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12: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南安军
文天祥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作品大都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忠贞气节,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写作背景
  宋怀宗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今江西大余)时写下此诗。
诗歌朗读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了解诗意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诗句赏析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这联诗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此处的“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跨越的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了作者的心头。
诗句赏析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疑问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经过故乡是件很愉快的事,但作者如今的身份却是俘虏。这两句抒写了作者的悲苦心情,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声情激荡起来。
诗句赏析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上句化用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即宋朝的江山千古都在。下句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即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工整,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复国的自信心。
诗句赏析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这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表明了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志”,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作者也确有绝食行为,感人肺腑。
思考探究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诗中的“湿”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赏析。
  “湿”字既是实写征衣被风雨淋湿,表现了环境凄苦,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沉痛。
思考探究
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宋朝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思考探究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与誓死报国的决心。
小 结
  《南安军》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和颔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宋朝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
别云间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现在上海松江)人。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其父夏允彝,其师陈子龙,均是文名卓著、讲求气节的民族英雄。其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夏完淳被清廷捕获,洪承畴想软化他,夏坚贞不从, 还把洪奚落一番,便从容就义,年仅十七岁。
夏允彝 夏完淳像
走近作者
《别云间》作于诗人被捕之时,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诗人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悲壮动人的生命之歌。
写作背景
别 云 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jiān

guān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原文诵读
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品析词句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首联表达方式:叙事
简要点明了诗人自己三年在外抗清的羁旅生活,而今天又成了清兵的囚徒。
品析词句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我为这破碎的山河而流下的眼泪,然而这山河没有地方容纳我,谁还能说天地广袤无边呢!
颔联抒情,抒发的是对山河沦丧的悲痛之情。
品析词句
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泉路:地下。指阴间。
已经知道去黄泉的路很近了,要永远告别故乡真是难舍难分。
颈联抒情,抒发的是不舍故乡之情。
品析词句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毅魄:英魂 灵旗:战旗。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
自己死后成了鬼魂,也要回来从空中看看后继者们打着抗清的旗帜收复河山。
尾联运用想象,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找意象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人物形象
从以上意象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点?
“泉路”“毅魄”“灵旗”几个词语,其意义都与“死”有关,但是诗人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抗清事业的悔恨,展现出一个不惧死亡、充满了战斗的豪情、英雄气概的爱国少年形象。
这是一首悲壮动人的诗篇,它真实地记录了诗人永别故乡时复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哀痛,字字忠肝义胆,句句血泪凝成,读之令人悲怆,令人感奋。
小结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背景链接
张养浩(1270—1329),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走近作者】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军队肆意掠夺,将曾经繁华昌盛的阿方宫焚毁。 时隔多年,元代散曲家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感而发,借景抒情,于是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
【写作背景】
原文朗诵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朗读指导】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灰烬;输了的,都变成了灰烬。
【词句大意】
品析词句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品析写法】
首句点明怀古的地点——骊山,引出了怀古的原因——旧日的奢侈的阿房宫已被大火付诸一炬,再不见踪影。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品析写法】
表达方式:写景,描绘了阿房宫旧址的荒凉景象。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品析写法】
表达方式:抒情,抒发了对朝代更迭,无论输赢都会化作焦土的无限感慨之情。
【小 结】
作者途经骊山,回顾阿房宫历史,写下所见所感,从而抒发了“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的感慨,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盛衰兴亡的历史规律,隐含了对封建王朝的不满及感伤之情。
朝天子·咏喇叭
王 磐
【王磐】(约1470—1530年),字鸿渐,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
【走近作者】
【代表作】
《王西楼乐府》《清江引·清明日出游》《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
《西楼律诗》等
【写作背景】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课文诵读】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子很短,但声音很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细读感悟】
第一层:(1、2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
第二层:(3—7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
第三层:(8—10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
【这首散曲以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吹之恶果:
吹之声:
吹之功用:
腔儿大
全仗你抬声价
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飞
【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喇叭“曲儿小腔儿大”
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
【细读感悟】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
【小 结】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对宦官的痛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