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世说新语》
二则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述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刘义庆是这本书的编者,并不为作者。
《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智慧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两则。阅读课文时,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刘义庆: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
彭城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兖州
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史 ,他秉性
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
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
有《函明录》等作品。
咏雪
请同学们合上教材看屏幕
断句读[jù dòu]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文章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这就叫断句读。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断开,叫“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③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一、读准停顿
课下注释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请同学们先遮盖住课下注释,看看能不能读懂课文大意。
再参照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有不懂的字词句请圈画出来。
1.默读课文,圈画字词。
① 第一种读法:与/儿女/讲/论文义
第二张读法:与/儿女/讲论/文义
2.理解句意,划分停顿。
【儿女】在课文语境中指“家族里的小辈”。
② 第一种读法: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第二种读法: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
(1)专有名词(时间、地点、官职、人名等)不能随意拆开。
(2)句子中相对完整的表意成分不能拆开。
(3)主谓之间要停顿(简单讲就是强调主语,后面要短暂停顿)
句中停顿的一般规律
请同学们用“/”在课文中标示句中停顿
3.朗读课文,读准句读。
咏雪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与 儿 女 讲 论 文 义俄 而 雪 骤 公 欣 然 曰 白 雪 纷 纷 何 所 似 兄 子 胡 儿 曰 撒 盐 空 中 差 可 拟 兄 女 曰 未 若 柳 絮因 风 起 公 大 笑 乐 即 公 大 兄 无 奕 女 左 将 军王 凝 之 妻 也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读出情感
文言文朗读,除了读准字音、停顿之外,也要把握语气、重音、情感等。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课文,理解人物的情感。
1.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特别提醒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谢太傅为什么“大笑乐”?
大:这里是形容程度深。
笑: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
乐:甲骨文本义是一种弦乐器,
引申指愉悦、使……愉悦等。
“大笑乐”,说明谢太傅是开怀大笑,是由内而外的快乐。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
咏雪联句
这三句话押韵,凑在一起,能组成一首诗
联句诗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时候的一种游戏诗体。
从这首咏雪联句诗来看,谢朗和谢道韫都算得上是才思敏捷。
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朗)
都是比喻,各有可取之处,但是比喻讲究形似,更讲究神似。
比作盐,空中唰唰地撒,重重的下落,缺乏美感。
比作柳絮,因风而起,漫天飘飞,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清,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可见谢道韫的回答更胜一筹。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
谢朗和谢道韫的回答有没有高下之分?
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朗)
“差”体现谢朗抢先回答后,又觉得自己回答不算精妙,语气就不够自信。
“未若”说明谢道韫比较之后觉得谢朗的回答不如自己的好,她大大方方地说出来,体现她的自信和些许的争强好胜。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
两人对自己的回答有没有评价?请关注重点词语分析。
晚辈抢着回答问题的率真可爱让谢太傅开怀大笑。
谢家书香氛围浓郁,谢家子弟学有所成;尤其是侄女谢道韫,聪慧机敏表现精彩。这让谢太傅很欣慰,甚至有些许自得,乐在其中。
雪景美丽,令人赏心悦目。
美好的家庭氛围让谢太傅愉悦。
谢太傅是个儒雅脱俗又不失爽朗率性的人。
总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俱全,所以谢太傅“大笑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太傅“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品味了课文丰富的内涵,请大家闭眼想象当时的场景,是不是觉得人物的神情、动作如在眼前?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出你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三、读出韵味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为什么文章结尾才交待人物身份?
引发读者兴趣和好奇。
这个小姑娘回答得真妙啊!她是谁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为什么不直接交代她的身份,而是交待她的父亲和丈夫是谁?
是通过他父亲和丈夫的身份来衬托谢道韫不是凡俗之辈。古代社会女子受到的约束比较多,没有参加社会工作的机会,也就没有独立的社会身份。而谢道运这个小姑娘才思敏捷,出于不凡加上个性,自信大方,风采不亚于家族兄弟。
所以作者的这一笔交代是含蓄表明他对谢道韫的欣赏和赞扬。
读出赞赏之情
①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放在句尾,表示判断语气;同时让语句节奏完整、舒缓。
朗读时延长句中停顿处、句尾的音节,更能体现课文的文言韵味。
朗读下面这两个句子,比较它们的不同。
读出延长之音
《咏雪》整体上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朗读节奏更多的应该是舒缓、轻快的。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朗读时在读准停顿、读出情感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句中停顿处、句尾适当将音节延长,从而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当然,有些音节也可以酌情处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请用 “—”表示音节的延长,用“—”处不重复使用“/”。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用 “—”表示音节的延长,用“—”处不重复使用“/”。
课堂小结
《咏雪》言简义丰,只言片语见人物气韵。
深入理解文义,我们才能读出文章韵味。
陈太丘与友期行
通过《世说新语 咏雪》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现在请你说出有哪些方法。
1.借助注释读懂文意,还可以根据语境推测词义。
2.朗读文言文要断句读,句中停顿要准确。
①专有名词(时间、地点、官职、人名等)不能随意拆开。
②句子中相对完整的表意成分不能拆开。
③主谓之间要停顿(简单讲就是强调主语,后面要短暂停顿)
3.通过重点字词句品味人物情感,进而读出这种情感。
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字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一、理解与诵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例:不期而遇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古义:离开。 如:去后乃至
去 连接出发地
今义:往,到。 如:去上海
连接目的地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尊君在不(fǒu)】不,通“否”,表示否定的一方面。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否”是本字,“不”是它的通假字。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顾】 语境义:回头看 。 如:瞻前顾后
本义
引申
引申
本文义
【委】 古义:丢下、舍弃 。
拉开弓
拉,牵挽。
延长,延续。
【引】
请同学们暂时合上教材,翻开学习任务单,用斜线试着给文章断句读。然后翻开教材,看看你断句读是否正确。
2.断句读,朗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期 日 中 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元 方 时 年 七 岁 门 外 戏 客问 元 方 尊 君 在 不 答 曰 待 君 久 不 至 已 去 友人 便 怒 曰 非 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元 方曰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日 中 不 至 则 是 无 信 对子 骂 父 则 是 无 礼 友 人 惭 下 车 引 之 元 方 入门 不 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讲述故事的要求是:
(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
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
(2)安排好顺序:一般按照时间顺序
(3)讲清楚人物不同的表现,让听众明白人物形象特点。
二、品悟与赏析
2.改编成课本剧。
请同学们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句,描述人物的神情、动作、态度等,以便给表演者作表演提示。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一:
陈太丘与友( )期行,期日中。
场景二:
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
去后(友人)( )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
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君)不至,则是(君)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君)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四:
友人惭,( )下车( )引之。
元方( )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一:
陈太丘与友(高兴)期行,期日中。
场景二:
过中(友人)(迟迟)不至,太丘( 无奈又坚决 )舍去,去后(友人)( 急急忙忙)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自在)戏。
客( 着急)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彬彬有礼)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气得跺脚)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瞪着友人,义正辞严)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君)不至,则是(君)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君)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四:
友人惭,( 拍拍脑门,叹气 )下车(赔笑)引之。
元方( 噘着嘴,甩开友人 )入门不顾。
(1)在这个故事里,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能不能用两三个词语来概括你对元方的认识。
3.结合编写感受,概括人物形象。
元方言行
元方特点
始终使用敬辞“君”和谦辞“家君”
懂礼貌
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重礼守信
面对父亲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方正机敏
鄙视失信无理之人,入门不顾。
率性倔强
陈太丘言行
(2)故事里的陈太丘是个什么样的人?
友人失约,太丘舍去。
崇尚诚信
坚持原则
陈太丘特点
元方的言行侧面表现陈太丘品性方正,陈家家风良好。
(3)故事里的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友人言行
友人特点
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而无信
使用尊称“尊君”
有礼节
怒责陈太丘
粗鲁无礼
被驳斥后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
知错就改
坦率真诚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再现故事情境,读出人物的情感,可用适当的表情、动作辅助朗读。
4.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情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课堂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文字简省,但是故事起伏有致,人物个性鲜明。
通过教材这两篇短文,我们能够略微感知魏晋时代士族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世说新语》记录了很多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他们以真性情、真行为举止,成就了“魏晋风度”,诠释着魏晋名士的群体人格。
建议同学们课余品读《世说新语》其他篇章。
课后作业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课后作业
阅读文章,结合文中具体词句写下你对文中某个人物情感、个性的分析,然后运用课上所学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