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3课 百合花 哦,香雪课后练(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3课 百合花 哦,香雪课后练(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11: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百合花 哦,香雪(1)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58年对时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的茹志鹃来说应该是①____________、充满戏剧性的一年。丈夫王啸平被划成右派,这使身为党员的茹志鹃处于一种②____________的惶恐之中。(    )。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在有关文章中称1958年这段时间“是我母亲心情灰暗的时期”。而那时《百合花》的发表显然是③____________的,这篇小说在《延河》第3期发表,但它“感情阴暗”“缺乏阳刚之气”“风格过于纤细”,因此被人们看成是不合常规的。其后更是有人提出严厉的批评。④________的茹志鹃眼看就要步《红豆》与《在悬崖上》的后尘,遭受与宗璞、邓友梅相似的命运。
不幸中的万幸,时任文化部部长和中国作协主席的茅盾很欣赏这篇小说。茅盾认为它“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通过那位可爱可敬的通讯员)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通过那位在包扎所服务的少妇)”,并提到“这是几千余短篇中间我最近读过的最使我感动,也最使我满意的一篇”。显然,正因为茅盾将《百合花》中的人物关系设定为高尚的军民关系,才使《百合花》幸免于难。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茹志鹃的前途因家庭风波而一片迷茫
B.家庭风波让茹志鹃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
C.茹志鹃的家庭风波让她眼前一片迷茫
D.家庭风波把茹志鹃的前途变成了一片迷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体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等方面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写文学短评还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值得评论的点有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②____________________,很容易失之浮泛。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如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等细节。
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5.下列句子中的“自己”与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认真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B.他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如同鱼儿喜欢水一样。
C.蹉跎了如黄金般的岁月,我感到对不起自己。
D.“骄傲会害了你自己!”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小明说。
6.高一年级将举办“迎国庆·致青春”联欢会。联欢会上,学校“墨轩”文学社团成员将在表演完诗朗诵《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之后,继续表演根据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改编的舞台短剧——《百合花》。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联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90个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三走严庄[注](节选)
茹志鹃
去年,正是高粱红的时候,我和军区民运部的老马同志第一次来到了严庄。严庄这地区地方武装力量不够强,还残留了一部分政治土匪,他们勾结地主,经常有活动。因此这地区的土改工作就有些特殊,农民一方面迫切地要求土地,另一方面又有顾虑,不敢要土地。我和老马去严庄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进行土改。
严庄是个好地方,庄前庄后一抹平地,只在地平线上,淡淡地勾出一些高山的轮廓。我们由区队员带领进庄的时候,虽然是大白天,但是庄里肃静无声,静得叫人不安。我们首先来到农会长严来全的家里。
窗前的炕头上,端端正正地坐着一个妇女,有二十多岁,这大概是来全嫂了。她低眉垂眼地在做针线,好像根本没看见她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我当时想,这个来全嫂恐怕属于那种不问外事、安分淑静的妇道人家。
老马和来全谈着如何串联群众,培养积极分子,怎么开齐心会搞土改。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宁静的妇女已悄悄地下了炕,靠在房门框上听我们谈话。我一回头看她,她还大大方方地朝我笑了笑。
当晚我就睡在来全家,和来全嫂睡通铺。“女同志,你没睡着吧!”来全嫂轻轻地说话了,并且还朝我身边挨了挨,“你说,我们分地主的地,那红契呢?”
这可能是她考虑了好久的一个问题,我连忙跟她说:“原来的地契是反动政府搞的,都不能算数,拿来一把火烧掉,人民政府重新另发土地证。”“对!”她似乎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疑难,缓缓地吐了一口气不响了。看得出来,这个妇人绝不是一个榆木脑袋,我对她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问:
“大嫂子,你叫什么名字?”
“咱没念过书,没名字。”
“小名呢?”
“小名难听死了。我在家顶小,我娘就叫我收黎子。”
收黎子,收黎子,这天晚上,我怀着这极动听的名字睡着了。
转天晚上,她拉住我的膀子又问了:
“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地主把它藏了呢?”
又是一个意外的问题,我只得说:“藏了?那还能找不到?”
我忽然觉得,这位淑静而又有点封建的收黎子是多么关心土改,她关心红契,更可贵的是,她在言语之间,对反动势力没有丝毫的畏怯。这才是土改中真正的骨干分子。我兴奋起来,一把抓着她的胳膊说:
“收黎子,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她却仍是那样安静,笑了笑说:
“这……我不当家。”
我对这位端坐炕上的收黎子不禁又气又爱。只得说:“嫂子,现在男的女的都一样了。”我把灯吹熄,躺下不响。一会儿,她倒又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话了:
“我说,地主把地契藏起来也不要紧,要是咱的政府占住这里,他拿着也是白拿;要是反动派过来了,反正没咱的日子过,他有没有地契总是个财主,你说是不是?”
“是,你说得很是。”我十分赞同她。的确,她想得非常透彻,可她就是把这些道理收在肚里,不敢开口,不敢往外拿。唉!收黎子,收黎子……
贫雇农齐心大会第二天就在来全家的堂屋里召开了,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收黎子出来给灯里添了油,加了两根灯草,就走进里屋,一直没露脸。
会议一开始,来全说了几句团结起来斗争地主的话。
大家都没开口。
他等了一会儿,看看大家只是抽烟咳嗽,不知怎么就来了火,红了脖子,猛地一拍桌子,粗了喉咙喊道:
“要地的留下,豁出来干;不要地的出去!”他这一拍桌子一喊,把来开会的人都吓得怔住了。老马连忙站起来,但还没开口,我身边的房门帘子一动,收黎子垂着眼皮,站在房门里,怯怯地说道:
“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
她轻声细语的一句话,那些站起的,要走的,都一齐停了下来。虽然收黎子的嘴唇微微有点哆嗦,但是话却说得很稳很清楚。
“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
收黎子说完了,才抬起眼,迅速地向大伙扫了一眼,就立即隐到房里去了。屋子里肃静无声,也没任何的动作。来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小屋里给她这几句热血沸腾的话一喊,气氛立刻激烈起来,当即有两个青年热气腾腾地站起来说话。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忽然从人丛中走过来,一手拿着一只咯咯叫的雄鸡,一手拿着一把刀,准备给大众滴血起誓。
会一散,我们就连夜组织了看家队,并立刻派出岗哨,监视恶霸地主独眼狼。严庄苏醒了,严庄的人民,再也不贴着墙根走路,而且有了笑语,有了歌声,他们双手举起压了他们几千年的大山,把它摔得粉碎。(有删改)
注 《三走严庄》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写“我”三次到严庄的见闻。选文讲述的是第一次到严庄的事,是“我”在淮海前线的回忆。
7.关于文中贫雇农齐心大会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多个村民趁天黑“溜”进会场,会上又不敢响应,体现了他们心中有顾虑。
B.收黎子给灯里添油加灯草后就走进里屋,但她其实时刻在暗中关注着会场的情况。
C.面对大家的沉默,来全红了脖子,猛拍桌子并大声发火成为打消众人顾虑的关键。
D.严庄苏醒了,严庄人民有了笑语,有了歌声,体现了贫雇农齐心大会取得成功。
8.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介绍严庄的基本情况,表现出当地反动势力猖獗,突出了土改工作的艰难,为后文故事的开展提供了社会背景。
B.当“我们”进庄时,虽是大白天,庄里却肃静无声,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严庄地理位置的偏僻以及此地封闭保守的环境特点。
C.文章描写“我”初见收黎子端坐炕头的情景时,用了“大概”“好像”“恐怕”等表揣度的词语,这是以“我”的视角交代人物。
D.“我”在交谈中对收黎子的称呼有了变化,称她“嫂子”是觉得她是一般百姓,称她“收黎子”是把她当作亲密的同志。
9.小说中收黎子这一人物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展现出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茹志鹃的小说在题材处理上善于以小见大,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 百合花 哦,香雪(1)
1.(示例)①一波三折 ②进退两难 ③不合时宜 ④惴惴不安
2.(示例)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千余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3.B [根据前文“丈夫王啸平被划成右派”可知,所填语句是指家庭风波对茹志鹃的影响,所以主语应是“家庭风波”,排除A、C两项;“对前途一片迷茫”的是茹志鹃自己,排除D项。故选B。]
4.(示例)①写文学短评 ②如果面面俱到 ③叙议有机结合
5.A [A项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都是泛指。B项指“他”。C项指句中的“我”。D项指小明。]
6.(示例)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担当精神令我们感动,而在革命年代,青春不仅有“挥斥方遒”和“指点江山”,也有质朴羞涩和人性的温情。下面请欣赏舞台短剧——《百合花》,让我们认识那位稚气未脱、可爱如“百合花”般的小通讯员。
7.C [“来全红了脖子,猛拍桌子并大声发火成为打消众人顾虑的关键”错。由“他这一拍桌子一喊,把来开会的人都吓得怔住了”可知,他这番发火并没有打消众人的顾虑;由“来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小屋里给她这几句热血沸腾的话一喊,气氛立刻激烈起来,当即有两个青年热气腾腾地站起来说话”可知,真正打消众人顾虑的,是收黎子的一番话。]
8.B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严庄地理位置的偏僻以及此地封闭保守的环境特点”错。由“严庄是个好地方,庄前庄后一抹平地,只在地平线上,淡淡地勾出一些高山的轮廓”“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等可知,此地并不偏僻,“封闭保守”于文无据。这么写是为了烘托在反动派统治下村庄氛围的紧张,也烘托出群众“迫切地要求土地,另一方面又有顾虑”的紧张担忧的心情。]
9.①收黎子初次出场时低眉垂眼,似乎不问外事,展现了人物温良娴静、安分守己的形象特点。②不断向“我”发问,展现出收黎子心灵深处对土地的渴望。③收黎子在贫雇农齐心大会上不同凡响的话语,展现出她冲破封建牢笼的强烈愿望和对反动势力毫不畏惧的勇敢。
10.①选取小场景突显重大题材。本文设置了严庄土改这一特定场景,并将主要情节放在来全的家中,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土改运动的重大历史题材。②塑造小人物映射广大群体。小说着力刻画收黎子这一普通农村妇女形象,代表了对土改有着强烈渴望的广大民众。③以微小细节传达深刻主题。小说通过收黎子对土改旁听、发问,齐心会上村民沉默等细节,揭示了农民土改的内生需求和土改运动的艰巨性、复杂性这一深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