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世界全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进数学世界全章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03-18 09: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教时 走进数学世界(1)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数学伴我们成长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
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用录音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
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 ,再乘以2,最后得8,问这个数是多少?
(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例2.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再那根横线上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
(分别是由正反数字1—7拼成的对称图。这个趣例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有一种敏感,也需要想象。)
例3.(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有人在甬江大桥下搞赌博游戏,几个围观者跃跃欲试。主持人给大家看,公文包里有5个乒乓球,其中两个球上写有大红“福”字。他吆喝着人们去摸“福”,如果一下子同时摸中这两只就能获奖。旁边贴有“海报”,上面写着:
(通过分析,发现摸彩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微乎其微。接着老师当场拿出教具,请几位学生试验手气,果然均难以一下子摸到“双福”。所以在这场不公平的游戏中,摸彩者摸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晦气。赌博有害,我们不仅不要参与,而且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揭穿它的骗人的本质。)
例4.关于课本第4页的“密铺问题”。思考:①那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③讨论课本第4页左下角的“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1—2页。
第2教时 走进数学世界(2)
教学目标:
通过数学家成功经历的反思,获得学好数学的经验;尝试独立思考,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成功体验,树立“人人都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数学哺育着我们成长,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同时它又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出示:1+2+3+4+…+97+98+99+100= (给定1分钟,看谁算出来)
此题思考策略: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统计算对的人数,予以表扬。
2、 数学家成功经历与启示
1.数学家成功经历
a.介绍高斯的故事。这正是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做过的一道题。1787年,年仅10岁的小高斯在课堂上首先用这种简洁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后来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有“数学王子”的美称。小高斯10岁解决的数学题我们十二三岁也能很快算出,这说明数学并不神秘,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高斯工作勤奋,精益求精,他的研究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后人这么评价高斯:“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同学们知道其他著名数学家的名字吗?
你知道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等是怎样学好书学,走向成功的吗?
b.自学成才的华罗庚
c.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
2.从数学家的成功经历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a.有兴趣;b.有刻苦钻研的精神;c.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d.善于独立思考……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三、数学应用举例
例1.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年轻时候做过这样一道题:“甲和乙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几小时两人相遇?如果甲带了一只狗,和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问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千米路?”
解:10÷(3+2)×5=10(千米)。 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
(附参考资料:苏步青(1902—2003),浙江义乌人,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他是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
例2.课本P.7中间的图形题
例3.课本P.7的练习
四、完成课本P.7—8的习题1.1(当堂评讲)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对学好数学由哪些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3—4页。
第3教时 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什么是做数学、怎样做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知道,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不过怎样学数学呢?目前数学教育界十分鼓励同学们“做数学”(板书课题)。做数学的“做”可不是过去一般所说的解题,而有动手实践、实验操作、反复尝试的意思。
二、让我们来做数学
例1.在下面式子中,已知“学”代表6,那么“我们来做数学”所代表的六位数是什么?相信聪明的你很快就会算出来。
我们来做数学
× 4
学我们来做数
例2.(课本P.9的“跟我学”)右图中有多少个
正方形?
a. 分类思考,避免遗漏与重复。
9+4+1=14.
b. 如果是4×4或5×5的方格图呢?
4×4的方格图:16+9+4+1=30;
5×5的方格图:25+16+9+4+1=55.
c. 右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思考策略一:假定每小格边为1,把面积为1、2、3、4、6、9的长方形个数全部相加,即 9+12+6+4+4+1=36.
思考策略二:把原图(3×3方格图)长、宽中所含的全部线段数相乘,即6×6=36.
例3.(课本P.9—10的“试试看”)在3×3方格图中填上数字1~9,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之和都为15。
先让学生独立在数上或草稿本上尝试(宜用铅笔写,便于擦改),也可同桌讨论合作,教师适时点拨。请做对的同学到讲台汇报思路及成果。
完成课本P.10的“思考”,怎样在4×4的方格图中填入1~16?
这样的填数题在我国汉朝叫“九宫图”或“纵横图”,后来传入欧洲被称作“幻方”(意为“变幻奇妙的方阵”)。中外许多数学家对此有过深入地探讨。同学们课后不妨读一读数学书P.14的“阅读材料”;若想了解更多关于幻方的知识,可以从因特网中搜索。
三、完成课本P.10的“练习”(当堂评讲)
四、课堂小结:
“做数学”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五、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5—6页。
低投入 高回报
请 试 试 你 的 手 气!
出 2元,摸到“双福”,可获仿金项链一条(约18元)
出10元,摸到“双福”,可获正宗红中华二包(约88元)
出20元,摸到“双福”,可获正宗茅台一瓶(约188元)
出100元,摸到“双福”,可获21吋彩电一台(约8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