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10: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描写又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情节安排又多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为主。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两个方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 课文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菲利普夫妇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下面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深入研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求答案。(小组同学可以小声探讨,教师巡视提示。) 三、合作探究 (一)人物形象 1.品析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遇到于勒时的心情、态度是怎样的。 示例: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菲利普“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啊!啊!原来如此……如此……”/“咱们怎么办呢?”/“出大乱子了!”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父亲赶紧走去/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神色很狼狈克拉丽丝“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应该把孩子们领开。”/“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在哆嗦/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突然暴怒起来/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明确:菲利普——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克拉丽丝——虽有过短暂的慌张,但很快镇静下来,并沉着冷酷地做了安排。 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遇到于勒时,菲利普夫妇极度失望、担心、害怕,害怕于勒认出自己,避之唯恐不及。 2.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中,你认为菲利普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菲利普是一个狠心、冷酷的可恶、可鄙的人。他只认金钱不认亲兄弟——可恶,狠心;金钱至上——可鄙,冷酷。作者通过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这一主旨。 3.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对菲利普夫妇讽刺的态度? 明确:(示例)①“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进入上流社会的思想。 ②“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③“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菲利普夫人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展露无遗。 4.通过小说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菲利普夫妇是很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们自私贪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嫌贫爱富。菲利普还爱慕虚荣,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小气精明、临乱不慌、刻薄泼辣。 5.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于勒的人物形象? 明确:(1)第6段,传说的于勒:品行不好,挥霍钱财。 (2)第10段,信中的于勒:希望回报家人,渴望亲情,不愿家人为他担心。 (3)第33段,船长谈于勒:沦为穷水手,无颜见家人,不愿再次成为家人负担。 (4)第42段,“我”眼中的于勒:衰老,愁苦,疲惫,让人同情和怜悯。 6.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 明确:(示例)于勒年轻时有挥霍钱财的恶习,是应当谴责的。然而,被亲人赶出家门漂泊海外的于勒心中仍然保存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回报家人、不愿家人为他担心的亲情,这又是他善良可贵的品质。 纵观于勒的一生,他经历了家人的唾弃及海外的漂泊。海外漂泊的过程中,他虽有一时的成功,然而终究又不可挽回地沦为一个衰老穷苦的水手。从这一点上看,于勒是人生的失败者,他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出艰苦挣扎的小人物的悲剧。总的来说,于勒虽然有较大的缺陷,然而他善良的本性和坎坷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小说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他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7.于勒虽曾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先生的亲兄弟。那么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这个亲兄弟的呢?请画出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句子,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 明确:(示例)(1)于勒无钱: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骂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打发他去美洲(赶走)。 (2)于勒发财: 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赞于勒是“好心的”“有办法的人”,盼于勒回来。 (3)于勒落魄: 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不仅不相认,还大骂于勒是“贼”,而且还要躲开于勒。 简单来说,就是: 于勒无钱:骂——赶走; 于勒发财:赞——盼望; 于勒落魄:骂——不认。 (二)梳理情节 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提示: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悬念→结局(技巧) 明确:于勒挥霍家产,导致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菲利普一家期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变成穷光蛋,成了又老又穷的水手,希望破灭,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 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原来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失望而归(技巧) 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找出这篇小说的线索吗? 明确: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3.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试着画一幅较详细的情节结构图。 明确:(示例) (三)赏析环境描写 本文中对环境的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试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明确:描写了海上明丽的景色,烘托出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反衬下文遇到于勒后情绪的变化。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明确: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对照。“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小结】 (1)自然环境的作用是衬托:愉悦心情;阴郁心情。例如: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衬托:愉悦心情);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衬托:阴郁心情) (2)社会环境 例句: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一个终于下决心求婚的女婿写出了一个社会:金钱至上) 四、问题探究 1.“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少年。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我”是本文的叙事人。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构筑全文,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②“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用一个未被拜金主义玷污的孩子对穷叔叔的同情,反衬出父母的冷酷、自私,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便于揭露金钱社会扭曲人性的罪恶。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对于父母的举动,“我”是不赞同的,“我”面对穷苦潦倒的叔叔于勒,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并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在这一人物的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期望。 【小结】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3)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等描写分析人物;(4)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探究①:菲利普夫妇。小说详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这是文章的明线,而于勒的贫富变化则是暗线,对于勒的描写多为虚写和略写。 探究②:于勒。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都是紧紧围绕于勒展开的,于勒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都是围绕于勒展开的,文章是以于勒的遭遇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明确:这篇小说虽然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而事实上却重在表现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并且是通过菲利普夫妇来揭示文章主题的,所以说菲利普夫妇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小结】如何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首先确定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然后在整个故事中找到一条叙事线索,在这条叙事线索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或者是说作者着墨最多的(正、侧面描写均可),并且符合中心思想的人物就是主人公了。 五、拓展延伸 1.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作用主要有: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社会环境)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或人物形象。 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的感情)。 ④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或表现主题做铺垫。 ⑤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⑥深化作品主题。 ⑦象征、暗示(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3.小说环境描写设题的答题方法:首先确定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接着找出具体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概括环境描写的具体内容和环境描写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句,从内容、人物、情节和主题等方面确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4.解题一般格式:通过描写天气、景物或格局、陈设、民俗民风等具体环境,交代了……,渲染了……,烘托了……,为下文……做铺垫。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环境描写的类型和环境描写的位置来判断作用。 从类型上来看,自然环境描写多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心情;而社会环境描写,常常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等。 从位置来看,一般情况下,环境描写在开头,往往会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在中间,则往往在推动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结尾,其作用往往是深化主题。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形象,尖锐地批判了金钱社会扭曲人性的罪恶,揭露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七、板书设计 菲利普:自私,虚荣,贪婪,势利 人物形象 克拉丽丝:精细,冷酷,虚伪,自私 “我”(若瑟夫):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