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3)“探界者”钟扬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 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②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 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①____________,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 )。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追求②____________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③____________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中,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当这种精神④____________,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B.因而,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C.因而,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D.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起,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和同伴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万颗种子,占到西藏高等植物的1/5。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 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 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摘自叶雨婷《“探界者”钟扬》)
材料二:
“作为植物学家,我们经常在讲,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曾在自己的演讲中讲到这样的例子,新西兰从我们国家带回去208条猕猴桃枝条,接着把猕猴桃发展成了国家的第一产业;袁隆平教授培育的一颗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可见,种子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我们人类是多么重要。
美洲和大洋洲的海滨城市有美丽的红树林,但是上海就没有,它只有光秃秃的荒滩。于是,钟扬带着自己的课题组买了10种红树苗12 000株,种植在上海临海港的一片荒滩上,但是因为温度和盐分的不适宜,这些红树苗全部病死。钟扬和团队其他成员在实验室反复实验,最终找到适合的条件,并且利用好周围资源,使红树苗慢慢成长起来。
(摘编自《青藏高原的种子教授——钟扬》)
材料三:
“钟老师一直想在成都建一个西藏大学研究生分院,因为西藏海拔高、条件苦,引进人才比较困难。想不到,钟老师却已经不在了……”在成都追忆钟扬,对西藏大学理学院原副院长白玲来说,是一件格外悲痛的事。
西藏大学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徐宝慧回忆,2010年钟扬被聘为西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第一天,就表示“不为藏大拿到博士学位授予权,我就不离开”。钟扬随后一直将此作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申报材料、东奔西走整合资源、游说,工作烦琐,但他一直兢兢业业。终于,西藏大学在2011年获批了生物学硕士点,2013年获批了生态学博士点。这三年,是他最为繁忙的人生阶段。
在西藏大学研究生处原处长欧珠罗布看来,他同时也是一个播撒种子的人。“更重要的是,钟老师在边远欠发达地区培养了一批人。”欧珠罗布说。钟扬极其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到了藏大后每年都要招收1到2名藏族研究生,还先后培养了3名藏族博士研究生。
(摘编自王鹏《追忆钟扬:青藏高原的“采种者”与“播种者”》)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为人类建的种子“宝库”有4 000万种植物种子,占到西藏高等植物的1/5。
B.“钟大胆”的称号表明藏族同事对钟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精神的敬佩与赞扬。
C.钟扬起初种在上海荒滩的红树苗全部死去,是因为这里的温度和盐分不适宜。
D.欧珠罗布说钟扬“也是一个播撒种子的人”,指的是钟扬为边远地区培养了人才。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中,“惊险”指工作环境恶劣,随时有生命危险;“惊喜”指工作有收获,采集到珍贵的种子。
B.钟扬通过新西兰猕猴桃、袁隆平杂交水稻等例子证明了他所提出的“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观点。
C.钟扬培养了3名藏族博士研究生,在他的努力下,西藏大学先后获批生物学硕士点、生态学博士点,并在成都建成西藏大学研究生分院。
D.在报道钟扬时,这三篇人物通讯都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了钟扬的优秀品质,都引用了钟扬自己的语言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对钟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作为一名教师,立德树人,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
B.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C.钟扬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D.钟扬为我们展现了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9.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上三则材料报道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3)“探界者”钟扬
1.A [文中句子的引号,是为了强调他的牛仔裤是极其便宜的,表强调。A项“泥土”“种子”是为了强调海伦学会的单词,表强调。B项“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引用诗词来表达思念亲人之意,表引用。C项“傻子”在此处并不是真的“傻子”,而是有特殊含义,表特殊含义。D项“自由”语含讽刺,其实是指通过出卖国家或组织向敌人妥协,而获得的所谓“自由”的软弱行径,表讽刺。]
2.(示例)①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②我不去的话
3.(1)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语气简洁有力,而改后的句子是一个长句,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2)原句让“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独立成句,既强调了高原反应的具体表现,又与“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相照应,从而突出了钟扬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的忘我精神。
4.(示例)①承前启后 ②竭泽而渔 ③粉身碎骨 ④蔚然成风
5.D [前文“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强调目光要长远,后文“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追求竭泽而渔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侧重说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目光短浅,前后语境是转折关系,排除用“因而”连接的B、C两项;A项中有表示递进关系的“更”字,与上下文逻辑不相符,排除。故选D。]
6.A [“有4 000万种植物种子”错。材料一第1段说的是“他和同伴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万颗种子”。]
7.C [“并在成都建成西藏大学研究生分院”错,将未然变已然。材料三第1段说的是“钟老师一直想在成都建一个西藏大学研究生分院”。]
8.D [文中没有明确写出钟扬“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这一方面。]
9.材料一重点叙写了钟扬作为“种子达人”的表现:先写钟扬为了“种子事业”,将足迹延伸到了西藏;接着写在西藏收集种子的成果以及在西藏收集种子的意义,写出了钟扬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的追求;最后写了在西藏收集种子获得的快乐、得到的惊喜与所冒的风险、付出的代价。
10.①材料一侧重报道钟扬采集种子、建设种子“宝库”取得的成就和敬业奉献精神;②材料二侧重报道钟扬投身于种子事业的意义,以及钟扬对引种红树苗所付出的努力;③材料三侧重报道钟扬对西藏大学的贡献,以及为边远地区的人才培养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