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10:5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培养归纳历史原因的能力,探究五四运动的意义,培养历史辨析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研读文字和图片材料,学习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观看相关的视频,学习通过情景再现来认识和感悟历史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湿史实的了解,懂得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通过对五四运动意义的剖析,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突破方法:利用视频直观感受五四运动的过程,以列表格的形式充分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扩大;通过材料分析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
突破方法:利用图表对比的方法,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体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罗家伦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图片和视频资源。
设问:为什么北京学生会发出这样的呐喊?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体会中国人民宁死不屈、誓死抗争的民族精神。)
本节课由4个板块组成
下面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
一、国家兴亡,学生有责——五四运动爆发
1、教师出示材料、图片讲述一战后,英国民众和中国民众的庆祝活动,播放视频,设问:巴黎和会召开前中国有事么样的憧憬?但巴黎和会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威尔逊提出十四条和平意见:
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和约。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彼此大谈公理战胜强权,大谈威尔逊的主张如何如何,这一来世界各国可以平等了,至少我国可与日本平等了,不受日本人的气了,而世界也将保持永久的和平。
——郭廷以《郭廷以口述自传》
这次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1919年1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
在那一刻曙光过后,在巴黎的中国人,迅即陷入黑暗之中,不仅是中国代表团,而且在巴黎的留学生和侨民,还有一个自费到巴黎“观会”的梁启超,统统感到暗无天日。
——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前后对比,明白在巴黎和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期望很高尤其是作为战胜国,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了拒绝,中国民众的落差很大,感觉被欺骗了,所以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学生通过分析明白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师: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弱国无外交)
师: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主要指什么?补充山东问题的由来,这也是巴黎和会的导火线?
(学生通过看图片和阅读材料明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主要指中国山东问题)
主要以时间推进来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展示北京学生的壮举
5月3日:当晚学生在北大的集会
5月4日:通过图片、线路和细节更深入了解五四这天发生了什么?
5月5日:北京学生运动进一步扩大,声援被抓的学生。
5月7日:郭钦光事件,抵制日货
6月3日:从政府的倒行逆施,和学生的爱国举动形成对比。
师:思考北京学生的爱国举动为什么能够发展到新阶段?新阶段的“新”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五四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第二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把五四运动的经过细化到每一天,通过材料、图片、漫画,再现五四运动的史实,学生通过读材料、看图片、讲述故事,像看电影一样直观感受五四运动的经过,感受北京学生的壮举,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五四运动扩大
从军阀、学者、商人、巡捕、乞丐等各阶层的反应中能够获取什么信息?尤其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全民族的觉醒)斗争取得初步的进展,这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师:6月中旬的继续斗争?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
(第三个环节,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观看视频,了解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再通过分析各个阶层的反映,尤其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得出五四运动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阶级准备。)
学生阅读教材60页,填写下列表格:
爆发时间 地点 口号 主力 斗争形式 提出要求
学生说出答案后继续阅读教材61页,填写下列表格:
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军 口号 结果
爆发
扩大 斗争形式
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出示图片、表格引导学生概括五四运动的概况。
三、国家兴亡,继往开来——五四运动意义
师:再次回顾五四运动的进程,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不妥协,不达目的不罢休)
材料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界告同胞书》
材料2:李大钊同志在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段时间内,写下了不少战斗性的文章。其中著名的像《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我国第一篇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文。他还通过在北京大学讲课和学术讲演,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各地学生代表:
邓中夏,北京大学学生,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中共高级领导人。
瞿秋白,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周恩来、陈潭秋……
师:根据上述的材料与我们刚才学习的内容,谁能概括一下五四运动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出示“五四运动的意义”,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学生回顾从1840年开始中国民众的探索,到五四运动一个新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他的力量。
师: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那在此之前,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是哪个阶级呢?
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内容,在近代我们学习了哪些探索运动?
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学生讨论:这次的五四运动和之前的探索斗争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表格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四、民族复兴,任重道远——五四运动反思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五四运动的震撼。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看到这震撼人心的画面,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
学生全体起立,高声喊出五四运动的口号。
师:同学们,喊完口号后,你有什么感受?结合你的感悟,讨论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你理解的五四精神指的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五四精神指的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发展到今天
五四精神指的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
师:结合你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来谈谈现在你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出示: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要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学生齐读,阅读材料,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寄语:
往事经年,风雨如磐,五四运动的口号声声,已经沉淀为时代青年不屈的脊梁;江山有待,天地无言,五四运动的救亡图存,已经凝聚起有志青年坚实的步伐;我们传承五四精神,将往日的情怀再次唤醒,让悸动的热情再次沸腾;我们铭记五四精神,将往日的呐喊再次拨响,让涌动的热血再次燃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但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在五四火炬的照耀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