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风成地貌.pptx(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风成地貌.pptx(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3 15: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LANDFORM OF EOLIAN LAND
湘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
风力作用让地面受到破坏,形成风蚀地貌
风挟带沙粒因风速降低在地面沉积,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01
风蚀地貌
磨蚀作用: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
风蚀作用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磨蚀作用和吹蚀作用。
1.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称为风蚀柱。
P49 2-23 风蚀柱
2.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称为风蚀蘑菇。
P49 2-21 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为何上部宽大、下部狭小?
风力侵蚀程度不同:
接近地表的气流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加上岩性的差异,蘑菇石更易形成。
3.风蚀壁龛(石窝)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称为石窝,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干旱区昼夜温差较大,岩石表面在物理、化学风化的频繁作用下,呈片状剥落,形成很多浅小的凹坑。此后,风沙就从凹坑向里钻磨、旋转,不断地磨蚀凹坑的内壁,形成口小坑大的石窝。
P49 2-22 风蚀壁龛
4.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以后,形成宽广而轮廓不太明显的风蚀洼地。
5.雅丹地貌
“雅丹” 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一种垄槽相间的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走向与主风向一致。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P50 2-24 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形成示意
练习
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
1.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2.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A.植被茂盛 B.草原广阔
C.湿润多雨 D.干燥少雨
A
D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
3.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4.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D
C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是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1.说明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盆地边缘有雪山,冰雪融化后河水带来的沙石在盆地边缘堆积;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侵蚀地表带走细颗粒物质,留下粗大砾石覆盖形成戈壁。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是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2.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盆地中还可能出现的风蚀地貌。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
柴达木盆地乌素特雅丹,因垄间部分洼地被附近上涨的湖水淹没而成。
水上雅丹
02
风积地貌
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
探究
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减小。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山脉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分选性)。
P48 图2-20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粗细分带
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受
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干扰,
形成类似沙漠的景观,称为沙地。
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
沙 丘: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是风积地貌的主要呈现形式。沙丘形态多种多样,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
迎风坡
背风坡
迎风坡
风向
风向
P51 图2-26 新月形沙丘示意
活动
沙丘的形态与风向密切相关。以新月形沙丘为例,描述沙丘的形态特点,并说明在野外怎样利用沙丘形态来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
新月形沙丘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
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
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迎风坡
背风坡
迎风坡
背风坡
吹蚀
堆积
风力风向:风力决定着沙丘的移动速度,风向决定着沙丘移动方向。
地表形态:地表起伏大,山岭会成为风沙流运行的障碍,易在其迎风侧大量堆积沙子,形成巨大的沙丘。
沙源: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着沙丘发育的规模。地表沙粒较少,则发育的沙丘较低矮。
植被:灌丛植物可以阻挡风沙,随着风速减缓,将沙粒固定在其根部,形成沙丘。
沙丘的形成条件
受风力风向、地表形态、沙源及植被等条件影响
活动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读图,描述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环境特点,并分析其为何多出现在绿洲边缘。
P52 2-28 灌丛沙丘
灌丛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着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
绿洲的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生长,故灌丛沙丘多位于绿洲边缘,呈带状分布。
绿洲边缘或草地中出现灌丛沙丘,表明这些地方发生了土地退化。
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固定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固定沙丘
风向
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流动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
流动沙丘
风向
新月形沙丘链
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大多平行,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在我国季风气候区有时新月形沙丘链前后互接,因为冬季西北风盛行,夏季东南季风亦能达到,沙丘前后往返移动,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丘链。
沙垄
沙垄又称纵向沙丘,呈垄岗状,高度一般仅数米,长度从数百米至数千米。
成因较多:①新月形沙丘演变而成。新月形沙丘形成后,在两种呈锐角相交的风向作用下,其中受主风向作用的一翼前伸,受次风向作用的另一翼萎缩,最后形成鱼钩状的纵向沙丘;
②由灌丛沙丘发展而成。灌丛沙丘形成后,两个以上的沙丘顺主风向延伸并相互连接时,则成为纵向沙丘;
③由地形控制而成。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一些山口,风力作用特别强,可形成顺风向延伸的纵向沙丘。
格状沙丘
格状沙丘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由主导风作用形成沙丘链,次要风造成沙丘链之间的低沙埂,两者多呈直角相交,中间有较深的洼地(沙窝)。如腾格里沙漠东南部,这里盛行西北风,形成新月形沙丘链,而主风在贺兰山前受阻转为东北风,在沙丘链之间形成短小的沙埂,共同组成格状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又称星状沙丘,是具有明显棱面的高大沙丘,高度达100米以上,每个沙丘有3-4个棱面,最多可达5-6个棱面。每个棱面常代表一种风向,因为受地形阻挡,气流发生变化,各个方向的风力都相差不大,一般分布在靠近山地的迎风坡附近和地面略有起伏的地区(如丘陵和台地)。
练习
读下面某风力沉积地貌示意图,回答5-7题。
5.上图中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图是
A.a B.b C.c D.d
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风力作用主要来自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若想营造灌木林带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带一般应在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D
A
风消土沉
风弱沙积
风强岩蚀
活动
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
决口扇。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
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
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豫东地区
就分布着这样的大面积沙地和沙丘。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议一议,豫东地区大面积的沙地和沙丘是怎么形成的?
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于地表,遇风力吹扬后,在附近沉积形成的。
决口处坡度减缓,流速减弱,泥沙快速沉积形成的扇状流水沉积地貌
风成地貌不仅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活动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如下图)。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河谷宽阔,谷深壁陡,河道弯曲,大致呈东西走向,分布有沙洲、河漫滩。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成地貌
丹娘沙丘位置示意
丹娘沙丘景观
活动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如下图)。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沙源地为附近的沙洲和河漫滩。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该地区植被稀少,且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沙源充足;大风经过宽阔江面,受阻挡较少,易起沙;大风携带沙粒遇到周围山地阻挡,风速减缓,沙粒沉降,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丹娘沙丘位置示意
丹娘沙丘景观
活动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如下图)。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沙丘应该位于沙源地的下风向,由此推测该地主导风向为偏东风。
丹娘沙丘位置示意
丹娘沙丘景观
“天漠”总体面积较小,一般多出现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比如水光盈盈的江河、湖海边,正是与周围环境的强烈反差,所以被人们冠上“天漠”、“飞来的沙漠”等称号。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沙丘
8.形成黄土高原深厚黄土层和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且水位季节变化大。美丽的沙丘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下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完成9-12题。
9.丹娘沙丘所处河段的地貌为
A.高原宽谷 B.V形谷 C.冲积平原 D.三角洲
10.江心沙洲和丹娘沙丘的成因分别是
A.冰川侵蚀 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流水堆积
C.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D.风力堆积 海岸侵蚀
11.丹娘沙丘的规模在冬季扩大,夏季反之。该变化中
季节交替对沙源的作用表现为
①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裹挟而来的沙石增加
②夏季降水多,上涨河水淹没并冲刷沙丘底部
③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使水中泥沙大量沉积
④冬季降水少,沙洲河滩出露河沙遇强风吹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C
D
C
A. B.
C. D.
12.丹娘沙丘是著名的爬升沙丘,能正确示意丹娘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C
03
风沙活动的
危害与防治
危害: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引发次生灾害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1)设置障蔽或_________,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2)可采取草方格、_______、高立式沙障、_______ 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石方格
防护林带
风沙防治措施
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
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使用寿命有限,每隔3-5年重新铺设。
P52 图2-29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草方格
石方格
石方格是指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很多地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而石方格使用石料,有利于就地取材,与草方格相比,既能削减风力,减少风沙残害,又因石料抗侵蚀风化较好,可以延长使用时间;但涵养水源能力弱,不能改善土壤性质。
高立式沙障
高立式沙障是以阻沙栅栏的形式设置的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常见于沙漠、荒漠中铁路两侧的防沙场所,拥有防风固沙、保护铁路的作用。
P53 图2-30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两厢的防护林带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石油公路,需要经过400多千米的流沙区,该公路两厢的防护林带,宽度为30-50米,栽种梭梭、沙拐枣、红柳等耐旱树种,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迄今长势良好,固沙和阻沙效果明显。
2006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据调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200余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沙源丰富的路段。这些路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害。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风沙作用于路基时,会产生路基风蚀;路基本身又是风沙前进的障碍物,可以导致风速降低,在线路上形成漩涡,致使沙粒无法前进,而在路基附近堆积,掩埋铁路线路;风沙还会吹翻运行的火车,降低能见度,损坏通信设备,危及铁路运输安全。
1.说出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2006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据调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200余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沙源丰富的路段。这些路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害。
2.议一议,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各主要起什么作用?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石方格沙障使原本较为平缓的沙面增加了微地形起伏,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近地面风力,近地面的输沙量会相应减少;
高立式沙障是以阻沙栅栏的形式设置的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其中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人们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的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回答13-14题。
13.图示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全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壳运动,地势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14.为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练习
A
D
15.下图为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判断以上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A、B主要是因___________形成的;C主要是因___________形成的。
(3)图A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大河________地区,B图所示地貌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物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图B所表示的地貌通常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图C所表示的地貌是________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
三角洲
冲积扇
沙丘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入海口
越来越小
山前(出山口)
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