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想一想,议一议
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
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南部。
有竹类和丰富的水源。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
鱼儿离不开水
万物生长靠太阳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鱼儿离不开水
生活环境=生存空间+生存条件
影响鱼生活的条件:
水质的好坏
水温的高低
食物的多少
环境不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思考:什么是环境?以池塘中的鱼为例,分析一个影响鱼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水质的好坏
水温的高低
食物的多少
同一个池塘中的其他鱼
生态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七星瓢虫
蚜虫
蚯蚓
蛇
杂草
鼠
阳光
土壤
空气
水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如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土壤
空气
……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阳光、温度、水、土壤对小麦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施肥
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麦田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水
非生物因素:
干旱使小麦减产
月牙泉周围有绿洲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年轮的形成
植被随海拔升高而改变
青蛙冬眠
温度
非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鱼背颜色深
鱼腹颜色浅
植物的生长
鱼的体色
非生物因素:
光
非生物因素:风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风影响松树的形态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活动。
非生物因素:空气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狮子捕食羚羊
鸟捕食小鱼
捕食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即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种间关系)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不同种生物之间)
两只公鹿争夺配偶
大象和狮子争夺水源
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和养料
不同种生物或者同种生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资源、生存空间而发生的关系。(种间/种内关系)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竞争关系:
(不同种或同种生物之间)
根瘤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共生关系:
犀牛和犀牛鸟
海葵和小丑鱼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不同种生物之间)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菟丝子
马蛔虫
(不同种生物之间)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同种生物或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既属于种内关系,也属于种间关系)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合作关系:
蚁群
(同种生物之间)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之间合作搬运食物)
种内竞争
(鸽子争夺食物)
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
捕食
竞争
合作
共生
寄生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根据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环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适应具有普遍性。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策略是不同
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秋天的梧桐树
秋天的松树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枯叶蝶
拟态
保护色
雷鸟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拟态和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2.如果冬季降雪来迟,周围还是苔原的颜色,而雷鸟的羽毛仍然会变成白色。这种适应性还存在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拟态和保护色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使生物不易于被其他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不存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适应还具有相对性。
思考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蚯蚓、地衣是怎样影响和改变环境的?
蚯蚓疏松土壤
地衣分解岩石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植物的叶片能够散失水分,进而可以影响周围环境的空气湿度。不同植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无差异呢?
时间 裸地湿度(%) 草地湿度(%) 灌丛湿度(%)
早晨 45.6 60.7 78.9
中午 29.5 49.6 61.3
晚上 35.2 55.9 73.5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下图中的这些做法有什么作用?
退耕还林还草
植物具有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塞罕坝荒原变林海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不断进化,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二者相互作用。
适应、影响
生物
环境
影响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
合作
竞争
捕食
竞争
互利共生
寄生
生物
适应、 影响
影响
光、温度、水、土壤、空气……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 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D
D
【课堂练习】
3.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D
4.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C
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海拔高度
B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7.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菌的关系是 ( )
A.互利共生 B.种内斗争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C
C
8.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麻雀一起去觅食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小鸟为占巢区而在周围鸣叫
B
1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不利的
C.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D.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C
9. 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B
(2022秋·山东烟台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用你学过的知识来回答问题:
雷鸟是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动物的统称,会飞。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动物的通称,体长约40cm,善于奔走,飞行迅速,亦能在雪地上疾驰,但不能远飞,类似山鹑,产于寒冷地区,是寒带地区特有的鸟类。
雷鸟四季换羽。雄鸟在婚后和冬季之前,夏羽和冬羽完全更换新羽,而春羽和秋羽只是局部替换;雌鸟每年3次换羽,婚前不换羽。雷鸟的冬羽与大地的银装一致,雌、雄均全身雪白。春天雄鸟的头、颈和胸部也换成了有栗棕色横斑的春羽。雄鸟繁殖前还有换“婚羽”的习性,用华丽的羽布来博得雌鸟的青睐。夏天雷鸟上体又换成了黑褐色,具棕黄色斑纹。秋季植被枯黄时,羽毛换成黄栗色。
雷鸟的换羽并不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如果某个冬天下雪比较晚,雷鸟照样会在冬季来临时换上冬羽,在灰色为主色调的大地上,身披雪白羽毛的雷鸟会被天敌大量的捕杀。
(1)雷鸟四季换羽,每季不同颜色的羽毛实际是它的 ,使得它不容易被发现。这是雷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的 ,这在生物界具有 性。
(2)资料中,因为一些特殊年分下雪比较晚,已经入冬季换白羽的雷鸟更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 。
(3)黄蜂、有毒刺的毛虫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这被称作 ,意为警示天敌。
(4)枯叶蝴蝶停息在树枝上像枯叶,竹节虫能够模仿竹枝,在生物学中被称作 ,目的是欺骗天敌以不被发现
(5)在生物圈中,随环境的变化,旧环境的适应者可能不适应新环境而被 。
普遍
淘汰
拟态
警戒色
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
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