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背景:19世纪末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
2.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①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主要目的: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3.过程
(1)1900.6,俄日英法、美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西摩尔率领,侵略我国。
(2)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3)义和团的抵抗:
①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既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同时反映了义和团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②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围歼侵略军。
③在天津:义和团、清军和八国联军激战老龙头车站。
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的条约)
(1)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危害最大的一款)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拓展总结:近代四次侵略战争对比】
时间 战争 国际背景 重点史实 条约 影响
1840-1842 鸦片战争 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占领土最多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增开通商口岸) 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黄海大战 威海卫战役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 (割台湾、允许日本开工厂)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反映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B.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
C.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D.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斗争
2.“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3.相比较前几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发生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主要是为了( )
A.侵占中国领土 B.获得开办工厂特权
C.开放通商口岸 D.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4.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万国公报》。”赵六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6.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义和团团民围攻使馆
B.清政府用海关税、盐税做担保在筹备大量赔款
C.铁路沿线要地驻扎有外国军队
D.世代居住在东交民巷的居民被迫搬离
7.中国近代史世上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虽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中国的抗争从没有停止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英国走私鸦片毒害中国,此时涌现出的禁烟英雄人物是谁 如何评价他的事迹
(2)面对清朝的腐败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是指
(3)面对西北新疆危机,清政府任命谁去解决危机?该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是?
8.“义和团,……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具有盲目排外的思想 B.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
C.具有广泛群众性 D.是反清反帝组织
9.八国联军侵华主帅瓦德西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从侧面说明了( )
A.义和团运动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 B.西方列强放弃了灭亡中国的计划
C.清政府仍具备足够实力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0.以下材料反映出义和团( )
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中国)时机” ——德国将领瓦德西镇压义和周运动前写给德国皇帝的信 要把“华人置诸德国官吏治理之下”,实在是“一种困难”,对中国实行瓜分实为下策。 ——德国将领瓦德西镇压义和团运动后写给德国皇帝的信
A.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
11.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洪仁玕——《天朝田亩制度》 B.陈化成——战死于虎门
C.曾国藩——百日维新 D.聂士成——天津保卫战
1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对诗中所说解释准确的是( )
A.“两劫”分别指的是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B.“一劫”所处阶段丧失领土最多,“二劫”所处阶段赔款最多
C.说明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
D.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13.一位老先生出生在19世纪30年代,他经历了大清帝国像“一只羊羔”一样,被列强任意宰割的过程,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老大到北京去考试,参加了给光绪帝上书,请求和变法的大事
B.老二参加了海军,在山东与日本人打仗,为国捐躯
C.老三在重庆日本开设的工厂里工作
D.20世纪初,老四在北京东效民巷买了新房居住
14.《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
C.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 D.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15.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找到以下史实:1901年,清政府公布议和诏书上谕。表示愿意“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地大物博,财政充裕
C.义和团运动造成列强在华利益受损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清政府被迫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并概括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
材料二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摘编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得出以上结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1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列举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题干“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由此可知,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是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不是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百姓生活困难,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可知,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特征,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以农民为运动主力,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结合题干内容可知,1900年发生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反抗斗争,D项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都有割地和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排除AC项;甲午中日战争,使帝国主义获得在中国开办工厂的特权,排除B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C项正确;镇压义和团运动是直接目的,排除A项;八国联军不可能“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B项;“迫使清政府妥协”也不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故1902年,张三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是不能的,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并进入京津地区,故1902年,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是可能发生的,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万国公报》创办于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故1902年,王五说:“我读过《万国公报》。”是可能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故1902年,赵六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是可能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1901年底的北京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我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而义和团团民围攻使馆是在1900年,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要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清政府用海关税、盐税做担保在筹备大量赔款,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列强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所以世代居住在东交民巷的居民被迫搬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1)人物:林则徐
评价: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2)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3)人物:左宗棠
企业:福州船政局
【详解】(1)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走私鸦片毒害中国,此时涌现出的禁烟英雄人物是林则徐。
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的事迹评价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2)农民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清朝的腐败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3)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西北新疆危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去解决危机。
企业:左宗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是福州船政局。
8.A
【详解】根据题干“义和团,……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于是,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A项正确;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且从题干材料中也无法说明义和团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群众性,排除C项;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材料无法体现义和团是反清反帝组织,且和义和团运动的口号相违背,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清政府腐败无能,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发动反对外来势力,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以保家卫国。1898年10月,山东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阎书勤在冠县发动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战争时,义和团取得廊坊大捷,北京失陷后,被中外反对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勒生气”,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并未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排除A项;西方列强放弃了灭亡中国的计划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清政府不具备足够实力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据题干材料“要把‘华人置诸德国官吏治理之下’,实在是‘一种困难’,对中国实行瓜分实为下策。”可知,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国家认识到瓜分中国不是一件易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A项正确;“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和“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在题干材料中未有体现,排除BD项;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据所学可知,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后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先后参与剿捻、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变,战功卓著,于庚子之变的天津保卫战中,中炮阵亡,D项正确;洪仁玕的著作是《资政新篇》,排除A项;陈化成在吴淞战役中力竭牺牲,排除B项;百日维新与康有为、梁启超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时期沙俄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是我国丧失领土最多的一个时期,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再遭劫难,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赔款数量最多,B项正确;圆明园的两劫分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A项;能够说明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的是不平等条约中的通商口岸逐渐深入内地,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能够反映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的是《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设厂,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老四在北京东效民巷买了新房居住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选择D项;A项符合戊戌变法是史实,B项符合甲午战争的史实,C项符合《马关条约》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由“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严禁保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材料反映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是反映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列强对清政府政治控制,不是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排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依据题干“1901年”可知与《辛丑条约》有关,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不仅要支付巨额赔款,而且保证此后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至此,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D项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题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反映的的是清政府丧权辱国,百般讨好列强,而不是中国地大物博,财政充裕,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义和团运动对列强在华利益的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
16.(1)通商口岸:天津;特点:被迫性;不平等性;数量多;由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表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大大加深。
(3)条约:《辛丑条约》;内容: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白银;禁止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性质的活动;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等。
【详解】(1)通商口岸:根据材料“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通商口岸”可得出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
特点:根据材料“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等信息可知,近代中国所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部分是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被迫开放,即体现了其被迫性的特征,这决定了这些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性;根据材料“清政府被迫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等信息可知,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逐渐增多;根据材料“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天津”等信息可得出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南到北;根据材料“《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可知,重庆等地方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体现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逐渐从沿海到内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部分是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被迫开放,并且数量不断增多,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特点。
(2)原因:根据材料“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我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更多的有识之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表现:根据材料“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败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并且甲午中日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大大加深。
(3)条约:根据材料“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白银,这加剧了中国贫困和经济衰败;规定禁止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性质的活动,清政府逐渐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实际成为“国中之国”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