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掌握明清时期各领域出现新因素的基本史实。
2.在探究明清经济、思想以及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变化与面临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通过对不同类型史料的分析,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整个明清经济与文化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3.通过对明清经济与文化出现的新因素进行的探究,学会将其发展变化置于具体的世界历史大背景下去分析。
4.通过对明清经济与文化发展变化的认识,培养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培养勤于思考、开拓进取的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理念。
目录
CONTENTS
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01
02
03
思想领域的变化
小说与戏曲
【导入新课】
明清时期
0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作物的种植
材料一 经济作物在总体农作物种植结构中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变革。传统粮食作物能够满足农民自身的食物需求,额外缴纳赋税所剩无几。而经济作物能够产生的额外经济收入较高,农民可以将剩余农作物带到自由交易的市场中,形成农作物以销售为核心的商品价值。
——叶玲:《古代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载《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4期
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促进了农业生产变革;农民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冲击了农民的传统思想。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2.手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在明清江南出现了许多关于各种经济活动知识的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万宝全书》《四民必用》等商人书,《沈氏农书》《补农书》《耕心农话》等农书,以及《将白经》《布经》等工艺书。其中的实用知识,对于那些想要扩大生产、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农民和工匠,是必不可少的。
——李伯重:《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载《清史研究》
明清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对小手工业主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
“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是指无产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并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亦称工资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他们的劳动就具有雇佣劳动的性质。因为中国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劳动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因此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也为“雇佣劳动”。
3.白银货币化
材料三 明清两朝,尽管人均收入水平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增长,人口和经济却是在大幅度地扩张。在低价值的铜钱无法满足经济和人口扩张对货币的需要、纸币发行又免不了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明清两朝只能寄希望于渐成气候的白银,这却导致在 16 世纪中叶前后,出现了“天下之民皇皇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的银荒。但也恰在此时世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美洲银矿的意外发掘解决了当时中国的货币饥渴问题。
——汤金旭、张光:《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近代中国衰落的货币制度成因》,
载《华中国学》2016年第2期
为什么在明清两朝出现了白银货币化现象
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中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纸币的崩溃;美洲银矿的发掘等。
材料四 明末顾炎武编纂的《肇域志》,这样记载安微南部徽州地区的经商习俗: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要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美,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加)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
——《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4.商业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的具体表现。
表现: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形成了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材料五 中国历史上,把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称为商帮。明清时期,中国大地上形成了晋、徽、陕、鲁、洞庭、龙游、宁波、江右、闽、粤十大商帮。晋商和徽商的兴起缘于贩盐获利,陕西商人也不例外。明代陕西行省包括甘肃地区,不仅地域辽阔,几乎囊括了明代长城“九边”的西段,而且关中八百里秦川又盛产粮食,陕西商人便有了“输粮换引”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再加上为安抚边外少数民族,明政府开放“茶马互市”的边境贸易,使陕西商人又多了一个致富的门路。
4.商业
明清时期商人群体出现的原因?
原因: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体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的需要。
城市职能的演变
周秦至唐代,城市主要职能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明清时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市镇。
材料六 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仍然带有严重的局限性。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结构虽以自给自足为主,但本身也能够容纳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由于农民人数众多,他们以织助耕,以副养农,可以使自己的收入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缓慢的提高,但始终难以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样就严重限制了社会财富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
经济局限出现的原因。
原因:(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与转型。
5.经济局限
材料七 明清时期以闭关锁国为主的对外政策,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的扩大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在此类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明清商品经济虽比前代有了更大进步,但并未能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的特点,因此阻碍了社会大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因为小农经济的发展,导致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脱离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
02
思想领域的变化
材料七 到明后期,随着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理学已沦变为“游谈无根”,“竭而无余华”完全以抄袭“宋人语录”及“策论”为治学圭桌,严重脱离实际,变成了空疏无用之学,对明清以来的学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一般士人沉湎于空谈心性,不切实际,不谙时务。
——王杰:《反省与启蒙: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为什么要批判理学
理学的空疏无用,导致明朝社会的日益落和吏治的腐败
材料八 其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即明清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制度,这种封建社会制度已经开始或者是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人心思变。到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生产技术也得到长足的提高,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所以从明朝开始皇帝开始进行集权,到雍正年间建立军机处为里程碑,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这从另一面也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开始威胁着、或者说是动摇着封建王朝的统治,从而迫使君主进行疯狂的中央集权。
材料九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材料十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传习录中 答陆原静书》
1.陆王心学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王守仁继承南宋陆九渊的思想。
(2)概念: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3)内容:“良知”就是人心中的“天理”;“良知”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4)评价: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材料十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但他这一说法,没有根本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取其精华。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认为当时的官场腐败,是一大隐患。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李贽的思想
思想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3.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
背景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
代表人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主张 政治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对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批判
经济 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思想 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十二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萌生的,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即反对理学和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的需要,对社会产生重大冲击。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社会的启蒙,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未能突破儒家思想的框架,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3.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
作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的作用。
03
小说和戏曲
材料十三: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壮大了市民阶层,形成了表现自己思想要求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提供了通俗文学样式;新兴的市民读者要求和社会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使说书人和进步文人得以创作加工,提供了“作家”;印刷技术提高,使小说从口耳相传变为使案头阅读成为可能;进步文人在理论上的阐释和肯定评价,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思想领域的革新;印刷技术的提高
具体表现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明朝中期 吴承恩的《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的《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传奇 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和清朝孔尚任等
昆曲 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京剧 道光年间形成的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材料十四:四方的艺人聚集中这里,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汉调合流,并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汉调合流,并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
关羽脸谱
包拯脸谱
曹操脸谱
窦尔敦脸谱
请同学们分析京剧出现的原因。
原因: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多为宫廷和贵族观赏,日益脱离群众,且形式主义严重,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统治阶层的推动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04
科技
1.明朝科技巨著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材料十五 在明末清初的一波西学东渐中,传教士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西方科技的东传,始作俑者乃是耶稣会传教士。然而,传播西方科技其实并非他们的初衷。耶稣会东来之目的是向东方传播基督教,此属他们西学东渐的本意,但实际的历史进程是传教以科技移植为手段,科技移植却并不以传教为目的,作为传教的副产品,这一波科技移植反倒成为中国历史的大事件。
——刘大椿:《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传教士进行西学东渐客观上对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向中国传入了西方的科技
材料十八 在布道过程中,利玛窦没有强迫本地人接受天主教,即使加入天主教的人也并不反对他们继续按照中华传统行事,如祭祖尊孔;主张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他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祭祀祖先和孔子只属于追忆先人和缅怀哲人的仪式,与信仰不干涉。如果不增加对其他神灵的信仰、祈祷等威胁天主教信仰的内容,就算不上是违背基督教义。
——张永乐:《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年第 19期
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适应当地的文化,以重当地文化为基础,适应当地文化信仰的内在需求。
课后练习
1.下图是清代陕西三区专业化生产与地区经济交流图。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课后练习
2.明朝万历年间,浙江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即坊主人亦畏之”。这反映出当地( )
A.手工工场出现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社会矛盾激化 D.雄厚的商人群体逐渐形成
A
课后练习
3.康熙时期,江苏《吴江县志》记载吴江县盛泽镇“富商大贾数千里辇(车载)万金而来,摩肩连袂,如一都会”。利用该记载作为证据,可以印证清朝时期( )
A.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B.工场使用了雇佣劳动力
C.实力雄厚的商帮形成 D.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
A
课后练习
4.明清时期,许多贫瘠的土地如山地、丘陵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这主要是因为( )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人口不断增加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国家统一的巩固
A
课后练习
5.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胎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 )
A.手工业技术高超 B.受到外来文化冲击
C.被卷入世界市场 D.积极推动西学东渐
A
课后练习
6.明代,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常常“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 B.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
C.儒学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 D.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
A
课后练习
7.“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下列最可能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B
课后练习
8.黄宗羲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据此可知,黄宗羲( )
A.呼吁废除“一家之法”的君主制 B.提出“工商皆本”
C.推崇儒学所倡导的“民本”思想 D.主张“循天下之公”
C
课后练习
9.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他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唤,后人将这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C
课后练习
10.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思想( )
A.反对重农抑商 B.否定君主专制
C.主张社会变革 D.主张经世致用
B
课后练习
11.明清时期,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清代有部小说以贵族家庭的兴衰变迁为主线,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生活的多个侧面,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小说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D
课后练习
12.明清两代,朝廷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编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编纂时按照朝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由此可知,这些大型典籍的编纂旨在( )
A.总结传统文化精髓 B.彰显皇帝丰功伟绩
C.探索近代自然科学 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