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尴尬(gān gà) 木屐(jī) 玉簪花(zān)
B.系上(jì) 斑蝥(máo) 缠络(luò) 攒成(zǎn)
C.桑椹(shèn) 臃肿(yōng) 花圃(pǔ) 掸子(dǎn)
D.菜畦(qí) 倜傥(tì tǎng) 拗过去(ǎo) 弥漫(mí)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声字字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析】【分析】C.“攒”读cuán。
【点评】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风景优美,几座幽静的小屋隐藏在竹林深处,是个休闲的好去处,可来此高枕而卧。
B.春节前,超市里人声鼎沸,购买年货的人很多。
C.这荒园人迹罕至,但却是野花野草和各种鸟雀的天堂。
D.你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你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总而言之,那时你已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
【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项,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不合语境。
B项,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使用正确。
C项,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形容地处偏僻。使用正确。
D项,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总之。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疫情期间,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C.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人作品的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重复啰嗦;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A:重复啰嗦。“将近”和“左右”删除一个;
B:“习惯”与“增强”不能搭配。应改为: 群众防控意识大幅增强,卫生习惯养成。
C:两面对一面,删除“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肖像描写)
B.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语言描写)
C.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动作描写)
D.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场绳……(动作描写)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子描写的是百草园中的景物,属于景物描写;
故答案为: C。
【点评】描写方法分类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5.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本书在叙事、议论中常插人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就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十分有趣。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C 《阿长与(山海经〉》中没有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插入这个故事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以应对题目选项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酿泉
苏沧桑
①冬至后小寒前的一个清晨,明强带着我从楚门镇出发进山谷,沿山路盘旋而上。那个小小的酿酒坊,就窝在山坳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
②做酒人在木蒸桶底部摊上一块白纱布,倒入浸好的糯米,盖上竹斗笠,打开一大早就开烧的锅炉,蒸汽从木蒸桶下汹涌而上,将糯米“炊”熟,黏度恰到好处。炊饭,拉开了山里村冬酿的序幕。
③酿酒坊的老师傅伊海说,要雪白的糯米,一粒坏米都不要。
④酿酒坊的总管灵江点点头,对,雪白的糯米,宁可贵点。
⑤泉水在一道斜坡下面,一眼泉亘古不断,冬酿用的就是这眼泉。
⑥伊海、灵江、全于等七个做酒汉子,在热气蒸腾里默默配合着,最大的七十岁,最小的四十九岁。灵江将铁锹斜插进糯米饭里,用力抬起,翻倒进大木桶里。铁锹收回,在一旁的小水桶里蜻蜓点水般地浸一下,以免糯米太黏,接着又插进糯米饭里。如此反复,使的是巧劲,从六点到十一点,一刻不停。全于用小水桶舀起泉水,淋在糯米饭上,要五桶半冷水,然后舀起温水再淋四遍。他个子高,拎起水桶看着挺省力,但喧嚣的蒸汽声里,还是能听见他气喘吁吁。
⑦米好水好,还要手艺好。最要紧的是拌曲。
⑧永青伸出粗壮的手臂,将酒母撒到糯米饭上,然后一把一把将糯米饭搂近自己,用手掌连同手腕不停翻炒、抖洒,将结团的饭团揉松。接着,他将糯米饭从缸底沿着缸身搭好,用竹刷子刷平,湿漉漉的糯米饭服服帖帖。然后,他在缸底掏出一个小碗大的窝,轻轻盖上稻草盖子。
⑨月亮挂在大樟树上,小屋通往酿酒坊的斜坡上,走来酿酒坊唯一的守夜人,六十九岁的伊海。他走进酿酒坊,蹲下身子,将耳朵贴近发酵缸,一个缸一个缸地听,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醪①液的发酵声,是那种“节节声”,像初春小雨打在树叶上,很细很急。如果缸料厚了,温度高了,“节节声”便变得波涛汹涌,他就赶紧打开稻草盖子,耙几下,把气排出去。发酵期间的搅拌冷却,俗称“开耙”,是整个酿酒工艺中的关键。一共二十几个缸,耙个把钟头,然后回小屋睡一会儿。有时,醪液泛出酒缸,都来不及舀,他就得每一个钟头都爬起来照看。等酒缸里“潜实”了,他的心才安稳,这时天也亮了。
⑩不做酒时,伊海种花。 他将一个个废酒坛叠在一起,下面拉个洞,满上土,从山里挖点野花,问农家讨点花技,或从家里找点花籽。家里有一棵龙柏,是他从山里挖来的,种了十五年,一有空,他就修修剪剪,楚门镇来人想买,他不卖。
糯米完成发酵后,抽灌到巨型酿罐里。三四十天后,先是变成豆青色,再变成琥珀色,变成金黄色则最好。
一日清晨,一只装清酒的井,泛着微微寒光,蓬勃的香气穿透寒意沁人肺腑。伊海捻着酒舀三米长的铁丝长柄,将酒舀伸进埋在地下的酒井里,这是一舀新酒。
老章是这七个汉子的老板,但他却时常羡慕这帮老哥们,又恨他们啥都不着急。老章现在做物流了,但放不下酿酒坊,有时会陪明强过来看看。他俩联手把家乡山里村打造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世外桃源。山民们得了实惠,常常念叨他们。老章想在镇上开个卖酒的店,把山里村的好酒和好山水分享给更多的人。
做酒的汉子们不关心卖酒的事,只管老老实实把酒做好。
老章走,上斜坡,踏过大樟树覆在地上的影子,听见了汉子们喧腾的笑声,正在老去的他们,快活得却像一群少年。
老章想,日子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醪(láo):未滤出渣子的酒;浊酒。
6.结合本文内容,补全酿酒的工艺流程。
浸米→ →人桶→ →发酵(开耙)→ →人井
7.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为第 段加点词“蓬勃"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⑵结合本文 ~ 段,说说老章是一个怎样的人。
8.做酒的汉子们是如何“老老实实把酒做好”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⑩段,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有人认为,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①段在各自的文章中无关紧要,都可以删除。你不赞同这种观
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链接材料: 。
本文第⑩段: 。
【答案】6.炊饭;拌曲;抽灌
7.⑴蓬勃”一词,赋予了酒以生命力,生动地写出了酒香的浓厚和香气四溢的穿透力。
⑵老章是一个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会做生意,富了不忘乡邻,乐于分享的人,是一个向往真实而又充实生活的人。
8.选雪白的上好糯米,不用坏米;用泉水来酿酒;重视每一道工序,淋饭,时用时长且烦琐,“开耙”时频繁照看酒缸等;配合默契,各司其职。
9.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更能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酿酒发酵时伊海的所作所为,使文章前后贯通;通过写伊海的诗意生活,丰富了人物形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对造好酒的追求,加深了酒的文化底蕴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理清层次,注意对文章内容:酿酒工序的梳理,解答时要注意对关键语的提取,结合语句概括内容,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短。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要注意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相关的事件进行归纳概括。
(3)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对文段和链接内容的理解,注意理解文段与全文主旨之间的联系,阐述时注意阐述清楚文段内容和主旨的联系。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从第 ② 段内容可概括出第一二步:浸米、炊饭;从第 ⑥ 段“ 灵江将铁锹斜插进糯米饭里,用力抬起,翻倒进大木桶里”概括出第三步:入桶;从第 ⑦⑧段的内容可概括第四步:拌曲;从第⑨ 段可概括出第五步:开耙;从第 段可概括出第六步: 抽灌 ;从第 段可概括出第七步:入井。
7.⑴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蓬勃:繁荣、旺盛。句中用来形容“香气”,运用的是拟人手法,赋予了酒以生命力,生动地写出了酒香的浓厚,穿透力强。
⑵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第 段语句中可以概括出:是一个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会做生意,富了不忘乡邻,乐于分享的人,是一个向往真实而又充实生活的人。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从第 ③ 段“ 酿酒坊的老师傅伊海说,要雪白的糯米,一粒坏米都不要。 ”可找到答案要点: 选用雪白的糯米,不要坏米;从第⑤段“泉水在一道斜坡下面,一眼泉亘古不断,冬酿用的就是这眼泉。”可找到答案要点:用泉水来酿酒;从第⑥段“伊海、灵江、全于等七个做酒汉子,在热气蒸腾里默默配合着”可找到答案要点:配合默契,各司其职;从⑦段“米好水好,还要手艺好,最要紧的是拌曲” 可 找到答案要点:技艺高超 ;从第 段“一个缸一个缸地听,.........他的心才安稳,这时天也亮了”可概括答案要点:重视工序,不辞辛劳。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链接材料讲述的是美女蛇的神话故事,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更符合儿童探奇猎险的心理,也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所以不能删除;本文第 ⑩ 段“ 不做酒时,伊海种花 ”一方面连接了上文伊海酿酒的生活,另一方面写出伊海把生活过出了诗意和美感,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旨上来说,伊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对造好酒的追求,加深了文章的主旨,所以也不能删除。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思,在百草园
刘宗棠
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②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为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③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儿,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是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⑤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因生命结束而消逝,反而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
⑦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踏着早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儿振兴起来,高高地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⑧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⑨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
(1)第②段描写的百草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对后文描写百草园中的草起什么作用?
(2)第③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第⑧段中“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请说说这两句话的含意。
(5)本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百草园的景物,由于表达的目的不同,描写重点也不同。本文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详写这些?
【答案】(1)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描写了草生长的环境,对草起到烘托的作用。
(2)承上启下(或“过渡”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3)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颂之情。
(4)“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
(5)本文详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因为本文是借缅怀鲁迅先生,抒发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情怀,而草的精神,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自强、自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自然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①细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即可概括出百草园的景物特征是: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
②写小草的艰苦生长环境是用来烘托草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
(2)本题考查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句子或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是承上启下、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等。第6段承接上文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开启下文对作者对草的讴歌,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细读课文可知:百草园象征希望与力量的源泉,作者旨在赞美百草园里的小草,以草喻人,要人有草一样的品质: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革命前辈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作者不仅赞扬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颂之情;
(4)“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此中的“阳光和雨露”象征着祖国美好的现在,所以,第一层含义是: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第二层含义是: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尽事业!
(5)本文详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因为本文是借缅怀鲁迅先生,抒发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情怀,而草的精神,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自强自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这样的描写随处可见,比如“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这是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又比如“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这里最明显,直接将小草与鲁迅先生放到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二者融合在了一起,显示出对未来的自信,对中华民族的自信。
故答案为:⑴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描写了草生长的环境,对草起到烘托的作用;
⑵承上启下(或“过渡”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⑶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颂之情;
⑷“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
⑸本文详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因为本文是借缅怀鲁迅先生,抒发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情怀,而草的精神,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自强、自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
【点评】⑴散文阅读分析关键是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先阅读全文然后筛选关键信息,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
⑵指出画线语句或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题技巧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回答此类问题时,要对事件进行简要概括,并体会人物的情感,可关注涉及人物情感的关键词;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理解句子含义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和全文内容分析其内在含义;
⑸本文考查了散文的写法,内容多的为详写,字数少的为略写,结合语段详写了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 。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三、综合题
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设置完成任务。
1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劝说?请写出来。
12.“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乱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超过15个字)
13. 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
【答案】11.示例: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12.示例:留下文明,带走印痕。
13.示例: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着“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伏在古树下的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知识点】创新题型;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提取题干的关键词“乱丢垃圾”、 “劝说” 。其次,注意礼貌用语,语句通顺即可。第三,结合实际情况,有理有据。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的运用、表达的能力。首先,明确活动主题 。如本题的主题是“不要乱涂乱刻”,那么标语就应该围绕主题来写。其次,语言简洁明了。最后,适当运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艺术性,使人印象深刻。
(3)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解说词,首先,要有称呼和问候。其次,结合景点或者景物的特点描述即可。
11.此题是开放性的题目,任务是劝说,注意礼貌用语,语句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12.宣传标语要求简洁凝练,表明主题,使人印象深刻即可。
故答案为: 留下文明,带走印痕 。
1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要求 写导游解说词,此类题目比较灵活,注意礼貌用语,语句通顺,介绍清楚即可。
故答案为: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着“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伏在古树下的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14.本课写捕鸟连续使用了九个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在写作中,学会正确地使用动词,能将某一动作过程描摹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读起来感同身受。请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他弯着腰,手不停地前后左右拍着篮球,两眼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破了两道防线,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到筐内。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
此类题目,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自己熟悉的片段加以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 他弯着腰,手不停地前后左右拍着篮球,两眼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破了两道防线,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到筐内。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 运用、表达的能力。首先,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如:正确地使用动词 。其次, 立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合理运用修辞和动词即可。
15.百草园的景色很美,想必你的家乡景色也一定很美,请用你的慧眼看家乡美景,用你的妙笔写家乡美景,可自选角度,200字左右。
【答案】家乡的冬天非常美丽。每当秋天离去,阵阵的高山寒流便化作皑皑白雪,天女散花般地撒向辽阔的大地,座座山岭银装素裹,片片树林雪压枝头,这时你会真正体会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当红日升起的时候,这银白色的世界显得更加晶莹耀眼,寒雾缭绕,恰似白纱帷幔,又如袅袅炊烟。大地雪花纷飞,映入眼帘的只是无瑕的白,仿佛这是一个白玉雕成的世界。快乐的孩子们滚起了雪球,堆起了可爱的雪人,驾起冰车飞奔在平坦的冰面上。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景物描写买的小写作。写作时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
故答案为:家乡的冬天非常美丽。每当秋天离去,阵阵的高山寒流便化作皑皑白雪,天女散花般地撒向辽阔的大地,座座山岭银装素裹,片片树林雪压枝头,这时你会真正体会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当红日升起的时候,这银白色的世界显得更加晶莹耀眼,寒雾缭绕,恰似白纱帷幔,又如袅袅炊烟。大地雪花纷飞,映入眼帘的只是无瑕的白,仿佛这是一个白玉雕成的世界。快乐的孩子们滚起了雪球,堆起了可爱的雪人,驾起冰车飞奔在平坦的冰面上。
【点评】这是一篇小作文。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同时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尴尬(gān gà) 木屐(jī) 玉簪花(zān)
B.系上(jì) 斑蝥(máo) 缠络(luò) 攒成(zǎn)
C.桑椹(shèn) 臃肿(yōng) 花圃(pǔ) 掸子(dǎn)
D.菜畦(qí) 倜傥(tì tǎng) 拗过去(ǎo) 弥漫(mí)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风景优美,几座幽静的小屋隐藏在竹林深处,是个休闲的好去处,可来此高枕而卧。
B.春节前,超市里人声鼎沸,购买年货的人很多。
C.这荒园人迹罕至,但却是野花野草和各种鸟雀的天堂。
D.你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你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总而言之,那时你已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疫情期间,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C.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人作品的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4.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肖像描写)
B.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语言描写)
C.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动作描写)
D.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场绳……(动作描写)
5.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本书在叙事、议论中常插人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就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十分有趣。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酿泉
苏沧桑
①冬至后小寒前的一个清晨,明强带着我从楚门镇出发进山谷,沿山路盘旋而上。那个小小的酿酒坊,就窝在山坳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
②做酒人在木蒸桶底部摊上一块白纱布,倒入浸好的糯米,盖上竹斗笠,打开一大早就开烧的锅炉,蒸汽从木蒸桶下汹涌而上,将糯米“炊”熟,黏度恰到好处。炊饭,拉开了山里村冬酿的序幕。
③酿酒坊的老师傅伊海说,要雪白的糯米,一粒坏米都不要。
④酿酒坊的总管灵江点点头,对,雪白的糯米,宁可贵点。
⑤泉水在一道斜坡下面,一眼泉亘古不断,冬酿用的就是这眼泉。
⑥伊海、灵江、全于等七个做酒汉子,在热气蒸腾里默默配合着,最大的七十岁,最小的四十九岁。灵江将铁锹斜插进糯米饭里,用力抬起,翻倒进大木桶里。铁锹收回,在一旁的小水桶里蜻蜓点水般地浸一下,以免糯米太黏,接着又插进糯米饭里。如此反复,使的是巧劲,从六点到十一点,一刻不停。全于用小水桶舀起泉水,淋在糯米饭上,要五桶半冷水,然后舀起温水再淋四遍。他个子高,拎起水桶看着挺省力,但喧嚣的蒸汽声里,还是能听见他气喘吁吁。
⑦米好水好,还要手艺好。最要紧的是拌曲。
⑧永青伸出粗壮的手臂,将酒母撒到糯米饭上,然后一把一把将糯米饭搂近自己,用手掌连同手腕不停翻炒、抖洒,将结团的饭团揉松。接着,他将糯米饭从缸底沿着缸身搭好,用竹刷子刷平,湿漉漉的糯米饭服服帖帖。然后,他在缸底掏出一个小碗大的窝,轻轻盖上稻草盖子。
⑨月亮挂在大樟树上,小屋通往酿酒坊的斜坡上,走来酿酒坊唯一的守夜人,六十九岁的伊海。他走进酿酒坊,蹲下身子,将耳朵贴近发酵缸,一个缸一个缸地听,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醪①液的发酵声,是那种“节节声”,像初春小雨打在树叶上,很细很急。如果缸料厚了,温度高了,“节节声”便变得波涛汹涌,他就赶紧打开稻草盖子,耙几下,把气排出去。发酵期间的搅拌冷却,俗称“开耙”,是整个酿酒工艺中的关键。一共二十几个缸,耙个把钟头,然后回小屋睡一会儿。有时,醪液泛出酒缸,都来不及舀,他就得每一个钟头都爬起来照看。等酒缸里“潜实”了,他的心才安稳,这时天也亮了。
⑩不做酒时,伊海种花。 他将一个个废酒坛叠在一起,下面拉个洞,满上土,从山里挖点野花,问农家讨点花技,或从家里找点花籽。家里有一棵龙柏,是他从山里挖来的,种了十五年,一有空,他就修修剪剪,楚门镇来人想买,他不卖。
糯米完成发酵后,抽灌到巨型酿罐里。三四十天后,先是变成豆青色,再变成琥珀色,变成金黄色则最好。
一日清晨,一只装清酒的井,泛着微微寒光,蓬勃的香气穿透寒意沁人肺腑。伊海捻着酒舀三米长的铁丝长柄,将酒舀伸进埋在地下的酒井里,这是一舀新酒。
老章是这七个汉子的老板,但他却时常羡慕这帮老哥们,又恨他们啥都不着急。老章现在做物流了,但放不下酿酒坊,有时会陪明强过来看看。他俩联手把家乡山里村打造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世外桃源。山民们得了实惠,常常念叨他们。老章想在镇上开个卖酒的店,把山里村的好酒和好山水分享给更多的人。
做酒的汉子们不关心卖酒的事,只管老老实实把酒做好。
老章走,上斜坡,踏过大樟树覆在地上的影子,听见了汉子们喧腾的笑声,正在老去的他们,快活得却像一群少年。
老章想,日子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醪(láo):未滤出渣子的酒;浊酒。
6.结合本文内容,补全酿酒的工艺流程。
浸米→ →人桶→ →发酵(开耙)→ →人井
7.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为第 段加点词“蓬勃"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⑵结合本文 ~ 段,说说老章是一个怎样的人。
8.做酒的汉子们是如何“老老实实把酒做好”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⑩段,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有人认为,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①段在各自的文章中无关紧要,都可以删除。你不赞同这种观
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链接材料: 。
本文第⑩段: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思,在百草园
刘宗棠
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②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为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③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儿,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是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⑤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因生命结束而消逝,反而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
⑦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踏着早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儿振兴起来,高高地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⑧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⑨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
(1)第②段描写的百草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对后文描写百草园中的草起什么作用?
(2)第③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第⑧段中“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请说说这两句话的含意。
(5)本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百草园的景物,由于表达的目的不同,描写重点也不同。本文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详写这些?
三、综合题
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设置完成任务。
1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劝说?请写出来。
12.“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乱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超过15个字)
13. 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
14.本课写捕鸟连续使用了九个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在写作中,学会正确地使用动词,能将某一动作过程描摹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读起来感同身受。请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15.百草园的景色很美,想必你的家乡景色也一定很美,请用你的慧眼看家乡美景,用你的妙笔写家乡美景,可自选角度,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声字字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析】【分析】C.“攒”读cuán。
【点评】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2.【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项,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不合语境。
B项,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使用正确。
C项,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形容地处偏僻。使用正确。
D项,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总之。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重复啰嗦;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A:重复啰嗦。“将近”和“左右”删除一个;
B:“习惯”与“增强”不能搭配。应改为: 群众防控意识大幅增强,卫生习惯养成。
C:两面对一面,删除“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子描写的是百草园中的景物,属于景物描写;
故答案为: C。
【点评】描写方法分类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5.【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C 《阿长与(山海经〉》中没有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插入这个故事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以应对题目选项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答案】6.炊饭;拌曲;抽灌
7.⑴蓬勃”一词,赋予了酒以生命力,生动地写出了酒香的浓厚和香气四溢的穿透力。
⑵老章是一个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会做生意,富了不忘乡邻,乐于分享的人,是一个向往真实而又充实生活的人。
8.选雪白的上好糯米,不用坏米;用泉水来酿酒;重视每一道工序,淋饭,时用时长且烦琐,“开耙”时频繁照看酒缸等;配合默契,各司其职。
9.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更能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酿酒发酵时伊海的所作所为,使文章前后贯通;通过写伊海的诗意生活,丰富了人物形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对造好酒的追求,加深了酒的文化底蕴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理清层次,注意对文章内容:酿酒工序的梳理,解答时要注意对关键语的提取,结合语句概括内容,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短。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要注意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相关的事件进行归纳概括。
(3)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对文段和链接内容的理解,注意理解文段与全文主旨之间的联系,阐述时注意阐述清楚文段内容和主旨的联系。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从第 ② 段内容可概括出第一二步:浸米、炊饭;从第 ⑥ 段“ 灵江将铁锹斜插进糯米饭里,用力抬起,翻倒进大木桶里”概括出第三步:入桶;从第 ⑦⑧段的内容可概括第四步:拌曲;从第⑨ 段可概括出第五步:开耙;从第 段可概括出第六步: 抽灌 ;从第 段可概括出第七步:入井。
7.⑴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蓬勃:繁荣、旺盛。句中用来形容“香气”,运用的是拟人手法,赋予了酒以生命力,生动地写出了酒香的浓厚,穿透力强。
⑵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第 段语句中可以概括出:是一个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会做生意,富了不忘乡邻,乐于分享的人,是一个向往真实而又充实生活的人。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从第 ③ 段“ 酿酒坊的老师傅伊海说,要雪白的糯米,一粒坏米都不要。 ”可找到答案要点: 选用雪白的糯米,不要坏米;从第⑤段“泉水在一道斜坡下面,一眼泉亘古不断,冬酿用的就是这眼泉。”可找到答案要点:用泉水来酿酒;从第⑥段“伊海、灵江、全于等七个做酒汉子,在热气蒸腾里默默配合着”可找到答案要点:配合默契,各司其职;从⑦段“米好水好,还要手艺好,最要紧的是拌曲” 可 找到答案要点:技艺高超 ;从第 段“一个缸一个缸地听,.........他的心才安稳,这时天也亮了”可概括答案要点:重视工序,不辞辛劳。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链接材料讲述的是美女蛇的神话故事,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更符合儿童探奇猎险的心理,也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所以不能删除;本文第 ⑩ 段“ 不做酒时,伊海种花 ”一方面连接了上文伊海酿酒的生活,另一方面写出伊海把生活过出了诗意和美感,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旨上来说,伊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对造好酒的追求,加深了文章的主旨,所以也不能删除。
10.【答案】(1)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描写了草生长的环境,对草起到烘托的作用。
(2)承上启下(或“过渡”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3)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颂之情。
(4)“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
(5)本文详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因为本文是借缅怀鲁迅先生,抒发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情怀,而草的精神,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自强、自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自然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①细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即可概括出百草园的景物特征是: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
②写小草的艰苦生长环境是用来烘托草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
(2)本题考查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句子或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是承上启下、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等。第6段承接上文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开启下文对作者对草的讴歌,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细读课文可知:百草园象征希望与力量的源泉,作者旨在赞美百草园里的小草,以草喻人,要人有草一样的品质: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革命前辈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作者不仅赞扬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颂之情;
(4)“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此中的“阳光和雨露”象征着祖国美好的现在,所以,第一层含义是: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第二层含义是: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尽事业!
(5)本文详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因为本文是借缅怀鲁迅先生,抒发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情怀,而草的精神,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自强自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这样的描写随处可见,比如“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这是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又比如“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这里最明显,直接将小草与鲁迅先生放到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二者融合在了一起,显示出对未来的自信,对中华民族的自信。
故答案为:⑴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描写了草生长的环境,对草起到烘托的作用;
⑵承上启下(或“过渡”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⑶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颂之情;
⑷“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
⑸本文详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因为本文是借缅怀鲁迅先生,抒发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情怀,而草的精神,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自强、自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
【点评】⑴散文阅读分析关键是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先阅读全文然后筛选关键信息,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
⑵指出画线语句或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题技巧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回答此类问题时,要对事件进行简要概括,并体会人物的情感,可关注涉及人物情感的关键词;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理解句子含义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和全文内容分析其内在含义;
⑸本文考查了散文的写法,内容多的为详写,字数少的为略写,结合语段详写了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 。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答案】11.示例: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12.示例:留下文明,带走印痕。
13.示例: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着“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伏在古树下的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知识点】创新题型;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提取题干的关键词“乱丢垃圾”、 “劝说” 。其次,注意礼貌用语,语句通顺即可。第三,结合实际情况,有理有据。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的运用、表达的能力。首先,明确活动主题 。如本题的主题是“不要乱涂乱刻”,那么标语就应该围绕主题来写。其次,语言简洁明了。最后,适当运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艺术性,使人印象深刻。
(3)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解说词,首先,要有称呼和问候。其次,结合景点或者景物的特点描述即可。
11.此题是开放性的题目,任务是劝说,注意礼貌用语,语句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12.宣传标语要求简洁凝练,表明主题,使人印象深刻即可。
故答案为: 留下文明,带走印痕 。
1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要求 写导游解说词,此类题目比较灵活,注意礼貌用语,语句通顺,介绍清楚即可。
故答案为: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着“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伏在古树下的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14.【答案】示例:他弯着腰,手不停地前后左右拍着篮球,两眼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破了两道防线,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到筐内。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
此类题目,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自己熟悉的片段加以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 他弯着腰,手不停地前后左右拍着篮球,两眼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破了两道防线,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到筐内。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 运用、表达的能力。首先,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如:正确地使用动词 。其次, 立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合理运用修辞和动词即可。
15.【答案】家乡的冬天非常美丽。每当秋天离去,阵阵的高山寒流便化作皑皑白雪,天女散花般地撒向辽阔的大地,座座山岭银装素裹,片片树林雪压枝头,这时你会真正体会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当红日升起的时候,这银白色的世界显得更加晶莹耀眼,寒雾缭绕,恰似白纱帷幔,又如袅袅炊烟。大地雪花纷飞,映入眼帘的只是无瑕的白,仿佛这是一个白玉雕成的世界。快乐的孩子们滚起了雪球,堆起了可爱的雪人,驾起冰车飞奔在平坦的冰面上。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景物描写买的小写作。写作时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
故答案为:家乡的冬天非常美丽。每当秋天离去,阵阵的高山寒流便化作皑皑白雪,天女散花般地撒向辽阔的大地,座座山岭银装素裹,片片树林雪压枝头,这时你会真正体会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当红日升起的时候,这银白色的世界显得更加晶莹耀眼,寒雾缭绕,恰似白纱帷幔,又如袅袅炊烟。大地雪花纷飞,映入眼帘的只是无瑕的白,仿佛这是一个白玉雕成的世界。快乐的孩子们滚起了雪球,堆起了可爱的雪人,驾起冰车飞奔在平坦的冰面上。
【点评】这是一篇小作文。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同时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