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 角——时钟角问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 角——时钟角问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22 21: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3 动静结合两相宜
—— 时钟角问题
【教材】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中时针、分针、秒针的旋转速度,掌握求时钟角的方法;
(2)体会动静结合的转化思想,化动为静,善于建立几何模型;
(3)运用类比思想,把其抽象成追及问题,利用方程建模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化动为静,熟练建立几何模型求时钟角.
【教学难点】 利用方程建模,解决特殊的时钟角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一) 情景导入 咱们学校的吴总督学的萨克斯弹奏得非常好,为了不影响大家的休息,他每天都是去狮子山公园进行练习.今天早上六点多钟外出晨练,看到手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110°,7点前回家,看到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夹角也是110°,聪明的你能计算出吴总督学今天晨练了多长时间吗? 通过情境创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新课.
(二) 自主学习 1.钟面分12大格,每大格等于_____. 2.分针60分钟走一圈,每分钟走____. 3.时针60分钟走一大格,每分钟走___. 4.秒针1分钟走一圈,每分钟走_____. 5.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走______. 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动手演算,再小组交流点评,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三) 合作探究 (1)动中取静(已知具体时刻,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例1.计算: ①5:00,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②12:15,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③10:26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方法总结】借助整点,将其转化成角度和差问题. (2)化静为动(已知时针与分针成特殊角,求具体时刻) 例2.现在是上午4:00,求: (1)什么时刻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 (2)什么时刻分针与时针第一次成一直线? (3)什么时刻分针与时针所夹的角度成900? 【方法总结】借助方程,将其转化成行程追及问题. 由特殊到一般,通过引导,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和计算能力. 把时钟角问题转化为行程问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程建模思想,顺利解决该类问题.
(四) 典例剖析 动静结合两相宜 咱们学校的吴总督学的萨克斯弹奏得非常好,为了不影响大家的休息,每天都是去狮子山公园进行练习.今天早上六点多钟外出晨练,看到手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110°,7点前回家,看到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夹角也是110°,聪明的你能计算出吴总督学今天晨练了多长时间吗? 解法1:化静为动 设吴总督学晨练时间为x分钟,依题意得: (6° 0.5°)x=110°+110°. 解得:x=40. 答:吴总督学晨练了40分钟. 解法2:动中取静 设吴总督学晨练出门时间为6时x分,回家时间为6时y分,依题意得: (6° 0.5°)x=180° 110°, (6° 0.5°)y=180°+110°, 解得:x=,y= .故:y x=40. 答:吴总督学晨练了40分钟. 呼应情景导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弥合学生心中的“缺口”,让他们体会到一题多解的妙处.
(五) 拓展提升 12:00时,时针、分针和秒针都重合,问经过多少分钟,秒针第一次将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平分? 作业布置: 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 2.从5:00起,经过 分钟,时针和分针第一次重合. 3.7时到8时之间,什么时刻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 侦探柯南来到了一处案发现场,死者手里拿着一张纸,画着一个没有任何刻度的表盘,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大约是90°,这应该是死者最后画出的案发时间,有人在5点半之前见过死者.据现场观察,案发大约在5点与6点之间.你能推算出案发时间吗? 让学生看到时钟角问题的本质所在,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六) 感悟小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等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七) 教师寄语 《今日歌》 【作者】文嘉 【朝代】明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升华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达到课堂教育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教学反思】
时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事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本课例从情景生活导入,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堂课我们设计了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典例剖析、问题解决、感悟小结、拓展提升、作业布置七个基本环节,各环节紧凑有序,层层推进,让课堂充满逻辑美.在选择例题时,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求具体时刻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二是利用时针和分针的特殊夹角求具体时刻.通过合作探究,全面渗透化静为动、动中取静的转化思想,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本堂课我们特别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学生谈感受和收获后,我们把《今日歌》分享给学生共勉,让课堂充满温馨和情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对于时间的把握还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