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书写(5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
二、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2.下面画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折枝(shé) 焖鸡(mēn) 屏住呼吸(bǐng)
B.弓缴(zhuó) 掺和(cān) 悄然无声(qiǎo)
C.刹那间(chà) 憎恨(zèng) 狂风暴雨(bào)
D.旋涡(xuàn) 惆怅(zhàng) 衣衫褴褛(1óu)
3.下列几组词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建树 不加节制 不言而喻 有恃无恐
B.演绎 万不得已 万象更新 眼花缭乱
C.僻静 翻箱倒柜 一片狼藉 不可思异
D.耽搁 焉知非福 司空见惯 通宵达旦
4.下列汉字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一项( )
A.“鼎”共有12画,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鼎”部,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D”,第六画的笔画是“竖折撇”。
B.“诞”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讠”部首,再查七画,第三画是“横折折撇”,组词是“诞生”。
C.“锲”字共有14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Q”,再查“qie”,“锲”在“锲而不舍”一词中的意思是用刀雕刻。
D.“粥”字共有12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Z”,再查“zhōu”,组词是“粥到”。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咆哮的江水 残暴的歹徒 简陋的帐篷
B.清脆的声音 荒芜的土地 冷漠的身体
C.愉快地玩耍 紧张地工作 恭敬地行礼
D.拼命地呼喊 疲惫地奔波 含糊地回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舒庆春,文章以时间为写作顺序,《腊八粥》则是按照等粥、喝粥的顺序写的。
B.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在藏戏里,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C.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元宵节要观灯,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七夕节穿针乞巧,重阳节吃花糕,中秋节登高吃月饼。
D.《为人民服务》中“我们这个队伍”指的是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7.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件玉器雕刻精美,人物姿态各异,草木虫鱼栩栩如生。
B.三星堆的考古发现,让一批珍贵的青铜器暴露无遗。
C.鲁滨逊曾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传奇经历让人不可思议。
D.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全神贯注地学习,真让人敬佩。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越发;更加)
B.红豆煮的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情(体积增大)
C.他的日子虽然不好过,但是有了大家的帮助,他倍感温暖。(生活和生计)
D.烈火焚烧若等闲。(若:假若)(等闲:平常)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是能生火做饭的。
B.《寒食》和《十五夜望月》都是唐诗,其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春城”指昆明市。
C.《迢迢牵牛星》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汤姆 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D.“老师领进门”中的这个“门”指的学习国文的大门。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外的栀子花又盛开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到来了。”这是比喻句。
B.“在您的熏陶下,我的书写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大气。”这是排比句。
C.“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句中把老师写的字比作小士兵。
D.“嘿,同桌,记得你说过,你的梦想是遨游太空,愿你继续带着梦想展翅高飞,去拥抱美好的未来。”这句话写出了“我”希望同桌去实现他的梦想,不想再与他相见。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石灰吟》一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吟石灰,实际是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B.《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春末时节王观送别友人鲍浩然。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运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不懂就要问的观点。
D.“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12.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脸》的作者是冯骥才
B.《荔枝》的作者是肖复兴
C.塞尔玛 拉格洛芙是英国女作家
D.《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 吐温
13.《表里的生物》一文中“表里的生物”指的是( )
A.小蜗子 B.秒针
C.童年美好的回忆 D.分针
14.李丽想要按照书名的音序,整理一下六年级读过的书目,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滨逊漂流记》②《骑鹅旅行记》③《爱丽丝漫游奇境》④《汤姆 索亚历险记》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感彩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顽强 顽皮 顽固
B.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 坚持不懈
C.荣耀 闪耀 炫耀
D.口若悬河 各抒己见 夸夸其谈
1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句( )
A.学校反复强调要预防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我们要共同维护集体的利益,珍惜班级的荣誉。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三月时节,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了,五颜六色,十分艳丽。
三、阅读与理解。(35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9分)
《匆匆》节选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①泪潸潸:
②茫茫然:
18.第1段中的“他们”指的是: (1分)
19.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1分)
20.“我掩面叹息”,“叹息”的是 (多选)(1分)
A.明知时间易逝,而自己却毫无办法来阻止。
B.这一天来,又毫无所获。
C.时间都浪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自己没有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来。
D.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
21.第2段中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说明日子在不经意中匆匆流逝。请你仿照文段中的句式,写一写。(2分)
22.请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句。(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
两小儿辩日(节选)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3.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1分)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4.两个小孩辩斗时,一个小孩从 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时离人近而日中时离人远;一个小孩从 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时离人远而日中时离人近。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同。(2分)
25.根据上面的短文,请你来夸一夸孔子和两个小孩。(2分)
①我来夸孔子:
②我来夸两个小孩:
26.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孰为汝多知乎?”如果让你穿越到那个时代,变成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你会说什么呢? (2分)
(三)课外阅读(14分)
“能不能请你们告诉我,”爱丽丝有点儿胆怯地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涂那些玫瑰呢?”
黑桃五和黑桃七不说话,只是看着黑桃二。黑桃二压低嗓音开始说:“嘿,小姐,事实是,这地方本该种一棵红色的玫瑰树,把一棵白玫瑰栽了进去。这样,你知道,我们全都要人头落地。所以,小姐,在她大驾光临之前,我们正在竭尽全力……”就在此刻,直挺挺地趴在地上。
这时响起了许多脚步的声音,爱丽丝不顾四周,急于见见那位王后。
最先来到的是十个扛着棍棒的士兵,他们的样子全都跟那三个园丁相像:扁平的长方形,双手和双脚长在四只角上。其次是十个侍臣,像那十个士兵一样两个两个地并肩行走。跟着来到的则是王室的孩子们,共有十个,手拉着手,跳跳蹦蹦、欢欢喜喜地走来,大多数是国王和王后。爱丽丝在其中认出了那只大白兔,它正说着话,对人家讲的每件事都报以微笑,它走过去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爱丽丝。跟在后面的是那位红心杰克,出现的是:红心国王和红心王后。
爱丽丝相当犹豫不决,不知自己该不该像那三个园丁一样,脸朝下趴在地上,谁来看呢?”这样想着,她仍站在那里,等着瞧。
行列来到爱丽丝对面的时候,他们全都停下来注视着她。王后严厉地问道:“这是谁?”红心武士只是一个劲地鞠躬和微笑作为回答。
“傻瓜!”王后不耐烦地把头一甩,然后转身冲着爱丽丝吼道:“你叫什么名字,小孩子?”
“我叫爱丽丝,陛下。”爱丽丝非常有礼貌地说。可她又自己嘀咕了句;“哼!说来说去,他们只不过是一副扑克牌罢了,我才不害怕他们呢!”
“你们是谁呢?”王后指着三个园丁问。那三个园丁围着一株玫瑰趴着,背上的图案同这副纸牌的其他成员一样,看不出这三个园丁是园丁呢,或者是他自己的三个孩子了。
“我怎么知道呢?这不干我的事!”爱丽丝回答,连她自己都对自己的勇气都感到惊奇。王后的脸气红了,两眼像野兽一样地瞪了爱丽丝一会儿,然后尖声叫道:“砍掉她的头!砍掉......”
“废话!”爱丽丝干脆大声说。而王后却不说话了。
27.快乐读书吧的阅读小贴士提示了阅读世界名著的阅读要素:
①有些名著读起来有困难,我们应该 细细品味。(1分)
②读名著之前要先了解名著的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1分)
28.《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 (国家)的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 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英国小女孩爱丽丝在追逐一直揣着怀表、会说话的 的过程中不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3分)
29.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你根据节选的精彩片段在文前的横线上写出这个故事的题目。(1分)
30.疯帽子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人物,他是个 的人,与三月兔、睡鼠一起举办的疯狂茶会是爱丽丝系列小说中最著名的场景之一。(1分)
A.跋扈、残暴
B.世故、胆小
C.善良、正直
D.怪诞、疯癫
31.爱丽丝看见三个园丁正在 ,三个园丁把 种成 了。(2分)
32.认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爱丽丝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爱丽丝是个怎样的人?(2分)
②画横线的这些句子是对王后的哪些方面的描写?通过对王后的这些描写,你觉得王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3分)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5分)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根据问卷调查,2019年我国某城市18周岁以上国民每天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如下所示:
读书时间 手机接触时间 互联网接触时间
19.69分钟 100.41分钟 65.12分钟
33.上面两则材料是六年级张玲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收集信息的渠道是 和 。(1分)
34.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错(×)。(3分)
①周国平认为真正的阅读必须要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②我国18周岁以上国民看手机、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的时间。
③周国平认为背功课或读时尚杂志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种阅读。
35.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下来。(1分)
四、口语表达(5分)
36.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我们作即兴发言。如开班会时,主持人临时请你说一说平时应该怎样珍惜粮食,请你作即兴发言。
五、习作(25分)
37.眼看就要离开母校,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有许多人、许多事、很多情景、很多物品甚至是校园中的某个角落,让我们久久不愿离去。请你以“难忘”为中心,选择一个老师,或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事情,或校园里的一处景物,表达对这些人、事、景物的真情实感。
要求:1. 题目恰当。
中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内容充实具体,说完整,说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意思,500字左右。
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无错别字,行款格式及标点符号正确。
2023年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二、选择题
2.【答案】C
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因此。
故选:C。
4.【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基本笔画、笔顺笔画、汉字组词和词语解释。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可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可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组词应为:喝粥。
故选D。
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词语搭配。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类型,然后根据词语特点填写搭配内容。
【解答】A、C、D搭配恰当;
B.搭配有误,应为冷漠的人/冷漠的态度。
故选:B。
6.【答案】C
【分析】考查了课文理解、作家及其作品、节日风俗及写作顺序。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赛龙舟,七夕节穿针乞巧、登高。
故选:C。
7.【答案】B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解答】A.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B.不恰当。暴露无遗:指坏人坏事全部,没有丝毫遗漏。
C.恰当。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
D.恰当。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故选:B。
8.【答案】D
【分析】考查了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是指对某个词语的解释说明。
【解答】A、B、C说法正确。
D.说法有误。“烈火焚烧若等闲”这句诗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若:好像。
故选:D。
9.【答案】C
【分析】考查了节日风俗、词语解释、文体知识、经典名著、诗歌词句理解。节日风俗即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考查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
【解答】A.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B.《寒食》和《十五夜望月》都是唐诗,其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C.《迢迢牵牛星》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汤姆 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D.“老师领进门”中的这个“门”指的是求知的大门。说法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A.有误,没有“喻体”。
B.有误,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C.正确,“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运用比喻。
D.有误,“嘿,记得你说过,愿你继续带着梦想展翅高飞。”这句话写出了“我”希望同桌去实现他的梦想。
故选:C。
11.【答案】C
【分析】考查了课文理解及引号引号。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运用具体典型事例,才能获得真理的观点。
故选:C。
12.【答案】C
【分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塞尔玛 拉格洛芙是瑞典女作家。
故选:C。
13.【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课文《表里的生物》描写了小时候的“我”以为凡是能发声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手表极为好奇,并解答“我”的疑问。结合课文内容可知。
故选:B。
14.【答案】D
【分析】考查了字母。字母是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单位。本题是根据所给的字找出按字母表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可根据生字音节的首个字母的顺序来排列。
【解答】①“《鲁滨逊漂流记》”的“鲁”首字母是“L”。
②“《骑鹅旅行记》”的“骑”首字母是“Q”。
③“《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爱”首字母是“A”。
④“《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汤”首字母是“T”。
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是:A、L、Q、T。
故选:D。
1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感彩的辨析能力。感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然后分类。
【解答】A.顽强:坚强;强硬。褒义词,不听劝导。顽固:思想保守落后。
B.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永无止境,丝毫不松懈。
C.荣耀:光荣。褒义词;亮光动摇不定。褒义词。贬义词。
D.口若悬河:说话滔滔不绝,如瀑布倾泻下来一样。褒义词。中性词,滔滔不绝。贬义词。
故选:B。
16.【答案】B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解答】A.有语病,把“预防”去掉。
B.正确。
C.有误,把“使”去掉。
D.有误,把“五颜六色,属于用词前后矛盾的语病。
故选:B。
三、阅读与理解。
17-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语段选自朱自清的《匆匆》,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解答】(1)考查了词语解释。联系上下文可知。“茫茫然”意思是不知所措的样子。
(2)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结合“在默默里算着,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他们”指的是时间。
(3)考查了找比喻句。“在默默里算着,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叹息”主要形容人失望,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而又无能为力,可以想到时间易逝,一天一天又毫无所获,自己没有做出有意义。故选ABC。
(5)考查了句子仿写。句子为三个形式相同,为排比句,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中“……的时候,构成了排比句。仿写句子时要注意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6)考查了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如:我生待明日。少壮不努力。
故答案为:
(1)①流泪不止的样子;②不知所措的样子;
(2)时间;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也没有影子。
(4)ABC;
(5)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日子在脚步声中逝去,日子便从笔尖上划过去。
(6)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3-2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语段翻译:一次孔子出外游历,看见两个儿童在争论。孔子便问他们争论什么故,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最近,中午太阳离我们最远。”另一个小孩则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最远,中午太阳离我们最近。”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车盖大,中午就只有盘盂大了,这不是离我们远的小而离我们近的大的道理吗?”第二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沧沧凉凉的,到了中午就像摸到汤一样的热了,这不是离我们近才感觉到热而离我们远才感觉到凉的道理吗?”孔子感到自己也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大家不是说你非常有智慧吗?”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断句。根据句子意思?可知答案。
(2)考查了文章的内容。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中的时候小,是从大小进行的比较?”可知孩子是从近的时候热,考虑的问题。
(3)考查了人物的形象分析。①根据“见两小儿辩斗,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并以此推断出了太阳的大小。
②根据“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没有贸然下结论。
(4)考查了拓展延伸。根据两个孩子的品质以及他们发现太阳的不同现象进行回答,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故答案为:
(1)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大小 凉热。
(3)①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可仍然“知之为知之。
②为了认识自然,探寻客观真理而独立思考。
(4)太阳大小的问题我的确没有考虑过,刚刚听了你们的说法,你们都是善于观察。
27-3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选段描写了爱丽丝初次见到王后的场景,王后出场的排场很大,可以随便杀人,但爱丽丝很勇敢,一点也不怕王后。
【解答】(1)考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①根据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可知答案,了解全书脉络,边读边查。
②根据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可知答案。了解名著的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对名著有初步了解。
(2)考查了作家及作品。根据书本简介可知答案。《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荒诞小说之一,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这个兔子洞当中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度。
(3)考查了给文章加标题。根据“王后的脸气红了,然后尖声叫道:‘砍掉她的头。
(4)考查了文章的内容。根据“《爱丽丝漫游仙境》中对疯帽子的描写,他通常穿着一套鲜艳的颜色混搭的服装。他的衣服上还经常有一些奇怪的图案和装饰。他的眼睛总是瞪得很大,偶尔还会露出一口尖牙,常常突然跳起来、踢腿等等”可知答案。
(5)考查了文章内容。根据“爱丽丝有点儿胆怯地问道?’黑桃五和黑桃七不说话。黑桃二压低嗓音开始说:‘嘿,你瞧,这地方本该种一棵红色的玫瑰树,把一棵白玫瑰栽了进去。
(6)①考查了描写方法。根据“爱丽丝非常有礼貌地说。根据“爱丽丝非常有礼貌地说,我才不害怕他们呢、胆大勇敢。
②根据“王后不耐烦地把头一甩,然后转身冲着爱丽丝吼道”“王后的脸气红了,然后尖声叫道:‘砍掉她的头,可以看出王后是一个凶残、残忍可怕的人。
故答案为:
(1)①沉下心。
②写作背景。
(2)英国 刘易斯 卡罗尔 。
(3)残忍的王后。
(4)D。
(5)给花涂颜色 红玫瑰 。
(6)①语言描写,爱丽丝是一个有礼貌、天真可爱的孩子。
②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出王后是一个凶残、残忍可怕的人。
33-3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语段由两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是周国平对读书的理解——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第二则材料是2019年我国某城市18周岁以上国民每天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的调查问卷。
【解答】(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张玲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第一则材料是阅读了周国平的《经典和我们》。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第一则材料是周国平《经典与我们》的节选,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第二则材料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我国18周岁以上国民每天看手机的时间是100.41分钟,而读书时间仅为19.69分钟。第一则材料中周国平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不是阅读。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拓展。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从第二则材料可看出人们真正的阅读的时间太少,多读一些人文经典,就是在和我们自己心智对话,自我成长。
故答案为
(1)阅读书籍 上网浏览;
(2)①√②√③×;
(3)我觉得我们应该增加读书时间,多读一些人文经典,就是在和我们自己心智对话,自我成长。
四、口语表达
3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发言稿、演讲稿。围绕发言的主题,合理组织语言大方的进行表达即可。
【解答】即兴发言的主题是“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故答案为:
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避免浪费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我们国家发生大量的粮食浪费现象,更浪费了亿万农民艰苦劳作的辛勤成果。
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样珍惜粮食呢,选购合适的食材,不要一次性采购过多。其次,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做到“精、充,即精细制作、膳食均衡,如果不小心剩下了食物,可以储存冰箱中或者转为剩饭剩菜,节约资源。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心怀感恩,为我们可爱的地球。谢谢大家!
五、习作
3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难忘”为中心写一篇记叙文。选材注意抓住“难忘”二字。生活中,一定有一些日子让你难忘。想想这一天为什么难忘,有难忘的人,还是有难忘的事。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难忘那瞬间
记得上学期有一次,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冯老师的课,我前桌的同学悄悄地要求挨着窗户近点的同学关窗户。因为她穿的有些薄,美丽冻人了。但就在这时,出现了让我感动又难忘的一幕。冯老师迅速过来,把自己的上衣外套披在了我前桌的身上,并没多说一句话,而是笑了笑继续讲课。
俗话说:“老师是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任父母。”这一幕让我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父母还多。现实生活中感人的瞬间还有很多,但这一瞬间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冯老师就如同慈爱的母亲站在那里,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可能由于很多同学在场,我前桌有些不好意思了,穿了一会儿后就把衣服脱了下来放在腿上。于是,我把衣服悄悄地要了过来,披在自己身上,此时衣服还热着,我便感受着这件衣服带来的温暖。
不知不觉铃声响了,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我反复回味着那一瞬间的美妙,感到无比的亲切。下课后,冯老师在教室后面与其他同学交谈着,我就没有去叫她,直接把衣服披在她身上,害羞的说了声“谢谢老师”。她微笑地对我说:“我不冷,你先穿着就行。”我心里顿时美美哒,回答说:“我这会儿不冷了,你一会儿出去别冻着。”
从那时起,觉得身边的老师如此亲切与亲近。冯老师如同妈妈一样,让我感受着母爱的温暖。那瞬间的情景在我心中反复上演,因为我深深地明白:那瞬间的动作,凝聚着永恒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