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湘
教版
地球的结构
看得见的外部
看不见的内部
研究温泉、火山喷发物质等
了解大裂谷、大断层
利用钻探技术
该纪录先后被卡塔尔的油井(12289米)和俄罗斯的油井(12345米)打破。截止2016年,科拉超深钻井的深度居世界第三位。
自1970年起,苏联在科拉半岛进行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井达12262米。它当时是世界上最深的钻井。
人类地球表面的最深钻井不足13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人类已达部分只占地球平均半径1/516
直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现阶段几乎不可能
科学家该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奥秘?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交会部位(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且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活跃,地震灾害频发。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18日1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北纬23.15度,东经121.30度)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本次地震造成台湾岛震感强烈,福建、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地区震感明显;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江西南昌、赣州等地均有震感。
花莲玉里高寮大桥受地震影响,断成数截,有3人跌落伤亡不明。卓溪乡仑天大桥和玉里镇玉里大桥也发生断裂,导致无法通行。
花莲玉里镇一处三层楼房倒塌,导致4人一度被困,其中2人已没有呼吸和心跳。
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台媒报道截图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释放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5级以上造成破坏,7级以上破坏极大
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如同一个炸弹,其所含的炸药量相当于震级;炸弹爆炸后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有大有小,这相当于地震烈度。房屋建筑的地基坚固程度、设计的好坏、抗震结构和施工质量等,都会影响到地震的破坏程度。
震级和烈度一样吗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震源深度
震中
等震线
震中距
震 源
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震源的点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的位置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机械波),地面出现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
地震构造示意图
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平行叫纵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叫横波
速度 传播介质 感受
横波
纵波
速度慢
速度快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固、液、气均可传播
左右摇晃
上下颠簸
质点振动方向
质点振动方向
震
源
横波
纵波
Primary wave
secondary wave
(S波)
(P波)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活 动
某日,你在湖面平静的船上钓鱼,此时突然发生了地震,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某日,你坐火车去旅游,此时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上下颠簸
活 动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波抵达甘肃陇南前19秒、抵达四川成都前71秒对外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以广播预警、电视弹窗、手机App报警、专用接收终端预警等形式发出。地震预警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比电波传播速度慢的特点,在地震造成破坏前,通过手机、应急广播和专用接收终端等,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预警警报。
(1)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属同一概念吗?为什么?
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纵波比
横波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根据监测到的纵波
对即将到来的横波进行预警。
地震预报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报。目前,科学界还做不到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
2022年9月0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活 动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波抵达甘肃陇南前19秒、抵达四川成都前71秒对外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以广播预警、电视弹窗、手机App报警、专用接收终端预警等形式发出。地震预警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比电波传播速度慢的特点,在地震造成破坏前,通过手机、应急广播和专用接收终端等,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预警警报。
(2)讨论开展地震预警应用的重大意义。
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地震预警系统存在经济、科技、社会等众多的制约因素,探索具有科学、实用、快速的预警系统将是末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庞大、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预警系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震高发地区建立局部的预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 动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波抵达甘肃陇南前19秒、抵达四川成都前71秒对外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以广播预警、电视弹窗、手机App报警、专用接收终端预警等形式发出。地震预警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比电波传播速度慢的特点,在地震造成破坏前,通过手机、应急广播和专用接收终端等,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预警警报。
(3)当地震发生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收集相
关资料,与同学交流避震方法。
在室内,躲在坚固的床下或者桌子下面。
在室外,那就要找空旷的地方躲避,切记不要在大树下、房屋旁、电线杆附近等处躲避。
在电梯内,不要恍张,迅速把所有的电梯楼层全部按亮,一旦电梯停下,就立即离开电梯找地方躲避。困在电梯中出不去,那就靠在电梯角落,等待救援,不要在电梯内来回走动。
在驾车中,紧握方向盘,慢慢把车速降下来,并把车停到空旷地带,不要阻塞交通。停下车后,立即离开。
处在山区或者沿海,还要注意山崩、泥石流和海啸。
活 动
(4)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以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提高
应急反应能力。
生活日用品
饮用水、罐装或真空装食品、收音机等
必要的常用药品
如治疗感冒、肠胃病药品,一般外伤用药等
照明用品
求助用品
哨子、重要电话号码等
重要资料
身份证、重要的财务文件副本
准备地震应急包
外伤用品
图片来源:河北省地震局科普宣彩页《准备一个应急包吧》
(2021.7学考)2021年5月21日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云南地震局及时发布电视地震预警,为抗震救灾争取了时间。
18.(双选)地震防灾减灾的正确做法是
A.家中常备应急救援包 B.参加地震应急演练
C.往教室中间集中避险 D.震后立即跑回家中
(2022.7学考)10.大型火山喷发往往会伴随地震发生。为减少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人们准备应急救援包时,下列物品必备的是
A.口哨 B.身份证 C.手机 D.银行卡
AB
A
横波
(S)
纵波
(P)
0
3
6
9
12
15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千米
速度/(千米/秒)
P25 图1-18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波速突然发生变化,说明该处地球物质组成和结构不连续。在地下平均17千米处,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面;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面。因此,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 幔
外核
内核
莫霍面
地壳
古登堡面
地壳
陆 地
海洋
深度/KM
0
2900
6370
地壳
地
核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固体外壳;地震波传播速度比较稳定。
厚度最小,平均厚度17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幔
(5-10km)
(39-41km)
17
地壳的元素组成
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因此地壳中以硅酸盐类矿物分布最广,各种矿物最终组合成各类坚硬的岩石。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
用谐音的方法,试着记忆地壳中八大元素的名称。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地壳的类型及其特征
密度较小
密度较大
深度/KM
0
2900
6370
地壳
地
核
地
幔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幔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即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上,占地球总体积的80%;
横波、纵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加快;
地幔能传播横波,具有固态特征,主要有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6370
地壳
地
核
地
幔
下地
幔
上地
幔
软流层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在地下约900km深处有一界面,因上下两侧密度有明显差别,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合称岩石圈。
地幔
岩石圈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6370
地壳
下地
幔
地
核
地
幔
上地
幔
软流层
岩石圈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球核心部分,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厚度最大,压力、密度很大;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先减慢,后随深度增加速度加快;
科学家推测,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地核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6370
地壳
下地
幔
地
核
地
幔
上地
幔
软流层
岩石圈
莫霍面
古登堡面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
地核
5150
外
核
内
核
400
300
200
100
深度/千米
A
地幔
外核
内核
地面
6371千米
2900千米
地壳
P26 图1-19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
B
C
E
F
D
G
400
300
200
100
深度/千米
大洋地壳
大陆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上地幔
地幔
外核
内核
地面
6371千米
2900千米
地壳
P26 图1-19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
上地幔顶部
莫霍面
活 动
如上图所示,我们将煮熟的鸡蛋一切两半,便会呈现蛋壳、蛋白、蛋黄三个圈层。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比较煮熟的鸡蛋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异同。
同:在内部圈层和结构和比例上,煮熟的鸡蛋和地球很相似。
异:鸡蛋整体上呈椭圆,地球接近正圆;
鸡蛋壳较均匀,而地壳(陆地和海洋)厚薄不均匀;
熟鸡蛋蛋白结构一致,呈固态,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而熟鸡蛋的蛋黄呈固态。
P27 图1-20 煮熟的鸡蛋及其剖面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第1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图中X处为古登堡面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减慢
B
(1)左图中的地震波,M代表的是_______,N代
表的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a为______面,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面,地震波M经
过b界面时__________,地震波N速度__________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b面以上的物质状态为____态,以下的物质状态为_____态。
(3)三个圈层名称:A是_____,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4)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在________(填字母)层。
(5)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横波
纵波
莫霍
古登堡
地壳
地幔
地核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M波速慢,N波速快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
波速都明显加快
突然下降
完全消失
固
液
各类岩石
3.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分别为:
①+②是________;
④是___________;
①+②+③合称是________;
C是_________;
D是_________。
(2)D层的物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C层的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地幔
外核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地球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核
地幔
地壳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平均只有一个气体分子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一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大气圈
P27 图1-21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
地核
地幔
地壳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 圈
P27 图1-21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
地核
地幔
地壳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渗透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厚度约20千米。生物绝大部分集中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范围内。这一薄层处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接触带,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狭义的生物圈)。
生物圈
P27 图1-21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生物是其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4~5题。
4.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②圈层密度最大
C.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 D.③圈层厚度有8~18 km
5.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C
A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完成6~9题。
6.岩浆物质和火山灰只有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能喷发出来,岩石圈( )
A.是由岩石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属于地幔的一部分
C.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上部是软流层
7.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8.火山灰对地球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外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9.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外核 B.地壳 C.上地幔上部 D.上地幔顶部
C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