿海地区的红树具有的显著特性是耐盐碱性更强,C正确。
3.海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 )
A.干旱气候 B.强沙尘暴
C.石油污染 D.全球变暖
答案 D
解析 海城是热带沙漠气候,石油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强沙尘暴、石油污染问题一直严峻,而海城位于沿海,地势较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应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容易被淹没,D正确。
(2023·四川南充一模)两河流域是世界上农业最早发源的地区,兴起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和扎格罗斯山脉的山麓高地,谷物种植在山坡上。随后农耕活动逐步向中下游低地扩散,形成世界上最早的灌溉农业区。据此完成4~6题。
4.世界最早农业出现在山麓高地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充足 B.降雨充沛
C.地形平坦 D.热量充足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地中海、纬度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少量降水为西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而形成的地形雨。山麓高地对水汽抬升作用明显而降水多,利于干旱区农业发展,故B正确。
5.灌溉出现前、后的中下游低地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
A.土壤贫瘠 水土流失
B.降雨不足 土地盐渍化
C.水源不足 洪水泛滥
D.物种缺失 土地荒漠化
答案 B
解析 原来农业分布在山坡处是因为地形雨,而灌溉出现前的中下游低地因地势低而降水不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灌溉出现后,干旱区因灌溉易发生土地盐渍化,故B正确。
6.上游坡耕地的开垦易引起中下游灌溉农业区( )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渍化
C.荒漠化 D.泥沙淤积
答案 D
解析 上游坡耕地开垦会破坏植被,而坡地有地形雨,因而水土流失会加剧,从而增大河流含沙量,在中下游因河流搬运而发生泥沙淤积现象,故D正确。
热点区域4 非洲
一、区域空间定位
(一)宏观区域认知
1.经纬网定位:观察南北回归线、赤道、0°经线、20°E、40°E线穿过的主要地区。
2.海陆位置定位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阿特拉斯山脉 B德拉肯斯山脉
C乞力马扎罗山脉 D南非高原
E东非高原 F埃塞俄比亚高原
G刚果盆地 H撒哈拉沙漠
①尼罗河 ②尼日尔河
③刚果河 ④赞比西河
⑤维多利亚湖 ⑥坦噶尼喀湖
⑦马拉维湖 ⑧马达加斯加岛
⑨索马里半岛 ⑩西奈半岛
(2)将图中字母表示的海、海湾、海洋、海峡名称填在横线上。
I地中海 J大西洋
K几内亚湾 L印度洋
M亚丁湾 N红海
O苏伊士运河 P曼德海峡
Q直布罗陀海峡 R莫桑比克海峡
(二)微观区域认知
读图,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马达加斯加岛 B莫桑比克海峡
C维多利亚湖 D印度洋
E乞力马扎罗山 F尼日尔河
G几内亚湾 H地中海
I尼罗河 J开罗(城市)
K苏伊士运河 L刚果河
M大西洋 N坦噶尼喀湖
二、非洲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
要素 特征
气候 热带大陆,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地形 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植被 以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为主
水文 河流受到地质构造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水系较复杂,多急流、瀑布;湖泊多分布在东非大裂谷带
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
2.人文地理特征
要素 特征
人口 近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压力大;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南部以黑色人种为主
产业 采矿业、畜牧业
经济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素能升华】
1.综合分析非洲气候成因及特征
(1)图解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
(2)非洲气候与自然带的地方性现象
非洲气候的地方性现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撒哈拉地区与纳米比亚海岸线处的热带沙漠气候等。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
2.埃及
【对点精练】
(2023·河南周口联考)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和热带大陆。下图示意非洲北部降水类型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Ⅰ与Ⅲ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答案 D
解析 Ⅰ是北部冬雨区,是因为Ⅰ地区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Ⅲ是夏季多雨区,是由于Ⅲ地区受北移的赤道低压带的影响,降水多。因此造成Ⅰ和Ⅲ两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同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8.图示Ⅳ沿岸地区多雾的形成条件是( )
A.海洋水汽来源充足
B.加那利寒流流经沿岸
C.气温昼夜变化较大
D.寒冷冬季风势力强大
答案 B
解析 Ⅳ沿岸地区多雾的主要原因是加那利寒流流经。由于冷洋面的降温作用,其上空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
1 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将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9~11题。
9.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际投资
答案 C
解析 考查城市的职能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埃及首都开罗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过多、人口过多,会带来很多城市问题,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择新的地点建立政治中心,分散一部分人口,对开罗和新首都的发展都能带来有利影响。
10.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答案 B
解析 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开罗以东地区离开了尼罗河流域,因此农业并不发达,故A项错误;此地位于沙漠地区,在成为新首都之前基本没有发展,因此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都不会很好,故C、D两项错误;此地的优势在于新开发地区,用地充足,方便城市的布局和扩散,故B项正确。
11.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答案 D
解析 考查三次产业的划分和布局。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是分布在城市中的,因此不应该是农业,故A项错误;埃及新首都的主要职能为政治职能,因此不应该是属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建筑业,故B、C两项错误;为解决城市中大量居民的生活问题,必然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第三产业布局,因此服务业是其主要的部门,故D项正确。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B.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
C.河流水量小,多内流河
D.甲、乙分别为里海和咸海
答案 C
解析 由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西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甲为里海,乙为波斯湾;该区域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流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多发展绿洲农业。
2.R国经济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短缺
B.不安定的政治环境使经济遭受严重影响
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D.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答案 B
解析 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判断R国为阿富汗,该国战乱不断,不安定的政治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3.P国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位于两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B.海陆交通便利,利于进口石油
C.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D.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 D
解析 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可判断P国为伊朗,境内河流较少;两河流域主要位于伊拉克境内;该国位于波斯湾沿岸,盛产石油。
(2022·四川南充一模)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与A城相比,C城(达尔贝达,别名:卡萨布兰卡)夏季较为凉爽的成因主要是( )
A.海拔较高 B.受北方冷空气影响
C.沿岸寒流降温作用 D.太阳辐射弱
答案 C
解析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看,两城市均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但C城位于大西洋沿岸,受沿岸寒流(加那利寒流)影响而气温较低,故C正确;图示两城市均位于沿海而海拔较低;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基本不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季降水少而太阳辐射强。
5.B城(索契)和其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为地球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该地区纬度超过40°N,夏季仍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地形 ③海陆热力差异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图示两地位于40°N以北,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而控制该地,则④正确;图中两地位于黑海沿岸,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夏季黑海相对于周边陆地,具有升温慢的特点,成为一个相对低温区,气流下沉作用强,形成一个高压区,加剧了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则③正确,故A正确;图示两地与周边地区相比,在太阳辐射与地形上不具有特殊性,则①②错误。
纳特龙湖在距离坦桑尼亚阿鲁沙镇110 km的东非大裂谷谷底,是东非著名的浅水盐湖,东南边缘有间歇喷发的盖拉伊火山。高盐碱湖水是大量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盐湖周边高度盐碱化的土壤以及湖面上挥发的有毒气体不适合大多数生物存活,却成为小火烈鸟的“天堂”。小火烈鸟在盐湖中部露出水面的高地建巢,每年有几十万只幼鸟在这里出生。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纳特龙湖湖水高盐碱度的形成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湖泊相对封闭,无径流流出
B.温泉带来大量的矿物质
C.附近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熔岩
D.嗜盐藻类分泌出大量盐类物质
答案 D
解析 由甲图可知,该湖无径流汇入且无径流流出,相对封闭,盐类物质富集,导致该湖盐碱度高,A说法正确;该湖周边有温泉和火山分布,温泉带来的大量矿物质和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熔岩,均会导致湖泊盐碱度上升,B、C说法正确;嗜盐藻类的生长,会消耗大量的盐类物质,不是造成该湖高盐碱度的原因,D说法错误。
7.推测盐湖藻类大量繁殖的时间及理由最可能是( )
A.6~10月,降水少,湖水盐度高
B.11月~次年5月,降水多,湖水盐度低
C.6~10月,降水少,湖水自净能力弱
D.11月~次年5月,降水多,湖泊面积大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高盐碱湖水是大量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结合乙图判断,每年的6~10月,降水少,湖水盐度高于其他月份,有利于盐湖藻类大量繁殖,选A。
8.分析纳特龙湖成为小火烈鸟的“天堂”的原因( )
①盐湖盛产藻类,食物充足 ②湖水面积大,水分热量充足 ③强碱、有毒气体可以消灭病毒 ④有毒湖水为其提供了安全的屏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该盐湖盛产藻类,可为小火烈鸟提供充足的食物,有利于其繁衍,①正确。由“湖面上挥发的有毒气体不适合大多数生物存活”可知,有毒的湖水为小火烈鸟提供了安全的屏障,受天敌影响小,④正确。选C。
9.(2023·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朗位于亚洲西部,中北部紧临里海,南部濒临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东部紧邻印度半岛。伊朗国土绝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00~1 500米,四周被山地包围;中部为干燥的盆地,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 000余米;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积平原。里海沿岸是伊朗最平坦的土地,里海沿岸平原往南10~50千米是3 000~5 000米的高大山体,山顶常年积雪,这里是伊朗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里海的面积变化对伊朗北部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下图为伊朗地形和降水分布图。
(1)简述伊朗地形特征的成因。
(2)简述伊朗地形与其气候的关系。
(3)分析伊朗里海沿岸地区水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4)简述若里海干涸将会对伊朗北部沿湖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 (1)伊朗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地表隆起,形成大面积的褶皱山脉与高原;沿海、沿湖地区由于河流或海洋的沉积作用形成小面积的冲积平原。(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伊朗四周多山地,地形雨频繁,降水多;受四周山地阻挡,中部地区降水稀少;整体海拔较高,气温较周边地区低。(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伊朗里海沿岸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在经过里海时增温增湿,形成暖湿气流;该地多为高大山脉,暖湿的偏北气流被地形抬升,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山地海拔高,夏季冰雪融水量大,为里海沿岸提供水源。(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降水减少,植被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出现沙化现象;风力作用增强,风蚀、风积地貌增多。(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第(1)题,首先由材料明确地形特征,多高原山地,以及“小面积的冲积平原”;再运用地质作用知识分析成因。第(2)题,年等降水量线显示西北部与里海沿岸山地降水多,“中部为干燥的盆地”;从地形角度来说就是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一侧阻挡水汽进入而干燥。地形还直接影响气温高低。第(3)题,里海南部“山顶常年积雪”可提供丰富的冰雪融水;图示里海南部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大,说明降水多。第(4)题,里海是北下冷空气的水汽来源地,若消失就会减少降水;再据此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角度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