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上第一单元《化学反应》达标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九上第一单元《化学反应》达标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22 10:2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九上第一单元《化学反应》达标检测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除我们熟知的性质之外,铝还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X↑,X的化学式是(  )
A.O2 B.H2 C.Al2O3 D.Al(OH)3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AI+O2=2AIOA
B.4P+5O22P2O5
C.4Fe+3O22Fe2O3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a 16 14 20
A.a值为30
B.Q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Y与Z的质量比为2:3
4.读图识图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甲: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乙: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图丙: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图丁: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的稀盐酸
5.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H2CO3 H2O+CO2↑ B.HCl+NaOH = NaCl+H2O
C.Zn+H2SO4 = ZnSO4+H2↑ D.NH3+HCl = NH4Cl
6.下图所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O”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是化合反应
B.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 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8.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 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玻璃片
B 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但是O2不纯 通入氧气前集气瓶内水没有装满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 由于引燃的火柴太长了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过少 红磷过量
A.A B.B C.C D.D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  )
A.甲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变化
B.乙表示加热氯酸钾(含少量MnO2)制取氧气时,固体物质种类的变化
C.丙表示双氧水(含少量MnO2)分解时,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化
D.丁表示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的双氧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
10.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
A. B.
C. D.
11.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
B.反应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化学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碳化钼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12.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小科寒假去溶洞游玩时用瓶子接回了一些钟乳石上的液体,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液体蒸发完了,剩下一些白色固体。小科查资料得知溶洞水中含碳酸氢钙,而碳酸氢钙常温易分解。他猜测该固体可能是①CaCO3 ,②Ca( HCO3)2,③CaCO3和Ca(HCO3)2混合物。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对固体进行加热,残留固体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实验数据,猜想③是正确的
B.加热过程中总共生成88 mg CO2
C.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物质中钙元素的百分含量上升
D.该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14.将质量为15 g的大理石加入烧杯中,再加入1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该大理石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6 g(不考虑溶液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则大理石的纯度约为(  )
A.66.7% B.80% C.90% D.90.9%
15.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4:1,已知16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4:19 B.3:5
C.1:3 D.2:13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9分)
16.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主要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S+2KNO3+3CK2S+3CO2↑+X
(1)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2)实际反应中还会产生CO、NO2、SO2等大气污染物,其中NO2、SO2造成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17.(4分)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1)A,B,C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写字母)。
(2)X的值为   。
(3)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写物质名称)。
(4)该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   。
18.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①,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 年,布莱克首次制得 CO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 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
资料四:1823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反应①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从微观角度分析,“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的构成   (选填“相同”或“不同”)。
19.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方法是实验,某实验小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
(2)用装置D收集氧气。如果集气瓶容积为200mL,瓶内只留150mL水,水排尽后,瓶内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20%计算)。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过程中,某变量Y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则Y可以表示   _______(写一种)。
20.氧气跟人类生活及生产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在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小金对氧气的制取途径进行了归纳整理(如图甲)。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工业上需要用到大量的氧气,可通过上述图甲中的哪一途径制取   (填字母);
(2)小金通过B途径来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
21.太空空间站是供宇航员长期生活的全封闭场所。为保障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舱内氧气体积百分比维持在22%左右。其中少部分氧气由宇航员从地球带入太空,而大部分氧气是在太空站就地取材制备出来的。以下是两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方法一:利用宇航员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金属过氧化物反应产生O2,同时降低舱内CO2的浓度。
方法二:将宇航员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排出的尿液,经过尿处理、废水净化处理等方式转化成蒸馏水并回收,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能,将蒸馏水电解产生氧气。太空舱内对应的物质转化图如图所示。
(1)方法一中,过氧化钠(Na2O2)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2)据测试,每位宇航员在正常工作时每天吸入的空气量为9000升,呼出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从22%降为15%,请通过计算说明,仅通过尿液及生活废水的回收来制备氧气,   ( 选填“能”或“否”)维持空间站内氧气体积含量始终为2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有关数据见表格)
产生生活废水量 800克(每人、每天)
排尿液量 1200克(每人、每天)
废水处理、尿处理的蒸馏水回收率 80%
氧气的密度 1.422克/升(太空船内)
(3)目前太空站内往往采取方法二来制取氧气。请结合“太空舱生命保障系统图”,从改善太空舱内宇航员生活环境的角度,说明用这种方式制取氧气的优点(写出一点)。   
22.一定条件下,2A+B=2C的反应中,若8g物质A和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C,则物质B的质量为   ;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的化学式可能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3.我国科研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实现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第1步是将二氧化碳还原到一氧化碳,第2步是一氧化碳转化为高纯的乙酸,第3步是在乙酸中加入经过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进行发酵,最后得到葡萄糖和脂肪酸。如图所示是1、2两步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两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请从微观上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3)请写出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   。
24.化学实验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请分析以下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煅烧石灰石并检验气体产物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一】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分解”或“化合”)反应;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二】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三】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一段时间后,C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
   ,E中液体变为   色,接着同时关闭K1、K2,D中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字母a、b、c对下图排序)
25.为了比较3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按下表所示在锥形瓶内放入等量的催化剂;
组别 a b c
5%的H2O2溶液/mL 20 20 20
催化剂 MnO2 CuO Fe2O3
②连接如图1所示装置3套,注射器内盛入5%的H2O2溶液20mL;
③推动每套装置的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5%的H2O2溶液20mL;
④待全部注入后,用压强传感器采集200s内压强数据。
已知:H2O2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不同组别锥形瓶内压强数据如图2所示。回答问题:
(1)如何检验图1装置的气密性    。
(2)根据图2曲线信息,分析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a组在60s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
26.某同学为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250mL碳酸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在较低温下操作,能避免CO2逸出;
②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NaOH溶液5mL,倒转瓶轻轻振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③如图连接装置。取4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漏斗活塞;
④打开,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197g。
结合资料,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 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 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
(1)把步骤④补充完整   ;
(2)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   g/L(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CO2含量的测量结果较国家标准低。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碳酸饮料放入冰箱冷藏时间过短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步骤④中洗涤不干净
四、解答题(共22分)
27.(6分)某同学采用下图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序号 H2O2溶液的质量/g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气体的体积/mL 收集气体的 时间/min
1 17 15% 大颗粒胡萝卜16g 80 18
2 17 15% 大颗粒马铃薯16g 80 10.5
3 17 15% 小颗粒马铃薯16g 80 4
请依据上述信息分析:
(1)每次实验结束后,理论上来说大颗粒胡萝卜的质量   小颗粒马铃薯的质量。(选填“<”、“>”、“=”)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80mL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计算:17g15%的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取氧气多少升?(氧气密度是1.43g/L,保留两位小数。)
28.(10分)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科利用图甲装置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贝壳研碎,在锥形瓶中倒入12克贝壳粉末,再将足量的稀盐酸滴入锥形瓶中(贝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用电子秤称出反应过程中装置的总质量,并绘制出装置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
(2)计算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4)此方案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6分)小温设计了一种可在缺氧环境下逃生的呼吸器模型,如图所示(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方向)。呼吸器中的生氧剂能和人呼出的水汽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小温查阅资料后,选择超氧化钾作为生氧剂,其查阅的资料如下:
超氧化钾:黄色片状,温度接近425℃时分解。
4KO2+2H2O=4KOH+3O2↑ 2CO2+2KOH=K2CO3+H2O
超氧化钠:淡黄色粉末,温度在65℃以下较稳定,100℃时开始分解,250℃ 以上剧烈分解。
4NaO2+2H2O=4NaOH+3O2↑ 2CO2+2NaOH=Na2CO3+H2O
以上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该呼吸器选择KO2作为生氧剂,而不选择NaO2,请结合资料写出两点理由:
   。
(2)355克含超氧化钾80%的生氧剂最多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多少升氧气(生氧剂中其他成分不生成氧气,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1.28g/L)。
从便于呼吸的角度分析,贮气装置的材料因具备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1.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铝、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铝、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
故答案为:B。
2.B
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
A.铝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Al+3O2=2Al2O3,不符合题意;
B.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 4P+5O22P2O5 ,符合题意;
C.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3Fe+2O2Fe3O4,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解答】A、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a=30,不符合题意;
B、 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未参与反应 ,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Y+ZX,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 参加反应的Y与Z的质量比为(20-16):(20-14)=2:3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A.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B.加热高锰酸钾的化学方程式是:。
C、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度,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根据大理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A.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分子的个数减少,故A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锰元素质量不变,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C正确。
D.大理石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D
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进行分析。
A.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A
根据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判断。
A.混合物和纯净物为并列关系,而化合物和纯净物为包含关系,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化合物包括含氧化合物,而含氧化合物包括氧化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二者为交叉关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A
先由微观图示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结合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确定分子个数。
去掉未参与反应的粒子,该反应为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生成物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通入氧气前集气瓶内水没有装满,会使得利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足,用排水法收集到氧气纯度比较高,但是气体比较湿润;
A. 制取CO2气体时,没有盖好玻璃片不会使得收集不到CO2,所以A错误;
B. 通入氧气前集气瓶内水没有装满,会使得利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足,B正确;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因为集气瓶中没有放一层水或者沙子,C错误;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过少 ,是因为氧气没有完全耗完,可能是因为红磷不足,D错误;
故答案为:B
9.B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 + 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 O2↑;
A. 甲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产物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会变为0,所以A错误;
B. 乙表示加热氯酸钾(含少量MnO2)制取氧气时,固体物质种类的变化 ,反应没开始前,只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反应中,有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反应结束后,只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B正确;
C. 丙表示双氧水(含少量MnO2)分解时,产生氧气跑走了,所以氧元素的含量减小,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当反应结束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
D. 丁表示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的双氧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催化剂只会加快反应的速度,不会改变反应最终产生的氧气的量,D错误;
故答案为:B
10.A
根据气体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注意事项、检验氧气的方法及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A、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长颈漏斗下端要浸入液面以下,在液面以上会使气体逸出,装置需要纠正,符合题意;
B、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伸入倒置集气瓶口,操作不需纠正,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气体是否为氧气,要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操作不需纠正,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将硫伸入到瓶底预留水的集气瓶中,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操作不需纠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1)根据题目描述分析金原子的作用;
(2)根据图片确定分子的数目是否改变;
(3)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4)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判断。A.反应中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故A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都是2,即分子数目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反应物是水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有两种,肯定不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碳化钼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12.B
根据对高锰酸钾分解实验过程、现象的认识分析即可。
在高锰酸钾分解的过程中,由于生成的氧气质量不断增大,因此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当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该反应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进行,因此开始一段时间内没有氧气生成,且此时氧气的质量为零。此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直至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只有氧元素的质量会发生改变,其它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氧气的生成,因此氧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因此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A
根据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由图像中固体质量的变化结合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分析。
A、固体加热,由图像可知,质量先保持不变,然后减小,再保持不变,再减小,说明温度t1-t2时为碳酸氢钙分解,高于t3是碳酸钙分解,碳酸氢钙分解生成100mg碳酸钙,100mg碳酸钙分解恰好生成56mg氧化钙,即固体中不含碳酸钙,即猜想②正确,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 Ca( HCO3)2=CaCO3+H2O+CO2 CaCO3=CaO+CO2
100 18 44 100 44
可知,加热过程中总共生成88mg CO2 ,不符合题意;
C、 加热过程中,因有气体生成,固体质量减小,钙元素质量不变,则剩余固体物质中钙元素的百分含量上升 ,不符合题意;
D、 该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A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于不能确定盐酸是否完全反应,不能用稀盐酸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可根据液体质量差量法,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大理石的纯度。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溶液质量增加
100 44 100-44=56
x 125.6g-120g=5.6g

解得:x=10g;
大理石的纯度约为。
故选A。
15.D
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解答。
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4:1,则A和B反应的质量比为8:1,已知16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的B的质量为2g,生成5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13g,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2:13;
故选D。
16.(1)N2
(2)酸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相等,所以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N2;
(2)实际反应中还会产生CO、NO2、SO2等大气污染物,其中NO2、SO2造成的大气环境问题酸雨;
故答案为:(1)N2(2) 酸雨
17.(1)BC
(2)0
(3)水、二氧化碳
(4)2:3
(1)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分析;
(3)根据微观粒子构成书写化学式分析;
(4)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及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分子个数比分析。
(1)A为单质,B和C都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2)由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可知,X=100+1+1+46-4-89-55=0。
(3)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
(4) 该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
故答案为:(1)BC;(2)0;(3) 水、二氧化碳 ;(4)2:3.
18.(1)分解反应
(2)不同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类型;
(2)根据二者的微粒组成分析解答。
(1)反应①中的反应物为碳酸钙,只有一种,而生成物为氧化钙和水,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2)碳酸水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形成,而液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因此二者的构成不同。
19.(1)A
(2)80%
(3)氧气或锰酸钾或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氧气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1)高锰酸钾制氧气需加热,故发生装置为A;
(2);
(3)Y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故其可以表示反应的生成物,故可为 氧气或锰酸钾或二氧化锰 。
20.(1)A
(2)F
(1)根据工业制氧的方法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
(1)在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大量制造氧气,故选A;
(2)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那么发生装置选择固态加热型,故选F。
21.(1)Na2CO3
(2)能
(3)能够实现水和氧气的循环,帮助维持宇航员日常生活
(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由题中所给信息,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分析;
(3)根据方法二可实验水和氧气的循环分析。
(1)所给方程式中各原子种类及个数为:钠4、氧8、碳2,反应后为:氧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4个钠原子、6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则X化学式为 Na2CO3 ;
(2)由表中数据可知, 产生生活废水量每人每天800g,排尿液量每人每天1200g, 废水处理、尿处理的蒸馏水回收率 ,则水的质量为2000g×80%=1600g,
设电解水生成氧气质量为x
36 32
1600g x
x=1422g
则电解水产生氧气体积为1422g/ 1.422克/升 =1000L, 每位宇航员在正常工作时每天吸入的空气量为9000升,呼出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从22%降为15%, 即需氧气量为630L,则仅通过尿液及生活废水的回收来制备氧气,能维持空间站内氧气体积含量始终为22%。
(3)采取方法二来制取氧气能够实现水和氧气的循环,帮助维持宇航员日常生活。
故答案为:(1) Na2CO3 ;(2)能;(3) 能够实现水和氧气的循环,帮助维持宇航员日常生活 。
22.64g;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再由方程式中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一定条件下,2A+B=2C的反应中,若8g物质A和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B的质量为72-8=64g,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2x:32=8g:64g,x=2,该反应可能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C的化学式可能为H2O。
23.(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2)分子构成不同
(3)由图得乙酸为C2H4O2,则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解释是: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的质量不变;微观解释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1) 两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请从微观上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3)由图得乙酸为C2H4O2,则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故答案为:(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2)分子构成不同
(3)由图得乙酸为C2H4O2,则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24.(1)CaCO3CaO+CO2↑;分解反应;CO2+Ca(OH)2=CaCO3↓+H2O
(2)3Fe+2O2 Fe3O4
(3)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红;c b a
(1)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所癈碳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2)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及装置内压强增加使得液面下降分析。
(1) A处为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处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2) 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
(3) 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一段时间后,C烧杯中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E中液体变为红色; 同时关闭K1、K2,气体无法导出会使得装置内压强增大,酸液逐渐压入长颈漏斗中,D中多孔隔板处固体和液体分离, 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cba;
故答案为:(1) CaCO3CaO+CO2↑ ;分解; CO2+Ca(OH)2=CaCO3↓+H2O ;(2) 3Fe+2O2 Fe3O4 ;(3)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红;cba。
25.(1)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松开手后若活塞能恢复到原位置,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2)在相同时间内,二氧化锰能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加幅度最大
(3)瓶内气压过大,导致瓶塞被弹开
本题考查的是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仪器的连接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图像信息来分析;
(3)根据压强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1)图1所示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松开手后若活塞能恢复到原位置,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2)根据图2曲线信息可知,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理由是在相同时间内,二氧化锰能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加幅度最大;
(3)由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最佳,所以产生氧气速率过快,压强骤然升高,将瓶塞弹开,使瓶内压强瞬间与外界大气压相同,所以压强此时降低。
故答案为:(1)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松开手后若活塞能恢复到原位置,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2)在相同时间内,二氧化锰能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加幅度最大;(3)瓶内气压过大,导致瓶塞被弹开。
26.(1)开关K
(2)1.1
(3)A;B
(1)④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3)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情况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即可。(1)④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197g。
(2)设二氧化碳质量为x,
Ba(OH)2+CO2═BaCO3↓+H2O,
44 197
x 0.197g

解得:x=0.044g,
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0.044g÷0.04L=1.1g/L。
(3)碳酸饮料放入冰箱冷藏时间过短,导致部分二氧化碳逸出,进一步导致CO2含量的测量结果较国家标准低,故A符合题意;
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部分二氧化碳逸出,进一步导致CO2含量的测量结果较国家标准低,故B符合题意;
步骤④中洗涤不干净,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C不合题意。
故选AB。
27.(1)=
(2)收集到的气体有一部分是空气,氧气浓度较低
(3)解: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x
2H2O2 2H2O+O2↑
68   32
17g×15%   x
X=1.2g
v= =0.84L
(1)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2)由于锥形瓶中存在空气,因此反应开始后,空气会进入集气瓶,从而使收集到的氧气的浓度变小,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首先用过氧化氢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得到溶质的质量,然后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生成氧气的体积。
(1)胡萝卜和马铃薯都是催化剂,则每次实验结束后,理论上来说大颗粒胡萝卜的质量等于小颗粒马铃薯的质量;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80mL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则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收集到的气体有一部分是空气,氧气浓度较低。
28.(1)4.4g
(2)解:设参加反应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111 44
x   y 4.4g
∴x=10g

(3)解:
∴y=11.1g
(4)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1)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2)(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计算碳酸钙质量及生成氯化钙质量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杂质会使计算结果偏大分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12g-107.6g=4.4g.
(4) 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氯化氢气体,会导致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计算结果偏大 。
故答案为:(1)4.4g;(2)83.3%;(3)11.1g;(4) 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
29.(1)超氧化钾分解温度较高,相对稳;为片状固体,呼吸时不易随气流进入人体
(2)设产生的O2质量为x。
4KO2 +2H2O=4KOH +3O2↑
284   96
355g×80%   x
x=96g
V= =96g÷1.28g/L=75L
(3)具有弹性/易变形
(1)因为呼吸器与人体直接相连,所以要考虑生氧剂的稳定性及人体的安全性。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氧气的质量,再利用密度把质量换算成体积。
(3)材料有弹性易变形,有利于呼吸。
(1)生氧剂的稳定性高,固体颗粒大,呼吸时安全。所以答案为:超氧化钾分解温度较高,相对稳定;为片状固体,呼吸时不易随气流进入人体。
(3)产生氧气后要方便吸入体内,材料应该易变形。所以答案为:具有弹性/易变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