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10:2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0分钟
教学目标 通过课前完成学案知识梳理,课堂补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通过阅读课本、图片、视频等资料,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通过表格归纳法,提高获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分析史料和五四运动的口号,对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影响进行评价 (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感悟五四青年的爱国精神,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从单元内容看,本课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主要阐述近代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与发展。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知识分子开始如饥似渴地全面汲取西方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的宣传和铺垫的作用,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更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和思想的基础。所以,五四运动作为革命面貌变化的开端,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学情分析 “五四”青年节众人皆知,大部分学生对于“五四运动”都有所耳闻。但是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熟悉,尤其是对巴黎和会的背景比较生疏。所以在授课中要补充说明当时的国际背景,构建时空观念。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抽象的概念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进行新旧革命的对比,剖析“新”在何处。同时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从爆发到扩大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法学法 问题探究法、史料教学法、多媒体展示法;分析归纳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全体起立,面向团徽,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设问:五四运动怎样唤起民族的觉醒?开创了怎样的新世界? 初二学生即将加入共青团,运用熟悉的事物和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0分钟) 一、寻源五四,外交惨失利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俄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一战中约14万中国劳工远赴“协约国”贡献“苦”与“力”。1、 展示有关一战的史料,教师讲授相关内容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号。” “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屡次的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 ——陈独秀 徐世昌总统签署命令,全国放假三天。 巴黎和会开始为期六个月的战后谈判。 中央公园树立“公理战胜”牌楼。 北京六万民众聚集太和殿,举行盛大庆祝游行。 2、设问:为什么中国人民这么开心?现实呢? 3、结合与会代表、相关照片和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正当要求等,分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并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 “巴黎和会的消息最后传到这里时,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中国没有太阳升起,甚至连国家的摇篮也给偷走了。我们立刻对事实的真相觉醒了,外国仍然是自私和军国主义的,并且都是大骗子。……我们知道的很清楚,我们跟政府毫无关系,也不存在任何希望……看看那些可怜无知的大众,不能不觉得我们必须要奋斗。” ——北京大学学生王苣章 4、想象一下当时那些热血青年的心境,从而引导学生总结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5、小结并完成学案填空 二、青年愤起,各界齐响应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记者忙即下车,近前一看……” --《晨报》1919年5月5日题为《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 1、设问:从这篇通讯稿中,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完成学案表格填空) 2、播放《建党伟业》片段 设问: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口号和要求?(完成学案表格填空) 这时候,队伍排在路的西边,眼睁睁看着东交民巷的口上,有一个手持木棒的巡捕,来回走着,就是不准我们的队伍通过。青年们的热血沸腾,但是摆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铁一般的冷酷事实,使馆界不准队伍通过!气炸了肺,也是无济于事的呀!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国土,不准我们的队伍通过? ——杨晦《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 3、观察“五四运动路线图”,设问:学生们的游行队伍为什么不能从东交民巷通过? 4、小结并完成学案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知识点填空。 补充说明当时的国际背景,构建时空观念 通过设问,学生联系回顾已学知识,融入情境。学生通过分析外交失败的原因明白:弱国无外交! 从一战胜利到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们从乐观喜悦到沮丧愤慨的情感落差,为后面的学习进行情感铺垫。 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细节与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落实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进一步渲染气氛,感受当年青年学生们的爱国激情。 重温屈辱的《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学生们火烧赵家楼的是出于长期积压在心头的怒火的极端发泄。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7分钟)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 设问:北洋政府的镇压有没有平息青年学生们的爱国斗争?(运动进一步扩大) 5月5日,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 5月9日,政府迁怒于蔡元培,蔡辞职出走。 5月13日,北京各大专校长递交辞呈。 6月3日,北京学生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 6月4日,北京3千多学生上街演讲,当日70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起,上海商人罢市,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六七万工人相继罢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捕学生释放。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扩大”?6月5日之后,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有没有变化? 自罢市以来,路上乞丐,几不见其踪迹。闻天后宫中人云,乞丐之首领,六日曾有通告,不准在路行丐,以免妨碍国人救国之行动。其业扒手掏摸者,亦各有首领,与丐首下同一之通告,戒令罢市期内,不许行偷。故六日以来,市上绝无失窃之事。 ——《五四爱国运动》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 3、结合课本知识与斗争口号,归纳五四运动的结果。 4、小结并完成学案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知识点填空。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再次强调工人阶级的重要性,运动中商界的反应最及时,中国工人阶级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和高昂的革命热情,对五四运动的发展和最终胜利起决定性作用,他们以独立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 引导学生明白可从参与范围、参与人员、社会影响、斗争方式等方面理解“扩大”。 通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反帝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支持拥护。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8分钟) 三、重大胜利,走进新时期 1、通过分析斗争口号、联系参与阶层和新文化运动,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性质。 材料一:“中国工人阶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我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设法去了解俄国革命,相信这里包含有救国救民的良方。”——张国焘《我的回忆》 材料三: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受挫“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在遭遇深重认同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知识人随之开始转向以苏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路径。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2、设问: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思考,五四运动后中国的革命出现什么新变化?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解五四运动出现的新特点,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材料一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 3、通过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作用与地位。 4、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五四运动浮雕。假如你是五四运动纪念馆的讲解员,你会怎样让大家了解五四运动呢?如果有人问你:“五四运动浮雕为什么能够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你应该怎样回答呢?学生联系本课已学知识,组织语言写讲解稿并进行互动展示。 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思考,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细节与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 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和革命的“新”特点,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落实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 通过讲解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习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从而实现课标“知道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要求。
(四)五四精神 (2分钟) 四、百年精神,薪火永传承 设问:学完本课内容,你心目中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播放《总书记对青年说》 与现实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堂小结 (1分钟) 希望大家谨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从先辈们的手中接过接力棒,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新时代的主人翁,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 业 设 计
完成学案直击中考
板 书 设 计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寻源五四,外交惨失利 二、青年愤起,各界齐响应 三、重大胜利,走进新时期 四、百年精神,薪火永传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