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11: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五四运动
1.时间:1919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5月4日)。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经过:
分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果
时间 1919.5.4-6月初 1919.6.3起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主力 爱国学生 工人阶级
活动中心 北京 上海
经过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出现“三罢”斗争: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4.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爱国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在哪?
①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②新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
③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 ④新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
1.下列口号最能体现在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取消二十一条”
2.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3.五四运动是中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开端( )
A.中国近代史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国共第一次合作
4.李明同学搜集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一条是( )
A.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上“五月四日”曾发生了( )
A.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B.农民起义 C.工人罢工 D.资产阶级革命
6.下图是《新申报》民国八年五月五日的号外,它报道了当时发生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五四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11日)
材料二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群体的斗争?他们在这场运动中发挥什么作用?
(2)材料二的作者认识到中国革命应该依靠哪些人?这些人通过哪些斗争方式让作者看到他们具有巨大的力量?
(3)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8.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史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C.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D.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
9.20世纪初期,某事件以来的100多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多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多年。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伟大事业,为祖国献身……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中国近代史上展现青年伟大抱负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的口号是(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废除二十一条③反对华北自治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材料反映的是( )
A.五四运动的背景 B.五四运动的过程
C.五四运动的结果 D.五四运动的影响
1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3.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14.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后期运动中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的主力一直都是学生
D.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15.据1919年6月12日《晨报》载,天津总商会致电北京政府指出:“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实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这充分说明( )
A.五四运动是由工人阶级发动的 B.无产阶级已经开始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C.资产阶级自始至终不支持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学生《告全国同胞书》中写道:“同胞们,为了我们的家园,请加入我们的行列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当时上海《民国日报》也刊载:“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
材料二 五四精神既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精华和时代新潮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五四精神的火炬始终高扬并薪火相传,五四精神的实质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北京青年学生要求废除的“卖国条约”有哪些?
(2)请根据“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17.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今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编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要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出发往民间去,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使他思想改变的原因。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和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品质或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外争主权”具有反帝性质,“内除国贼”具有反封建性质,A项正确;“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都只能反映了五四运动反帝的一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2.C
【详解】依据题干“1919年5月,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5月4日,北平学生发动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因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指的是1840年6月至1919年,排除A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启的并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排除B项;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鸦片战争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外争国权”反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一面,“内惩国贼”反映了反对封建主义的一面,D项正确;还我青岛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项;取消“二十一条”只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排除B项;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只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上“五月四日”曾发生了北京学生发起的反帝爱国运动,A项正确;农民起义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发生在6月,排除C项;五四运动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的号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12+8-1=1919)1919年五月五日,与五四运动相关。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引发了五四运动,B项正确;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与题干内容“民国八年五月”不符,排除A项;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与题干内容“民国八年五月”不符,排除C项;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与题干内容“民国八年五月”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1)学生;先锋队。
(2)人民群众;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详解】(1)根据材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得出反映了学生的斗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学生起到先锋队的作用。
(2)根据材料“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得出作者认识到中国革命应该依靠人民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学生通过罢课、商人通过罢市、工人通过罢工的斗争方式让作者看到他们具有巨大的力量。
(3)根据材料“1919年5月11日”可知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五四运动;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意义”得出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史实的看法。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说明的是五四运动的性质,属于人为分析定义的,属于历史评价,C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描述的是陈独秀的活动,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说明了五四运动的口号,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爆发了五四运动,这体现了青年伟大抱负,D项正确;地主阶级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先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他们均与题干材料“中国青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废除二十一条”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签和约,惩办卖国贼,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③反对华北自治是1935年华北事变的口号。组合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可知,在这一希望彻底粉碎的刺激下,五四运动爆发了,因此,材料是在说五四运动的背景,A项正确;五四运动的过程是重心从北京发展到上海,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影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之一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要求,而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5月”“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B项正确;《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五四运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排除C项;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所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A项正确;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排除B项;斗争的主力是工人,学生是先锋军,排除C项;此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题干中“津埠之劳动者”指的是工人阶级,根据题干“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痛苦有过于罢市者,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可知,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已经开始形成一股政治力量,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发动的,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态度,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条约: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巴黎和约。
(2)性质:“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3)做法:要有远大的理想;要勤于学习;要勇于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要善于创造;要甘于奉献。(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条约:根据所学可知,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3 000 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因此有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巴黎和约。
(2)性质:根据所学可知,“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性质。
(3)做法:根据材料中五四运动的爆发、青年学生的爱国举动等可得出,当代中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要勤于学习;要勇于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要善于创造;要甘于奉献等。(言之有理也可)
17.(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原因: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影响。
(3)精神: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民主、科学、进步等。
【详解】(1)导火线:据材料“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方法: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要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可知,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原因:根据材料二“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可归纳出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影响。
(3)精神: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起到了先锋作用,他们的表现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有: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民主、科学、进步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