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1 22:4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9年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一、西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汉高祖像
长安
(一)建立
(二)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土地荒芜
人民流离失所
物价飞涨
人口锐减
战争的破坏
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1.主要角色:汉高祖,大臣甲,大臣乙。
   2.剧本
  汉高祖(愁眉苦脸状):今朕已得天下,然面临诸多困难,不知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天下?
  大臣乙:大王莫愁。臣认为可对刁民使用强政,严刑酷法,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
  大臣甲:施暴政,天下更乱!秦朝灭亡就是最好的历史教训!所以要休养生息,让人民安居乐业,终能使大业持久不败。
  众臣争论不休……
如果你是天子,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治理天下?并说明理由。
历史小剧场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一)目的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以恢复社会经济的政策。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休养生息
◎西汉驷马安车
1.兵皆罢归家。
2.农,天下之大本也。……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3.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5.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4.令各(流亡的百姓)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还乡务农
鼓励农桑
增加农业劳动力
鼓励生产
轻徭薄赋
(二)内容
(三)作用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能与民休息,让人民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公元前196年被封为代王。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汉文帝刘恒长子,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西汉第六位皇帝 。
◎汉文帝像
汉文帝
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
汉景帝
材料体现了文帝和景帝对待农业的态度如何?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一)内容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贫困,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材料一 文帝二年(前156年)、文帝十二年(前166年),文帝两次下诏“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十三年六月,又“除田之租税”;公元前156年5月,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什么治国措施?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秦朝
一年数次;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
文景时期
三年一次;服徭役年龄从20岁开始
材料二
汉文帝时期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
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身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
材料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什么治国措施?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文帝曾经想建一露台,召工匠计之,需百金,便放弃了这个念头,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材料体现了汉文帝的什么治国措施?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材料一 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
——[西汉]桓宽《盐铁论·国疾》
材料二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汉文帝、汉景帝的治国成效如何呢?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文景之治”
(二)影响
朝代 赋税 徭役 刑罚 结果
秦朝 赋税沉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徭役繁重,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不下300万人 严刑峻法,死刑有十多种,还有族诛、连坐等 二世而亡
西汉 减轻赋税,文帝、景帝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让士兵还乡务农,减轻徭役和兵役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文景之治”
比较“秦亡与汉兴”
从“秦亡与汉兴”的对比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启示?
实施暴政,不恤民情,则国家衰亡;
实施仁政,关注民生,则国家强盛。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定都:长安
休养生息
政策
背景: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
内容:“兵皆罢归家”;鼓励耕织;轻徭薄赋等
结果: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
“文景之治”
内容: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