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培优训练 2.2 海陆的变迁
一、单选题
1.(2019七上·三明期末)读下图“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效率高题。
(1)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 )
A.曾经是海洋 B.曾有人来旅游过
C.生物在不断进化 D.地壳稳定没有变化
(2)图中甲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3)按板块构造学说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尔卑斯山脉将会消失 B.喜马拉雅山脉在增高
C.红海在缩小 D.地中海在扩大
(4)2018年8月4日在中国西藏阿里(图中乙处)发生5.2级地震,引发这次大地震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快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B.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答案】(1)A
(2)C
(3)B
(4)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形成了高大的山脉,故答案为:A。(2)由图可知,图中甲板块是以非洲大陆为中心的非洲板块,该板块的北部是亚欧板块,故答案为:C。(3)按板块构造学说观点,阿尔卑斯山脉处在板块挤压处,将会越来越高;喜马拉雅山脉也在板块挤压处,海拔还在增高;红海处于板块张裂处,在不断扩大;地中海处于板块挤压处,在不断缩小,故答案为:B。(4)中国西藏阿里(图中乙处)发生5.2级地震,引发这次大地震的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2.(2017七上·启东期中)读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共有几大板块( )
A.四 B.五 C.六 D.七
(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若干板块拼合而成
C.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D.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3)哪个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
(4)地壳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5)板块学说认为,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答案】(1)C
(2)A
(3)A
(4)A
(5)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选项BCD叙述正确,A错误。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4)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壳发生碰撞挤压时,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5)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岸之间,是由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故答案为:(1)C;(2)A;(3)A;(4)A;(5)B。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是答题的基础,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2017七上·东莞期中)读世界板块的分布图,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板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板块①是欧亚(亚欧)板块
B.板块②是非洲版块
C.板块③几乎全部位于印度洋
D.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
(2)下列地区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1)板块①是欧亚(亚欧)板块,故A正确。
板块②是非洲版块,故B正确。
板块③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故C错误。
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故D正确。
(2)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A不符合题意。
乙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较为稳定,故B符合题意。
丙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C不符合题意。
丁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六大板块的分布及概况、板块运动等知识。
(2023七上·惠城期末) 2022年12月8日,台湾花莲近海发生5.6级地震,下图是全球板块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选项中,与此次地震形成有关的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洋板块碰撞挤压
C.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5. 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6.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及时返回室内 D.注意保护头部
【答案】4.B
5.B
6.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台湾花莲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从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地震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答案为:B。
5.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印度洋板。.故答案为:B。
6.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 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及时返回室内,很危险,故C错误。故答案为:C。
(2023七上·江海期末) 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大规模爆发,引发海啸、火山灰等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岛国汤加所属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8. 引起汤加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答案】7.D
8.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7.由图可知,汤加属于南太平洋岛国,位于大洋洲,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8.由图可知,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发生,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023七上·始兴期末)“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在永不停止的相对运动之中。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和板块彼此分离。板块挤压碰撞处为消亡边界,多会形成高大的山脉或海沟等;板块彼此分离,拉伸张裂,多会形成裂谷或海洋。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碰撞 B.张裂 C.挤压 D.消亡
10. 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C.太平洋不断缩小 D.红海不断扩大
11. 澳大利亚大陆所在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
【答案】9.B
10.D
11.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张裂(生长边界)形成海洋、裂谷、海岭。第二种是碰撞(消亡边界))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9.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海绵漂浮于水面上,所以海绵运动方向是彼此远离,符合板块生长边界处的张裂运动,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汶川地震发生区域是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附近,A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是因为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B错误;太平洋板块与它相邻的几个板块碰撞挤压,所以太平洋在缩小,C错误;红海位于生长边界处附近,板块张裂,D正确。故答案为:D。
11.如图示,澳大利亚大陆在印度洋板块内部,其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普宁期末) 2020年12月8日,中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8848.86米,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珠峰的前世今生”漫画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 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个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13. 漫画中,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 )
A.阿拉伯海扩大 B.古地中海消失
C.红海出现 D.阿尔卑斯山脉隆起
【答案】12.C
13.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结合图示来看,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板块“关系不和”,互相积压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越来越高。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读图可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然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古地中海消失,故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古地中海消失。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惠阳期末) 2022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发生5.6级地震,造成数百人死伤。地震的形成与板块的运动有很大的关系。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印度尼西亚位于(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南寒带
15. 印度尼西亚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B.位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D.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答案】14.A
15.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4.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图中印度尼西亚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知识,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区,地处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七上·海珠期末) 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下图是实验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冒出的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
A.海底火山喷发 B.海上浮冰消融
C.陆地水土流失 D.陆地河水流动
17. 目前,能合理解释该模拟实验现象的理论是( )
A.日心说 B.风成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天圆地方说
【答案】16.A
17.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6.根据生活经验,在气流的推动下海绵纸会运动;由于受力是不均匀的,所以,海绵纸有的会相互碰撞,有的会相互分离,而不会有秩序地运动,该现象模拟的是火山和地震,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A正确。跟海冰消融、水土流失和陆地河水流动现象无关,BCD错误。故答案为:A。
17.读图可知,能合理解释该区域地震频繁的理论是板块构造学说,C正确。日心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风成说是指黄土高原的成因等,天圆地方说是说地球的形状,都与这个模拟实验现象无关,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七上·海珠期末) 下图是大西洋两岸古地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19. 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地球上( )
A.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非洲和北美洲有共同的文化习俗
C.各块陆地始终合在一起
D.陆地曾连在一起,后产生分离漂移
20.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的山脉、岛屿和海洋由两个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 D.乌拉尔山脉
【答案】18.B
19.D
20.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1)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8.读图可知,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及北美洲东部,即大西洋沿岸。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1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地球上陆地在很久以前曾连在一起,后产生分离漂移,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及非洲和北美洲文化习俗等无关,而且各块陆地在不断漂移。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由于大陆的漂移,大西洋正在不断扩张,乌拉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二、综合题
21.(2019七上·武城期中)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
(1)亚欧板块位于图中 ;印度洋板块位于图中 ;全部位于海洋板块的是 。(填数字)
(2)字母A处的山脉名称是 ,该山的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 ,它是由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提升而形成的。
(3)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 ,多火山、地震。
(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块。
(5)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 (扩张、缩小)。
【答案】(1)①;③;④
(2)喜马拉雅山脉;海洋;亚欧;印度洋
(3)稳定;活跃
(4)太平洋
(5)扩张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亚欧板块是位于图中的①,包括了亚欧大陆及海洋在内的板块;印度洋板块位于图中③;全部位于海洋板块的是④表示的太平洋板块。(2)字母A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它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而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4)地球上的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除一些岛屿外,其余全部是海洋。(5)板块之间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可以看出,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带,海洋在不断扩大。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和而成的;B、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D、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南极洲板块。
3.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2.(2019七上·宜兴期中) 2019年4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仔细观察左图的路线图及右图的板块构造图,回答问题。
(1)“一带一路”连接的大洲有 、 和 。主要经过的大洋③是 。
(2)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了整个 大陆。
(3)海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中海和红海海域,面积在逐渐扩大的是 ,原因是处在两个板块的 运动处。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
(5)①处是 运河,是亚洲和 洲的洲界线。它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大洋③和② 洋的海上航程。
(6)仔细比较两张图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都 (有或没有)经过板块交界处,需要预防的灾害是 。而板块的 是比较稳定的。
【答案】(1)亚洲;欧洲;非洲;印度洋
(2)亚欧(欧亚)
(3)红海;张裂
(4)亚欧;印度洋
(5)苏伊士;非洲;大西洋
(6)有;地震;内部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1)“一带一路”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主要经过的大洋③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洋。(2)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了整个亚欧大陆,从亚欧大陆东部一直延伸到亚欧大陆西部。(3)海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中海和红海海域,面积在逐渐扩大的是红海,原因是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4)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形成的,山脉还在不断的升高。(5)①处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它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大洋③和②表示的大西洋的运输距离。(6)由图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经过字板块交界处,需要预防的灾害是地震,在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
【点评】1.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
2.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南极洲板块。
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板块的运动分为两种:板块碰撞,板块张裂。
板块的碰撞往往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往往形成新的海洋或者裂谷。
23.(2017七上·汶上期中)读图并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曾经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群体珊瑚化石。
材料二:我国实际控制的南沙群岛永暑礁经过一年多悄无声息的填海造地,成为南沙第一大岛,永暑“礁”变身为永暑“岛”。
材料三:世界六大板块局部图(图甲)、九寨沟地震示意图(图乙)
(1)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数字 代表的山脉。
(2)就大陆而言,甲地属于 大陆;就板块而言,甲地属于 板块;就大洲而言,甲地属于 洲。
(3)材料一说明在几千万年前,九寨沟县曾经是 (“海洋”或“陆地”)。
(4)造成材料二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5)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答案】(1)①
(2)亚欧;印度洋;亚
(3)海洋
(4)人类活动
(5)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该题以读材料和世界六大板块局部图、九寨沟地震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分布及板块的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即图中数字①代表的山脉。
(2)读图可知,甲地是印度半岛,就大陆而言,属于亚欧大陆;就板块而言,属于印度洋板块;就大洲而言,属于亚洲。、
(3)根据材料一可知,曾经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群体珊瑚化石,这说明在几千万年前,九寨沟县曾经是海洋。
(4)根据材料二可知,永暑“礁”变身为永暑“岛”的原因是填海造陆,即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共同原因都是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故答案为:(1)①;(2)亚欧;印度洋;亚;(3)海洋;(4)人类活动;(5)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点评】(1)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的位置,读图牢记即可。
(2)本题考查印度半岛所属的大陆、板块、大洲,读图牢记即可。
(3)本题考查曾经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群体珊瑚化石的原因,利用海陆变迁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永暑“礁”变身为永暑“岛”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5)本题考查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共同原因,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1 / 1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培优训练 2.2 海陆的变迁
一、单选题
1.(2019七上·三明期末)读下图“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效率高题。
(1)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 )
A.曾经是海洋 B.曾有人来旅游过
C.生物在不断进化 D.地壳稳定没有变化
(2)图中甲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3)按板块构造学说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尔卑斯山脉将会消失 B.喜马拉雅山脉在增高
C.红海在缩小 D.地中海在扩大
(4)2018年8月4日在中国西藏阿里(图中乙处)发生5.2级地震,引发这次大地震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快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B.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2.(2017七上·启东期中)读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共有几大板块( )
A.四 B.五 C.六 D.七
(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若干板块拼合而成
C.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D.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3)哪个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
(4)地壳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5)板块学说认为,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3.(2017七上·东莞期中)读世界板块的分布图,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板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板块①是欧亚(亚欧)板块
B.板块②是非洲版块
C.板块③几乎全部位于印度洋
D.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
(2)下列地区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七上·惠城期末) 2022年12月8日,台湾花莲近海发生5.6级地震,下图是全球板块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选项中,与此次地震形成有关的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洋板块碰撞挤压
C.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5. 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6.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及时返回室内 D.注意保护头部
(2023七上·江海期末) 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大规模爆发,引发海啸、火山灰等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岛国汤加所属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8. 引起汤加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2023七上·始兴期末)“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在永不停止的相对运动之中。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和板块彼此分离。板块挤压碰撞处为消亡边界,多会形成高大的山脉或海沟等;板块彼此分离,拉伸张裂,多会形成裂谷或海洋。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碰撞 B.张裂 C.挤压 D.消亡
10. 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C.太平洋不断缩小 D.红海不断扩大
11. 澳大利亚大陆所在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
(2023七上·普宁期末) 2020年12月8日,中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8848.86米,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珠峰的前世今生”漫画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 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个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13. 漫画中,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 )
A.阿拉伯海扩大 B.古地中海消失
C.红海出现 D.阿尔卑斯山脉隆起
(2023七上·惠阳期末) 2022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发生5.6级地震,造成数百人死伤。地震的形成与板块的运动有很大的关系。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印度尼西亚位于(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南寒带
15. 印度尼西亚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B.位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D.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2023七上·海珠期末) 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下图是实验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冒出的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
A.海底火山喷发 B.海上浮冰消融
C.陆地水土流失 D.陆地河水流动
17. 目前,能合理解释该模拟实验现象的理论是( )
A.日心说 B.风成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天圆地方说
(2023七上·海珠期末) 下图是大西洋两岸古地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19. 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地球上( )
A.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非洲和北美洲有共同的文化习俗
C.各块陆地始终合在一起
D.陆地曾连在一起,后产生分离漂移
20.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的山脉、岛屿和海洋由两个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 D.乌拉尔山脉
二、综合题
21.(2019七上·武城期中)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
(1)亚欧板块位于图中 ;印度洋板块位于图中 ;全部位于海洋板块的是 。(填数字)
(2)字母A处的山脉名称是 ,该山的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 ,它是由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提升而形成的。
(3)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 ,多火山、地震。
(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块。
(5)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 (扩张、缩小)。
22.(2019七上·宜兴期中) 2019年4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仔细观察左图的路线图及右图的板块构造图,回答问题。
(1)“一带一路”连接的大洲有 、 和 。主要经过的大洋③是 。
(2)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了整个 大陆。
(3)海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中海和红海海域,面积在逐渐扩大的是 ,原因是处在两个板块的 运动处。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
(5)①处是 运河,是亚洲和 洲的洲界线。它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大洋③和② 洋的海上航程。
(6)仔细比较两张图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都 (有或没有)经过板块交界处,需要预防的灾害是 。而板块的 是比较稳定的。
23.(2017七上·汶上期中)读图并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曾经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群体珊瑚化石。
材料二:我国实际控制的南沙群岛永暑礁经过一年多悄无声息的填海造地,成为南沙第一大岛,永暑“礁”变身为永暑“岛”。
材料三:世界六大板块局部图(图甲)、九寨沟地震示意图(图乙)
(1)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数字 代表的山脉。
(2)就大陆而言,甲地属于 大陆;就板块而言,甲地属于 板块;就大洲而言,甲地属于 洲。
(3)材料一说明在几千万年前,九寨沟县曾经是 (“海洋”或“陆地”)。
(4)造成材料二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5)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C
(3)B
(4)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形成了高大的山脉,故答案为:A。(2)由图可知,图中甲板块是以非洲大陆为中心的非洲板块,该板块的北部是亚欧板块,故答案为:C。(3)按板块构造学说观点,阿尔卑斯山脉处在板块挤压处,将会越来越高;喜马拉雅山脉也在板块挤压处,海拔还在增高;红海处于板块张裂处,在不断扩大;地中海处于板块挤压处,在不断缩小,故答案为:B。(4)中国西藏阿里(图中乙处)发生5.2级地震,引发这次大地震的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2.【答案】(1)C
(2)A
(3)A
(4)A
(5)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选项BCD叙述正确,A错误。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4)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壳发生碰撞挤压时,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5)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岸之间,是由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故答案为:(1)C;(2)A;(3)A;(4)A;(5)B。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是答题的基础,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答案】(1)C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1)板块①是欧亚(亚欧)板块,故A正确。
板块②是非洲版块,故B正确。
板块③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故C错误。
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故D正确。
(2)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A不符合题意。
乙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较为稳定,故B符合题意。
丙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C不符合题意。
丁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六大板块的分布及概况、板块运动等知识。
【答案】4.B
5.B
6.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台湾花莲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从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地震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答案为:B。
5.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印度洋板。.故答案为:B。
6.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 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及时返回室内,很危险,故C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7.D
8.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7.由图可知,汤加属于南太平洋岛国,位于大洋洲,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8.由图可知,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发生,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D
11.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张裂(生长边界)形成海洋、裂谷、海岭。第二种是碰撞(消亡边界))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9.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海绵漂浮于水面上,所以海绵运动方向是彼此远离,符合板块生长边界处的张裂运动,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汶川地震发生区域是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附近,A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是因为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B错误;太平洋板块与它相邻的几个板块碰撞挤压,所以太平洋在缩小,C错误;红海位于生长边界处附近,板块张裂,D正确。故答案为:D。
11.如图示,澳大利亚大陆在印度洋板块内部,其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2.C
13.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结合图示来看,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板块“关系不和”,互相积压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越来越高。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读图可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然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古地中海消失,故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古地中海消失。故答案为:B。
【答案】14.A
15.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4.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图中印度尼西亚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知识,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区,地处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6.A
17.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6.根据生活经验,在气流的推动下海绵纸会运动;由于受力是不均匀的,所以,海绵纸有的会相互碰撞,有的会相互分离,而不会有秩序地运动,该现象模拟的是火山和地震,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A正确。跟海冰消融、水土流失和陆地河水流动现象无关,BCD错误。故答案为:A。
17.读图可知,能合理解释该区域地震频繁的理论是板块构造学说,C正确。日心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风成说是指黄土高原的成因等,天圆地方说是说地球的形状,都与这个模拟实验现象无关,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8.B
19.D
20.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1)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8.读图可知,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及北美洲东部,即大西洋沿岸。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1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地球上陆地在很久以前曾连在一起,后产生分离漂移,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及非洲和北美洲文化习俗等无关,而且各块陆地在不断漂移。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由于大陆的漂移,大西洋正在不断扩张,乌拉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21.【答案】(1)①;③;④
(2)喜马拉雅山脉;海洋;亚欧;印度洋
(3)稳定;活跃
(4)太平洋
(5)扩张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亚欧板块是位于图中的①,包括了亚欧大陆及海洋在内的板块;印度洋板块位于图中③;全部位于海洋板块的是④表示的太平洋板块。(2)字母A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它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而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4)地球上的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除一些岛屿外,其余全部是海洋。(5)板块之间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可以看出,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带,海洋在不断扩大。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和而成的;B、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D、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南极洲板块。
3.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2.【答案】(1)亚洲;欧洲;非洲;印度洋
(2)亚欧(欧亚)
(3)红海;张裂
(4)亚欧;印度洋
(5)苏伊士;非洲;大西洋
(6)有;地震;内部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1)“一带一路”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主要经过的大洋③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洋。(2)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了整个亚欧大陆,从亚欧大陆东部一直延伸到亚欧大陆西部。(3)海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中海和红海海域,面积在逐渐扩大的是红海,原因是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4)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形成的,山脉还在不断的升高。(5)①处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它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大洋③和②表示的大西洋的运输距离。(6)由图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经过字板块交界处,需要预防的灾害是地震,在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
【点评】1.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
2.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南极洲板块。
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板块的运动分为两种:板块碰撞,板块张裂。
板块的碰撞往往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往往形成新的海洋或者裂谷。
23.【答案】(1)①
(2)亚欧;印度洋;亚
(3)海洋
(4)人类活动
(5)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该题以读材料和世界六大板块局部图、九寨沟地震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分布及板块的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即图中数字①代表的山脉。
(2)读图可知,甲地是印度半岛,就大陆而言,属于亚欧大陆;就板块而言,属于印度洋板块;就大洲而言,属于亚洲。、
(3)根据材料一可知,曾经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群体珊瑚化石,这说明在几千万年前,九寨沟县曾经是海洋。
(4)根据材料二可知,永暑“礁”变身为永暑“岛”的原因是填海造陆,即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共同原因都是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故答案为:(1)①;(2)亚欧;印度洋;亚;(3)海洋;(4)人类活动;(5)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点评】(1)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的位置,读图牢记即可。
(2)本题考查印度半岛所属的大陆、板块、大洲,读图牢记即可。
(3)本题考查曾经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群体珊瑚化石的原因,利用海陆变迁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永暑“礁”变身为永暑“岛”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5)本题考查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共同原因,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