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06:4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11课
JAPAN
古代日本
CONTENTS
1
6世纪前的日本
2
大化改新
3
幕府统治
第一部分
6世纪前的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1)兴起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发展
3世纪时,在本州岛中部出现了一个较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3)日本统一
日本在5世纪前还未统一,而在5世纪时由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4)部民制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奴隶。
第二部分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背景:
1.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下层民众反抗。
2.中国文化直接影响日本,强烈刺激大和统治者。
标志:
646年,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日本正式改称日本国。
大化改新
主要内容:
(1)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立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班田收授法: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和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个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和不能买卖;统一税赋。租庸调制。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国、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授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获得土地后每年按时按量缴纳赋税。在服徭役的期限内,如果不去服徭役的,可以交纳绢或者布来代替。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田令》
材料二: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两官、 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从中可以看出大化改新的哪些主要内容呢?
废除私地,该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个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与租庸调制。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政治上:
班田收授法
大化改新 隋唐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中央 二官八省
地方 设立国、郡、县
“大化改新”与隋唐制度比较:
经济
政治
结论: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隋唐政治经济的模仿。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其他国家或民族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变法图强,与时俱进。
仔细比较大化改新与隋唐制度,可以发现什么?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
郡县制
第三部分
幕府统治
幕府统治
(1)武士与武士集团
目的: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原因: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形成庄园,豪强为了保护庄园,组建了武士集团。
组成成员: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士”。
性质: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特点:小的武士集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相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的号召去征战。
(2)幕府统治形成的标志
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建立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与朝廷的政治、军事大权。日本由此进入长达七百年的幕府统治。
幕府统治
关系:幕府与天皇并存。天皇大权旁落,成为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思考:幕府与天皇之间是是什么样的关系?
天皇处于什么地位?
地位:只是国家的象征,“吉祥物”,而不是实际统治者。
幕府统治
武士效忠的对象: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武士道的含义:为了主公不怕死、不要命。
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公毫不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
武士道精神的消极影响:在明治维新以来发生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典型代表就是日本侵华战争。
(3)武士道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