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21:5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1.了解两河流域及文明的概况。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和国王汉谟拉比的主要功绩。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地位,能够客观辩证的评价该法典,感受人类法制的源远流长。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两河”指的是什么?地理位置?
2、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怎样?
3、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有哪些?
4、两河流域什么时候由谁实现统一?他颁布的法典叫什么?
5、《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维护维的利益?价值?
自学导航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
1.两河流域的位置
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
“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的“伊甸园”即在此。
2.兴衰历程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6、P7页,梳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约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世纪
公元前18世纪
国家产生
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595年)
初步统一
强盛
灭亡
书写材料
笔: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
纸:未干的软泥版
楔形文字:用硬笔在软泥板上压刻,形成一头粗、一头细的笔划,好象是楔子或钉子,所以称为楔形字或钉头字。它属于象形文字之一。
3、文明成就
楔形文字
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发明者
特征
古埃及人
苏美尔人
商代人
用图形表示事物或概念的文字
用芦杆或者木棒刻压在泥版上的文字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阴历
   苏美尔人制定了阴历,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闫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今天通用的公历是由苏美尔人制定的阴历发展而来的。



60进位制


60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十位”。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如1小时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

空中花园,传说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现已不存。
  据说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园。
人们根据传说绘制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图
古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古巴比伦王国
2
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巴比伦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归纳汉谟拉比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古巴比伦王国的。
汉谟拉比
(约前1792~前1750年在位)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典。
对外
对内
各个击破;
汉谟拉比在一连串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使巴比伦第一王朝达到全盛。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自称是“月神辛的后裔”,自比作“宇宙四方之王”,
材料一:汉谟拉比拥有一套高效率的官僚体系,各种官吏由国王本人任免。各行省和城市总督的重要职责有:管理王室土地;对合法占有的土地给予保护,对非法占有的土地子以没收;出租王室土地,征收各种租税。
材料二:国王或中央政府对地方法庭实行监督和控制。汉谟拉比建立了严格的军事制度……亲自掌管军队大权,他可以任意调拨军队。……他把神庙经济完全纳入王室经济,使其成为王室经济的一部分。……汉谟拉比还控制了地方神庙的收入。
完成统一后,汉谟拉比是如何管辖他的国家的?
实行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 他自称“天神安努与地神恩利尔所宠爱之人”,“恩利尔所任命的牧者”,“战神萨巴巴的堂兄弟”及“众神之王”,其权力得自享有统治全人类大权的马尔都克的神授。
材料四:灌溉农业在两河流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汉谟拉比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汉谟拉比在位的第8、9、24、33年都是开凿运河之年、兴修水利之年,尤其是第33年重凿的“安努与恩利尔所宠爱的汉谟拉比运河”,工程浩大。
完成统一后,汉谟拉比是如何管辖他的国家的?
神化自己
重视农业灌溉
古巴比伦城遗址
1、统一两河流域;
2、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3、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3
局部图
  石碑上的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
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明太阳神正在
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现在收藏于巴黎卢浮宫。石柱上部是一副精致的浮雕,法典共有正文282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和审判制度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很多严格规定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规定如何处理自由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1、《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
太阳神
象征权力的权杖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君权神授
前言
正文
结语
约八千字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目的
2、《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古巴比伦社会
①社会等级森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同态复仇
②奴隶制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③商品经济活跃: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的规定
倘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或任何其他货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
倘自由民以银与自由民合伙,则彼等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
倘塔木卡(大商人)以银贷与沙马鲁(小商人)而不计息,而沙马鲁于所至之处遭受损失,则彼应以全部本金归还塔木卡。
倘自由民雇用手工业者,则每日应给报酬。
宗教色彩
倘自由民娶妻,其妻病,彼可另娶,惟不得离弃其妻;其妻得居所建之屋中,彼应赡养其妻,以终其生。
婚姻
如果一个人领养了一个儿子,养子却对其养父母造成伤害,则这个养子将回到他的原来的家庭。
家庭
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


汉谟拉比
太阳神
象征权力的权杖
楔形文字
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
商品经济
社会生活
如果有人控告一个人,被告到河边跳进河里,如果他在河里下沉,他的控告者将占有他的房子。但是如果河流证明被告是无罪的,他毫发无伤,那么带来指控的人将被处死,而跳进河里的人将占有属于原告的房子。
交河神审判
①处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法律公平十分有限
②审判和刑罚残酷,具有一定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局限性
地理位置:
发展历程
法典:
古代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影响:
文明成就
文字:
楔形文字
国家出现:
初步统一:
强盛:
课堂小结
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世纪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在伊朗的苏撒古城旧址,考古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柱,文字内容被确认为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这一考古发现,我们可以了解( )
A.古巴比伦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罗马
A
检测提升
2、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是在( )
A.约公元前3500年 B.约公元前24世纪
C.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D.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
B
3.古巴比伦王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将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其中不包括( )
A.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B.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C.拥有公民权的奴隶 D.无公民权的奴隶
C
4.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其中男性家长享有的特权主要体现在( )
①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 ②奴隶可以不承认男性家长为自己的主人
③欠债时可以将妻子儿女送去抵债 ④妻子儿女可以起诉男性家长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A
5.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其揭示的实质是( )
A.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奴隶的利益
C.表示人人平等 D.代表公平正义
A
6.《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A
1.正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来势凶猛,从而促成了苏美尔人的不安全感和悲观那样,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苏美尔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作恶神,而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这主要反映了 ( )
A.大河流域文明的差异性 B.宗教观念对文明的影响
C.大河流域文明的封闭性 D.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D
链接中考
2.《汉谟拉比法典》通篇规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却以神的旨意为开篇,以神的诅咒为结语,将“神”的意志贯穿法典,这说明该法典( )
A.承认婆罗门的最高等级地位
B.关注实际而不注重理论
C.维护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D.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D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有某项债务十分不利于一位自由民,而阿达德(河神)却淹没了他的农田,或者一场洪水冲毁它,或者由于干旱而导致田地颗粒无收,他可以不必向债主偿还当年的债务,他可以取消债务契约而不必还这一年的利息。这项规定(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护了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C.加强了对奴隶的剥削与压迫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弱势群体
D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
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A.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商业的繁荣
B.是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雇用船工,并租赁船舶,船
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材料表明( )
A.在古巴比伦社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在古巴比伦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法典维护了古巴比伦贵族的利益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B
6.1935年,学者在两河流域玛里王国遗址出土的楔形文泥版中发现,当时玛里王国实行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一机制与一千多年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由此可推知( )
A.玛里王国是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源头
B.古代欧洲文明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
C.考古发现拓展了人们对文明的认识
D.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
7.巴比伦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
A.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B.建立起完善的官僚体系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C