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②导火索: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经过:
主要战役 战况 人物
牙山丰岛遇袭 甲午中日战争开始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左宝贵
黄海海战 丧失黄海制海权 (致远舰)邓世昌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2.《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 李鸿章)
(3)内容
内容 危害
割三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使中国丧失更多领土
赔两亿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财政负担
开四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设工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列强掀起划分中国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廊坊之战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旅顺战役
3.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冇不同。在下列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小说《丰岛海战》 B.民间留传下来的对辽东战役的描述
C.电影《甲午风云》 D.日本人拍摄的威海卫战役时的照片
4.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5.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气大量赔款 B.开埠通商 C.设立工厂 D.割占台湾
6.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势力范围”在长江流域的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7.海洋强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哪场战争?请写出英国通过这场战争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两例。
(2)请写出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建成的新式海军两例。
(3)1894—1895年,中国海军遭到惨败,这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请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建设海洋强国。
8.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廊坊阻击战 C.天津保卫战 D.威海卫战役
9.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下图为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他是( )
A.邓世昌 B.叶志超 C.丁汝昌 D.左宝贵
10.某班举办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讲述了戚继光抗倭、义和团廊坊阻击战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李自成起义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④邓世昌英勇抗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但是,无知从来不是一种护符。他们的不认真面对着西方人的认真,他们的据守反衬出西方人的进逼。由此引出的交涉终于发展为侵略和反侵略的武装冲突,随之而来的,是近代中国第二次民族战争。”以下与材料中“近代中国第二次民族战争”无关的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邓世昌血战黄海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瑗珲条约》的签订
12.在复不平等条约时,小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外日报》指出: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的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促使清政府内部团结一致抗日 B.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宣告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14.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机器轰鸣。出现这种情景是因为( )
A.清政府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清政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苏州为商埠 D.日本技术先进
15.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的、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6.道路选择,关乎国家安危,人民福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道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
——康有为《公车上书》
(1)结合材料一,请你想一想“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进入了怎样的社会?签订了近代史上哪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材料三中的内容是材料二中哪次灾难后的连锁反应?材料三涉及到哪一条约内容?
(3)在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中,举一个中国人反入侵的例子。
17.浓墨重彩的历史,少不了历史人物的身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洪秀全想打倒清朝,恢复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的运动无疑是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但他领导的运动最终失败了,这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分不开。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材料四 (他)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图片中的“本大臣”是谁?根据图片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2)根据材料二回答,洪秀全的目的是什么?该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歌颂的收复新疆的“大将”是谁?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材料描述的是哪次战役?
参考答案:
1.C
【详解】据所学可知,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李鸿章一味强调“避敌保船”,以致丧失渤海、黄海制海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项正确;平壤战役在朝鲜半岛,属于陆战,排除A项;辽东战役主要在辽东半岛进行,属于陆战,排除B项;廊坊之战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据题干“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诗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本诗展现了中国官兵英勇杀敌的气势,C项正确;马江海战是清代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排除A项;丰岛海战,亦称牙山海战,是指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中国北洋水师的一场海战,也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开端,排除B项;旅顺战役主要是陆战,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人拍摄的威海卫战役时的照片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D项正确;小说《丰岛海战》是文学作品,民间留传下来的对辽东战役的描述是口述历史,电影《甲午风云》是影视作品,ABC三项都是后来经过加工的资料,属于二手资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 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允许外国设厂,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以商品输出为主,表现在《南京条约》中要求开放通商口岸;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资本输出为主,表现在《马关条约》中,要求在中国投资建厂,C项正确;大量赔款和开埠通商都不能反映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排除AB项;割占领土也不是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对华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深重民族危机。英国强租威海卫与新界(时属广东),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势力范围,B项正确;俄国强租旅顺大连,以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势力范围,排除A项;法国强租广州湾,以两广为势力范围,排除C项;德国强租胶州湾,以山东为势力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项正确;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宣战后的首次战,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廊坊阻击战和天津保卫战是抗击八国联军中的战役,与“北洋舰队”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以及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队沉着应战,壮烈殉国,A项正确;叶志超在平壤战役中弃城逃跑,排除B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排除C项;左宝贵率军援朝,在平壤战役中牺牲,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英勇抗敌反映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③④属于抗击侵略,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属于对外友好交往,①不正确,排除AC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排除有②的,排除B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邓世昌血战黄海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关,因此B项与材料中“近代中国第二次民族战争”无关,符合题意,选择B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勾结起来,故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瑷珲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土地的条约,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观察示意图可知,图片上方是条约名称,下方是该条约关于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项正确;“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属于《马关条约》割地的内容,与前三项“开放通商口岸”不同,排除A项;“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属于《马关条约》赔款的内容,与前三项“开放通商口岸”不同,排除B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属于《马关条约》开设工厂的内容,与前三项“开放通商口岸”不同,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认清了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认清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C项正确;促使清政府内部团结一致抗日与史实不符合,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但与题意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机器轰鸣。”可知,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签定《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国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入为主变为资本输入为主,体现了列强侵华的新特点,B项正确;清政府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A项;开放苏州为商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不能体现技术先进,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由材料“割香港岛”“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可知该示意图从割占领土的角度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由此可知①处应为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C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是有关割占领土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1)鸦片战争。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两例即可)
(2)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两例即可)
(3)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发展科技、建设强大海军;加强海防建设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英国通过这场战争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两例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的规模最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1895年,中国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甲午中日战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联系实际,从有利于建设海洋强国的角度回答即可,如发展科技、建设强大海军;加强海防建设等。(符合题意即可)
16.(1)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南京条约》
(2)次数:第三次灾难甲午中日战争
条约:《马关条约》
(3)举例:邓世昌 左宝贵 徐邦道 丁汝昌 (任选一个即可)
【详解】(1)社会:根据材料一“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所以,签订了近代史上《南京条约》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次数: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可知,割让台湾岛,条约为《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在材料三中的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所以,第三次灾难甲午中日战争灾难后的连锁反应。
条约:根据材料三“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和所学知识可知,割让台湾岛,条约为《马关条约》。所以,材料三涉及到《马关条约》内容。
(3)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中,中国人反入侵的例子有:平壤战役中左宝贵牺牲;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丁汝昌在威海卫战役中牺牲;徐邦道在旅顺战役中牺牲。所以,中国人反入侵的例子有邓世昌 、左宝贵、 徐邦道、 丁汝昌。 (任选一个即可)
17.(1)图中人物:林则徐;事迹:作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销烟。
(2)目的:推翻清政府统治;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3)大将:左宗棠。
(4)人物:邓世昌;战役:黄海海战。
【详解】(1)图中人物:根据图片材料中信息“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漫画反映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其中的“本大臣”指的是林则徐。
事迹:根据图片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明察暗访,缉拿烟贩,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由此可知,他的事迹是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销烟。
(2)目的:根据材料“洪秀全想打倒清朝,恢复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可得出,洪秀全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统治。
失败的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曾国藩、曾国荃率领湘军攻入天京,李秀成扶幼天王出逃,不久被俘,天京城的沦陷,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大将:根据材料“湖湘子弟”“收复新疆”可知诗中歌颂的大将是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成功收复新疆。
(4)人物:根据材料“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材料四中的“他”是邓世昌。
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命令军舰撞向日舰“吉野号”,最后英勇牺牲。由此可知,材料描述的战役是黄海海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