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同步练习(共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同步练习(共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2 17:58:18

文档简介

4.2光的反射
一、单选题
1.(2022秋·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 B.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2.(2022春·重庆北碚·八年级统考期末)一束光跟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是40°,则
A.入射角为40°
B.反射角为50°
C.反射角为40°
D.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
3.(2022秋·重庆梁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魔术盒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小孔成像
4.(2022秋·重庆丰都·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4月17日“月掩火星”现身天宇。“月掩火星”实际上是地球、月亮和火星三者在一条直线上而出现的视觉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与“月掩火星”奇观成因不相同的是(  )
A.黑板反光
B.“皮影”—幕布上的影子
C.绿树成荫
D.日晷
二、填空题
5.(2022秋·重庆丰都·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镜面的夹角为25°,要想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为120°,则平面镜应绕过O点并垂直于纸面的轴 时针(选填“顺”或“逆”)转过 度。
6.(2022秋·重庆巫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 。
7.(2022秋·重庆九龙坡·八年级统考期末)早晨,太阳光(平行光)与水平方向成角照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8.(2022秋·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沿AO方向射到平面镜的O点,经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的情形,已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 度。现将激光沿BO方向入射,观察到激光束将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9.(2022秋·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
10.(2022秋·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 °,如果将平面镜转动20度,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 °。
11.(2022秋·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女子10米气步枪选手杨倩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首金场景,杨倩举枪瞄准,是利用了光沿 传播,光在气步枪的靶子表面上发生 反射(选填“漫”或“镜面”)。
12.(2022秋·重庆永川·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3.(2022秋·重庆丰都·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练功房的同学们对着镜子练功的场景,以人为参照物,当她们垂直镜子跑动时,像是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当她们平行镜子跑动时,像是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他同学通过镜子可以看到某一同学,某一同学也能通过镜子看到其他同学,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选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三、作图题
14.(2022秋·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S是某人鼻尖上的一点,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入射光线SO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15.(2022秋·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请画出相应的反射光线。
16.(2022秋·重庆奉节·八年级统考期末)请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
17.(2022秋·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图中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请画出相应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四、实验题
18.(2022秋·重庆梁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 ;
(4)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5)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填“在”或“不在”)纸板F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是图丁中的 (填序号)。
参考答案:
1.B
【详解】A.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即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B.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
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由于水球的折射作用,形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
故B选项由光的反射形成,符合题意.
点睛: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总结.
2.B
【详解】解答:光线与平面镜成40°角射向平面镜,则入射角=90 40°=50°,反射角也是5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即夹角为50+50=100°.
故选B.
【点睛】(1)在光的反射中,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知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以及法线和镜面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入射角;(2)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
3.B
【详解】从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方格子,整体好像是一个空箱子,箱子里面有一个倾斜平面镜,图中的空箱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实际上纸币在平面镜后面,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 “月掩火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黑板反光而使坐在某个角度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此处表面很光滑,光在这一位置发生了镜面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CD.“皮影”—幕布上的影子、绿树成荫、日晷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与“月掩火星”的成因一样,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逆 5
【详解】[1][2]依题意得,入射角为
要想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为12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得,入射角变为
所以入射角减小
因此平面镜应绕过O点并垂直于纸面的轴逆时针转过5度。
6. 50° 20°
【详解】[1]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是
90°-40°=50°
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0°。
[2]若入射角增大10°,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增大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
10°+10°=20°
7. 60° 100°
【详解】[1]太阳光(平行光)与水平方向成角照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故入射角为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60°。
[2]当入射角减小时,入射角为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50°,故得出的规律是两角相等,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
8. 45
可逆
【详解】[1]过O点作垂线OM,OM为平面镜的法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中可知,∠AOM为入射角,∠BOM为反射角,因AO垂直于BO,可知∠AOB=90°,又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
∠AOM=∠BOM
解得
∠AOM=∠BOM=45°
即入射角为45°。
[2]若将激光沿BO方向入射,观察到激光沿OA方向射出,即光的传播路径不变,故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9. 60° 一定
【详解】[1]由题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
90°-30°=60°
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60°。
[2]如果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能看见驾驶员,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驾驶员一定可以通过车内后视镜看见小明。
10. 0 40
【详解】[1]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沿着入射光线原路返回,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重合,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0°。
[2]如果将平面镜转动20°,由于法线与平面镜始终垂直,则法线也转动20°,即此时的入射角为2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2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就为40°,也就是说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40°。
【点睛】
11. 直线 漫
【详解】[1]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即缺口、准星、靶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子弹才容易命中目标,这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2]气步枪的靶子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靶子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因此光在气步枪的靶子表面上发生漫反射。
12. 不会 遵循
【详解】[1] 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不会平行射出,因为入射角不同,反射角也不同,只有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才会平行射出。
[2]这种反射是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13. 运动 静止 不变 可逆
【详解】[1]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练功房的同学们对着镜子练功的场景,以人为参照物,当她们垂直镜子跑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人与像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像是运动的。
[2]当她们平行镜子跑动时,物距不变,像距不变,像与人的相对位置不变,像是静止的。
[3]像与物大小相等,物体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4]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其他同学通过镜子可以看到某一同学,某一同学也能通过镜子看到其他同学。
14.
【详解】由题意知,SO为入射光线,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5.
【详解】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用量角器测量出入射角的度数,再以法线为一边在法线另一侧测量出反射角,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6.
【详解】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所以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左侧;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反射角为30°,所以入射角也为30°,作图如下:
17.
【详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度,则入射角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

18. OA 可逆 不能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量角器 C 不在 ③
【详解】(1)[1][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沿原路OA返回,也就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3][4]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时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因为纸板没有和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5]完成本实验,需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故要用到量角器。
(4)[6]此实验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应采取的操作是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即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故选C。
(5)[7]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反射光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所以看不到反射光线。
[8]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丁图中的③。4.3平面镜成像
一、单选题
1.(2022秋·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在玻璃板中的像将变大
B.将光屏放到蜡烛B的位置,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022秋·重庆合川·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D.将光屏(小纸板)放到蜡烛B的位置,能够承接到像
3.(2022秋·重庆永川·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比物体大 B.像比物体小 C.像是实像 D.像是虚像
4.(2022秋·重庆丰都·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的手表是数字式的电子表,当它的表面正对左边的镜面时,平面镜中显示的数字如图所示,请问当时的真实时间是( )
A.20点51分 B.15点02分 C.12点05分 D.21点02分
5.(2022秋·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区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在巴南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小瑶出门前想看看口罩的佩戴是否符合防疫规范,于是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如果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小瑶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B.小瑶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镜中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小瑶与镜中的像相距1.6m
6.(2022秋·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半城山水半城湖,秋色醉人意正浓。如图所示为魅力开州一角,关于文峰塔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水中所成的像和文峰塔大小相同
C.水面越深,像离水面越远 D.水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7.(2022秋·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光线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模型法
D.太阳通过树叶间的缝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二、填空题
8.(2022秋·重庆大足·八年级统考期末)雨过天晴,地面上会出现建筑物的影子,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通过地面上一层薄薄的积水还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像,如图所示,像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大小 。一些建筑物外部采用了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强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会发生 反射,造成“光污染”。
9.(2022秋·重庆巫山·八年级统考期末)《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说明我们的祖先就会把粗糙物体磨光作为镜子,给自己的梳妆打扮。梳妆时人距离铜镜3m,并且以0.5m/s速度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人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像相对人移动的速度为 m/s。
10.(2022秋·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只蜻蜓立于距水面0.8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0.5m,则蜻蜓的像距蜻蜓 m;若蜻蜓飞离水面,越飞越高,它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2022秋·重庆涪陵·八年级统考期末)“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诗中情景与图中照片类似,诗中后两句表达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光学现象,其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其原理是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
12.(2022秋·重庆永川·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仪表,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 m。当小明向后退了5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变化是 。
13.(2022秋·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月站在距离穿衣镜前1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月之间距离是 m,当小月靠近穿衣镜时,她在镜中的像与她之间距离将变小,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2022秋·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资治通鉴》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说明我们的祖先就会把粗糙物体磨光作为镜子,给自己梳妆打扮。如图所示,小佳站在平面镜前2.5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若他向镜面靠近0.5m,则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作图题
15.(2022秋·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图中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 )
16.(2022秋·重庆綦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束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竖直照射井底,请画出平面镜所处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四、实验题
17.(2022秋·重庆开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将薄玻璃板 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A的像;再拿另一支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 ;
(2)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18.(2022秋·重庆巫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
(3)实验时应在蜡烛 (选填“A”或“B”)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如果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移动。
19.(2022秋·重庆綦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林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实验中:
(1)小林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2)小林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环境的光线应 一些(选填“亮”或“暗”);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A的像始终不能与蜡烛B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为了方便测量物距和像距,在图装置中可以做的改进是 (提出一条即可)。
20.(2022秋·重庆大足·八年级统考期末)(1)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刚准备了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①实验时,薄玻璃板需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如图甲所示,点燃蜡烛A,应从蜡烛 (选填“A”或“B”)所在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同时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并记录位置;
③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关系。
(2)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将碎冰装入试管中,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 ;
②此过程采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 ;
③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但水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 (选填“加快”或“减慢”)。

参考答案:
1.D
【详解】AC.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也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AC错误;
B.实像可以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平面镜成虚像,将光屏放到蜡烛B的位置,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故B错误;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
B.因为玻璃板透明,既可以成像,又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正确;
C.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将靠近玻璃板,故C错误;
D.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将光屏(小纸板)放到蜡烛B的位置,并不能够承接到像,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方法一:将平面镜中显示的数字顺序倒排,并将每一个数字左右反转,得到时间为12:05;方法二将该页纸翻过来,从背面透过该页纸看,可以得出12:05,该时间即为所求.
故C正确..
5.D
【详解】AB.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小瑶大小不变,小瑶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AB错误;
C.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镜中的像也会向平面镜靠近0.2m,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如果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小瑶到镜面的距离为
像到镜面的距离为0.8m,因此小瑶与镜中的像相距
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鹭在水中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D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故B正确;
C.在该现象中,物距是文峰塔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文峰塔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水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故A错误;
B.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故B错误;
C.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叫光线,用到模型法,故C正确;
D.太阳通过树叶缝隙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8.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相等 镜面
【详解】[1]影子是由于光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障碍物,在光达不到的区域形成的阴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地面上一层薄薄的积水可以看成平面镜,还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像,实际上是通过平面镜(水面)成的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建筑物的大小始终相等。
[3]一些建筑物外部采用了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非常集中,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
9. 不变 1
【详解】[1]人向铜镜靠近的过程,人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也不变。
[2]因为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在相等的时间内,人远离物体的距离为s,则像远离镜面的距离也为s。所以像相对人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为2s,相对的速度
10. 1.6m 不变
【详解】[1]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蜻蜓立于距水面0.8m处的荷尖上,则蜻蜓的像距蜻蜓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当蜻蜓飞离水面,越飞越高,则它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1. 虚 反射
【详解】[1][2]诗句中的“蹄踏蹄”“嘴对嘴”反映的都是平面镜成像,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等大的虚像,平面镜成像是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而形成的,其原理为光的反射。
12. 3 不变
【详解】[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小明的像和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5m,则像到小明的距离为3m。
[2]当小明向后退了50cm时,小明像的大小跟小明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小明的像大小不变。
13. 2 不变
【详解】[1]依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月离镜子1m远,她像离镜子也是1m远,像与小丽相距为
1m+1m=2m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当小月靠近镜面时,她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14. 5 不变
【详解】[1]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5m。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面镜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15.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两端点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详解】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则A'B'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16.
【详解】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平面镜与法线ON垂直;反射角
如图所示:
17. 竖直 完全重合 不变 不能
【详解】(1)[1]为了使所成的像落在水平桌面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应再拿另一支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始终等大,故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大小不变。
(3)[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光屏承接。
18. 大小 确定像的位置 A 不发生
【详解】(1)[1]实验中用蜡烛B来替代蜡烛A,放置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2]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成像,也可以让光线透过,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实验是观察A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后所成的像,反射光线在蜡烛A所在的一侧,故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对称,如果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并没有改变对称轴的位置,A的位置不变,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不发生移动。
19. 便于观察到蜡烛像的位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不能 虚 不变 暗 玻璃板与水平台不垂直 在合适的位置放置刻度尺
【详解】(1)[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前面的蜡烛用于成像,后面的蜡烛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支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2)[3][4]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5]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
(3)[6]实验时点燃的蜡烛比较亮,环境比较黑暗,点燃蜡烛和环境对比度比较大,蜡烛成像会更清晰,即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环境的光线应暗一些。
[7]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和水平台没有垂直放置,像可能偏上或偏下。
[8]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实验中为了方便测量物距和像距,应在图装置中可以做的改进是在合适的位置放置刻度尺。
20. 竖直 A 距离 保持不变 让冰受热均匀 加快
【详解】(1)①[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使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才能在水平方向找到像的位置。
②[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必须通过光学元件进行观察,因此眼睛必须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
③[3]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以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2)①[4]冰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②[5]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法可以让冰受热均匀。
③[6]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温度低于沸点,所以没有沸腾,但由于水的温度较高,蒸发加快,水汽化形成了水蒸气,所以水面降低了。4.4光的折射
一、单选题
1.(2022秋·重庆永川·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大桥在水中的“倒影” 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
C.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D.清澈的游泳池底看起来很浅
2.(2022秋·重庆奉节·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光现象及其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中小鸟的倒影——光的折射
B.乙图中站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光的反射
C.丙图中手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D.丁图中彩虹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3.(2022秋·重庆涪陵·八年级统考期末)很多野外水池都设置了禁止游泳标志,因为水池里的水比我们看起来的深度要深很多,如图所示光路图中可以描述其原理的是(  )
A.B. C. D.
4.(2022秋·重庆长寿·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光的反射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直线传播
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反射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折射
5.(2022秋·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汽车上的“后视镜”
B. 地上的“树影”
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D.树在水中的“倒影”
6.(2022秋·重庆綦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一柱形玻璃容器里盛有适量的水,静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规则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在水面上,若在A端下方垫一个小正方体C,使木板倾斜适当的角度后(水未溢出),则( )
A.反射光线将沿逆时针方向适当旋转 B.反射光线将沿顺时针方向适当旋转
C.折射光线将沿逆时针方向适当旋转 D.反射和折射光线的方向都不会旋转
7.(2022秋·重庆潼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图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传播的示意图,其中实线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B是折射光线 B.AO是反射光线
C.折射角小于60o D.空气在MM′的下侧
8.(2022秋·重庆永川·八年级统考期末)α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二、填空题
9.(2022秋·重庆奉节·八年级统考期末)小颜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惊喜的发现鱼儿在云里嬉戏,小鸟在水里飞翔,小颜同学看到的“云”“小鸟”和“鱼”,属于虚像的有 个,当小鸟沿着河边水平飞行的速度为2m/s时,小鸟的像移动的速度为 m/s。
10.(2022秋·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小明和爷爷在河中叉鱼的情景,小明在船上看到河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些,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 的缘故。
11.(2022秋·重庆合川·八年级统考期末)十一假期小明和同学去长寿湖游玩,他们发现水面出现非常奇特的影像:水中白云朵朵、鸟儿展翅飞翔、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小明看到“在水中飞翔”的鸟是鸟的 像(选填“虚”或“实”),看到“在云中游”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
12.(2022秋·重庆九龙坡·八年级期末)小凤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在一圆柱形敞口容器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后,发现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若她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她保持激光笔位置和激光入射角不变,使水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会观察到光斑向右移动。
13.(2022秋·重庆江北·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AB左侧是 (选填“玻璃”或“空气”)。
14.(2022秋·重庆涪陵·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形成的情景图。请你判断折射角的大小是 °,空气的位置在 (选填“AC右方”“AC左方”“BD上方”或“BD下方”)。
三、作图题
15.(2022秋·重庆合川·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如图中,请分别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6.(2022秋·重庆九龙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请画出激光束从三棱镜折射入空气时,法线的位置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17.(2022秋·重庆巫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画出折射光线。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小鸟倒影的形成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站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属于光的折射,光线经过水和空气两种不同介质的时候会发生偏折,导致在岸边看到的像为虚像,故B错误;
C.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由直线传播造成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传播时沿直线传播,故在空气中对着光遮挡,后方会形成阴影,故C正确;
D.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光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且阳光是复色光,不同的光折射能力不一样,所以雨后就出现了彩虹,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池底反射的光线,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进入人眼,人眼沿着折射光线看回去,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其真实位置要高一些。
AD.光线是从水中斜射向空气,图中光线传播方向画反了,故AD不符合题意;
B.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不符合题意;
C.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是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线在湖面上反射形成的,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
B.池水变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日出时能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因为太阳进入大气层时,在经过大气层不均匀位置时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小孔时在地上的像,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A.汽车上的“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地上的“树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树在水中的“倒影”,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在A端下方垫一个正方体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但水面总是水平的,所以入射光线与水面垂直,故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都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BD.光入射到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法线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从图上看,ON'是∠AOB的角平分线,故N'N是法线,MM'是界面,OC一定是折射光线。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AO是入射光线,剩下的OB是反射光线。观察图形可知,折射角∠CON小于入射角∠AON',所以,光是从空气射入玻璃,即空气在MM'的上方。故ABD均错误;
C.入射光线AO与界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60°。因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折射角小于60°。故C正确。
故选C。
8.A
【详解】A.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α1>γ1,故A正确;
B.光线从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α2<γ2,故B错误;
CD.因两条法线是平行的,则由几何知识可知γ1=α2,所以α1>α2,γ1<γ2,故CD错误。
故选A。
9. 3 2
【详解】[1]小颜同学看到的“云”和“小鸟”是空中的云和小鸟通过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而看到的“鱼”是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后人逆着折射光看到的虚像,故看到的虚像有3个。
[2]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像移动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为2m/s。
10. 浅 折射
【详解】[1][2]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看到河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些。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11. 虚 浅
【详解】[1][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看到鸟在水中飞翔是平面镜成的像,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比真实位置要浅的鱼的虚像。
12. 减小 下降
【详解】[1]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随入射角减小而减小,所以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会随之减小。
[2]由于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率不变,光斑向右移动时,折射光线平行于原折射光线,则折射点降低,所以应使水面下降。
13. OG 玻璃
【详解】[1]由图可知,,所以
而,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
[2]由图可知,折射角为。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由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AB左侧是玻璃,右侧是空气。
14. 60 AC右方
【详解】[1]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判断,图中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OG为折射光线,AC为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BD为法线,由此可知,为折射角,且
[2]为入射角,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C左方为玻璃,AC右方为空气。
15.
【详解】图中已经过入射点O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向法线偏折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6.
【详解】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线即为法线,法线用虚线表示,光从棱镜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找到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
17.
【详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规律作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如图所示4.5光的色散
一、单选题
1.(2022秋·重庆万州·八年级期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透明的红色、绿色两个气球,如图所示。我们观察的现象是(  )
A.只有绿色透明气球可能会爆破
B.只有红色透明气球可能会爆破
C.两个气球都一定会爆破
D.两个气球都一定不会爆破
2.(2022秋·重庆九龙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面形成倒影
B. 游戏中的“手影”
C.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D.铅笔水中“折断”
3.(2022秋·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小孔成像 D.海市蜃楼
4.(2022秋·重庆巫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现象是( )
A.筷子在水中弯折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手的影子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5.(2022秋·重庆涪陵·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树荫下圆形光斑
B.平静水面出现的倒影
C.露珠下的叶脉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6.(2022秋·重庆合川·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例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 B.雨后天空出现五颜六色的彩虹
C.影子的形成 D.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7.(2022秋·重庆大足·八年级统考期末)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  )
A.赫兹 B.牛顿 C.伽利略 D.富兰克林
8.(2022秋·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都要按照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下列生活中发生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使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时,手上感觉凉凉的,是由于酒精在手上发生了液化
B.在使用酒精消毒后,要把酒精瓶的盖子拧紧,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减缓酒精蒸发
C.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测温枪”,是因为“测温枪”发生了镜面反射
D.我们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9.(2022秋·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我们可以用遥控器控制空调,是由于遥控器可发出不同的紫外线
C.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变高了,是由于树反射的光线斜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
D.同学们能从不同位置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二、填空题
10.(2022秋·重庆九龙坡·八年级期末)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 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在太阳光的可见光谱以外,我们的电视遥控器可以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光来遥控电视,这种不可见光叫做 。
11.(2022秋·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1666年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当一束太阳光通过蓝色透明玻璃照射到室内白纸上,白纸将呈现出 色。
12.(2022秋·重庆渝中·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精彩绝伦的科技节上,身着紫色校服的学生体验着科学的奥妙。我们之所以看到校服是紫色的,是因为校服 (选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紫光;在科技节的水火箭比赛中,有同学在喷出的水汽周围看到了彩虹,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现象。
13.(2022秋·重庆大渡口·八年级期末)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 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在太阳光的可见光谱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适当的照射对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等许多方面都有好处,这种光叫做 。
14.(2022秋·重庆南川·八年级统考期末)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 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这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15.(2022秋·重庆梁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为无线投影仪,投影仪投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幕布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使全家人能在不同位置共同观赏。遥控器通过发出 来控制投影仪。
16.(2022秋·重庆巫山·八年级统考期末)考试时,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答题卡上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如图甲),这是由光射到条形码上时,发生了光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如图乙所示的体温枪能方便地测量体温,是利用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工作的。
17.(2022秋·重庆江北·八年级期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在2021年达到了1500公斤,实现了袁老生前的愿望,稻米呈金灿灿的黄色是因为它只 (选填“吸收”或“反射”)黄光。丰收的喜悦让小明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18.(2022秋·重庆合川·八年级统考期末)没有其它光时,黄光照在红色衣服上,看到的衣服是 色的;从各个方向都能看见电影屏幕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参考答案:
1.A
【详解】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红色透明气球,红色透明气球会透过红光,不会吸收红光;而绿色透明气球只能透过绿光,会吸收红光,使得绿色气球内的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所以绿色透明气球会爆破,而红色透明气球不会爆破,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城堡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游戏中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带,是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方向发生偏折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A.筷子在水中弯折是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手的影子是光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被遮挡光线无法照射到的位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A.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静水面出现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原理,故B符合题意;
C.露珠下的叶脉放大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放大镜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就形成日食;同理,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就会形成月食,都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天空出现五颜六色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过折射后会产生色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光照射不到的暗区,从而形成影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是因为激光的方向性好,光束的发散度极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牛顿是最早研究光色散的科学家,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多种色光,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酒精喷到手上后,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即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在使用酒精消毒后,要把酒精瓶的盖子拧紧,这是做的目的是通过减小酒精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减弱酒精的蒸发,故B正确;
C.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测温枪”,是光在“测温枪”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结果,故C错误;
D.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用遥控器控制空调,是由于遥控器可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故B错误;
C.由于人反射的光线斜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潜水员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发现水中看到岸上的人变高了,故C正确;
D.黑板表面粗糙不平,同学们能从不同位置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10. 牛顿 红外线
【详解】[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次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2]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能用来远程遥控,所以遥控器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
11. 色散 蓝
【详解】[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之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故一束太阳光通过蓝色透明玻璃照射到室内白纸上,由于蓝色玻璃只透过蓝光,故白纸将呈现出蓝色。
12. 反射 色散
【详解】[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校服是紫色的是因为校服反射紫光的缘故。
[2]在科技节的水火箭比赛中,有同学在喷出的水汽周围看到了彩虹,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13. 牛顿 紫外线
【详解】[1]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2]在太阳光的可见光谱紫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和人类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适当的照射对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等许多方面都有好处,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这种光叫做紫外线,但是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是有害的。
14.牛顿
【详解】牛顿是第一个通过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15. 蓝 漫 红外线
【详解】[1]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生活中投影仪投射的多彩影像是也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投射到幕布上的光可以从各个方向看见,因此发生的是漫反射;
[3]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许多,比如夜视仪、烤箱、医疗诊断等等。遥控器也是通过发出红外线来控制投影仪的。
16. 漫反射 红外线
【详解】[1]条形码上,凹凸不平,光在条形码上发生漫反射,考试时,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答题卡上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
[2]红外线会产生热效应,体温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17. 反射 振动
【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因此,稻米呈金灿灿的黄色是因为它只反射黄光。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8. 黑 漫
【详解】[1]红色衣服会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其他色光。没有其它光时,只有黄光照到红色衣服上,则红色衣服会吸收黄光,不反射任何光线,当一样东西不反射任何光线时,颜色就会成黑色。
[2]因为屏幕是相对粗糙的,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但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所以人眼能够从多个角度接收到反射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