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媒体
七、教学程序
八、教学评价
一、设计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
2、重、难点分析
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分析现阶段的认知特点
制定适合的学法指导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理解水平)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应用水平)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独立操作水平 )
情感目标:
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经历水平)
2)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反应水平)五、教学策略—探究发现式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六、教学媒体选择 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七、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现象
介绍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二)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1)豌豆的特点雌蕊雄蕊豌豆提出问题:如果不让豌豆进行自花传粉,而要在两株豌豆之间进行异花传粉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母本(♀ ):接受花粉的植株
父本( ♂):提供花粉的植株
亲本( P):母本和父本的统称1、去雄2、套袋3、授粉4、套袋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双手手指嵌合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设置问题1:每一棵豌豆都具有多对性状,大家想同时考虑几对性状还是只考虑一对性状能更容易发现遗传规律呢?
设置问题2:用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纯种矮茎豌豆作父本杂交,请大家推测子一代的性状表现?
猜想一:F1的性状只与母本有关,与父本无关。
猜想二:高茎的性状掩盖了矮茎的性状。(亲本)猜想一?787 277 猜想二?提出问题:如何证明孟德尔的实验现象是偶然还是必然?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数据(三)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1、F1中没有表现的隐性性状,在F2中出现,说明什么?
2、F1中存在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何没有表现隐性性状?
3、推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4、推测配子中的遗传因子组成?
5、雌雄配子的结合是怎样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四)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启发学生:一个假说如果不能被证明,它将永远是个假说。假说只有被证明是正确的,它才能上升为理论。如果你是孟德尔,你会如何验证你的假说呢?
提示(F2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关键何在?)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孟德尔的假说。 学生提出两点方案:
1、F1与显性纯合体杂交
2、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五)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1、回顾孟德尔的研究历程,提出假说—演绎法
2、总结得出分离定律 八、教学评价1、绘制概念图,掌握基本概念2、课后调查,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所有性状的遗传
都遵循分离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