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11: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 = 公历—1911)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①国家主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属于国民;
②国民权利: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③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司法独立等。(体现“三权分立”)
3、性质 / 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宣布退位。
3月,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的提出限制条件:
①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遵从)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君主专制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45年取得胜利,那一年是中华民国多少年( )
A.民国31年 B.民国32年 C.民国33年 D.民国34年
3.“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其含义是,辛亥革命(玲)( )
A.根除了封建社会的传统陋习 B.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结束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4.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体现在( )
A.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C.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D.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5.从“师夷长技”到“变法图强”再到“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侵略与屈辱 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 D.半殖民地化
6.当代某历史学家写道:“它使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反抗侵略 B.辛亥革命 C.公车上书 D.洋务运动
7.近代以来,我国国力衰落,不断遭到外国侵略,我国人民开始了英勇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根据提示写出下面问题答案:
(1)哪场大起义目标是推翻清朝,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2)喊出“自强”“求富”口号学习西方是哪场运动
(3)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进行了哪场变法?
(4)在资产阶级领导下哪场革命推翻了清朝
(5)1912年元旦资产阶级建立了哪个新国家?谁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6)谈谈你学习上述历史的感想。
8.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权力,采取的措施包括有( )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③发表《讨袁檄文》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一位导演准备拍电视剧《孙中山》,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配一段画外音,你认为下列说法哪一个不合适(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B.它规定主权在民,政权组织基本精神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C.它规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D.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10.一部历史作品中写道:“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孙中山组建同盟会的场景 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场景
C.孙中山组建兴中会的场景 D.袁世凯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场景
11.如下图所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中国民国二十三年的大学毕业证书,该证书颁发于( )
A.公元1931年 B.公元1934年 C.公元1935年 D.公元1936年
12.辛亥革命期间,通州(现南通)进步人士举起义旗,宣告独立,成立革命政权。据此 判断,通州独立的时间应该在( )
A.同盟会成立后 B.武昌起义爆发后
C.宣统帝退位后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
13.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
A.国家统一 B.军阀割据 C.君主立宪 D.走向共和
14.列强在袁世凯身上看到了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新”政权。依靠他来收拾革命造成的危险形势,甚至为此在必要时可以完全抛开清政府那匹老马。因此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过程很顺利。这说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A.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B.源于革命形势不稳固
C.依靠北洋新军的实力 D.源于资产阶级的妥协
1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天津条约》增开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6.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
材料二 孙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材料三 上海《商报》曾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评价孙中山的五个“不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是如何“不忘奋斗”的?(至少两点)
17.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他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
(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久,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摘编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1)材料一所述内容是孙中山创立的哪一革命政党的政治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来的三民主义与这一纲领有着怎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写出该约法的历史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临时大总统”,结合所学可知,该条文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法律颁布时已经废除了君主专制,D项中的“在于巩固君主专制”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条文内容反映了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的制约,这有利于维护共和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该条文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也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据民国年与公元年的换算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法转换为民国纪年法的方法是:民国纪年法年份=公元纪年法年份-1912+1,因此1945年为民国34年,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题于“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说明辛亥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等级陋习,而且促进了民族平等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根除了封建社会的传统陋习中的“根除”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和分权制的原则,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 ,排除A项;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排除B项;土地改革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反映的主题是救亡与探索,B项正确;材料涉及事件是中国人的反抗,与侵略与屈辱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事件是救亡图存,并非反抗,排除C项;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冶方面,实际上都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国家。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帝国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材料与半殖民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皇帝制度彻底崩溃、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可知,这是说,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推翻了帝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B项正确;反抗侵略是对外而还是对内推翻帝制,公车上书是对内改革而不是对内革命,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排除ACD项。故选B项。
7.(1)太平天国起义
(2)洋务运动
(3)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
(4)辛亥革命
(5)中华民国、孙中山
(6)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英勇斗争精神等,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根据所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革命纲领。
(2)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了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9月21日结束,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4)根据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5)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远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6)结合所学可得出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英勇斗争精神等,言之成理即可。
8.D
【详解】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实行专制和独裁。①②④均属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采取的措施,D项正确;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不可以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提供画外音,符合题意,选择D项;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BC可以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提供画外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B项正确;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排除A项;1894年,孙中山前往美国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排除C项;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没有出任过中国国民党总理,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题干的图片信息“钱学森的大学毕业证书颁布于民国23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被称为民国元年,民国23年就是1912+23-1=1934年,B项正确;公元1931年是民国20年,排除A项;公元1935年是民国24年,排除C项;公元1963年是民国52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期间,通州(现南通)进步人士举起义旗,宣告独立,成立革命政权。”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史称“辛亥革命”。所以辛亥革命期间,通州(现南通)进步人士举起义旗,宣告独立,成立革命政权,通州独立的时间应该在武昌起义爆发后,B项正确;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A项;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威逼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统治的结束,排除C项;1912年之后,袁世凯逼迫清朝皇帝退位,自己当上了大总统,在北京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根据题干“武昌起义”“清帝退位”“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辛亥革命的经过和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排除A项;军阀割据是在袁世凯死后,排除B项;君主立宪制是戊戌变法的政治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依靠他来收拾革命造成的危险形势,甚至为此在必要时可以完全抛开清政府那匹老马。”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使其就任大总统过程很顺利,A项正确;材料没有阐述革命形势,排除B项;依靠北洋新军的实力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阐述的是列强对袁世凯的态度,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妥协,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结合题干,D项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位的分析,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A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是《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C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都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1)将西方政治思想同中国国情相结合。
(2)民族、民权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民权主义。
(3)孙中山为了救国,已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不忘奋斗”:公而忘私、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详解】(1)特点:据材料一“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可知,孙中山的学说将西方政治思想同中国国情相结合。
(2)“两个主义:据材料二“孙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两个主义”是指民族、民权主义。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民权主义。
(3)理解:根据材料三“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并非真的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奋斗: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不忘奋斗”,公而忘私、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17.(1)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
关系: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原则:主权在民。
历史地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精神:救国救民、追求共和的民主革命精神;胸怀祖国、具有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意志坚强、永不言败、愈挫愈勇的不屈不挠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详解】(1)革命政党:根据材料一中的“同盟会誓言”,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
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所有制。
(2)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说明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目的:根据所学知识,“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目的在于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独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原则:根据所学知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即主权在民,实质是否定的当时的封建君主专制,所以“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历史地位: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
(4)精神: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内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据孙中山先生一生的追求和事迹,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精神、民主精神;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胸怀祖国,具有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意志坚强,永不言败,愈挫愈勇的不屈不挠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等值得我们学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