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4
常见的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
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动,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现象。
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等。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洪涝
干旱
台风
寒潮
梅雨
沙尘暴
崩塌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洪涝
干旱
台风
寒潮
梅雨
沙尘暴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洪水淹没城乡建筑、农田、道路等造成损失,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结合我国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干旱导致湖泊干涸,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我国干旱多发区面积最广的是哪个地区?简要说说该地区(尤其春季)容易发生干旱的原因。
寒潮是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影响: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寒潮的标准: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为例,24小时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并伴有大风。
我国哪些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小?强寒潮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常见的气候灾害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季节
洪涝
干旱
寒潮
台风
沙尘暴
南方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夏季和秋季
春季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秋末、冬季、初春
夏初,江淮流域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
在江淮地区,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
如果来得太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台风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
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
台风在海上掀起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旱情。
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
中国北方和西北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大风天气频繁,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春季,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淹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植物造成危害。
四、常见的气候灾害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季节
洪涝
干旱
寒潮
台风
沙尘暴
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夏季和秋季
春季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东南沿海
秋末、冬季、初春
夏季和秋季
西北、北方地区
冬季、春季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图为我国东部海域的一张台风卫星云图。
防灾
减灾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图为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防护林。
防灾
减灾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东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防灾
减灾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防灾
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