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11:1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教学重点】 春秋经济的发展;春秋争霸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如何通过正确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来学会辩证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内外迁移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东周列国志—春秋篇》战争片段,教师介绍春秋时期的概况:2700多年前,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同时它也是中国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时空隧道,去认识这样一个时代。(让学生在视频和讲解中感受历史氛围,带领学生参与历史,以此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东周的分期,让学生有时间概念。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看春秋之变,谈经济发展
1.引导学生归纳经济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2.关于农业:
(1)教师展示“石器、骨耜、青铜器、铁农具”图片,提出讨论问题:
①如果你是春秋时期的劳动者,你会使用哪种工具从事农业生产?
②铁农具为什么能够较快推广?(引导学生从铁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工业的发展等方面考虑)
教师出示“牛耕图”,引导学生比一比,用人力耕地和牛耕耕地,那种耕作效果更好?为什么?
接着学生表演《吕氏春秋》上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大力士将牛的尾巴都拉断了,可是牛纹丝不动;一个小孩儿轻轻地拉着牛的鼻环,牛就乖乖的耕田了!这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
教师总结:春秋后期,铁质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关于手工业、商业: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春秋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一:春秋时“郑之力,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非常闻名。——《周礼·考工记》
材料二:河南新郑李家楼出土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湖北省荆州市望山楚墓出图越王勾践剑。
材料三:齐国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
材料四:晋国国都有“绛市”,晋国国都有“逵市”,齐国国都有“国之诸市”,楚国国度也有市场。——《左传》
过渡:
生产力迅速提高,出现了大量私田,引起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
第二板块:说王室衰微,看纷争四起
1.成语故事屋:讲述“问鼎中原”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位楚庄王,行军经过洛阳的时候觐见周天子,上来第一句话就问周王室九鼎的轻重大小。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显然是挑衅周王的权威,让周天子对他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请大家思考: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周天子势力下降,王室衰微)。
2.创设情境,出示三段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东周变化对照图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为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
提出问题:(1)从材料一中看出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
(2)材料二中反映了春秋时诸侯们一种怎样的倾向,这使国家处于什么状态?
(3)从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材料分析了解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增强,了解春秋争霸的原因。通过问题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的能力。)
过渡:
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第三板块:观春秋烽火,展争霸风采
1.教师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回答:地图上有哪些诸侯国呢 观看形势图,结合P29页相关史事,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称霸中原呢
(以上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对春秋争霸战争有一个整体认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2.小组辩论赛:
《孟子·尽心下》云:“春秋无义战”,认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没有道义的战争。而有人认为春秋争霸战争既促进了我国局部地区统一,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你支持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学会辩证的看待历史的发展。知道从纷争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
第四板块:讲趣味故事,悟历史智慧
1、请同学们讲讲春秋时期的历史成语故事,并谈谈感悟。如:
成语典故 启示感悟
晏子使楚 维护国家外交和个人尊严,理性、智慧爱国。
管鲍之交 大公无私,任能举贤,学会交友。
退避三舍 学会适当躲避一些困难,不能硬来。
一鸣惊人 做事不能只看开始,要看经过,才能有丰富的结果。
卧薪尝胆 在失败时要能够坚持下来,不断地努力,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通过历史故事并分享感悟,培养学生口头陈述历史、与人交流思想观点的能力;培养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
课堂总结: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从政史的角度讲,它展示了众多国家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而形成的从横交错的立体网。从文史的角度讲,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
【歌谣巧记本课内容】
春秋经济大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王室衰微地位降,诸侯称霸各崛起。“尊王攘夷”出霸主,齐桓晋文楚庄王。长江下游有吴越,春秋末期也北上。
第三环节:构建思维导图
第四环节:巩固检测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2.“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4.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农民,生活中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都有所发展
C.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D.参加国人暴动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诸侯)。——《史记·周本纪》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标志着哪一朝代的开始? 东周
(2)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 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
(3)“政由方伯(方伯指诸侯)”,请你举出三个具体的例子。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春秋争霸的影响
第五环节:课后拓展
1.通过对春秋霸业兴替的探究,对我国在当代的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有何启示?
2.搜集有关材料,每人编写一则春秋时期的小故事,在全班举办一次故事会。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在政治局面上影响的两个突出表现: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能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
本人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设计,设计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看春秋之变,谈经济发展;第二板块:说王室衰微,看纷争四起;第三板块:观春秋烽火,展争霸风采;第四板块:讲趣味故事,悟历史智慧。在细节处理中,将课本中王室衰微这一目和诸侯争霸中的春秋争霸的原因进行了整合,重组为一个板块,体现因果承接关系,方便学生理解。
战争评价(利、弊)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