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中国微观热点区域
热点区域5 雄安新区
一、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
京津和雄安新区略图
相对位置定位:山脉A太行山脉,城市B北京,城市C石家庄,城市D天津,海洋:E渤海。
二、雄安新区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
要素 特征
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冬寒少雪
地形 ①地形特征: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②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属于第三级阶梯
水文 河流短小,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大;汛期出现在夏季
2.人文地理特征
(1)位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城市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
(2)有多条铁路线经过,交通便捷通畅。
(3)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素能升华】
1.运用整体性综合分析雄安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项目 主要表现
优地理位置越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与北京、天津距离较近,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交通便捷 区内交通便捷,有公路、铁路与北京、天津相连,可较快地基本形成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半小时的通勤圈
生态环境较好 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等
开发潜力大 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级新区,政策扶持力度大
2.雄安新区面临的发展问题
(1)发展问题
①基础薄弱:现有开发程度低,基础薄弱,没有坚实的经济工业基础;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②短期效益不明显,需要长期重视、投入。
(2)白洋淀水质差的自然原因
①位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湖泊水量较少。
②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差,水循环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
③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于湖底,使湖泊容积减小。
(3)雄安新区建设中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三项措施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
3.雄安新区建设意义
(1)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2)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也可以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共同形成河北新的两翼。
(3)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对点精练】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提出首都功能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发展目标。读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完成1~2题。
1.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
①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②缓解河北省的交通压力 ③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④根治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主要是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调整优化该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故①③正确,②错误。可以缓解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根治,故④错误。
2.建设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对京津冀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河流水质变好
C.灾害性天气增多 D.湿地面积减小
答案 B
解析 西北部地势高,多为海河支流的发源地,建设生态涵养区,能改善河流水质。故选B项。
(2023·安徽省淮北市模拟)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读下图,完成3~4题。
3.与通州相比,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靠近白洋淀,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②距北京较近,受辐射影响发展快 ③交通设施好,便于开展对外联系 ④开发程度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雄安新区比通州距离北京远,但雄安新区靠近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且雄安新区开发程度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较通州薄弱,但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因此①④正确,故选D。
4.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 )
A.扩大城市规模 B.丰富城市职能
C.改善城市环境 D.提高城市等级
答案 C
解析 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分散城市职能,从而疏散人口,控制人口规模,改善城市环境,C正确。
热点区域6 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
一、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
1.相对位置: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祁连山脉、河西走廊。
2.熟悉重要地理事物
(1)河流:湟水、黄河、疏勒河、石羊河、弱水。
(2)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3)城市:酒泉、武威、兰州、玉门。
二、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区域特征
气候 ①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日照时间长,风大沙多;②祁连山地降水东端多,西南少,东端是处于来自太平洋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稍多
地形 西南部为祁连山脉,中部为河西走廊,东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水文 河流总体流向大多为自西南向东北,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径流量小,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植被 荒漠、草原为主
【素能升华】
1.综合分析祁连山地的生态状况及其重要性
对本地 祁连山地地处我国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
对周边 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它在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综合分析河西走廊号称“风电走廊”,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要素 具体影响
有风 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资源丰富
风大 摩擦力小: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
狭管效应加剧:地形影响导致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强盛
【对点精练】
5.(2022·河南中原4月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蒸散量指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疏勒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7~63 mm,地区差异明显,年蒸发量高达3 000 mm,成为甘肃省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上游祁连山区是整个流域的水源涵养区和产流区,中、下游荒漠区绿洲与荒漠并存。2000~2015年疏勒河中下游双塔、党河等灌区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下图是疏勒河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示意图。
(1)说明疏勒河流域上游与中下游地表多年平均日蒸散量的差异,并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疏勒河流域地表蒸散量最高的季节并解释原因。
(3)推测2000~2015年疏勒河中下游蒸散量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生态水是指与地球表层植物体紧密相关的水体,是地球水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地球水圈又可细分为大气水圈、地表水圈、生态水圈及地下水圈。
(4)有人建议通过水利工程向瓜州县等地区集中时间输送生态水,你是否赞同该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疏勒河流域上游多年平均日蒸散量大于中下游。上游地区径流量大于中下游地区,土壤中含水量较大,可用于蒸散水量多;上游山区草场面积大,植被覆盖度好,蒸腾作用强。
(2)夏季。夏季气温高,祁连山冰雪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夏季农作物及植被繁茂,植物蒸腾作用强;夏季农田灌溉,土壤水分充足;气温较高,日照时数长,有利于地表蒸散。
(3)蒸散量不断增加。导致中下游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加剧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状况;绿洲边缘地区植被退化,荒漠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4)同意:可以改善局部气候;增加本区域水资源;使湖泊及天然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缓解。
不同意:消耗上游有限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游缺乏生态用水补偿机制,影响上游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注意上游是整个流域的水源涵养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的含水量比中下游大。第(2)题,该区域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则夏季具有融水量大、蒸发强的特点;同时夏季植被生长较好而蒸腾作用强。第(3)题,2000~2015年“灌区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土壤的含水量会增大,蒸散量增大。影响可从水资源减少角度分析。第(4)题,同意,可从增加水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分析;不同意,可从带来的问题角度分析。
热点区域7 海南自由贸易区
一、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
重要地理事物定位:观察海南岛周边国家和海域,越南、文莱、西沙群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二、海南区域地理特征
要素 特征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分旱季和雨季
地形 四周低平,中间高耸,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位置 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琼州海峡宽约30千米,是中国海南岛和大陆间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湾和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
【素能升华】
1.综合分析海南岛发展的优势条件
(1)位置区位优势
海陆区位 大西南出海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经济区位 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
交通区位 靠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深水航道及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
(2)资源优势
①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光照充足,夏热冬暖,降水丰富,为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②地形:中高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形,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③植被:热带物种基因库。
2.影响海南岛工业走廊布局在西部的因素
因素 具体分析
资源条件 海南岛西部沿海油气、海盐、铁矿等资源丰富
环保条件 海南岛西部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和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地带,利于环境保护
气候条件 海南岛东部受台风影响较大,西部相对较小
3.海南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不仅能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还是极佳的旅游胜地。
(2)渔业资源丰富:渔场面积大,鱼类品种多、生长快、鱼汛期长;浅海、滩涂面积广大,适宜发展人工养殖业。
(3)油气资源丰富:南海的油气前景可与波斯湾媲美。
(4)旅游资源丰富:海南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域环境良好,浴场、滨海和海下热带景观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5)空间广阔:海南岛周围海域海岛众多,可开发利用资源的空间广。
【对点精练】
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2018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发布。“要重点发展旅游、互联网、医疗健康、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其发展理念。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海南自贸区建设的区位优势,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高
B.高等院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
C.环南海的经济区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D.劳动力质优价廉
答案 C
解析 海南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海南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化水平不高;海南农业、旅游业所占比例高,科研力量不强;海南劳动力特点与自由贸易港定位不符。故C正确。
7.海南自贸区的产业结构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原因是( )
A.旅游业为主体产业,是综合性服务产业
B.科技发达,服务业水平高
C.工、农业基础薄弱
D.城镇化水平很高,自身服务业需求量大
答案 A
解析 海南主导产业为旅游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区位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海南服务业主要面向外来旅游者。故选A。
(2023·山东菏泽一模)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每年9月到次年5月,在三亚、乐东和陵水的田间地头会出现一群群“追逐阳光的候鸟”,他们是从事南繁工作的科技人员,每年有近万人之多。读图,完成8~9题。
海南岛南繁育种基地分布示意图
8.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作为南繁基地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毗邻南海,海运便利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平原面积广阔 D.光热资源丰富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读图可知,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南部,纬度低,光热资源丰富,能够满足9月到次年5月南繁育种的需求。故选D。
9.“追逐阳光的候鸟”对当地的影响( )
A.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B.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C.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D.不利于农村风貌的改观
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追逐阳光的候鸟”指从事南繁工作的科技人员,每年有近万人之多,这些科技人员的迁入有利于促进当地餐饮、住宿、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A正确,C错误;这些科技人员以中、青年人口为主,每年迁往海南的目的是进行育种科研,不是养老度假,不会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B错误;育种基地主要分布在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风貌,D错误。
(2020·海南卷,8~10)下图示意陕西省安康市区域,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过去,有的区县因为缺乏集中连片、适宜发展工业的土地,只能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为此,安康在市域内进行统筹,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供发展空间受限的区县开发和经营。据此完成1~3题。
1.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 )
A.渭河 B.汉江
C.淮河 D.岷江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可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长江水系。结合经纬网信息可知,安康地区位于陕西南部(秦岭的大致纬度约为34°N),汉江从此经过,所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汉江,故选B。
2.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
B.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
C.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D.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但又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所以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C正确。“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以及“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均不是主要目的,A、D错;与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无关,B错。
3.有利于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县改区,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
B.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C.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
D.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
答案 B
解析 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使人口向城市转移,不是简单地通过“县改区”即可实现,A错;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充足且成本较低,可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B正确;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但适宜开发的土地并不会发生变化,对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较小,C错;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园区所在县区的收益,且这种收益比例的调整并不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D错。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交通规划中,由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与北京新机场共同组成京津冀机场群协同发展。从目前的交通布局来看,最便捷的交通联系方式是高铁,届时从雄安新区到北京只需41分钟。据此完成4~6题。
雄安新区空铁一体化交通示意图
4.影响雄安新区选址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生态环境
C.环境承载力大 D.开发程度低
答案 A
解析 雄安新区的建立是为了分散首都北京的城市压力,故地理位置是其选址的最主要因素;生态环境、环境承载力大和开发程度低均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5.新区的建立对京津冀地区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的服务范围减小
B.促进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C.新区的生态环境下降
D.天津经济发展面临竞争
答案 B
解析 新区的建立对北京的服务范围不会产生影响;新区的生态环境下降不是对京津冀地区产生的影响;新区的建立会促进天津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面临竞争;雄安新区的建立会促进河北的产业结构调整。
6.高铁建设需要克服的最主要困难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湿热
C.多沙尘暴 D.水系复杂
答案 D
解析 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沙尘暴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这些因素对高铁建设影响较小。而该地区水系复杂不利于高铁的修建,所以成为高铁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
祁连山北坡流向河西走廊的河流由东向西形成了石羊河水系、黑河水系、北大河水系、疏勒河水系和党河水系。祁连山北坡冰川分布不均,降水丰富的东祁连山石羊河流域冰川面积仅65 km2,中祁连山黑河流域冰川面积421 km2,而干旱的西祁连山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达822 km2。祁连山越往西,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越少,而降水不足,冰川补之,疏勒河30%的水量来自冰川融水。下图为祁连山水系图。据此完成7~8题。
7.石羊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湖泊水 D.积雪融水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东祁连山石羊河流域降水丰富,同时冰川面积较小,仅65平方千米,因此石羊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最近十多年来,河西走廊正在经历一个有观测记录以来最长的丰水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跨流域调水
C.大气环流 D.全球气候变冷
答案 C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冰川融水增加,河流的径流量增加,再加上西风近年来深入祁连山地,带来降水较多,在季风特别强盛的年份,季风也会带来一定的降水,从而引起河流径流量的增加,故C项正确。地形不会在十年内产生大的变化,所以不会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A项错误。目前河西走廊没有实现跨流域调水,故B项错误。全球气候近十年来有变暖的趋势,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4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对海南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战略规划,要着力打造四个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新时代,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海南还将会创造出更多奇迹。
(1)描述海南岛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2)分析三亚冬季蔬菜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3)海南是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北运基地,从资源调配的角度说明“南蔬北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分布特点:高速公路呈环状,公路呈网状;北部公路线较密集,中南部较稀疏。主要自然原因:受岛屿形状限制;地形中南部高,北部低。
(2)自然条件:地处低纬,光热充足;位于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3)对输入区:解决蔬菜品种少、供应不足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对输出区: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10.(经典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