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12大气受热过程(1-3题)
考点13热力环流与风(4-8题,25题)
考点14全球性大气环流(9-12题)
考点15锋面与天气(13-18,26题)
考点16高、低压系统与天气(19-21题)
考点17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22-24题,27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为确保完成2021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河北省沧州市2021年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指出:要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安排,完成省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目标。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
A.②大气削弱 B.①地面反射 C.⑤太阳辐射 D.③大气散射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④ B.③ C.⑥ D.①
3.沧州市完成省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目标,对大气受热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⑤减弱 D.⑥增强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4.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丁处气压比丙处低 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5.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A.③气流比较干燥 B.乙处多锋面雨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D.④气流由于动力上升
6.若此图为东亚夏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A.乙处天气以降雨为主 B.④气流由低纬向高纬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8.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
A.0时 B.5时 C.15时 D.20时
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中纬西风带的高层大气中,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10.图中温带急流由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副热带急流是对流层上层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副热带天气系统是在动力成因下形成的深厚系统,其高层和低层气流方向和气压性质相似。研究表明,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会导致中亚降水增加。下图示意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的局部环流形势(H表示高气压中心,L表示低气压中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印度半岛( )
A.东南季风增强 B.西南季风减弱 C.东北季风增强 D.西北季风减弱
12.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导致中亚降水增加,主要是由于( )
①阿拉伯海的水汽输送量增大 ②太平洋的水汽输送量增大
③中心气流上升 ④中心气流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14.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17.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
18.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7日20:00 B.8日20:00 C.9日20:00 D.10日20:00
通常情况下,冬季平流层的极涡由强烈的西风围绕,极冷空气主要集中在极地区域内。异常情况下,平流层极涡会被扰动,变形或崩溃,使禁锢冷空气的屏障被平流层打破,其效应向下传导,会迫使对流层极区的冷空气大规模向南扩散,寒潮就此爆发。下图示意北极涡旋异常时的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稳定的极地涡旋( )
A.属于高空高压系统 B.属于高空低压系统
C.在北极极昼期强盛 D.位于对流层底部
20.与稳定状态相比,北极涡旋异常时( )
A.高空西风急流增强 B.北极地区温度更低
C.整个北半球遭遇寒潮 D.部分区域暖空气北上
21.2021年1月,北极涡旋异常使我国遭遇极寒天气,带来的影响是( )
A.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减缓 B.海南岛岛内旅游者剧增
C.南方电网负荷压力增大 D.东北地区雾霾天气加剧
下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影响图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23.从东西宽度来说,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较乙地宽,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24.该气候区典型植被具有的特点是( )
A.冬季落叶 B.叶片呈针状 C.树干矮小 D.树皮较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常见的徽州民居都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宅院。如图中下左图示意徽州的地理位置,下右图为徽州天井景观图。
(1)简述徽州地区的气候特征,并从气候角度说出天井的主要功能。(8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昼、夜天井与室内之间空气运动状况。(8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图为广东省2022年某月某日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推测图示等压线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2)指出该日广东省可能存在的云雨区,并分析其原因。(5分)
(3)甲、乙、丙、丁四地有两地天气状况相似,指出并分析其成因。(5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库马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冬季平均气温约-3℃,成为澳大利亚最冷的城市。库马成立于1849年,在19世纪60年代的淘金热潮中兴盛。目前,库马的常住人口不足1万人。图示意库马的位置。
(1)分析库马成为澳大利亚最冷的城市的原因。(9分)
(2)推测库马夏季的气候特征。(4分)
(3)说明库马人口稀少的原因。(9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表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A错误;①表示大气反射太阳辐射,B错误;⑤表示大气逆辐射,C错误;③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④表示地面辐射(长波辐射),③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⑥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表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绝大多数的太阳辐射都到达了地面,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增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对流层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C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对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⑥)无影响,D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①)影响也不大,A错误;二氧化碳能吸收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但对地面反射太阳辐射②影响不大,B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大气温度降低,大气逆辐射⑤减弱,C正确。故选C。
4.答案:C
解析:甲丙处于相对地面同一地点,只是海拔高度不同,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道理,丙处气压比甲处低,故A错误;因为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处空气受热融胀上升,乙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导致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低,或者直接看水平方向,因为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也可以判断甲处气压比乙处低,故B错误;因为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所以可以判断丙处气压比丁处高,故C正确。因为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处空气膨胀上升,说明近地面受热多,乙处空气收缩下沉,说明受热少,所以可以判断出甲处气温比乙处高,D错误,综上所述,ABD项错误,本题选C。
5.答案:D
解析: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③为中纬西风带,气流比较湿润,故A错误。乙处空气下沉,说明乙地副热带高气压带,这里降水少,不会多锋面雨,故B错误。甲处空气上升,近地面是低压,是副极地低气压,不是副热带高气压,故C错误,④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属于动力因素形成的,故D正确。综上所述,ABC项错误,本题选D。
6.答案:D
解析:若此图为东亚夏季风环流图,因为夏季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属于判断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故D正确。乙处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天气以晴朗为主,故A错误,④气流由近地面上升到高空,故B错误,①气流由陆地流向海洋,水汽含量少,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水汽含量多,所以③气流较①气流湿润,故C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本题选D。
7.答案:D
解析:读图,根据图例,湖泊东岸是偏西风,西岸是偏东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说明此时湖泊是高压区,湖岸是低压区,这种差异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湖面升温慢,降温也慢;湖岸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形成湖面和湖岸的气压差异,所以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热力环流,D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夏季,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湖泊升温慢,形成高压,结合四个选项,最可能为地方时15时。此时湖陆热力差异大,气压差异明显,C项正确。0时、5时,太阳未升起或刚升起,湖陆热力差异不明显,A、B项错误。20时已经是夜晚或黄昏,热力差异小,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北美洲气候特征,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偏南,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C正确。
10.答案:B
解析:北美洲气象灾害,读图可知,图中温带急流位置偏南,应为冬季。图示区域温带急流在落基山脉东侧表现为由北向南流动,从而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向南移动,这类气流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的运动即为冷气团南下,易导致中部大平原地区寒潮爆发;当图中温带急流由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时,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副热带天气系统高层和低层气流方向和气压性质相似。读图可知,夏季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西南季风影响范围变小,西南季风应减弱,B项正确。
12.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形成低气压中心,气流上升;副热带天气系统高层和低层气流方向和气压性质相似,盛行西南风,阿拉伯海的水汽输送量增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从图中看,降温区位于图示陆域东部,五大湖周围、部分密西西比平原以及部分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图示陆域西部的高原山地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沿海平原受到影响较小,因此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地形格局,而不是海陆位置,A错误,B正确。植被覆盖与如此大范围的降温关系不大,C错误。洋流对陆地气温的影响范围主要在海岸线附近,不会影响如此大范围的区域,D错误。
14.答案:D
解析:图中五大湖西南方的992百帕等压线圈起的区域为低压中心,由此低压中心向东、西南延伸出两条锋线,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其东侧为暖锋,西南侧为冷锋,丁位于暖锋锋前,最可能因为暖锋影响而降水,D正确。
15.答案:D
解析:降温区与太平洋之间有高原山脉阻挡,图示陆域东部大西洋沿岸有高压系统盘踞,北冰洋近地面为冷高压控制,移向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的可能性很小,故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只能向墨西哥湾移动,D正确,A、B、C错误。
16.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时段内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并不完全相同,A错误;该时段空气湿度总体减小,且中后期风速较大,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该时段垂直气流总体呈增强趋势,而湿度呈减小趋势,二者变化趋势相反,C错误;8日20:00—9日8:00时段下沉气流较强,此时段近地面风速较大,D错误。
17.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8日8:00—9日20:00该地以偏北风为主,且风力强劲,表明受冷锋控制;9日20:00—10日20:00近地面风速减小且风向发生偏转,湿度小,表明受下沉气流影响,空气相对干燥,因此受反气旋影响,A正确。
18.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选项四个时刻中,7日20:00风速较小,且空气垂直运动弱,近地面空气湿度大,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冷锋到来之前大量大气污染物堆积于此,故污染最严重,A正确。后期该地经历冷锋过境,风力较大,湿度减小,污染物被稀释,B、C、D错误。
19.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极地涡旋水平气流呈现逆时针旋转,且位于高空,推断该涡旋是属于高空低压系统,B正确,A错误,由材料可知,极地涡旋冬季强盛,而北极展期为夏季,C错误。纬度越高对流层越薄,极地涡旋是极地高空大型冷性洞旋系统,不可能是对流层底部,D错误。故选B。
20.答案:D
解析:北极涡旋位置上处于高纬度地区,紧靠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由材料分析可知,通常情况下,冬季平流层的极涡由强烈的西风围绕,极冷空气主要集中在极地区域内;异常情况时期,西风急流受影响会减弱,爆发寒潮,A错误,原本被困在极地的冷空气南下,低纬度暖空气被迫抬升北上,涡旋被暖气团挤压,北极变瑷明显,B错误,D正确。读图可知,北半球局地遭遇寒潮,不是整个北半球,C错误,故选D。
21.答案:C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速度在低温条件下加强,A错误。冷空气南下可能会造成前往南方出游的人数减少,此期间受疫情防控影响,出游人数减少,B错误,由于冷空气向低纬度移动天气寒冷,南方大幅降温,取暖需求大,而南方没有暖气,只能依靠电器取暖,导致家庭用电量大增,电网负荷增大,C正确。冷空气南下,多大风天气,雾霾天气减弱,D错误,故选C。
22.答案:C
解析: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C项正确。
23.答案:A
解析:甲地没有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地势较为低平,有利于海洋暖湿空气深入,而乙地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海洋暖湿空气无法深入内陆,故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较乙地宽,A项正确。
24.答案:A
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A项正确、B项错误。成熟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树干并不矮小,C项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无叶,而且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御寒冬,D项错误。
25.答案:(1)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位置偏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4分)
作用:透(采)光;通风;散热;防潮(除湿)。(4分)
(2)昼:天井受阳光照射,温度高,天井空气上升;空气由室内流向天井;(4分)
夜:室外天井降温快,温度低,天井空气下沉;空气由天井流向室内。(4分)
解析:(1)由图可知,徽州地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在我国东部偏南部,处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由于纬度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天井的下方是四面围起来的房屋,所以可以方便采光,夏季空气潮湿,天井散热除湿,避免湿气沉积。
(2)天井和室内存在温度差异,白天,光照强,温度升高,天井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带动房间内部空气流到天井外部。晚上,温度降低,天井处空气冷却下沉,带动外部空气流到室内。
26.答案:(1)夏季或夏秋季节。图中最低气压低于985hPa,该低压的形成除与高空大气环流有关外,还与近地面气温高、热量充足密切相关,由此推测图示等压线分布状况出现在夏季或夏秋季节。(4分)
(2)北部和东部。(2分)广东省北部与东部分别分布着低压中心,并且低压势力较强,对流运动旺盛,形成云雨天气。(3分)
(3)甲、丁。(2分)甲位于高压脊,丁受高压中心控制,气流以下沉辐散为主,气温高,风力弱,晴朗少云。(3分)
解析:(1)气压与大尺度的大气环流有关,也与局部地区的热力性质有关。由图可知,该日广东省近地面气压大多低于1000hPa,最低气压低于985hPa,广东省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季风环流影响,不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但整体气压偏低,说明近地面气温高、热量充足,空气受热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偏低,由此可推测图示等压线分布状况出现在夏季或夏秋季节。
(2)等压线可反映天气系统的分布,其中锋面系统和低压系统可能导致云雨天气,高压系统影响下主要形成晴朗天气。图中没有显示锋面系统,但存在低压系统。读图可知,该日广东省北部与东部分别分布着低压中心,且低压势力较强,说明近地面气流上升,即对流运动旺盛,可能形成云雨天气。
(3)等压线可反映天气系统的分布,其中锋面系统和低压系统可能导致云雨天气,高压系统影响下主要形成晴朗天气。读图可知,甲位于高压脊附近,气流下沉辐散,多晴朗天气;乙位于低压槽附近,气流辐合上升,可能多云雨天气;丙位于低压中心附近,气流上升,多云雨天气;丁位于高压中心附近,气流下沉辐散,多晴朗天气。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甲、丁两地天气状况相似。多晴朗天气,气温高,风力弱。
27.答案:(1)在澳大利亚国内城市中,库马所处纬度位置较高;地处山区,海拔较高;大分水岭阻隔了来自海洋的暖气团,受海洋调节较弱。(9分)
(2)气候凉爽、温和;降水较少。(4分)
(3)地处山区,冬季寒冷,宜居度低;矿产资源衰竭,产业没落,居民外迁;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库马作为澳大利亚的小城市,人口稀少。(9分)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得,该城市纬度较高,故太阳高度角较小;位于大分水岭山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此外南北走向的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海洋对该地区调节能力较弱,故温度较低。
(2)结合该地区的地形以及纬度分布,可以推测该地区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推测该地区气候特征为气候凉爽、温和;降水较少。
(3)本道题考查人口的分布,该地区地处山区,温度较低,冬季寒冷,宜居度低;在19世纪60年代的淘金热潮中兴盛,目前矿产资源衰竭,产业没落,居民外迁;澳大利亚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库马作为澳大利亚的小城市,人口稀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