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7 实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解析版)
1.【2023广东真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探究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验证 MnO2的催化作用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2.【2023江苏扬州真题】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和O2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除去粗盐中的CaCl2 将粗盐用足量水溶解,过滤
C 测定溶液的pH 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溶液中,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制备O2 向装有少量MnO2的锥形瓶中慢慢加入稀H2O2溶液
3.【2023湖南株洲真题】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存放已久的少量氢氧化钠固体配成溶液,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固体没变质
B 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 木炭与二氧化氮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C 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再加入2mL乙醇,再振荡,溶液不分层 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D 从布料的毛边抽一根丝,用火点燃,无气味 布料是羊毛织物
4.【2023重庆A真题】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 混合加热观察否有红色物质生成
B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操作依次为称量、过滤、溶解和蒸发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过滤
D 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 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5.【2022陕西中考A】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A. A B. B C. C D. D
6.【2022山东泰安】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A B. B C. C D. D
7.【2022内蒙古赤峰】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验证水的组成
D.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8.【2022四川成都】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观察乳化现象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9.【2022江苏苏州中考】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10.【2022湖南娄底】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11.【2022广州中考】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检验氢气的纯度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氢气较纯
B 称量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 反应前后称量结果不同 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不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C 检验某混合气体的成分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
D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A. A B. B C. C D. D
12.【2021天津】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低 D.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13.【2021四川成都】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验证产物有水
14.【2021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 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很少、浮渣多,说明试管中的水是硬水
B. 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 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向下按易拉罐,溢出水越多,手受到的压力越大,说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D. 在材料、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匀速拉物体,物体越重,拉力越大,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15.【2023黑龙江龙东真题】结合如图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
(2)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
(3)水的作用_______。
(4)水的作用_______。
16.【2023黑龙江龙东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_______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
(3)C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17.【2022四川眉州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下图所示的实验搬上了舞台,震撼了师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
A.粉尘爆炸实验 B.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C.电解水 D.CO2与NaOH溶液反应
(1)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______,燃烧越剧烈。
(2)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______含量的不同。
(3)C实验中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4)D实验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止水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止水夹K。即可观察到水倒吸入烧瓶,变为红色,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2022四川成都】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若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_______收集(填收集方法)。
(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_______。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
(4)图3实验测得V(a):V(b)=1:2,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填序号)。
a.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b.氢气、氧气的密度 c.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
(5)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____
19.【2022贵州贵阳】完成下列实验并解决实际问题。
(1)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1所示实验,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则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图2,回答问题。
①若制取O2,请填写如表
制取气体 反应原理(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原理对应的制取装置(填字母) 检验该气体方法
O2
②若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
(3)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为燃料,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首次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火炬传递。水下火炬传递上演极富美感的“水火交融”景象,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你认为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20.【2021辽宁抚顺】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A 燃烧条件探究 B 量取水的体积
C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A实验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在其他操作和步骤均正确的情况下,B操作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C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21.【2021辽宁阜新】下图是进行有关化学实验的装置或操作。
(1)实验一:测定某河水样品的pH。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河水样品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比较,读出该样品的pH>7。
(2)实验二:探究灭火原理。烧杯①中蜡烛熄灭,烧杯②中蜡烛不熄灭,说明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实验三:探究活性炭性质。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然后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2.【2021湖南湘潭】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常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写出红磷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
(2)装置2中的活性炭有______性,可用于净化水;常用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装置3常用于实验室电解水,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此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4)装置4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弹簧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7 实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解析版)
1.【2023广东真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探究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验证 MnO2的催化作用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铁和硫酸铜、硝酸银均能发生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Fe> Ag,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后氢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第一支试管中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均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可验证MnO2的催化作用,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2.【2023江苏扬州真题】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和O2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除去粗盐中的CaCl2 将粗盐用足量水溶解,过滤
C 测定溶液的pH 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溶液中,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制备O2 向装有少量MnO2的锥形瓶中慢慢加入稀H2O2溶液
【答案】D
【解析】A、CO和O2都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CO和O2,故选项A错误;
B、氯化钙能溶于水,将粗盐用足量水溶解,过滤,不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故选项B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C错误;
D、向装有少量MnO2的锥形瓶中慢慢加入稀H2O2溶液,可以制备O2,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3.【2023湖南株洲真题】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存放已久的少量氢氧化钠固体配成溶液,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固体没变质
B 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 木炭与二氧化氮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C 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再加入2mL乙醇,再振荡,溶液不分层 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D 从布料的毛边抽一根丝,用火点燃,无气味 布料是羊毛织物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滴加稀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和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如果盐酸量太少,只与氢氧化钠反应,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不能得出结论,选项错误;
B、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将二氧化氮吸附,红棕色消失,不是与二氧化氮发生反应,选项错误;
C、向红墨水中加入乙醇,振荡,溶液不分层,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选项正确;
D、羊毛富含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若无气味,则布料不是羊毛织物,选项错误。
故选C。
4.【2023重庆A真题】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 混合加热观察否有红色物质生成
B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操作依次为称量、过滤、溶解和蒸发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过滤
D 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 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答案】D
【解析】A、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两者发生反应,但不能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选项错误;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操作依次为称量(称量粗盐质量)、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选项错误;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过滤除去沉淀, 但引入新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可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选项正确。
故选D。
5.【2022陕西中考A】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若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铁丝则不能燃烧,该选项解释合理;
B.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泥沙流入烧杯中,使滤液仍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无法完全消耗氧气,使测得结果偏小,而不是偏大,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会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钙反应,则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C。
6.【2022山东泰安】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中左侧试管中铁钉没有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右侧试管中铁钉没有与水接触不易生锈,故无法通过对比探究出铁生锈的条件;
B、在蜡烛的上方放置干冷的烧杯若烧杯中产生水雾,证明燃烧产生水,水由H、O组成,反应物中有氧气参与反应,氧气中含有O,则证明蜡烛一定含有H,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0.5g碘分别放入10ml的水与酒精中,两个实验中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其余的量都相同,则可以通过该实验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D、根据质量守恒可知,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需要128份质量的铜,则完全消耗完玻璃管中的氧气需要消耗大量的铜,则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设计不合理;
故选C。
7.【2022内蒙古赤峰】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验证水的组成
D.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答案】B
【解答】解:A、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正确。
B、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银都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最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该选项不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选项正确。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该选项正确。
故选:B。
8.【2022四川成都】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观察乳化现象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B
【解析】A、图中无乳化剂(如洗涤剂等),无法观察乳化现象。所以A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不会逸出。只要少滴稀盐酸不使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即可。所以B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C、铁片与铝粉与5%稀硫酸反应速率不同,但不能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还应控制铁、铝的形状相同。所以C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用红磷作反应物,用足量木炭生成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消耗的氧气体积,压强变化不明显。测定失败。所以D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B。
9.【2022江苏苏州中考】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答案】D
【解析】A、图中实验,温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根据熔化的快慢,可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0.【2022湖南娄底】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答案】C
【解答】解:A、实验中,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均不相同,无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做法错误;
B、冷水和热水的体积不同,无法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做法错误;
C、第一只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铁钉发生锈蚀,第二只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铁钉没有锈蚀,对比可知铁钉生锈时氧气参与反应,做法正确;
D、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无法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做法错误。
故选:C。
11.【2022广州中考】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检验氢气的纯度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氢气较纯
B 称量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 反应前后称量结果不同 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不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C 检验某混合气体的成分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
D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纯净,错误;
B、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没有密封气体跑出装置,所以反应前后称量结果不同,但是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产生或气体参加的反应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错误;
C、CO和氧化铜加热时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所以黑色固体变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溶液变浑浊,则气体中可能含有CO,正确;
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要验证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进行实验: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有水雾产生,证明产生了水,说明酒精中含有H;还要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注入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酒精中含有C;错误;
故选C。
12.【2021天津】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低 D.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答案】B
【解答】解:A、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无法确定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石灰水不具有吸水性,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2021四川成都】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验证产物有水
【答案】C
【解析】A、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实验中将蜡烛放入水中,若蜡烛浮在水面上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因此达到实验目的;
B、根据木条各部分被烧的颜色不同判断,温度高的部分,烧焦的程度深;反之,则浅;可达到实验目的;
C、蜡烛燃烧产生气体等,因此需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验证,错误;
D、将干冷烧杯照在燃着的蜡烛上面,烧杯壁上有水珠产生,说明产物有水,可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4.【2021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 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很少、浮渣多,说明试管中的水是硬水
B. 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 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向下按易拉罐,溢出水越多,手受到的压力越大,说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D. 在材料、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匀速拉物体,物体越重,拉力越大,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答案】B
【解析】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泡沫很少是硬水,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多,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将空易拉罐缓缓压入到装满水烧杯中的过程中,易拉罐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易拉罐受到的浮力增大,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木块与木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与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材料、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匀速拉物体,物体越重,拉力越大,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5.【2023黑龙江龙东真题】结合如图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
(2)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
(3)水的作用_______。
(4)水的作用_______。
【答案】(1)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2)搅拌,加速散热
(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4)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解析】(1)该操作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2)浓硫酸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是搅拌,加速散热,防止温度过高液体沸腾溅出。
(3)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产生高温熔融物,水可以吸热,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4)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热水可以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同时水可以隔绝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
16.【2023黑龙江龙东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_______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
(3)C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燃着的木条 (2)过滤 (3)不能 (4)偏大
(5)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解析】(1)A实验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氢气可以用点燃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产生氢气处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氧气处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
(2)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其主要作用是过滤;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可燃物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使水倒吸进入锥形瓶,要使氧气消耗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生成物就不能是气体,否则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几乎不变,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用木炭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如图为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若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5)E实验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所以小气球的作用是: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17.【2022四川眉州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下图所示的实验搬上了舞台,震撼了师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
A.粉尘爆炸实验 B.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C.电解水 D.CO2与NaOH溶液反应
(1)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______,燃烧越剧烈。
(2)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______含量的不同。
(3)C实验中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4)D实验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止水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止水夹K。即可观察到水倒吸入烧瓶,变为红色,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接触越充分(或接触面积越大)
(2)氧气(或O2)
(3)氢气(或H2)
(4)
【解析】(1)A实验是粉尘爆炸实验,对干面粉鼓气后,大量面粉颗粒与蜡烛火焰接触,燃烧后放出大量热,从而引发爆炸,是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2)B实现现象为左瓶中小木条比右瓶中小木条燃烧时间更长,能够说明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前者比后者高,故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
(3)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C实验中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8.【2022四川成都】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若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_______收集(填收集方法)。
(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_______。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
(4)图3实验测得V(a):V(b)=1:2,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填序号)。
a.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b.氢气、氧气的密度 c.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
(5)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____
【答案】(1);置换反应
(2)向下排空气法
(3)检验其纯度;氢元素和氧元素
(4)bc(或cb)
(5)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解析】(1)图1实验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检验其纯度,以防氢气不纯,点燃发生爆炸;氢气是由氢元素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4)图3实验测得V(a):V(b)=1:2,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氢气、氧气的密度以及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故选:bc;
(5)如图4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19.【2022贵州贵阳】完成下列实验并解决实际问题。
(1)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1所示实验,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则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图2,回答问题。
①若制取O2,请填写如表
制取气体 反应原理(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原理对应的制取装置(填字母) 检验该气体方法
O2
②若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
(3)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为燃料,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首次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火炬传递。水下火炬传递上演极富美感的“水火交融”景象,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你认为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答案】(1)与氧气接触。
(2)①2KClO32KCl+3O2↑;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②CaCO3+2HCl═CaCl2+H2O+CO2↑;B。
(3)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水下温度低,如何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等。
【解答】解:(1)甲中白磷不燃烧( )与氧气隔绝,乙中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则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
(2)①
制取气体 反应原理(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原理对应的制取装置(填字母) 检验该气体方法
O2 2KClO32KCl+3O2↑ A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②若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制取装置可选用B。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
(3)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水下温度低,如何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等。
故答案为: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水下温度低,如何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等。
20.【2021辽宁抚顺】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A 燃烧条件探究 B 量取水的体积
C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A实验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在其他操作和步骤均正确的情况下,B操作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C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2) 偏大(3)不能;小于
【解析】(1) A实验中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了、都在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B操作是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减小,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3)蜡烛燃烧有氧气参加,同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没有密封,所以C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包含了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
21.【2021辽宁阜新】下图是进行有关化学实验的装置或操作。
(1)实验一:测定某河水样品的pH。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河水样品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比较,读出该样品的pH>7。
(2)实验二:探究灭火原理。烧杯①中蜡烛熄灭,烧杯②中蜡烛不熄灭,说明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实验三:探究活性炭性质。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然后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 ①. 标准比色卡 ②. 隔绝空气(或氧气或O2) ③. 红棕色褪去(或消失) ④. 漏斗中液面上升
【解析】(1)测定某河水样品的pH,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河水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故填:标准比色卡;
(2)烧杯①中烧杯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后,蜡烛熄灭,烧杯②中蜡烛能接触到氧气,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或氧气)可以灭火,故填:隔绝空气(或氧气或O2);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褪去(或消失),活性炭吸附NO2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少,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漏斗中液面上升,故填:红棕色褪去(或消失);漏斗中液面上升。
22.【2021湖南湘潭】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常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写出红磷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
(2)装置2中的活性炭有______性,可用于净化水;常用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装置3常用于实验室电解水,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此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4)装置4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弹簧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①. ②. 吸附 ③. 肥皂水 ④. 煮沸 ⑤. 氧气 ⑥. 氢元素和氧元素 ⑦. 水倒吸入烧瓶,变为红色 ⑧.
【解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2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水;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故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关闭弹簧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实验现象:水倒吸入烧瓶,碳酸钠显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形成红色喷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