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短歌行》《归园田居》《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课内限训(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短歌行》《归园田居》《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课内限训(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09: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归园田居》
《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
课内限训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īn) 呦呦鹿鸣(yāo) 榆柳荫后檐(yìn)
B.鼓瑟吹笙(shēnɡ) 绕树三匝(zhā) 暧暧远人村(ài)
C.何时可掇(duō) 越陌度阡(mò) 羁鸟恋旧林(jī)
D.周公吐哺(bǔ) 枉用相存(wǎng) 守拙归园田(zhuó)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雀 桑树巅 月明星稀 开荒南野际 B.慷慨 反自然 契阔谈宴 池鱼思故渊
C.嘉宾 樊笼里 食野之萍 桃李罗堂前 D.狗吠 适俗韵 譬如朝露 依依墟里烟
3. 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了《管子·形势解》的话,诗人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4.下列诗句中划线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 韵:气质、情致 B.方宅十余亩 方:四周围绕
C.桃李罗堂前 罗:排列 D.复得返自然 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5.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厌高(讨厌) 绕树三匝(周、圈)
B.契阔谈讌(同“宴”,宴会) 周公吐哺(食物)
C.对酒当歌(应当) 何时可掇(拾取、摘取)
D.鼓瑟吹笙(弹) 但为君故(但是)
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B.复得返自然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7.《短歌行》从诗体来看是一首( )
A.汉乐府 B.乐府旧题诗 C.律诗 D.新乐府诗
8.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9.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10.下列对诗句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杜康”代指酒,表明只有酒可以排解自己的忧愁。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12.下面对《短歌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B.在这首诗歌中,曹操主要强调了他的“愁”,这个愁主要是指“没有贤才来和他一起建功立业”。虽然写到了“对酒当歌”,却无以酒浇愁之意。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
D.“月明”四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喻,而诗歌的最后四句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点出了主题,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13.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B.“羁鸟”,以被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 B.桃李罗堂前
C.狗吠深巷中 D.虚室有余闲
15.下列关于诗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名句,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当时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16.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 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当时的愁绪之感。
C. 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 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表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7.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的标题由“词牌”、“题目”构成,而词牌直接决定了词的内容与,如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18.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19.下列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20.下面对三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辛词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C.辛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D.情景交融是李词在写作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
2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示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22.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作者用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接着作者便层层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
B.作者通过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对于南方生活的厌烦。
C.作者通过自比黄花,不仅表达了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也象征着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D.《声声慢》这首词作营造了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2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这里指酒杯 B.元嘉草草 草草:轻率
C.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D.这次第 次第:光景,状况
24.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示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25.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B.两首词都用典故,前者借以讥讽当时朝政,后者借以抒发情怀。
C.两首词都是豪放派词人所写,前者雄奇、奔放,后者慷慨、沉郁。
D.两首词都以怀古为题,怀念古代英雄,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
26.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词起句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回环往复中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悲伤之情。
B.作者说空中飞过之“雁”是旧时的相识,可以说是以从前的快乐反衬今日的悲苦。
C.黄花“憔悴损”虽然说的是菊花枯萎到了极点,但我们可以由此想到作者的憔悴。
D.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表明作者当时有悲、怒、喜、爱、恨等多种情感,蕴含丰富。
高一《短歌行、归园田居、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课内限训答案
1【答案】C. A.“呦呦鹿鸣”的“呦”应读yōu。B.“绕树三匝”的“匝”应读zā。D.“守拙归园田”的“拙”应读zhuō。故选C。
2【答案】D.A.“桑树巅”中“巅”应改为“颠”。B.“反自然”中“反”应改为“返”。“契阔谈宴”中“宴”应改为“ ”。C.“食野之萍”中“萍”应改为“苹”。故选D。
3【答案】C C项,“‘山’‘海'表明了诗人远大的志向”错误,应是表明诗人要以“山”“海”一样的胸怀接纳人才。故选C。
4【答案】D.D项,“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错误。应该指和官场生活相对的田园生活。“返自然”,指归耕园田。句意: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故选D。
5【答案】B.A.厌:满足。句意:高山(不辞土石),不满足于高大,才见巍峨。C.当:对。句意:一边喝酒一边高歌。D.但:仅,只是。句意:只是因为您的缘故。故选B。
6【答案】C.A项,明明,古义:明亮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B项,自然,古义: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今义:自然界,理所当然。C项,忧思:忧虑的心绪。古今意义相同。
D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故选C。
7【答案】B.古代诗歌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绝句、词、曲;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应属于乐府旧题诗。故选B。
8【答案】C.A.运用比喻手法,以“尘网”比喻“官场”;B.运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用“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来比喻自己思念故里的心情。“羁鸟”与“池鱼”相对,“恋旧林”与“思故渊”相对。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运用比喻手法,以“樊笼”比喻“官场”;故选C。
9【答案】A.A项,“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错误,这几句诗不是在表达悲观厌世,而是为自己不能得到建功立业的贤才而忧伤、悲苦。故选A。
10【答案】D.D.“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错误,两句诗直接用白描的手法写鸡和狗,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而是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D。
11【答案】D D项,“……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错误,“山水田园”应该是“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故选D。
12【答案】C.本题中,C项,“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错误,应理解为“曹操是在委婉地提醒人才主动来投奔他”,没有“理怨”的意思。故选C。
13【答案】D.D项,“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理解错误。“樊笼”在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故选D。
14【答案】D.A项,省略句,“南野际”前省略“于”。句意:在南野际开荒。
B项,桃李罗堂前,省略句,“堂前”前省略了“于”。句意: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C项,狗吠深巷中,省略句,“深巷”前省略了“于”。句意: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
D项,虚室有余闲,非特殊句式,句意: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故选D。
【点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15【答案】D.D.“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错误,“狗吠”“鸡鸣”原本是动物的动作。这两句诗没有运用比拟,应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D。
16.【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B项,“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说法错误,通读《声声慢》,可知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故选B。
17.【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题目决定词的内容”表述有误,不是依词牌决定的,而是依内容的要求决定的。故选C。
18.【答案】C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题干要求选出“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C项,“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错误;这三句含义是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元嘉草草”三句写历史典故,“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跋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这里作者引来讽喻孝宗时的符离之败,并提醒即将开始的北伐当引为教训。故选C。
19.【答案】C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错误。“小乔初嫁了”衬出的是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而非词人。故选C。
20.【答案】B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B项,“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错误,目的是借歌咏历史人物的伟业来对韩侂胄之流进行讽刺和劝诫。故选B。
21.【答案】B【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B项,“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应是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故选B。
22.【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B.“表现了作者对于南方生活的厌烦”错。应当是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故选B。
23.【答案】C【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C项,“将息”,养息、保养。最难保养休息。故选C。
24.【答案】B项,“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应是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故选B。
25.【答案】B项,情感主旨分析错误。正确的表述应是:前者抒发自己的情怀,表现自己的失意惆怅和些许无奈;后者为借古讽今,表现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故选B。
26.【答案】:D “有悲、喜、爱、恨等多种情感”错误。 “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然说的是“愁”字不能尽数概括作者的情感,但当时的作者情感之中是不可能包括 “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