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3张PPT。复习: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国民经济的恢复( )
意义:
2、“一五计划”( )
总路线:
方针:
3、“中共八大”
时间:
内容:1949—1952 年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53—1957年“一化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1956年 ① 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大跃进总路线“ ”
大跃进措施:
口号:工业“ ”
农业“ ”
5、人民公社化
实质:
后果和教训:①②③④、
6、国民经济的调整
1971年 周恩来 复苏局面
1975年 邓小平 迅速回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大炼钢铁, 大办工业, 大办农业。 赶英超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盲目扩大合作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教训及后果: ①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②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 。 ③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④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2课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五大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华国锋(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总理)邓小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思考:“两个凡是”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 (为全国人民打破文革留下的精神枷锁奠定了思想解放的基础。)答:实质上它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表现,背离了毛泽东思想。“两个凡是” 是在继续坚持“文革”中的错误,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纷纷转载,新华社全文播发。1、背景: (1)1976年—1978年,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国民经济依然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2、召开: 1978年12月18日—2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11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1978年12月18—22日 北京)3、会议的主要内容:(1)全会重新确立了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 ”的“左”倾错误方针。(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政治路线)(4)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开始全面清算文革的错误,进行拨乱反正。 第一次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观点(经济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经济建设(经济路线)(组织路线)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抛弃了“以阶级…”确立了解放思想…作出把党和……确定今后党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左”倾——实事求是。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或者称为“评价”)③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或者,“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②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答: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同时,它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主张,所以也是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起点。转折和起点:思考: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通过了……,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确立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工作重心由……转移到……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村改革的发祥地 1978年,小岗村大旱。原任老支书严俊昌(当时是队长)和他的堂弟现任村长严宏昌(当时是副队长),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搞起了“承包”(大包干)。——穷则思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农村改革的起点------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在自家春联上这样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已经过去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首先开始)(1)时间、地点、内容: 1979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2)发展:1983年已推广到全国改变了:劳动方式、分配方式没改变: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经营权.所有权仍属于集体。)(3)作用(意义):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提供了经验和动力。“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安徽、四川全国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
形式的责任制农村改革(1978年)(1)经营方式改革(2)行政机构改革人民公社 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 村民委员会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城市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促进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意义1、我国的改革是从( )开始,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 )开始,
农村的改革首先从( )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安徽小岗村2、新时期的起点是( )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小结:②1983年,撤销农村基层单位 ,建立
政府
③撤销 ,建立 。
意义:
①使农民有了 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
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③促进了 的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
内容:①管理体制上
人民公社乡、镇村民委员会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生产大队生产和分配生产积极性城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②所有制上: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上:
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改革开放
(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2)背景:国内:
国际: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3)历程
①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 :姓“资”姓“社”
②中共十四大
坚持 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以
不动摇;要抓住机遇,加快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的步伐,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③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通过了 《 》 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中共十五大( 1997年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 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1)明确提出:______年“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
(2)写进宪法:______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宪法。
(3)进一步创新:________年,“十五”大报告指出:________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成就: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_______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_______为主体,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3)、意义:解放了________,使中国经济与________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_________,加快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建立过程(1)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 (2)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目标(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提出确立基本框架(4)中共十五大(1997年)进一步完善(5)21世纪初基本建立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6)中共十八大(2012年)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③十四届三中全会②十四大⑤21世纪初④十五大①南方谈话理论提出目标确立确立框架理论完善基本建立⑥十八大全面实现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步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1)中国成为经济增长速度 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中国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
的新目标迈进。。最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到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小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根本目的
目标
前提
实质
路径
从农村到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课堂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
角,从此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
时期。改革就是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进一步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取代了“一大二公”的集体生产;乡镇企业调整
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
有步骤分阶段的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进一
步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7年的照片生活用品的变化:票证的消失说明了什么?休闲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C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以下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革命
B、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革命
C、方式是在城市和乡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制
D、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民经济
C3、“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的条件。”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
( )
①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④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A5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 )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6.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7.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 )?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A B A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9、中共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 ( )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D10、(2007上海高考历史卷)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互助组?????????B.高级合作社?????
?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
11.?(08年广东高考历史单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 .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DA1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B 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停滞不前
B13、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改革
B、是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产物
C、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
D、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集中表现C 思考: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答:因为,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以社会基本制度的变化为转移。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企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以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首都钢铁公司“二汽”集团生产的新型汽车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⑴建立:1、计划经济体制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②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③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平均主义,“大锅饭”。
④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
⑶积极作用: 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对经济的恢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发挥过重要作用。⑷消极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基本标志:公有制为主体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行政手段配置为主市场配置为主?? 材料一: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合作探究】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市场经济。特征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回答: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