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登泰山记》课内限训(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登泰山记》课内限训(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08: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课内限训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摈弃(bìng) 遒劲(jìng) 腊炬(jù) 百舸争流(gě)
B.忸怩(niǔ nì) 铆钉(mǒu) 慰藉(jiè) 峥嵘岁月(zhēng)
C.譬如(pì) 青矜(jīn) 契合(qì) 哺育(pǔ)
D.酹江月(lèi) 银篦(bì) 樯橹(lǔ) 舞榭歌台(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郎 浪涛尽 雄姿英发 艰难苦恨繁霜鬓
B.豪杰 雕栏玉砌 仓惶北顾 采之欲遗谁
C.樊笼 故垒西边 元嘉草草 榆柳荫后檐
D.公谨 神鸦 臂如朝露 依依墟里烟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②击空明兮溯流光(顺流而上) ③纵一苇之所如(往)
④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选项中,画横线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C.栗深林兮惊层巅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吾从而师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汉 躬耕田园
B.《登泰山记》 袁枚 清代 雪后登山
C.《荷塘月色》 朱自清 现代 月色淡淡,荷香缕缕
D.《致云雀》 雪莱 英国 烧蜡成灰
6.下列“以”解释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B.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C.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D.余始循以入(《登泰山记》)
7.下列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此行姚鼐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云雾、日光的描写,勾两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8.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琵琶行》中琵琶女与诗人的境遇有相似之处,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其中对音乐和景物的描写都有独到之处。
B.《诗经·邶风·静女》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诗中反复借“彤管”“表白”,诗中的“彤管”就是借代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
C.《登泰山记》充分展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文章善于取舍,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描写、叙事简洁明快。
D.《声声慢》手法独到,起句便用十四个叠字,包孕了丰富的情感和层次感,全词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9.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中,作者通过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彩甚为悲伤。客人的话实际上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
B.《赤壁赋》的结尾感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写苏轼听了客人的话之后,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C.《登泰山记》中,在作者登泰山之前,就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古有贵右贱左之说,故称贬官为“左迁”。白居易由京官贬黜至地方,因官职低而着“青衫”。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有的相同或相近,如姚鼐字姬传、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有的含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11.下列对课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③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④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A.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梁州,六国分居于其他八州。
B.“高阳”,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考”为已故的父亲。“如丧考妣”里的“考”就是此意。
C.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考取秀才后,需依次参加会试、乡试、殿试,才有可能取得进士功名。
D.五鼓:又叫“五更”。古人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相当于1时至3时。
12.《登高》一诗中,这两句诗描述了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在《登泰山记》中,这两句诗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苍山覆雪,明烛天南
B.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苍山覆雪,明烛天南
13.下列短语归类有错的一项是( )
A.并列短语:《红与黑》 《我与地坛》 仙露琼浆 怪诞不经
B.偏正短语:《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杨修之死》 《短歌行》
C.动宾短语:《反对党八股》 《致云雀》 《登泰山记》 《劝学》
D.主谓短语:《庖丁解牛》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斑羚飞渡》
14.划横线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 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 的淡定。
A.殊途同归 熟能生巧 鬼斧神工 实事求是
B.不谋而合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脚踏实地
C.殊途同归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脚踏实地
D.不谋而合 炉火纯青 鬼斧神工 实事求是
1月31日,以冬奥会为主题的京西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在网络上热播,人们纷纷为画面中人物精美的造型装饰、浓郁的京腔京韵赞叹。其实不只是皮影戏,非遗文化与本届冬奥会的紧密融合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从苏州非遗剪纸中由真丝制成的“冰墩墩”作品到北京绢人技艺里___________的运动员形象,( )。
冬奥遇上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也是“匠人”精神的___________。在冬奥系列非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皮影戏中“花样滑冰”这一人物动作需要三个人的配合,为使“抛、托、转”的连贯表演更为真实,演员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与练习,这种___________的工匠精神,让人钦佩。除此之外,“京式雪花”缝制、冬奥风筝制作等非遗文化的“出圈”,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非遗文化悠远深厚,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百年奥运一脉相承,凝聚着___________的奥林匹克精神。当非遗遇上冬奥,一提一拉,勾勒出花样滑冰的精彩轨迹;一笔一划,书写出双奥之城的时代传奇。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惟妙惟肖 一脉相承 精雕细琢 颠扑不破
B.呼之欲出 薪火相传 精雕细琢 亘古不变
C.惟妙惟肖 薪火相传 精益求精 亘古不变
D.呼之欲出 一脉相承 精益求精 颠扑不破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
B.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
C.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
D.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B.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C.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点燃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D.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起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壬成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倦。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8.下面对句中画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同“嘱”,嘱咐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乘
C.历齐河、长清 历:经过
D.循东谷入 循:顺着
19.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B.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知不可乎骤得
C.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彼童子之师
D.①余始循以入 ②作《师说》以贻之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民间一般把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叫作“望日”,而“晦”则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B.斗牛,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与成语“气冲斗牛”中的“斗牛”同义。
C.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皇帝多为一世一元,后世习惯以年号称之。
D.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古代的都城大多有城郭之制,后常用城郭泛指城或城市。
21.比较(一)(二)两个文段,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都记叙游踪,但出游时间不同。苏轼是在秋天一个月圆之夜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姚鼐是在年末严冬的某一天携友攀登泰山之巅。
B.都描写景物,但景物特点不同。苏轼笔下清风大江明月,清新飘逸,宛如水墨;姚鼐文中苍山晚照日出,绮丽壮观,仿若油画。
C.都饱含情感,但表达方式不同。苏文触景生情,泛舟江上而不知所止,顿觉茫然若失;姚文融情于景,登山所见,令人心旷神怡。
D.都出自名篇,但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苏文是文赋,句式灵活而兼具整饬之美;姚文是桐城派的山水游记,文字朴素雅正,通畅清顺。
22.语境默写。
(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
(3)《师说》中说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苏轼的《赤壁赋》描述主与客泛舟问答,客人的回答引用了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并且还形容了曹操吟咏此诗时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晚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毁于一旦。这些___________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___________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___________。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___________,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2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中国天眼”捕获到来自遥远矮星系的快速射电暴样本,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科研人员还借用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意境来展示这一天文学重大成果:脉冲信号随时间和亮度起伏,构成了背景的江山,真实的系列脉冲,如水流________穿过群山。画面壮丽而富有动感,________。
人们发现,科学的琴键也演奏着人文的旋律。科学追求卓越,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本身就与人文相通。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从________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找出自然宇宙中的和谐统一。人们在科学中感受幸福,源于探索自然的好奇、发现真理时的满足兴奋和验证未知的兴奋。从这点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________。
2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连绵起伏 美不胜收 纷繁杂乱 匹敌
B.连绵起伏 精美绝伦 纷纭复杂 媲美
C.迤逦蜿蜒 精美绝伦 纷纭复杂 匹敌
D.迤逦蜿蜒 美不胜收 纷繁杂乱 媲美
2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探索自然的好奇、验证未知的兴奋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
B.科学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发现真理时的满足、探索自然的好奇以及验证未知的兴奋。
C.人们在科学中感受幸福,源于探索自然的好奇、验证未知的兴奋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
D.人们在科学中感受幸福,源于发现真理时的满足、探索自然的好奇以及验证未知的兴奋。
28.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在全国人民__________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媒介成为必需品,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__________。媒介是一座桥梁,联通了人们与外面的世界。网课、网络会议、网上办公、网络购物以及各种App高频率地出现,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青少年可以运用各种媒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辨识力,而且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受到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媒介无处不在,各种__________的信息铺天盖地。青少年涉世未深,思想单纯,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方向。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上虛拟世界而与现实环境脱节,这导致的精神空虚、文化断裂、学业荒废、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__________。
2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聚沙成塔 休戚相关 良莠不齐 习以为常
B.众志成城 息息相关 良莠不齐 屡见不鲜
C.众志成城 休戚相关 鱼龙混杂 习以为常
D.聚沙成塔 息息相关 鱼龙混杂 屡见不鲜
3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少年可以运用各种媒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丰富他们的辨识力: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受到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
B.青少年可以运用各种媒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辨识力,而且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
C.青少年可以运用各种媒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辨识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
D.青少年可以运用各种媒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辨识力: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受到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
《登泰山记》课内限训答案
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摈弃”的“摈”应读作“bìn”;“腊炬”的“腊”应写作“蜡”。
B.“忸怩”的“怩”应读作“ní”;“铆钉”的“铆”应读作“mǎo”。
C.“青矜”的“矜”应写作“衿”;“哺育”的“哺”应读作“bǔ”。
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浪涛尽”的“涛”应改为“淘”。
B.“仓惶北顾”的“惶”应改为“皇”。
D.“公谨”的“谨”应改为“瑾”,“臂如朝露”的“臂”应改为“譬”。
3.【答案】C ②溯:逆流而上;④稍:逐渐;⑤及:等到。故选C。
4.【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鼓,名词作动词,敲鼓;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B.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
C.栗,使动用法,使……战栗;烛,名词作动词,照亮;
D.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5.【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项,“东汉”错误,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A错误。
B项,“袁枚”错误,《登泰山记》的作者是姚鼐,不是“袁枚”。B错误。
C项,正确。
D项,“烧蜡成灰”错误,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D错误。
6.【答案】D
A项,以:介词,用;
B项,以:介词,按照;
D项,以:介词,凭,凭借;
D项,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7.【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 “朱孝纯之子朱颍”错,原文为“知府朱孝纯子颍”,即“朱孝纯,字子颍”。故答案为A项。【答案】C C项,古今异义混淆,此处的“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不是指节气。故选C。
8.【答案】B B项,“‘彤管’就是借代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中修辞手法分析错误。本诗中由“彤管”外表的红色,想到恋人红润的面容。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没有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故选B。
9.【答案】B.“写苏轼听了客人的话之后”错误。是客人听了苏子的话。故选B。
10.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错误。“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而“望”是农历每月十五,依序应是“朔、望、既望”。故选A。
1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八州”中“雍州”应改为“梁州”。“秦居梁州”错,秦居“雍州”。
C.“会试、乡试、殿试”错,应为“乡试、会试、殿试”。
D.“相当于1时至3时”错,“五鼓”相当于现在的3时到5时。
故选B。
1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字字形的能力。
第一处,“常”,长久,常年;长,指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诗句意思是作者常年漂泊在外,应为“常”;
第二处,“覆”,覆盖;“负”,背负。此处运用了拟人手法。根据“《登泰山记》中”“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可推断出此处填写诗句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故选C。
1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类型的分析能力。
C项,《登泰山记》是偏正短语。故选C。
1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谋而合”,事前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此处语境是指同工匠精神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却完全一致,所以应该用成语“不谋而合”。
第二空,“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掌握技巧或找到窍门。“炉火纯青”,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此处语境是指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纯熟完美的境界绝非易事,所以应该用成语“炉火纯青”。
第三空,“鬼斧神工”,形容技能的精巧如同神鬼制作出来一般。“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此处语境是指人工胜过天然,技艺高超绝妙,所以应该用成语“巧夺天工”。
第四空,“实事求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知;现多用以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脚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实事求是而不浮夸。此处语境是指做事踏实认真,实事求是而不浮夸,所以应该用成语“脚踏实地”。故选B。
15.C 16.A 17.D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语境是说北京绢人技艺的高超,并不是文学作品,应选“惟妙惟肖”。
第二处,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语境是说“匠人”精神的传承,应选“薪火相传”。
第三处,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从后面搭配的对象“工匠精神”来看,是说追求更好的品质,应选“精益求精”。
第四处,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从语境“百年奥运一脉相承”来看,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延续不断,应选“亘古不变”。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前面“从……的‘冰墩墩’作品到……的运动员形象”的结构来看,后面应该承接“再到……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排除BD;
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前面“从……到……再到”是句子的主语,后一句的主语换成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主语不一致,衔接不恰当,可以排除C。故选A。
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创造……可能性”应先说,“不仅……也……”前后分句内容应该调换;
二是搭配不当,“点燃……使命感”动宾不搭配,要改成“激发……使命感”。
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
18.A 19.C 20.A 21.C
22.(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4)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5)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属:劝,请。句意: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①介词,可译为“从”。句意:月亮从东边的山上升起。
②介词,可译为“比”。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弟子厉害。
B.①形容词后缀,可译为“……的样子”。句意:多么飘逸啊,我们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
②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实义。句意:知道这些是不可能很轻易地得到的。
C.都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句意: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那些孩子的老师。
D.①连词,表修饰,不译。句意: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
②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句意:写下《师说》这篇文章来赠送给他。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晦’则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错误,“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故选A。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顿觉茫然若失”错误,苏文写泛舟江上,并没有生出茫然若失之感,“凌万顷之茫然”中的“茫然”指的是辽阔的江面,选项曲解了文意。
故选C。
23.A 24.B 25.C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这里形容这些教训是令人痛心的,应选“沉痛”。
第二处,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这里形容“文物”,是“遗留”下来的,应选“留传”。
第三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这里强调这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应选“责无旁贷”。
第四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这里强调对保护工作要竭尽全力,应用“全力以赴”。
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衔接句子的能力。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若“未来与过去”则不合一一对应的关系,更不合逻辑,排除CD;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做了什么,故应把“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放在“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前面,状语“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放在“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的前面,排除A。
故选B。
2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一语序不当,依据主语一致,关联词语放主语后的原则,应将“虽然”放“文化保护”后。二“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搭配不当,可将“限制”改为“减少”,并在“文物衰老”前搭配动词“延缓”。三“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句式杂糅,可改为“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故选C。
26.D 27.A 28.C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连绵起伏”: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迤逦蜿蜒”:意思是曲折连绵。“连绵起伏”一般形容山脉,文中是形容水流,所以不强调起伏不平,应用“迤逦蜿蜒”。
第二空,“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精美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文中是强调画面很美,一时看不过来,应用“美不胜收”。
第三空,“纷繁杂乱”:头绪多而杂乱。“纷纭复杂”:指的是(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纷繁杂乱”强调乱,而“纷纭复杂”则是强调复杂。文中是说从混乱的现象中找到规律,强调的是事物的乱,应用“纷繁杂乱”。
第四空,“匹敌”:对等;相当。“媲美”: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比美。文中是说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可以与伟大的艺术作品相比美,应用“媲美”。故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错误:
(1)结构混乱。“源于”的主语应是“幸福感”,而不是“人们”,故应将“人们在科学中感受幸福”改为“科学带给人的幸福感”。
(2)成分赘余,作者在描写“探索”和“验证”时运用的都是二字词语“好奇”和“满足”,中间用“满足兴奋”与前后不协调,且“兴奋”一词出现两次,造成语义重复,应删去“满足”后的“兴奋”。
(3)语序不当。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应是先“探索”,再“验证”,最后“发现”。故后两处正确语序为“验证未知的兴奋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只有A修改正确。故选A。
2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把科学比作钢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怨”用了拟人手法。B.“无晴却有晴”用了双关的手法。C.“云鬓”把头发比喻成云,用了比喻。
D.“闹”将繁花开满枝头的视觉场景付诸听觉,用了通感。故选C。
29.B 30.C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就能取得成功。聚沙成塔:把细沙堆积成宝塔,比喻积少成多。语境形容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击疫情,选用“众志成城”。
第二处,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关系一致。语境是说媒介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选用“息息相关”。
第三处,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语境修饰“信息”,选用“良莠不齐”。
第四处,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习以为常: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应该的事情了。语境指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出现各种问题已经很常见了,选用“屡见不鲜”。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三处:
一是“丰富”“辨识力”搭配不当,把“丰富”改为“提高”;
二是“不但”“而且”后面的内容语序不当,应调换顺序;
三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缺主语,改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
全部改对的是C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