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学案 海水的温度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学案 海水的温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22:4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海水的温度
典例剖析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据此完成1-2题。
1.上图所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中,该潜水器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推测下列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赤道 B.回归线 C.副热带 D.北极圈
【答案】1.A 2.D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水温最高,在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温状态,曲线①符合,A正确;②③④不符合,BCD错误。所以选A。
2.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米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D正确;赤道、回归线、副热带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较大,ABC错误。所以选D。
考点分析
一、海洋热量的收支
海洋 热量 收支 收入 主要为吸收太阳辐射
支出 主要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收支 分布 时间 一年中,收支基本平衡;在不同季节,收支不平衡
空间 南北纬30°之间:收入>支出南北纬30°—90°:支出>收入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二、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分析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海水温度高;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弱,海水温度较低。
  2.季节(同一海区):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3.深度:1000米以内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另外,沿岸地形(海岸坡度平缓→接受太阳辐射较多→海水温度较高)、气象(冷空气活动、降水→海水温度较低)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海水温度。
三、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原因
变化规律 原因
随时间变化(同一海区表层水温)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夏季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一天中,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 白天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晚上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空间变化 沿南北方向 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沿垂直方向 海面至水下1 000米内水温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深处海水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
四、海水温度及其变化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影响人类的渔业活动
  海洋生物主要聚集在海洋表层,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2.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3.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海洋对气温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热量,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当太阳辐射减弱的时候,海洋又能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所以,海洋与陆地相比,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4.局部海域气温异常导致自然灾害
考法训练
下图表示某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值,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处水温( )
A.低于-2℃ B.高于-2℃
C.比多年平均水温低2℃以上 D.无法判断
2.该海域水温分布状况( )
A.是大气逆辐射增强造成的 B.导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C.可扰乱水热输送和交换 D.导致该海域热量收支平衡
3.受图示海域水温影响( )
A.美国西南部降水增多 B.智利北部出现台风活动
C.马来群岛出现持续多雨天气 D.秘鲁渔场鱼产量大幅度增长
海水热导率低,导致表层水温与深层水温不一致。读图完成4-5题。
4.对三个观测站按纬度位置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5.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A.开发沿海潮汐能 B.到钱塘江观大潮
C.海轮顺洋流航行 D.到海滨浴场游泳
2020年4月22日,初次出征南极的“雪龙2”号驶入中国极地考察基地码头。经历五个多月的风雪交加与斩浪破冰,我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预定任务,顺利返航。下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深圳一中山站)。据此完成6-7题。
6.“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沿海 D.中山站沿海
7.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
地球上约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8-10题。
8.60°N海区比60°S海区水温高、盐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气候 B.大气状况、洋流
C.降水、海陆分布 D.洋流、入海径流
9.关于海水性质的正确叙述是
A.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城向两极海域升高
B.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
C.海水盐度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特点比较接近
D.海水盐度、温度与蒸发量受海水密度影响
10.关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A.海水盐度会影响海上航行
B.海水密度影响污染物扩散
C.可从海水中提取碱等资源
D.渔业生产与海水温度无关
与陆地淡水相比,海水常因水域面积大、水深、盐度大,更难结冰。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正常年份,该地区最先形成海冰景观的城市最可能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12.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该地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可能是( )
A.10月 B.12月 C.2月 D.4月
下图示意1998~2018年渤海湾夏季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关于渤海湾夏季表层水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
A.由东向西水温递碱 B.由南向北水温递减
C.靠近海岸水温较高 D.西部海域水温最低
15.渤海湾夏季东西部海域水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洋流 D.人类活动
读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图,完成16-17题。
16.左图中,能正确表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右图中,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最显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海洋水温随纬度和深度变化曲线图”,完成18-19题。
18.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水比热容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19.若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
21.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温产生的影响。
1.C 2.C 3 .A4.A 5.D6.B 7.C8.D 9.B10.C11.A12.B13.C14.C15.B16.A17.D18.D19.C
20.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N海域表层水温降低;强离岸风使N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降低;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N海域海产丰富。
21.(1)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或由南向北、由近海向外海递增)。
(2)若M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会使沿岸气温升高;若M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降低,会使沿岸气温降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