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校联盟八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空气中含量较少,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 氧气是人类活动的必需的物质之一,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装置图错误的是( )
A. 固液制取 B. 固体制取
C. 收集 D. 验满
3.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4. 根据化学方程式,获得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每份质量的甲烷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份质量的水和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C. 每个甲烷分子和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成生个水分子和个二氧化碳分子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
5.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6.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发红的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A.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参加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
C.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 D. 这个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8. 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 它们为相同的物质.
A. B. C. D.
9.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B.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 铁在氧气中燃烧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名称 氩气 ______ 氢氧化钙 ______
化学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构成微粒 ______ ______ ______ 、
12. “宏观微观符号”线练习的思维方式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模式。
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物质的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填符号 ______ ,依据是 ______ 。
氢气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微观实质 ______ ,发生有效碰撞的微粒是 ______ 写符号,下同,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______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 ______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化学探究小组将气体制备装置于电子天平上进行相关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当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 ______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 。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过氧化氢质量占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1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 ______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如图所示,用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写出该实验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测得氧气含量偏小的原因 ______ 答一条
试管容积为,反应前注射器活塞停留在位置,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活塞移动至 ______ 刻度处停止误差忽略不计。
小明在网上订购了锦鲤,快递收到后发现鱼儿奄奄一息,小明猜想原因是长时间运输导致袋内氧气含量低。
测定袋内氧气浓度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袋内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是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该实验中白磷稍过量,目的 ______ 。
由此你还可以得出剩余气体的一些性质:物理性质 ______ ;化学性质 ______ 。
供氧急救
“鱼浮灵”的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后可以生成和,常用于给鱼供氧。若要制取一份干燥的氧气,且可以随时添加药品,请在如图中选取所需的仪器有:集气瓶、玻璃片、 ______ 填编号。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 。
“钙多宝”主要成分是,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也可用于鱼运输过程中增氧,其供氧的反应原理是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5.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或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______ , ______ 。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 ______ 。实验选用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用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______ ,实验结束后,陈超问:“我怎么知道这气体就是氧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是氧气 ______ 。
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原理 ______ ,发生装置选用 ______ 填标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______ ,收集完气体应 ______ 放“正”或“倒”在桌面上。
若用如图装置来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口 ______ 填标号通入。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三个小组均采用相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三种浓度的溶液、、、红砖粉末。
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红砖粉末、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试剂 红砖粉末
由此可出结论:三者中 ______ 催化效率最高。
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取溶液,加入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乙:取溶液,加入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丙:取溶液,加入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实验记录时间为: ______ 写出、、的大小关系。
结论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______ 。
组: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溶液和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热水浴记录时间、,且。
结论: ______ 。
拓展提升: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 ______ 。
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氧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用作保护气,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空气中含量较少,一般不用做保护气,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占空气总体积的,空气中含量较少,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
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因此选择此装置来制取氧气,故A正确;
B、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故B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由图示装置来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进入,故C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B、根据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氧气的性质与收集方法来分析;
D、根据氧气的性质与验满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B、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正确。
C、有的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有的催化剂能够减慢反应速率,该选项不正确。
D、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等物质都能够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
【解析】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份质量的甲烷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份质量的水和份质量的二氧化碳,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个甲烷分子和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成生个水分子和个二氧化碳分子,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化简为:,正确;
故选:。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6.【答案】
【解析】解:、发红的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发红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答案】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了,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故的数值为。
A、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8.【答案】
【解析】解:物质有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将氧气加压降温,就变成了液氧,它们虽状态不同,但实质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由此可知:
A、液态氧与氧气是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故A错误;
B、液态氧与氧气是同种物质,由同种微粒构成,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液态氧与氧气是同种物质,由同种微粒构成,故C错误;
D、液态氧与氧气是同种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D正确。
故选:。
根据物质三态变化分析.物质有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它们虽状态不同,但实质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物质有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它们都是有相同分子构成,不同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不同,气态最大固态最小.
9.【答案】
【解析】解:、镁条在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这里的氧是指氧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足量的红磷燃烧后,装置内气体的体积应剩余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故A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开始分解产生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故B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所以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无论使用催化剂,还是没有使用催化剂,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C错误;
D、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答案】二氧化硫 碳酸钠 、
【解析】解: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氩气是由氩原子构成的,其原子符号为。
是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其分子符号为。
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价,氢氧根显价,其化学式为:;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
钠离子、碳酸根离子能构成碳酸钠,碳酸钠中钠元素显价,碳酸根显价,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名称 氩气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钙 碳酸钠
化学式
构成微粒 、 、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
根据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原子、分子、离子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质量守恒定律 在点燃条件下,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 、 、 : 、
【解析】解: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和;
由氢气燃烧的微观过程中微粒的变化可知,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条件下,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根据氢气燃烧的微观过程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发生有效碰撞的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由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氢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由于氢气是单质,氢元素化合价为价,反应后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价。
故答案为:、;质量守恒定律;
;在点燃条件下,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当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质量为二氧化锰的质量,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答: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
故答案为:;
;
。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制备装置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14.【答案】 红色固体逐渐变黑,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注射器活塞右移 化合反应 铜粉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难溶于水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的一段放在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气密性良好
【解析】解: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能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能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可吸入颗粒物能导致雾霾等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该装置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活塞右移,故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黑,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注射器活塞右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测得氧气含量偏小,可能是铜粉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消耗氧气的体积为:;故最后活塞移动到刻度处停止;
反应原理是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中白磷稍过量,目的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白磷过量,氧气耗尽后,白磷熄灭,说明剩余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便不再进入,说明剩余气体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为了可以随时添加药品,应选择分液漏斗,故发生装置可选BEFH;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收集装置可选集气瓶和玻璃片;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的一段放在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气密性良好;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红色固体逐渐变黑,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注射器活塞右移;;化合反应;铜粉的量合理即可;
;
;
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难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的一段放在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气密性良好;
。
根据的污染物进行分析;
根据氧气与铜加热反应的原理及反应类型、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根据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进行计算;
根据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实验室氧气的制备原理及选用的装置进行分析,根据题文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的测定,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制取、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5.【答案】酒精灯 试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内观察,如木条复燃,就证明是氧气 倒
【解析】解:据图可知,是酒精灯,是试管;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滴加速率即控制了化学反应速率;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收集氧气;实验步骤: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木条复燃,结论:是氧气。故填: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内观察,如木条复燃,就证明是氧气;
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发生装置选用,由于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收集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即收集装置选用,为防止氨气逸出,收集完气体应倒放在桌面上;
由于氧气密度小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从导管口通入,在水面上越聚越多,压强增大,将水逐渐排出。所以用如图装置来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口通入。
故答案为:
酒精灯;试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内观察,如木条复燃,就证明是氧气;
;;;倒;
。
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装置的特点、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氨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根据气体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答案】二氧化锰或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过氧化氢浓度、温度 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他量必须相同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使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时,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最短,说明三者中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最高;
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即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短,故实验记录时间为:;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浓度越大,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越短,故结论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拓展提升:由以上实验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催化剂、过氧化氢浓度、温度等;
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做到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他量必须相同。
故答案为:二氧化锰或;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过氧化氢浓度、温度;
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他量必须相同。
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来分析。
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